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電視劇選集盤點。
文 | 宇宙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公布2021中國電視劇選集,《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理想照耀中國》《百煉成鋼》《我在他鄉挺好的》《理想之城》《掃黑風暴》《喬家的兒女》等20部電視劇上榜。
建黨100周年的背景下,2021年的劇集具有明顯的主旋律崛起之勢。Q1市場中的《山海情》攜帶朴實細膩的脫貧攻堅故事成為開年的第一匹劇集黑馬,隨後登場的《覺醒年代》又將主旋律推向更高的熱潮。歷史劇、現實題材劇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着劇集市場的創作風向,觀眾審美也在題材創新和內容延展之中與主流相契合。
主旋律傳播年輕化
革命歷史劇迎風潮
劇集創作離不開內涵構建與價值引導,主旋律正一步步將年輕群體納入其影響范圍內,把握年輕化的時代脈搏。以《覺醒年代》為例,從2021年2月1日劇集登陸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至今,20歲至29歲的年輕群體成為劇集收視與相關話題討論的主力軍。
圖源:百度指數
年輕化的身影出現在各個網絡平台中。B站一支名為《我們的考點,是他們的一生》的視頻收獲了1000多萬的瀏覽量,2分9秒的內容中簡單概括了《覺醒年代》革命者的群像故事,獲得大量評論與彈幕討論;知乎圓桌論壇收錄話題“《覺醒年代》這部劇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圈了那么多年輕粉?”擁有599萬次瀏覽量;在豆瓣上,39萬余人參與劇集評分,其中75%以上的人對劇集給出了五星滿分,劇集在年輕趨勢中的話題影響力可見一斑。“覺醒”、“破防”、“強國有我”等詞匯的熱度也隨劇情發展而一度飆升,影射出年輕群體對歷史發展與英雄人物的關注與情懷。
同樣,講述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電視劇《山海情》帶着“扶貧”標簽成為爆款,其中不乏眾多年輕人“自來水式安利”的推動作用。劇集將視角鎖定在西北,在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的年代里,一群年輕人串起故事主線。黃軒飾演的馬德福是涌泉村少有的大學生,19歲剛從農校畢業就被分配到吊庄移民區工作,帶着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一步步攻克難關;郭京飛飾演的陳金山帶着一口福建普通話登場,作為掛職干部對口扶貧,擁有強大的工作責任感;黃覺飾演的凌教授從科研工作轉向種菇事業,一心只想幫助玉泉營的移民們發家致富,真正實現脫貧……《山海情》通過對貧困地區人民奮斗史的描繪,喚起大量年輕人的“鄉土記憶”。
建黨百年的時間節點將歷史革命劇也推向了創新表達的高潮,多部劇集將創作點鎖定到具體的事件或人物中,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助力紅色精神的傳播。《中流擊水》以“紅船精神”為統領,講述中國共產黨誕生與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跨過鴨綠江》圍繞抗美援朝而展開;《大決戰》聚焦解放戰爭,全方位講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故事;《光榮與夢想》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革命先輩的帶領下發展壯大的進程,強調領袖人物的推動性;《精神的力量》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線索,以經典影視作品為主體素材,結合實地尋訪、人物講述、專家解讀等形式,深入淺出地揭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發展脈絡、生成邏輯和理論內涵;《百煉成鋼》以音樂為媒,圍繞八首時代經典歌曲完整串聯起黨的故事,從事業、親情、愛情等多個方面刻畫英雄形象。
