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恒星演化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恒星演化的老資料

一顆“失敗的恒星”竟比太陽還熱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記者張夢然)褐矮星也被稱為“失敗的恒星”,它們由於質量不足無法徹底成為燃燒的恒星。但《自然·天文學》15日發表的研究報導了一個位於白矮星身邊的褐矮星,其表面溫度約為8000開爾文(K,8000K約7727℃),比太
標籤: 褐矮星 最大的恒星 太陽 恒星演化 天文
星震學探測恒星內部研究獲進展
科技日報昆明8月10日電(記者趙漢斌)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人員利用一顆約3倍太陽質量的主序星KIC10526294的星震學數據,探測了恒星對流超射和內部化學豐度結構,意味著我國天文工作者在星震學探測恒星內部結構方面獲得重要進展,為
標籤: 恒星演化 天文 科學 科普
誰在决定宇宙的命運?
近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主辦的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全國開營式暨“全國中學生同上一堂暑期科學課”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武向平以“認識我們的宇宙”為主題,帶領中學生們仰望蒼穹
標籤: 宇宙膨脹 天文 科學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向平
瀕死恒星演化成超新星前一幕被韋伯捕捉,壯觀至極!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發佈了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沃爾夫-拉葉星124。據科學家稱,這種轉變只發生在一些恒星上,通常是它們爆炸成為超新星之前的最後一步。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這顆瀕臨死亡的恒星罕見而短暫的階段。
標籤: 超新星 恒星演化
新觀測重繪恒星鋰元素豐度紀錄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天體豐度研究團隊與日本天文學家合作,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巡天數據及其後續觀測發現了一批鋰元素含量异常超高的貧金屬星,對經典小質量恒星演化模型提出了挑戰。
標籤: 恒星演化 天文 科學
恒星“吸血鬼”新迹象挑戰傳統天文學觀點
藍離散星也被稱為恒星中的“吸血鬼”,一直被認為是經歷過恒星碰撞或者雙星物質轉移與並合演化,才使得它們看起來更加年輕。但這個團隊通過研究NGC2173中恒星密度的空間分佈,並沒有發現任何該星團曾經發生過核塌縮的痕迹,這直接挑戰了傳統天文學家認
標籤: 天文 吸血鬼恒星 恒星演化 科學
“創生之柱”內磁場首現,或揭示恒星形成奧秘
科學家們此前研究認為,“創生之柱”已經被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摧毀。人類發明出了精密儀器,探測數千光年外“創生之柱”的內部磁場。千年以後,“創生之柱”又將呈現出其他面貌,而人類會繼續回溯時間,探索恒星演化的秘密。
標籤: 創生之柱 恒星形成 科學 天文 恒星演化 科技新聞
電離結構“反向”的行星狀星雲被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8月6日電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6日線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個電離結構“反向”的行星狀星雲——圍繞白矮星的電離物質。這種反向結構被認為是源於恒星的一次“重生事件”,即恒星表面噴射出物質並衝擊了星雲物質。
標籤: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科學 天文
我國科學家揭示富鋰巨星起源的一個可能機制
已有研究顯示,大約有1%的巨星其大氣中具有异常高的鋰豐度,這與標準恒星演化模型的預測結果存在直接的衝突,使得科學家們對宇宙中鋰元素的產生和演化產生了很大的研究興趣。如此高的鋰豐度訓示這顆巨星可能正處於其紅巨星期的最開始階段,這為研究星系中鋰
標籤: 科學 恒星演化 最大的恒星 恒星形成 天文 科普
蓋亞望遠鏡發現攪動銀河系的“小碰撞”
科技日報北京9月20日電英國《自然》雜誌19日發表的一篇天文學論文稱,通過追跡銀河系中超過600萬顆恒星的運動,蓋亞望遠鏡發現,恒星群按照不同的路線繞銀河系中心運動。這種不統一的旋轉模式,被認為是數億年前一個較小的衛星星系在附近穿過時,發生
標籤: 銀河系 望遠鏡 天文 恒星演化 銀河系中心 運動
我科學家“看見”恒星誕生的最初一瞬
近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首次捕捉到星際暗雲的誕生,這是人類首次觀測到正在誕生的分子暗雲。宇宙中氫原子的質量超過所有肉眼可見的恒星及其組成的星系的總和。
標籤: 科學 恒星形成 天文 恒星演化 銀河系 科普
毀滅中的新生,類太陽恒星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它發生在恒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組織的研究人員,利用郭守敬望遠鏡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首次發現類太陽恒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相關研究成果7月6日線上發表於《自然·天文》雜誌上。
標籤: 太陽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天文 科學
恒星形成與活動星系核活躍程度存在物理聯系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在活動星系核宿主矮星系星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權威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同時,這些宿主矮星系的星族年齡與[OIII]λ5007發射線光度的關係表明中心區域的恒星形成與活動星系核活動之間應該存
