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警察》中,張伯仲與梁震是命中的冤家、天生的對頭。在東州的商界,兩人都是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一般的大人物。
一山不容二虎。伯仲集團與震東集團產業布局相似、業務范圍重疊,兩家企業就此成為了彼此的死對頭。
自古商場如戰場,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作為業內的後起之秀,梁震盤算着對張伯仲出手,進而實現他取而代之的夢想。
事實上,在商業版圖的沖突之外,梁震與張伯仲之間還是多年的老熟人。以前,梁震在張伯仲手下當保安,見到張總低聲下氣、點頭哈腰;後來,梁震由於犯錯被張伯仲開除,被迫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梁震與張伯仲之間,既有商場的沖突,又有私人的恩怨。所以,梁震才會處心積慮、惡意陷害,恨不得通過下三濫的手段搞垮張伯仲。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梁震與張伯仲,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因此在這場對決中,張伯仲總是處於被動防守的地步。在伯仲集團三號地塊工地挖出化工廢料之後,且戰且退的張伯仲被抓到了警局。
直到此時此刻,和你我這樣的局外人一樣,如夢方醒的張伯仲這才發現梁震下了一盤太大的棋。
在東州市土地掛牌拍賣之前,梁震通過張伯仲的秘書侯尚東散播了將要拍賣三號地塊的假情報。由於侯秘書早就被梁震收買,自始至終,張伯仲與梁震的對決就注定了結果。
在侯秘書假情報的誤導下,本想抬價的張伯仲,意外拍得了三號地塊。
於是,伯仲集團的噩夢開始了。
三號地塊拆遷沒有完成,侯秘書強行拆除,張伯仲只能用3000萬元買單。不過,這只是所有大戲的序幕。
梁震是個優秀的導演,強 拆只是他的開場小菜。他先是借着警方的手,成功地將白骨案曝光於天下,引導趙海洋等人誤判7·13案;然後他又在張伯仲接盤三號地塊後,暗中收買工地保安,深更半夜將辰昔公司的化工廢料掩埋在工地。
對於梁震而言,張伯仲是他商場上的對手,趙海洋又是他違法犯罪路上的絆腳石。於是,他攛掇天府花園業主伍青舉報伯仲集團的建築材料存在問題。這一招的妙處在於,既能腳踢張伯仲,又能拳打趙海洋,進可污蔑警方,退可搞倒對手。
在7·13系列案結案之後,梁震按下了加速鍵。伍青出面舉 報趙海洋官商勾結,群眾舉報飲用水遭到污染,辰昔化工偷排污水、伯仲集團工地掩埋廢料、王廠長代持公司股份、張伯仲突發心梗,這一連串的操作縱享絲滑、不着痕跡,連趙海洋這樣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警察,一不小心也入了彀中。
一箭雙雕、借刀殺人,梁震搭台、眾人唱戲,伯仲集團與東州公安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角色,共同演繹了這場戲。
不過,如果說這就是梁震全部的籌劃,絕對是低估了這個曾經的小保安、如今的大老板。事實上,梁震的計劃蓄謀已久、環環相扣。
還記得張伯仲與梁震的首次出場嗎?當時,東州市集中表彰了一批優秀企業家,張、梁二人正是全場最靚的仔。在這場表彰大會上,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安萍抓捕高小飛。
當時的高小飛,由於違規存儲、運輸化工品導致爆炸,被警方盯上。好巧不巧的是,他最終的藏身之地正是表彰大會的舉辦地——伯仲大酒店。
在趙海洋、方程追捕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高小飛駕駛的正是張伯仲的汽車。高小飛、化工品、張伯仲,這幾個關鍵詞的出現,一度讓人產生了錯判——莫非張伯仲才是幕後的黑手?
但是,梁震給侯秘書的一張銀行卡為我們解開了謎題——高小飛的違法犯罪行為與張伯仲無關,一切都是梁震精心設計的局。
事實上,在這場看似棋逢對手、勢均力敵的對決中,梁震占盡上風,張伯仲全場被動,真正決定勝負、打破平衡的卻不是他們,而是場外的劉廣勝。
不怕真壞人,就怕假好人。張伯仲,輸得真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