在探索新表達的道路上,2021年的歷史劇創作置身於大視野中,深諳“做減法”的重要性。歷史劇一步步突破着平淡敘事的基調,創作者將眼光放得更長更遠,多向刻畫歷史人物,選好切入點,輸出正向精神價值觀,將民族性批判轉化為民族認同。
《大浪淘沙》借助21世紀青年陳啟航視角回望歷史,講述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開這二十多年間中國共產黨以改造中國、救國救民為己任所進行的奮斗史。導演嘉娜·沙哈提在一次采訪中說:“任何作品都不可能魚與熊掌兼得,任何作品都存在要把創作力量集中在哪里的問題,有所得必有所失。顧‘全’是顧不到的,所以要集中打‘點’。其實任何一個作品的特點,同時也是它的局限。”劇集重視“信仰”的力量,還在雙時空的線路中深入刻畫了女性革命者形象,高君曼、王會悟、楊開慧等人從時光中走來,當下生活與歷史互文,不同時代青年群體的青春豪情也隨之得以共鳴。
《功勛》和《理想照耀中國》以系列短劇的形式出現,在整體性之下不失細節性。《功勛》通過八個單元講述8個功勛人物的故事,《理想照耀中國》圍繞“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復興時期”四個階段的40組人物故事而展開。兩部劇集均向人物傳記的塑造上發力,點燃了眾多觀眾的敬意與“理想”之火,也讓短劇模式與歷史敘事相融合,在每集有限的篇幅內最大化展現人物形象與價值。
《理想照耀中國》的總編劇梁振華說:“40集平均每集破題5次,破了200次題;40集平均每集劇本修改6次,修改了240次劇本,但是我們在5個月之內完成了全部的創作。只要你堅持到底,你們也會被理想照耀。”
從歷史到當今,一代代青年人的理想推動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共譜祖國的錦綉篇章。跨越百年的時空里,無數青年在“理想”的話題下接力奔跑,共築家國情懷。歷史感染影視劇的創作取向,而影視劇也在不斷差異化表達中連接時間,為不同時代的青年群體建起對話場域。
現實題材正當道
“小而美”劇集成黑馬
回望過去一年,現實題材在國劇市場中被頻頻提到,現實性的故事創作重寫實而避虛浮,真實感的重要性被不斷放大,與生活對等、和觀眾視角相平的劇集更能打動人心。“小康”、“掃黑”、“脫貧”、“青年”、“異鄉”等信息紛紛涌入現實題材的創作爐之中。
單元劇的創作概念同樣出現在現實題材中。《我們的新時代》6個單元中的故事均由真人或事件改編,從熱心善良的社區志願者到以排爆英雄杜富國和王銘為原型創作的傳奇故事,從哈薩克族女村醫的動人篇章到民間救援隊的歷練成長和大國工匠的熱血傳奇,再到大學生村官變身帶貨主播的新奇體驗等,故事被各行各業的百態人生所填充,展現着新時代的新變化。
在“寫實”的框架之下,現實題材劇集在多個行業的描寫中埋下了分支。《和平之舟》根據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執行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和救援任務先進事跡改編,深入描繪海軍的軍旅生涯;《巡回檢查組》將鏡頭對向檢察官,講述了新時代檢察官維護人民的正義和法律權威的故事。
繼《人民的名義》打響反貪劇集創作之槍後,涉案劇《掃黑風暴》於8月登場,讓眾多觀眾眼前一亮。劇集根據中共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改編,故事與中國社會背景相依存,劇集主線也在對分支故事的抽繭剝絲中一步步深入,弘揚正義感,引發多向思考。
IP改編依然熱烈。《理想之城》根據若花燃燃的小說《蘇筱的戰爭》改編,反映中國建築行業現狀;《喬家的兒女》改編自未夕的同名小說,以三十年社會發展變遷為背景,講述了喬家的五個孩子的成長故事。