標籤: 星系核 恒星形成 最大的恒星 科學 天文 恒星演化
困擾科學家長達十六年,藍環星雲奇特之謎終獲破解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2004年,科學家在一顆恒星周圍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環,但不知這種奇特的結構如何形成。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近日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內發現了新證據,破解了這一謎團:藍環實際上是兩顆恒星相撞產
標籤: 科學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天文
隱藏銀河系歷史的化石碎片驚現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2日電銀河系中心球面成分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仍不清楚,凸起中是否存在年輕恒星一度引發爭議。近日,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塵埃雲中發現了從未見過的原始氣體和恒星團。他們將這類新的由大量原始物體“遺跡”組成的恒星系統
標籤: 銀河系 恒星形成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 銀河系中心
霍金曾因它賭輸,史上首個恒星級黑洞被精確量測
X射線雙星系統天鹅座X1是不是黑洞?霍金曾說,它不是!2月19日,《科學》雜誌和《天體物理學報》上線的三篇文章聯合發佈了對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恒星級黑洞——天鹅座X1的最新精確量測結果。這是迄今發現並確認的唯一一個黑洞質量超過20倍太陽質量且
標籤: 天鹅座 黑洞 天文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科學
罕見球狀星團將用十億年“大卸貨”
科技日報北京7月5日電球狀星團是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恒星,甚至有約100億年的歷史。而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發現指出,名為帕洛瑪5的球狀星團將在10億年時間內“噴完”它的所有恒星,最後只剩下十幾個黑洞。球狀星團因其外
標籤: 球狀星團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科學 天文 黑洞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七百多顆“失敗恒星”候選體
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視力”超好的郭守敬望遠鏡又一次展示了其强大的觀測能力。基於LAMOST發佈的第七批低分辯率光譜數據,我國科研人員發現了734顆極冷矮星,它們都是褐矮星的候選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羅阿
標籤: 郭守敬 褐矮星 望遠鏡 恒星形成 科學 恒星演化
地下最深實驗室揭示最古老恒星鈣豐度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我國科研人員依託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裝置,於2021年直接量測了關鍵核天體反應——氟輻射俘獲質子的突破反應截面,將測量範圍推進到世界最低能區並發現了一個新共振,解釋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的鈣豐度起源問題。該結果支
標籤: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科學 天文 科普
恒星的第10001種死法
宇宙中,每秒鐘都有恒星死去。雖然恒星結束生命的管道不外乎核塌縮和熱核爆炸兩種,但它們結合各自的物理、化學狀態,細化出無數種死法。真是應了那句話:有一萬種死法,你要選哪種?超新星是恒星終結生命的一種形式。未來更多與iPTF14hls類似的超新
標籤: 超新星 最大的恒星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天文 望遠鏡
天然元素從哪來,宇宙熔爐無所不能
近日,天文學家將目光對準仙后座A和蟹狀星雲這兩個著名的超新星遺跡,發現宇宙中磷的數量遠低於我們的想像。磷元素多形成於超新星爆發,是許多重要生命活動的必要元素。這項研究讓天文學家對尋找外星生命有了新看法,也讓人們再次體會到近在身旁的元素與遙遠
標籤: 超新星 中子星 天文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已知鋰含量最高恒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7日電北京时間8月7日淩晨,《自然·天文》線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為首的科研團隊依託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奇特天體,其鋰元素含量約是同類天體的3000倍,這是現時人類已知鋰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新發現富鋰巨星
標籤: 郭守敬 望遠鏡 天文 恒星演化
天文學家給一顆系外行星“稱重”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導,得益於歐洲空間局的兩顆恒星測繪衛星收集的間隔25年的數據,天文學家對一顆非常年輕的系外行星的質量進行了量測,該氣態巨行星的“體重”約為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9倍—13倍。這顆2008年發現的
標籤: 天文 最大的恒星 科學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運動
宇宙最大謎團之一伽馬射線暴來源確定?
