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鄭穀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鄭穀的老資料

鄭穀的《淮上與友人別》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而鄭穀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
標籤: 淮上與友人別 鄭穀 文化 揚子江 楊花
鄭穀詩詞名句賞析: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鄭穀,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唐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咏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蓮葉》,
標籤: 鄭穀 浣紗 鴛鴦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鄭穀,以《鷓鴣詩》而得名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鄭穀21歲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名落孫山。鄭穀在政治上建功立業的夢想雖然慘遭破滅,但詩歌創作卻成就卓著。《全唐詩》收錄他的詩有325首,鄭穀本人輯錄於詩歌自選集《雲臺編》、《宜陽集》
標籤: 鄭穀 鷓鴣
唐詩代表人物生平簡介:齊己,鄭穀為其“一字之師”
齊己出家後,更加熱愛寫詩。成年後,齊己出外遊學,雲遊期間曾自號“衡嶽沙彌”。齊己聽後,對鄭穀肅然起敬,頂地膜拜。此後,人們便稱鄭穀為齊己的“一字之師”。921年,齊己在去四川途中路過荊州,被荊州節帥高季興挽留,安置在龍興寺,並任命為僧正。齊
標籤: 唐詩 齊己 鄭穀
鄭穀《蓮葉》:此詩吟詠蓮葉,卻通篇不著一個“蓮”字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咏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蓮葉》,一起來看看吧!鄭穀的《蓮葉》,意境優美,句句如畫,全詩由舟行荷塘圖、風搖荷葉圖、荷塘浣紗圖、鴛鴦戲蓮圖組成,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
標籤: 鄭穀 浣紗
鄭穀《竹》:此詩吟詠竹,卻通篇不著一個“竹”字
竹鄭穀〔唐代〕宜烟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複間松。鄭穀的《竹》,意境優美,句句如畫,給人以不盡的美的享受。這首小詩吟詠竹,通篇不著一個“竹”字,但句句均未離開竹。詩中不僅描寫了竹的形象,還特別寫了竹;拂動流水,掩映村莊,與樹相伴的美。詩中透露出
標籤: 鄭穀 鷓鴣
一字之師的意思成語故事一字之師的主人公是誰
一字之師的主人公-鄭穀鄭穀唐朝末期著名詩人。一字之師的故事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他有個好友鄭穀,也是當時的詩人。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因為鄭穀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有些好詩文
標籤: 成語故事 鄭穀 齊己
成語“一字之師”該怎樣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有一個叫鄭穀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鄭穀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位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
標籤: 文化 讀書 鄭穀 詩歌 齊已
鄭穀《鷓鴣》:作者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鷓鴣》,一起來看看吧!鷓鴣,產於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鄭穀咏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思落墨的。首聯咏其形,以下各聯咏其聲。作者未擬其聲,未
標籤: 鷓鴣 鄭穀 讀書 黃陵廟 詩歌
唐代詩人鄭穀的七絕:賞析《淮上與友人別》
下麵小編帶來鄭穀的《淮上與友人別》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淮上與友人別(唐)鄭穀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背景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具體創
標籤: 淮上與友人別 鄭穀 七絕 文化 揚子江 楊花
唐代最後一比特詩人,揭秘鄭穀的生平經歷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9期:《鄭穀:唐代最後一比特流浪歌者”》相傳,在宋代的時候,有人曾經和蘇軾探討唐詩,說唐代在杜牧、李商隱之後,就沒有好詩人了。這個詩人,就是鄭穀,而他寫的那首唐代第一的詩,主角是一種鳥—鷓鴣。
標籤: 鄭穀 唐朝
鄭穀《淮上與友人別》: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淮上與友人別》,一起來看看吧!淮上與友人別鄭穀〔唐代〕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而鄭穀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這首詩
標籤: 淮上與友人別 鄭穀 揚子江 楊花
鄭穀《淮上漁者》: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此詩情理兼備,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閒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了漁者生活的樂趣。其中“白頭波上白頭翁”連用兩個“白頭”,是為了強調老漁父如此年紀尚飄泊打魚,透露出作者
標籤: 七絕 漁民 淮上漁者 鄭穀 詩歌
鄭穀《菊》:這首詩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卻寫菊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菊》,一起來看看吧!題為菊,但通篇不用一個菊字,但句句寫菊。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後,很自然地歸結到咏菊的主旨:
標籤: 鄭穀 文化 菊花
鄭穀《席上貽歌者》:採用了由遠及近、步步引入的寫作手法
席上貽歌者鄭穀〔唐代〕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詩人把此詩贈給歌者,詩人採用由遠及近、步步引入的寫作手法,表現了詩人對歌者歌唱藝術的敬佩,同時又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之情。這兩句詩,採用了由遠而近、由外及內、步步引入的手法。
標籤: 鷓鴣 席上貽歌者 鄭穀 讀書 詩歌
鄭穀《中年》:此詩主要限於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
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鄭穀的《中年》,一起來看看吧!這首詩寫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後的一些感受。鄭穀當時寓居長安,面臨著新春的到來。中年,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哀樂感受最深切的時候。此詩涉及中年的苦悶,雖不無時代政治的
標籤: 中年 鄭穀 春田
在唐朝名噪一時的一首詩,卻經不起推敲
《五代史補》記載,唐朝末年有一個有名的詩僧齊已,擅長寫詩。正是這首詩讓鄭穀成就了一世才名,在唐朝名噪一時,廣為傳唱,也奠定了鄭穀在晚唐詩壇的地位。認為這首詩被唐朝人視為佳作,簡直不可理喻。唐朝人把這首詩捧上天,後世文人卻對它嗤之以鼻?至於唐
標籤: 唐朝 鷓鴣 讀書 鄭穀 詩歌
唐朝詩人鄭穀的生平如何?他的詩風是怎樣的?
又嘗賦鷓鴣詩,流傳人口,因號鄭鷓鴣。在晚唐,鄭穀詩名頗盛。尤以《鷓鴣》詩傳誦廣遠,致有“鄭鷓鴣”之稱。齊已當庭拜鄭穀為“一字師。《全唐詩》收錄鄭穀詩327首。今宜春市區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穀而名。《全唐詩》收入鄭穀的詩
標籤: 鄭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