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科學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科學的老資料

動物身上的條紋和斑點從哪兒來
比如人們熟悉的豹子斑點、斑馬條紋,以及麗牛角魚的六邊形。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工程師證明,幫助去除衣物污垢的物理過程,也在熱帶魚獲得彩色條紋和斑點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標籤: 科學 科普
我科學家實現水—氣跨介質高效通信
科技日報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聲學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利用超資料,成功實現水—氣跨介質高效通信。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應用物理學著名期刊《應用物理快報》,並被美國物理學聯合會《科學之光》週刊
標籤: 通信 超資料 科學 科普 科技新聞
歐幾裡德望遠鏡發佈首批宇宙全彩圖
科技日報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7日報導,歐洲空間局歐幾裡德空間望遠鏡發佈了首批5張科學影像,其中的“主角”包括一個標誌性的星雲和一些閃閃發光的星系。這些影像最終將成為歐幾裡德三維宇宙地圖的一部分,該地圖旨在幫助科
標籤: 望遠鏡 宇宙星系圖 科學 天文 球狀星團 科技新聞
揭開超級陶粲裝置的神秘面紗
最近,我國新一代正負電子對撞機、粒子物理實驗研究利器——超級陶粲裝置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教授趙政國日前向《中國科學報》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標籤: 科學 對撞機 加速器 科普 電子
研究發現火星殼磁場可捕獲太陽風離子
太陽風與殼磁場的相互作用引發了某種物理過程,使太陽風離子“鑽進”火星殼磁場中,進而被火星殼磁場捕獲,並在殼磁場中做漂移運動。研究表明,地磁場較强、尺度較大、磁場環境穩定,這使得地磁場具有捕獲太陽風粒子的能力。
標籤: 太陽風 地球質量 地磁 火星大氣 科學 科普
小行星,體量雖小,價值卻大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介紹,美國“露西”號探測器11月1日飛越小行星“丁基內什”,這是其任務期將飛越的10顆小行星中的第一顆。人類如何主動探測小行星、認識小行星,甚至科學利用小行星?
標籤: 小行星 太陽系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地球質量 科學
新一代“阿爾法折疊”登場
科技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深度思維”公司日前公佈了新一代“阿爾法折疊”(AlphaFold-latest),不僅準確性顯著提高,預測範圍還從蛋白質擴展到其他生物分子,包括配體。該模型已可以預測蛋白質資料庫(PDB)中的幾乎
標籤: 蛋白質結構 阿爾法 科學 科普
迄今最靈敏力感測器問世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1月2日報導,法國科學家利用極冷的銣原子,製造出了迄今最靈敏的力感測器,其可量測拎起單個電子所需力十分之一大小的力,未來有望揭示全新力的存在。為測試該感測器的靈敏度,團隊量測了設備中原子和鏡子之
標籤: 原子 感測器 科學 科普 科技新聞
鈣鈦礦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26.1%
科技日報合肥11月2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潘旭研究員和田興友研究員團隊與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合作,首次發現鈣鈦礦陽離子面外分佈不均勻是影響電池效能的主要原因,並通過設計添加劑均勻化鈣鈦礦
標籤: 電池 光電轉換 科學 效率
我科學家在靈長類動物脊髓中發現新細胞亞型
11月1日,《自然》線上發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該研究歷時7年找到一種對運動神經元有毒的細胞亞型,團隊將其命名為“AIMoN-CPM”。“通過對單細胞的分析,我們在老年靈長類動物脊髓中發現了一群特有
標籤: 運動神經元 科學 脊髓 靈長目 科普
無線技術成功利用電壓控制磁性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張佳欣)西班牙巴賽隆納自治大學和巴賽隆納材料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首次將無線技術引入一種磁性裝置。他們將非磁性的氮化鈷(CoN)薄膜浸入電解液,通過感應極化,無需連接電線即可控制其磁性。
標籤: 科學 科普
室溫操縱量子光流體實現突破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俄羅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院物理學家團隊在室溫量子光流體(又名極化凝聚體)的空間操縱和能量控制方面取得了進展,標誌著高速、全光學極化邏輯器件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
標籤: 極化曲線 科學 科普
“隨插即用”納米顆粒可靶向多種生物目標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組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這項科技兼具簡單性和效率。
標籤: 納米 納米粒子 科學 科普
我國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拼接光學科技取得重要突破
科技日報昆明10月29日電(記者趙漢斌)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台近期在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拼接主動光學科技方面,解决了邊緣感測器短週期定標的頻率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環形拼接方案,這意味著在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相關成果在國際期刊《
標籤: 天文 科學 太陽系 科普
人造蛋白質能降解塑膠瓶微粒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西班牙巴賽隆納超級計算中心、催化和石油化學研究所與康普頓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人造蛋白質,其能降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塑膠和納米塑料,並將其還原為基本成分,從而使它們能够被分解或回收。團隊使用了來
標籤: 蛋白質結構 科學 科普