量測該星雲的速度顯示,其中至少一顆恒星的轉速,足以使之在發生超新星爆發時發射出持久的伽馬射線暴。該研究為人類尋找銀河系伽馬射線暴的來源提供了一個迄今最强有力的“候選目標”。而阿佩普對渴望溯源伽馬射線暴的天文學家而言,可謂來得相當及時。
標籤: γ射線 最大的恒星 天文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科學
星雲,見證恒星的生與死
錐狀星雲位於距離地球2500光年的麒麟星座,其龐大的塵埃柱內正在孕育新生的恒星。它和恒星的生和死有什麼關係?彌散星雲可以成為新恒星誕生的溫床。超新星遺跡也是恒星死亡留下的殘骸,但在物理特性上與普通的行星狀星雲有所不同。質量較大的恒星,在演化
標籤: 恒星演化 天文 恒星形成 超新星
地球元素從哪來?你的金飾來自星星
46億年前,地球誕生於我們所置身的浩瀚宇宙。構成現時地球上種種物質的元素,自那時起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上了。正因為有接近一百種天然元素的存在,地球才能具有如此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系統,形成能量和物質迴圈,並最終在此基礎上孕育人類文明。
標籤: 中子星 宇宙起源 地球質量 中子和質子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恒星“點石成金”,中子是個重要角色
電腦晶片所用的矽、航空發動機上抗高溫的鎳基合金、商場中陳列的黃金、鉑金……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而這些比鐵更重的元素起源之謎備受科學家關注。近日的一項研究通過計算類比得出結論,在快速中子俘獲過程產生超鐵元素的理論模型中,80
標籤: 鐵元素 中子和質子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原子核
百億年前銀河系1/4質量生吞而來
科技日報北京7月22日電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22日線上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歐洲科學家指出,銀河系曾在100億年前吞併過一個質量是其四分之一的星系。該研究同時對銀河系恒星的年齡做出了迄今最準確測定,並繪製而成了最新分佈圖。因金屬含量高而
標籤: 銀河系 恒星形成 天文 恒星演化
史上最大單星爆發暗示第一代恒星死亡細節
宇宙第一代恒星是如何死亡的?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2016年11月發現的一顆超新星上。這是一顆名為SN2016iet的超新星,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最大單星爆
標籤: 超新星 最大的恒星 天文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中子星
為了孕育恒星,銀河系正在“變胖”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攝入的能量高於消耗的能量,身體就可能發胖,反之則會消瘦。量測人的體重增减只需一臺秤而已。日前,一個由歐洲航天局天文學家安德魯·福克斯博士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天體物理學報》上撰文指出,銀河系吸入的氣體比呼出的氣體質量更大
標籤: 銀河系 恒星形成 天文 恒星演化 仙女星系
“苔絲”發現“不可能”的行星,紅巨星近距離軌道竟有倖存者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9日報導,來自西班牙航太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星震學,對兩顆已知擁有行星的紅巨星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在其中一顆紅巨星周圍發現了一顆似乎不可能存在的行星。該小組研究了紅巨星HD212771和HD20394
標籤: 紅巨星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科學 科技新聞
重繪質量下限,最小黑洞填補觀測空白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小質量黑洞,填補了宇宙中已知中子星與黑洞之間存在的質量空白,將已觀測黑洞質量的下限降低了約三分之一。該研究日前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此次發現的最小黑洞來源於一個雙星系統。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
標籤: 宇宙最大黑洞 黑洞 最大的恒星 天文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星震學,研究天上的“地震”,瞭解恒星的“內心”