多內容、快節奏的創作市場中,小而美劇集依托小人物與小故事影響着龐大的受眾群體。暑假檔《我在他鄉挺好的》一經播出便激起了無數在異鄉奮斗的年輕人的共鳴,成為小制作背景下的一匹“黑馬”。劇集憑借女性的成長刻畫迅速火出圈,用真實與藝術並行的方法描繪年輕群體的奮斗故事和個人價值,也為女性群像劇的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現實題材劇集的創作緊密貼合生活與時代,表面具有局限性,實則素材廣泛、感化性強,表達方式別有洞天。多題材多主題的作品達成百花齊放的景象,內容品質也有了進一步提升。現實題材劇集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在對平凡生活的描摹中,人民的精神力量也得以顯現,社會主義強國建設也在一部部作品中凝聚起價值導向,書寫新時代的人民故事。
頭部資源競爭激烈
聯播與獨播共存
盡管劇集市場的創作資源談不上稀缺,但“頭部內容為王”依然影響着各大衛視與平台的競爭風向。優質內容的資源爭奪戰的號角吹得響亮,爆款劇集在多平台的傳播中擴大着影響力,將價值一次次放大化。
在廣電總局公布的2021中國電視劇選集中,總台央視播出的劇集獨占7席,在各電視平台中排名第一,其中除《理想之城》屬於都市職場劇之外,其余劇集都聚焦歷史革命和現實主旋律題材;東方衛視緊隨其後,有6部劇集上榜;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均有5部劇集入選;江蘇衛視播出的劇集共4部;此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廣東衛視均涵蓋1部劇集。
聚焦於網絡平台,2021年有21部劇集豆瓣評分在7.5以上,其中10部入選2021中國電視劇選集。三大視頻平台在豆瓣高分劇集的播出占比上相差不大,競爭火葯味十足。在2021年主旋律劇集網絡播放指數的前15部電視劇中,三大視頻平台所得的成績同樣不相上下。
圖源:Vlinkage
騰訊視頻獨播的《掃黑風暴》《喬家的兒女》均進入2021年電視劇選集,且在涉案、家庭類型中頗為突出,愛奇藝全網獨播《理想之城》,優酷全網獨播《巡回檢查組》,分別握住都市職場與法治題材頭部作品的獨家播出權,芒果TV則有《我在他鄉挺好的》這樣的現實主義“小而美”佳作及多部主旋律劇集入選。
隨着去年10月愛奇藝、騰訊、優酷取消超前點播,網絡平台的獨播發展性也越來越強。播出平台的局限性為劇集及平台增加了一定獨家感,資源收益也因此更加聚集,但就目前而言,聯播的現象多於獨播。《山海情》《大決戰》《我們的新時代》《功勛》等多部劇集均在三大視頻平台聯播,多渠道擴大傳播價值。
總的來看,2021年的優秀劇集為市場提供了主流化、分眾化、年輕化的全新視野。歷史劇融入更多的受眾情懷,將角色刻畫得更加飽滿立體,承載多種價值維度的考量;現實題材劇集在創作中多向摸索,“真實改編”的案例多次出現,深入探索真實感與生活感的表達奧秘;“小而美”劇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內容圍繞大時代中的小故事而展開,青年奮斗、女性群像、職場生活等話題均具有藝術向的表達出口。另外,單元劇、短劇集的創作形式為市場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在具體篇幅中刪繁就簡,讓小規模敘事擁有大價值感受。
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被影視的朴實化表達所感動,彈幕、評論的參與營造出“虛實共振”的儀式感,劇集播出後的話題討論、二次創作開辟了新一輪的傳播渠道,“新主流”視聽作品的破圈不斷取得新成效。在B站《覺醒年代》二次剪輯的一個作品之下有這樣一條評論:“覺醒年代沒有續集,因為我們就是續集”,從影視劇所描繪的過去回到當下,熱血青春一直是青年人的特性共鳴點;從風雲變幻的歷史走到如今,處處都是燃燒理想的明媚歲月。
被主旋律所引導的2021年已經過去,影視行業依然在發展道路上創新開拓,延續主流精神,續寫別開生面的價值故事。劇集作品的“群眾路線”推動中國文化生動表達,也讓影視創作與現實生活不斷靠近,在連綿涌現的信息中抓住閃光價值,賦予時代精神更耀眼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