美國歐盟日本在同一天,收到了中國即日實施的“加稅通知”。
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為關稅戰按下暫停鍵才過去一個星期。中國商務部突然發布消息,宣布即日起對美國、歐盟、日本進口的共聚聚甲醛(一種高分子聚合物)采取反傾銷措施,對相關進口企業征收反傾銷稅。
其中美企的稅率最高,一視同仁的74.9%,歐盟和日本的大多在25%和35%這兩個區間,順帶還敲打了一下台灣地區。
【中美聯合聲明後,中國商務部宣布新一輪反傾銷舉措】
在關稅戰暫停的大背景下,商務部突然宣布對美歐等方面征收反傾銷稅,難免引起有心人的聯想,覺得中國有額外的用意。
這里就不得不提,去年這個時候,美歐頻頻策動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那時起商務部就開始對該產業進行反傾銷調查。
整整一年後,終於得出了結論,那就是美國、歐盟、日本以及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存在傾銷行為,使國內產業受到實質性損害,兩者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系。
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特朗普有沒有發動關稅戰,或許不會影響到商務部這場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
再說了,經貿問題應該一碼歸一碼,不是說中美達成共識發表聯合聲明,歐洲與日本又有意願與中國攜手維護國際經貿秩序,而不是對美國無條件妥協,我們在有關調查上就要緩和態度。
【此次反傾銷調查前後進行了整整一年】
中國向來是該合作時合作,從來不缺相關意願,可該斗爭時,也絕對不會含糊。我們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從來都是維護自身正當的發展權益。
這里可以再補充一個信息點,從2017年起,我們就對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的進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傾銷稅了,五年到期後復審,決定繼續征收。
不難預見,新出台的反傾銷措施,可能也會以這個模式保持下去。
有必要指出,反傾銷措施終歸是貿易政策工具的一種,國內外不乏例子表明,反傾銷調查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也有潛在的政治、外交考量,必要時也可以作為談判籌碼,確保主動權。
至於會取得什么樣的效果,則是取決於相關產業在對應國家的規模和經濟地位。
比如說之前,法國煽動歐盟挑起針對中國的經貿爭端,中國隨即對法國白蘭地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
【反傾銷稅除了經貿考量,也有政治、外交的潛在目的】
此舉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向在貿易問題上不斷對華示強的馬克龍政府立刻啞火,迅速調整姿態,對中國釋放求和信號,還派高層頻頻訪華,可最後不過是換來中國延長反傾銷調查的期限。
盡管比起最開始的時候,局勢已經不那么緊張了,可只要中方一日不得出結論,法國心里的石頭就一刻不得落地。
最新一輪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法方本希望能有所進展,可還是事與願違。
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主要還是白蘭地出口是法國的支柱產業,而中國又是主要市場。
但更多時候,反傾銷措施只會在雙邊經貿談判中占據不大的篇幅。這里篇幅多少並不關鍵,重要的對外釋放信號。
【中國對法國酒業開啟反傾銷調查後,馬克龍政府迅速啞火】
這次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特定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可能也有這方面的意圖。
平心而論,中美日內瓦經貿談判,也只是讓關稅戰回到了4月狀態,可之前的芬太尼關稅,以及中國的反制措施,可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歸根結底,聯合聲明最多只是為緊張局勢降溫,並為後續談判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基礎,可關稅戰遠還沒有到握手言和的地步。
中國也不會掉以輕心,更不至於為了籌備後續的經貿對話,就輕易調整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
我們不光要提防美國,對歐盟和日本,也會留一個心眼。
別看現在歐盟和日本都在相繼對美國釋放強硬信號,試圖效法中國,讓美國在對等關稅上繼續退讓,給自己爭取到更有利的條款,並在經貿領域調整了對中國的口風。
【日本還是很樂意在其他問題上迎合美國的】
看似是很積極的信號,只是里面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所以不意味着歐盟和日本在對華態度上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只要與美國的關系得到緩和,歐盟和日本都不介意對中方適度示強,從而迎合美國的地緣戰略需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就行。
再說了,中歐經貿爭端依然存在,雖然此前中歐幾次高層通話,都商定要繼續保持接觸,不過美歐經貿談判得到想要的結果前,歐盟大概沒有額外精力與中國開展更深入的磋商。
日本呢,對華姿態頻頻反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共識,不能也不該掩蓋其他方向的矛盾。
總的來說,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這個道理依舊適用於新的國際形勢。與美國打交道時如此,對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