銀河系五大奇觀漫遊指南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描繪了一場令人振奮的銀河系最壯麗景觀之旅:從一個“網紅”黑洞到一條暗物質河流;從人類宜居的系外行星到一場盛大的宇宙煙花……過去幾十年間,人類的目光掠過了太陽系內諸多奇妙景象:火星上縱橫交錯的河道、土衛
標籤: 銀河系 銀河系黑洞 磁星 最大的恒星 天文 科學
科學認知輻射,從檢測開始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人們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增長,輻射污染成為繼大氣、水質、土壤污染後,公眾最為關注的焦點。而事實上,輻射並非全是“洪水猛獸”,利用好也可以造福人類。
標籤: 輻射劑量 科學 射線
超原子電晶體創下速度與效率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張佳欣)電晶體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但它們也有局限性。電晶體中會產生激子(電子-空穴對),這意味著能量以熱的形式損失,資訊傳輸是有速度限制的。
標籤: 原子 分子和原子 電晶體 科學 激子 科普
僅持續百萬分之一秒,迄今最短快速射電暴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劉霞)通常,快速射電暴(FRB)只持續千分之一秒,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發現了新的FRB,每個僅持續百萬分之一秒(1微秒),是迄今觀察到的“壽命”最短的FRB。最新發現的這
標籤: 科學 天文 科普
“監聽”細胞對話,新技術能快速微創診斷癌症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聖母大學發明的突破性設備採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監聽”細胞的對話。未來,這項科技將幫助改善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診斷。
標籤: 癌症 科學 科普
有史以來最防水表面出現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張夢然)芬蘭阿爾托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使水滴從表面滑落的新機制。這一發現挑戰了有關固體表面和水之間摩擦力的現有觀點,並為在分子水准上研究液滴滑移性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標籤: 科學 科普
快速熱化學反應過程分析儀樣機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訊(記者郝曉明)“熱”誘發或驅動的化學反應是工業反應的主體,占工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反應誘發和反應行程快,囙此難以實施“快速熱化學反應”的線上精准測試。如何對其進行科學測試與精准分析,一直是科學儀器研製和科技研究領域的熱點
標籤: 科學 科普
“時間之箭”射向何方?加速波揭示物理學重大問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張佳欣)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使用標準波動方程描述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然而,芬蘭坦佩雷大學和東芬蘭大學的研究團隊挑戰了傳統認知,並推導出了一種適用於加速波的新型波動方程。
標籤: 物理 波動方程 科學 科普
微生物感測器,為地球健康“把脈問診”
美國微生物學會指出,科學家可以對微生物做一些巧妙的事情,例如改造細菌的細胞,使其能够感知特定化合物的存在並發出特定資訊,採用如此方法得到的全細胞生物感測器可在環境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大展拳脚”。科學家希望利用細菌的這些自然反應,讓細菌告訴人們
標籤: 微生物 生物感測器 感測器科技 科學 科普
准粒子驅動超亮光源新思路提出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張夢然)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正在重新思考輻射物理學的基本原理,旨在創造超亮光源。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葡萄牙里斯本高等理工學院、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法國光學應用實驗室的研究人
標籤: 新思路 科學 科普 電子
天文學家探測到最遠快速射電暴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一個國際團隊發現了一次持續不到一毫秒的宇宙無線電波暴發。這是迄今探測到的距離最遠的一次“快速射電暴”(FRB),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確定其來源於一個極其遙遠的星系,它的光來
標籤: 天文 科學
利用AI數據創建“蛋白質組時鐘”,眼睛的分子年齡首次確定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一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手術過程中常規取出的微小眼液滴,繪製了來自眼內不同細胞類型的近6000種蛋白質的圖譜。研究人員還檢測到了幾種與帕金森病相關的蛋白質。
標籤: 蛋白質 科學 科普
這些科技打開人體神秘“黑箱”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學術年會日前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來自上百所高校的科研人員就教育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其中不乏對人腦各種高級思維活動的探討。然而,科學家如何觀察和研究正在思考問題的活人大腦呢?
標籤: 科學 科普
迄今最小粒子加速器問世
本報訊日前,德國科學家製造出一個長度僅為0.2毫米的粒子加速器,這是迄今為止同類設備中最小的,甚至可以裝在筆尖裏。它是第一個能够產生快速且聚焦良好的電子束的微型加速器,可以將電子加速到每秒10萬公里,有望應用於醫學領域。
標籤: 粒子加速器 加速器 科學 科普 電子
科學家實現人工神經元突觸量子成像
本報訊(記者王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教授課題組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鄒崇文研究員課題組合作,製備基於二氧化釩相變薄膜的類腦神經元器件,並利用金剛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為固態自旋量子感測器,探測了神經元突觸
標籤: 量子 科學 突觸傳遞 科普
透鏡聚焦原理為在月球鋪路提供新思路
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點燃紙片,是很多人兒時就做過的小實驗。近日,一項國際研究嘗試用類似的原理,把月塵熔化成“地板”,以期未來在月球鋪路。
標籤: 月球 科學 天文 科普 新思路
哪裡更容易碰到新物種?