左側列出太陽分層結構,右側指出太陽表面的壓力模式和內核的重力模式震動。開普勒衛星通過觀測行星在恒星前方穿過的現象尋找系外行星,並同時收穫了大量星震學數據。這種和地震學如出一轍的研究方法就被稱作“星震學”。正如地震使地理學家瞭解地球內部構造一
標籤: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 太陽系
太陽對地球可能沒這麼“溫柔”
恒星並不永恒,這是天文學的常識。死亡後的恒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迎來演化的又一個階段。恒星“死亡”前的膨脹,通常會吞噬其周圍的行星,此前也從未在白矮星周圍觀測到過行星的存在。此時地球周邊的溫度甚至可能會超過1萬度。不僅如此,紅巨
標籤: 太陽 地球質量 天文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科學
“最大恒星級黑洞”引爭議,發現者這樣回應
前不久,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恒星級黑洞”的新聞,估計你還有印象吧?這個“黑洞”最近引起了一些學術爭議。如果真的如此,它將是迄今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面對學術爭議,1月18日,“最大恒星級黑洞”論文第一作者劉繼峰研究員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
標籤: 太陽質量 黑洞 最大的恒星 科學 恒星演化 天文
太陽系並非最宜居的家園?
天文學家通常在位於恒星“宜居帶”內的行星上搜尋地外生命的“蛛絲馬跡”。“宜居帶”指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範圍,在此範圍內,行星表面溫度適中,水能以液態形式存在於行星表面,生命得以孕育。鑒於太陽已哺育滋養地球生命近40億年,囙此,傳統觀點認為,像太
標籤: 太陽系行星 太陽 恒星演化 天文 銀河系 科學
想要看清這個“近鄰”還有這些門道
太陽光彩奪目、無法直視,想要深入瞭解,只能通過太陽望遠鏡一窺其“真面目”。如今,這雙“眼睛”又有了新的研製進展。日前,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官網宣佈,該所太陽高解析度成像科技研究團隊成功研製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
標籤: 最大的恒星 天文 太陽 望遠鏡 恒星演化
超大質量黑洞與周圍恒星上演“玫瑰舞”
甚大望遠鏡首次揭示,圍繞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的恒星的運動軌跡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幾乎完全一致,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根澤爾補充說:“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首次在繞著人馬座A*旋轉的恒星上看到同樣的效應,這項觀察性突破也進一步強化
標籤: 黑洞 廣義相對論 恒星形成 科學 恒星演化 天文
新估算稱銀河系或有60億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7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的計算表明,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研究另一合作者、UBC天文學家傑米·馬修指出:“銀河系至多擁有4000億顆恒星,其中7%是G
標籤: 類地行星 宜居行星 銀河系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科學
一顆質量比太陽大的恒星悄然消失
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據美國太空網近日消息稱,天文學家發現,有一顆比太陽質量大得多的恒星,沒留下任何線索就直接消失在“人類視野”中。高光度藍變星非常罕見,囙此成為重點觀測對象。研究人員知道,他們關注的這顆高光度藍變星已經走到了生命末尾
標籤: 太陽質量 太陽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 黑洞
富鈣超新星首次有了X射線照片
新發現表明,富鈣超新星是一顆緻密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最後時刻會向外釋放出一層氣體。研究人員解釋說,儘管所有鈣均來自恒星,但富鈣超新星卻是鈣的最大來源。普通恒星會通過燃燒氦氣緩慢產生少量鈣;而富鈣超新星則可在數秒內產生大量鈣。
