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小行星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小行星的老資料

小行星,體量雖小,價值卻大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介紹,美國“露西”號探測器11月1日飛越小行星“丁基內什”,這是其任務期將飛越的10顆小行星中的第一顆。人類如何主動探測小行星、認識小行星,甚至科學利用小行星?
標籤: 小行星 太陽系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地球質量 科學
中國深空探測在規劃這些大事
在4月25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航太日”首届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透露了未來中國深空探測的多項規劃。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豔華在會上介紹,未來中國月球探測規劃的任務包括探月工程四期、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鵲橋通導遙星座
標籤: 小行星 月球探測器 月球軌道 天問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太陽系內確認首個“星際移民”
2015BZ509不僅逆行,還與木星部分共軌。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據英國《獨立報》21日報導,法國科學家通過類比研究,確認了太陽系內首顆“星際移民”岩石天體。這顆名為2015BZ509的小行星來自宇宙其他地方,闖入太陽系,現時位於木星軌
標籤: 太陽系 小行星 科學 科技新聞
小行星撞擊沒有影響生命恢復
科技日報北京5月30日電在以往的認知中,生命從災難中恢復的時間應該相當漫長,然而英國《自然》雜誌30日線上發表的一篇古生物學最新研究稱,行星撞擊並不會影響生命的恢復——在“謀殺”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後,隕石坑地帶的生命得到了迅速復原。囙此,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生態系統
小行星圖塔蒂斯“小頭大肚子”形成機制揭示
科技日報北京7月26日電“我們基於嫦娥二號探測數據揭示了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形成機制,提出在地球潮汐效應作用下可形成該小行星延展型雙瓣結構。”近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季江徽課題組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的該項最新成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突破諸多科技障礙,日本成功登入小行星
據報導,北京时間9月22日淩晨,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向小行星“龍宮”釋放了兩個微型機器人“智慧女神-II1A”和“智慧女神-II1B”。“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完全成功地實現表面探測器在小行星上登入。”日本成功登入小行星“龍宮”掀起了深空探測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科技新聞
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小行星“貝努”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將在美國東部時間12月3日中午12:00結束長達27個月的旅程,抵達小行星“貝努”。NASA官員說,探測器將到達距小行星約20公里的位置。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日“隼鳥二號”首次降落“龍宮”取樣
科技日報北京2月24日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构22日宣佈,“隼鳥2號”探測器完成首次在小行星“龍宮”上著陸取樣任務。21日下午,相比原計畫延后了5個小時後,“隼鳥2號”從距離“龍宮”20公里處開始下降,探測器首先根據地球發送的指令下降到距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太陽系
航天器與小行星相撞會怎樣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近日報導,作為NASA首個展示行星防禦科技的任務,“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航天器將於2022年9月與雙小行星系統“雙子星”中較小的“雙子星B”相撞。調查小組將從2020年末到2021年春季再次觀察“雙子星”,最後的地面
標籤: 小行星 雙子星 dart 科學 航太 航空航太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近日宣佈,旨在對小行星靈神星展開探索的任務已進入最後設計和製造階段,其目標是在2022年年底前發射,在2026年前抵達。靈神星任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發回的照片將進一步向我們揭示行星的構成,並最終瞭解太陽系早期的
標籤: 小行星 太陽系 航空航太
小行星“變”彗星過程首次捕獲,有助進一步洞悉早期行星組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18日報導,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小行星正在“變身”為一顆彗星的過程,這可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在未來幾十年內實时觀察彗星的各種形態。
標籤: 小行星 彗星 科學 天文 太陽系 科技新聞
“露西”航天器最後研發階段完成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旨在拜訪特洛伊小行星群的“露西”探測任務最後研發階段大功告成,獲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通過。“露西”由美國西南研究所領導,擬於2021年10月發射,拜訪主小行星帶內的1顆天體和特洛伊小行星群內的
標籤: 小行星 航空航太 航太 科技新聞
行星防禦!NASA擬讓飛船攔截小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5日電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網站、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已經開始部署其名為DART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7月發射。DART任務將首次展示動力學撞擊科技——讓一艘飛船以身攔截近地小行星,從而改變小行星的
標籤: 小行星 飛船 美國航天局 科學 科技新聞
回眸百萬年時光,超算揭示陀螺型小行星演化機制
團隊應用超級電腦天河二號集羣對超大規模空間顆粒系統進行模擬研究,類比太陽系小行星的自旋演化過程,發現了陀螺型小行星形成背後的共同演化機制。陀螺型小行星因有鼓起的赤道脊,外表形似陀螺得名。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赤道 自旋