事實上,對分類學者來說,與其說是找到新物種,不如說是碰到新物種。新物種的發現往往並非按圖索驥,而是意外之喜。
標籤: 科學 科普
蚊子是怎麼來的?演化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那麼,蚊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本文將帶您瞭解蚊子的起源和演化過程。
標籤: 科學 昆蟲 科普
如何在月球上鋪條路
本報訊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使用雷射熔化月壤能造出更堅硬的層狀物質,有可能在月球上創造道路和著陸坪。月塵是對月球車的一個重大挑戰。
標籤: 科學 科普
筐裏的蘋果為何估不准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人們一般都很擅長目測4個或更少數量的物品。但是,面對更大的數位時,人們對數量的判斷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估計的速度變慢,也更容易出錯。
標籤: 科學 科普
我國科學家專注“蒙德極小期”研究,發現這70年太陽活動週期為8年
作為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陽對地球和行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期間太陽活動的週期性變化是理解太陽/恒星發電機的關鍵,也是太陽物理學界一直爭論的焦點。
標籤: 極光 科學 太陽 赤道
迄今最全人腦細胞圖譜發佈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張佳欣)12日,同時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和《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21項研究,公佈並詳細解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腦細胞圖譜。與之前發表的論文相比,新研究和數據揭示了人腦許多區域的神經系統細胞構成以及
標籤: 科學 科普
在不破壞量子比特的情况下另闢蹊徑,量子計算錯誤識別能力提升十倍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劉霞)美國和法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揭示量子電腦出錯位置的新方法,將識別量子計算錯誤的能力提升了10倍。這一研究將促進大規模量子電腦的研製。
標籤: 量子電腦 比特 科學
雷射融化月壤可在“月球上鋪路”
在月球表面鋪設道路和著陸坪的效果圖。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科學報告》12日發表的一項概念驗證研究表明,使用雷射融化月壤能造出更堅硬的層狀物質,這種管道可在月球上建造道路和著陸坪。
標籤: 科學 科普
最新發現的新物種是什麼?
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地球上尚未被發現的生物。最近,他們在深海和熱帶雨林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生物物種,這一發現無疑為我們揭示了生物世界的更多奧秘。
標籤: 科學 科普
有哪些最新發現的動物物種?
在生物多樣性的廣闊領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種發現都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戶。最近,科學家們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發現了一些新的動物物種,它們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庫,也為我們揭示了自然界的更多奧秘。
標籤: 動物 科學 蜥蜴
2024年科學突破獎“名花有主”,他們因何斬獲“科學界的奧斯卡”?
2024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獲獎者名單近日公佈。全球共11名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以及數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摘得桂冠,每人的獎金為300萬美元。
標籤: 科學 免疫療法 car-t 癌細胞 癌症 科普
最小開花植物或成太空人營養食品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歐洲空間局(ESA)官網6日報導,地球上最小的開花植物——水粉,將來可能會成為太空人的營養食品和高效氧氣來源。泰國瑪希隆大學的科學家正在對水粉的未來潜力進行研究。
標籤: 植物 太空人 科學 科普 科技新聞
古樹年輪上發現史上最大太陽風暴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張夢然)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分析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發現的古老樹木的年輪發現,14300年前放射性碳水准曾大幅上升。該放射性碳峰值是由大規模太陽風暴引起的,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太陽風暴。
標籤: 太陽風暴 樹木年輪 科學
嗅覺影響人類對顏色的感知
據新華社電人類的眼睛看到什麼顏色,只和視覺有關嗎?一項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心理學前沿》上的新研究發現,嗅覺也會影響人類對顏色的感知。
標籤: 科學 科普
風速最大的地方在哪裡?風速有多少?
地球上的許多地方都曾創下過風速的紀錄,但在這些地方中,南極巨大穀口地區的風速最為驚人。這裡的風速高達19米/秒,是地球上風速最大的地方。
標籤: 南極 科學
超大質量黑洞吸積輻射能譜新規律揭示
科技日報合肥10月8日電(記者吳長鋒)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征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類
標籤: 類星體 吸積盤 超級黑洞 科學
迄今最高能脈衝星伽馬射線“現身”
脈衝星磁場極冠兩極的紅外光子被高能電子推昇到伽馬射線能段(藍色)。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使用納米比亞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探測到了源自脈衝星的迄今最高能量的伽馬射線:一顆船帆座脈衝星發出的伽馬射線的能量達到了驚人的
標籤: 脈衝星 γ射線 科學 天文 電子
智人何以倖存?感謝遠古“表親”
圖片來源:西班牙《國家報》從某種意義上說,尼安德特人(以下簡稱“尼人”)仍“活”在我們體內,因為在我們的每個細胞所保存的“祖傳DNA”中,它們很可能“亦有貢獻”。
標籤: 科學 dna選取 科普 dna dna修復
超快“電子相機”拍到解離過程中的質子
科技日報北京10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領導的團隊使用超快電子繞射記錄了氨分子內氫原子的快速運動。該研究利用高能(兆電子伏MeV)電子的優勢來研究氫原子和質子的轉移,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評
標籤: 電子 科學 科普 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