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如果李云龙的2师和楚云飞的89师正面单挑的话,客观来说,老李吃瘪概率较大。
在《亮剑》名人里有一位“不善奔跑”的常乃超,他的暂七师被李云龙华野2师击败,自己也被俘。
被俘后的常乃超却很不服气:早就听说李师长颇多游击习气啊,今天在战场上得以领教,贵军不待我的部队展开,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你就从背后下手,实在难算是英雄。有能耐,咱们拉开架势,摆兵布阵,真刀真枪干一场,怎么样?
打输了不服气,还想重打一仗,真以为自己是美国短跑接力队。不要以为这是《亮剑》艺术创作,实际上常乃超的台词来自于国军第一军第一旅中将旅长黄正诚,他被俘后就是这些话,其对手就是李云龙当年的旅长。
不光是常乃超和黄正诚,国军历史上有多个被俘的将领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认为自己的部队如果和解放军当面单挑,绝对不会输。
问题来了,《亮剑》里有两位人气角色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是云字辈的好汉,还一直较着劲,抗战时都是团长,大决战时都是师长,如果他们俩的部队华野2师和89师单挑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一、两支部队原型
《亮剑》里的李云龙是一个复合人物,原型来自于多位我军将领,他的部队华野2师虽然也有多个部队原型,但该部有一个特别容易识别的特征:先是中野部队,淮海战役时被划入华野战斗序列。
对照这个线索,那李云龙华野2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历史上的中野11纵队,也就是淮海战役中著名的“王(秉璋)张(霖之)纵队”,王和张分别是纵队司令和政委。
中野11纵成立于1947年,由地方武装合并升级而成,当时还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冒充刘邓主力掩护其跃进大别山,在掩护任务完成后,中野11纵就近划入华东野战军西兵团指挥。
由于华野本身也有一个11纵,因此为了区分两支部队,中野11纵在华野电令里叫“王张11纵”。
《亮剑》里李云龙说2师参加过中原突围,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他是刘邓大军部队,1946年时参加不了中原突围。
但是,中野11纵却参加过另一次“中原突围”,也就是豫东战役后期,在邱清泉和黄百韬兵团的拼命增援下,华野西兵团不得不迅速脱离战场,从战场区域和态势上看也相当于一次“中原突围”。
而且,在中野11纵参加的豫东战役里,主要对手里就有邱清泉第五军。
楚云飞的89师在《亮剑》里归属邱清泉兵团第五军,而且邱清泉还曾专门打电话到楚云飞的师部询问战况,89师在进攻赵庄时又有炮群又有加农炮连,还有先进的“大哥大”以及飞机坦克助战。
那么,结合《亮剑》剧情,楚云飞89师的原型肯定不是汤恩伯系统里的13军89师,而应该是邱清泉兵团第五军的绝对主力200师。
200师在大决战时的师长是中将周朗,他毕业于黄埔七期,从这一点上看,被杜聿明亲自要到第五军的楚云飞和周朗还是有几分相像的。
综合一下,李云龙华野2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中野11纵,楚云飞89师的主要原型应该是第五军200师。
不过,中野11纵是军级单位,89师是师级单位,这似乎不对等吧?
实际上,中野11纵在大决战时的编制只有一万五千人,国军第五军200师是主力中的主力,其编制最高时达到两万人,大决战时也应该在一万多人,两军虽然级别不同,但编制人数相差不大。
二、战斗原型
《亮剑》关于大决战的剧情安排有些乱,导致有些观众以为李云龙和楚云飞对阵的战场是双堆集甚至陈官庄。
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剧情就能知道,《亮剑》李云龙和楚云飞对战那几场戏其实就是围绕着徐东阻击战展开的。
楚云飞在攻打赵庄时有一句台词:打开与碾庄黄百韬所部的生命通道。这一句话就足够了,此时的战场大背景就是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增援黄百韬,华野在徐东战场上进行强力阻击。
作为两个师长,正常情况下李云龙和楚云飞很难遇到师长单挑的机会,但在徐东战场上的潘塘战斗中,这个机会还是有的。
潘塘战斗是邱清泉兵团和华野苏北兵团在徐东战场上的一次混战,双方在黑夜里交叉行军,目标都是斜插对方阵地背后打包抄。
由于是黑夜,行军中双方一开始谁都不知道对方身份,当发现后立刻展开了一场非常罕见的混战,编制全都打乱套了,有的指挥部和对方只有一墙之隔,有的干脆在同一个院子的左右厢房。
在这场乱战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偶然碰上了,一个带着侦察连,一个带着师部卫队,针尖对麦芒打了起来,双方均受重伤。
事实上,潘塘战斗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战斗,双方几乎都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因此楚云飞和李云龙的单挑只能代表他们个人,无法代表双方的部队实力。
三、单挑结果
抛开潘塘战斗不谈,如果将李云龙华野2师原型中野11纵单独拿出来,对阵楚云飞89师原型200师,双方就像常乃超说的那样,摆兵布阵真刀真枪打一场,会是什么结果?
很遗憾,虽然李云龙确实强悍,历史上的11纵王司令员也是一位悍将,但如果让11纵正面单挑200师,恐怕凶多吉少。
首先,双方的编制相差不大,都是一万多人,虽然11纵是军级单位,却因为编制人数较少无法形成人数上的优势。
其次,200师的火力强度可能是中野11纵的数倍甚至更多,不仅有很多重炮,甚至还有坦克,步兵的轻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
在编制人数处在一个水平,火力强度高出数倍的情况下,李云龙和楚云飞双方部队的单挑很可能会打成一场恶战,就算楚云飞最后能赢,也会是一场惨胜。
可能有读者质疑,既然国军这么厉害,第五军和十八军都是好部队,为什么最后在整体上输得那么惨。
很简单,赵刚在给俘虏兵做思想工作时就讲得比较透彻,国民党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失败,然后是经济上的失败,当政治和经济都失败后,军事失败在所难免。
而在具体的军事上,国军指挥混乱加上士气低下,各部队严重缺乏协同,再好的部队被裹在一滩烂泥里也是白搭,辽沈战役中的新一军、新六军论实力和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差不多,但在辽西走廊败得更惨。
所以,国民党的失败是全面性的失败,不是一支或几支优秀部队能够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