“隼鳥2號”密封艙成功回收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构的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可能裝有小行星“龍宮”岩石樣本的密封艙於6日淩晨進入地球大氣層,約30分鐘後,於當天淩晨4時24分在澳大利亞南部的伍默拉附近沙漠按計畫著陸並被回收。這是繼第一代“隼鳥”之後的又一壯舉。自發射
標籤: 科學 小行星
規避小行星撞擊地球有方法
俄羅斯托木斯克大學天文數據電腦建模和機器分析實驗室主任塔季揚娜·加盧什娜稱,人類幾乎沒有消除來自小行星威脅的經驗,但是從理論上講,可以改變飛向地球的小行星軌跡。加盧什娜稱,在有時間和小行星距離很遠的情况下,可以向小行星發射航天器,使其成為小
標籤: 小行星
我國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直徑約200米,兩個足球場大小
3月8日,根據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最新發佈的消息,由該台南山觀測站1米大視場光學望遠鏡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已於近日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臨時編號為2023DB2。
標籤: 小行星 天文 望遠鏡 光學 科技新聞
在小行星上找水,科學家有高招
對人類而言,小行星有著一種神秘的魅力。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就發現R型主帶小行星Dembowska可能存在水冰。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行星探測器,為人們描繪出一張太陽系的水分佈圖。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季江徽課題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天文 太陽系 衛星 季江
搭建“鵲橋”,為何要在拉格朗日L2點
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通信衛星“鵲橋”成功升空。它的使命是前往地月拉格朗日L2點,為“嫦娥”和地球搭建一座用於通信聯系的“橋樑”。拉格朗日L2點又在天空的什麼方向?拉格朗日點的提出者是被譽為18世紀歐洲最偉大數學家的拉格朗日。這五個位置就
標籤: 小行星 地球質量 科學 太陽系
往返四億公里,它將帶回“龍宮”寶藏
幾天前,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又發回了一張圖片,拍照時它距離目的地小行星只有1500公里,預計6月27日它就會登上這個小小星球展開新一輪探險。將於2018年6月至7月之間達到距離地球約2億公里的C型小行星龍宮,停留一年半的時間觀測小行星並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隼鳥2號會發現怎樣的“龍宮”?
對絕大多數探測器來說,宇宙的旅程是一條不歸路。四年後,隼鳥號的繼任——“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再次揚帆起航,前往一個新的未知之地——小行星“龍宮”。隼鳥號和隼鳥2號探測目標天體時的假想圖。隼鳥2號探測器預計於今年6-7月到達目的地。隼鳥2號
標籤: 小行星 龍宮
小行星為何成為大熱點
小行星是宇宙中的小不點,但在這個夏天成為地球人關注的大熱點。先是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6月27日飛抵小行星“龍宮”,隨後美國奧西裡斯-REx探測器將於8月飛抵小行星“貝努”。早在年初,英國《自然》雜誌就將小行星探測列為2018年值得期待的科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太陽系 鄭永春
接受外太空的“饋贈”,沒你想像的愉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伸出機械臂,為即將進行的採樣工作進行了測試。這個2016年踏上旅程的探測器的目的地是小行星貝努,計畫於2023年攜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作為茫茫宇宙的一員,無法獨善其身的地球一直接受著來自空
標籤: 小行星 太空
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被準確復原
科技日報北京1月10日電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怎樣的災難場景?近日,密歇根大學和布朗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給出了答案:引起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曾掀起高達1500米的巨型海嘯,甚至導致全球海洋波濤滾滾。研究顯示,6500萬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海嘯
銀河系或存在數萬億顆“奧陌陌”
科技日報北京1月20日電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導,2017年,雪茄形狀的“奧陌陌”闖入太陽系,成為科學家發現的首個星際訪客,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儘管它是小行星、彗星還是外星飛船還是個未知數,但美國科學家近日表示,類似“奧陌陌”這樣的“天外飛仙”並
標籤: 銀河系 天文 小行星 太陽系 科技新聞
已知最小小行星準備迎接人類探視
歐洲空間局官網的報導稱,將於2023年派遣無人駕駛航天器“赫拉”探索雙小行星系統——“迪迪莫斯”。届時,以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的妻子赫拉命名的這一航天器將不僅成為首個探索雙小行星系統的航天器;還會成為探索有史以來最小小行星的航天器,因為“迪迪
標籤: 小行星 迪迪 科技新聞
它形如煎餅連著核桃,卻藏著太陽系誕生的真相
雪人、花生,還是煎餅連著核桃?近日,一個外貌怪異的小行星引發圍觀。該小天體名為2014MU69,直徑不足40千米,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雖然數據回傳工作還在進行中,但2月9日公佈的初步資料顯示,“天涯海角”比最初想像的要平坦,看起來更像
標籤: 太陽系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科學 小行星 九大行星 柯伊伯帶
探測器揭示小行星“貝努”最詳細影像
科技日報北京6月20日電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在最接近小行星“貝努”之處,捕捉到了其迄今最詳細的影像。OSIRIS-Rex是NASA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於2016年9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科技新聞
“奧陌陌”真不是外星飛船
科技日報北京7月2日電美國馬里蘭大學科學家在1日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撰文稱,“天外飛仙”——“奧陌陌”是自然現象,並非之前有人推測的那樣是外星飛船。研究人員懷疑,一個“奧陌陌”離開,可能會有很多“奧陌陌”到來,他們期待將於2022年
標籤: 飛船 天文 太陽系 小行星
細菌們,到小行星上採礦去!