標籤: 超新星 x射線 最大的恒星 恒星演化 科學 天文
宇宙“生命種子”或遠超想像,新型天體“富磷恒星”現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天文學家新近發現了一類“富磷”的新型恒星,這意味著外星生命的種子或遠比以往想像的更為普遍。該研究同時為未來追跡潜在宜居星球提供了新的標準。最終,他們發現了多達15個“富磷恒星”。而宇宙如此浩瀚,沒理由地球是唯一能孕
標籤: 宇宙起源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 恒星形成 科普
食欲比想像中大,原恒星靠“臍帶”進食遠方物質
在圓盤中心,孕育著一顆尚未誕生的“恒星寶寶”。為了長大,這顆“恒星寶寶”不斷從圓盤中“進食”以獲取各種各樣的物質。年輕的原恒星及其原行星盤能够通過這條“臍帶”直接獲取雲核最外層的“營養物質”。這樣的“臍帶”普遍存在嗎?劉鐵表示,“臍帶”實際
標籤: 吸積盤 恒星形成 最大的恒星 科學 恒星演化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隻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脫,就連光也不例外。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恒星運轉的行星。在黑洞附近發現行星並非一次偶然之舉。截至目前,我們已發現4000多個系外行星。吳
標籤: 宇宙最大黑洞 黑洞 最大的恒星 宜居行星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富鋰巨星高夀幾何?恒星“心電圖”揭曉答案
鋰元素在恒星中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組織的研究人員,借助我國重大基礎科技設施LAMOST巡天數據和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星震數據,通過監聽恒星的“心跳”,發現絕大多數富鋰巨星其實比之前認為的更“老”
標籤: 天文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心電圖
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中間的紅色圓點是前景星系,這個星系中估計包含有萬億以上的行星。據計算,這顆被命名為M51-ULS-1b的候選行星半徑略小於土星。研究人員排除了另一顆恒星阻擋X射線源的可能,認為這是銀河系外的一顆候選行星。作為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首顆大型X射線
標籤: x射線 銀河系黑洞 天文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銀河系
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
據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距地球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週邊發現了一個迄今金屬豐度最低的球狀星團RBCEXT8。這一發現重繪了大型球狀星團的理論金屬豐度下限,挑戰了現有的球狀星團形成理論。湯柏添表示,這說明科學家應該重新審視大質量球狀星團
標籤: 球狀星團 天文 恒星演化 恒星形成
“蓋亞”發佈迄今最詳細銀河系恒星圖錄
“蓋亞”前兩次發佈的數據囊括了16億顆恒星的位置,這次公佈的結果使恒星總數接近20億顆,數據的精度遠超先前數據。此外,“蓋亞”還追跡了恒星亮度和位置的變化,量測它們朝向或遠離太陽的速度,並估算它們的化學成分。
標籤: 銀河系 最大的恒星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 銀河系中心
英在銀河系深處找到“化石星系”
科技日報訊英國科學家在近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利用斯隆數位巡天項目的星系演化實驗提供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隱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這一發現可能會重繪我們對銀河系演化歷史的認知。研究人員將這個“化石星系”命名為“赫拉克勒斯”
標籤: 銀河系 恒星演化 天文 科學 銀河系中心
比“三體”還多一倍的“六體”,瞭解一下
六恒星系統中的每一對恒星距離都比較近,如果存在行星圍繞其中單顆恒星運轉,那麼這顆行星上將很難有生命存在。這是小說《三體》中的一個片段。3顆太陽讓三體人活在無盡的恐懼當中。“B夫婦”與“C夫婦”的軌道週期分別是1.6天、8.2天。AC兩對“夫
標籤: 三體 宜居行星 恒星形成 天文 恒星演化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