太空採礦能造福地球環境。據設想,未來所有重工業和採礦業都將“移師太空”,地球上只進行與生活有關的活動。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
標籤: 小行星 微生物 科學 採礦 太空 岩石
用航天器撞偏小行星軌道計畫可行嗎?
AIDA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一艘航天器撞擊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雙小行星系統“雙子星”中較小的一顆,使其軌道發生偏轉;第二艘接著對撞擊位置進行調查,收集有關撞擊的數據。
標籤: 小行星 航太 航空航太 衛星 科技新聞
開採太空水資源,NASA希望不用挖井
人類到哪裡都離不開水,太空中也不例外。現在,空間站中太空人的飲用水仍然產自地球,使用火箭運送補給,運費比成本高得多。今年,美國Transastra公司和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的喬治·索沃斯領導的研究小組各有一個旨在開採月球水資源的項目,已獲得NA
標籤: 小行星 美國航天局 太空 月球軌道 航空航太 太空旅遊
那個最古老隕石坑裏,可能埋藏著地外生命的線索
近日,位於澳大利亞的雅拉布巴隕石坑吸引了科學家的目光。這個源於22.29億年前的隕石撞擊坑,很有可能埋藏著宇宙生命誕生的秘密。根據最新的隕石測定,雅拉布巴成為了地球上已經發現的近200個撞擊坑中最古老的一個。
標籤: 隕石坑 火星隕石 科學 雪球 小行星
NASA擬建望遠鏡監視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科技日報訊據《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計畫建造一款紅外望遠鏡,希望其能監視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該望遠鏡將於2025年升空。現時還不清楚國會撥款機构是否支持NASA的這一計畫,並為新的紅外望遠鏡提供資金。
標籤: 小行星 美國航天局 望遠鏡 科技新聞
木星附近有個通道,冰凍小行星在那兒變成彗星
故彗星有個別名——掃把星。彗星上搭載的有機分子有可能在與星球撞擊的過程中倖存下來,並成為被撞擊天體上的生命種子。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計算類比發現了木星附近的一個軌道參
標籤: 小行星 木星 半人馬 彗星 天文 科學
日本“隼鳥2號”踏上歸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构稱,該機构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明年年底“到家”,其從“龍宮”采集的樣本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的奧秘。
標籤: 科學 小行星
生命起源新線索,隕石中首次發現糖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0日電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的?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在隕石中檢測出了生命必需的糖。這一發現或許表明,小行星內的化學反應可以製造出生命的某些組成要素,小行星撞擊遠古地球對生命的起源可能非常重要,這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了
標籤: 隕石 科學 小行星
小行星貝努為何會噴射顆粒
科技日報訊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抵達小行星貝努後不久,OSIRIS-REx任務團隊發現,貝努持續向外噴射顆粒。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小行星上發現顆粒噴射活動。該團隊在近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流星撞擊、熱應力
標籤: 小行星 科學 科普 熱應力 水蒸氣
茫茫星河間,緊盯“不速客”
發現和監測小行星,是全球科學家們的一項長期工作目標。近一個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連續發現3顆近地小行星:2月26日發現的2020DM4,是一顆直徑近160米的“潜在威脅小行星”。它們是在茫茫星河間,與地球擦肩而過的無數小行
標籤: 小行星 望遠鏡參數 科學 望遠鏡
太陽系十九顆小行星或來自系外
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法國和巴西科學家在23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刊文稱,他們通過電腦類比,發現有19顆小行星在加入太陽系之前,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這表明星際天體在太陽系中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為普遍。幾年前,軌道獨特的“奧陌陌”進入天
標籤: 太陽系 小行星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天文 科學 科技新聞
“龍宮”的“骨質疏鬆”或是太陽系早期行星的“典型症狀”
太陽系形成於大約45億年前。無數“碎片”一樣繞太陽系中心軌道運行的小行星,是太陽系早期形成過程的見證者。它們中的大部分是碳含量豐富的C型小行星。科學家推測,以“龍宮”為代表的C型小行星,其脆弱的多孔結構可能類似於星子,星子形成於原始的太陽星
標籤: 太陽系 小行星 龍宮 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 科學
8億年前月球遭遇流星體轟擊
科技日報北京7月21日電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研究,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確認,在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的轟擊。而通過隕石坑標度律和碰撞概率的研究表明,一顆超過4億億千克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地球上的侵蝕和
標籤: 月球探測器 月球 流星體 科學 天文 小行星
嫦娥五號採樣大戲奏序曲,到外星去“挖土”,真人和機器誰更强
11月17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國人期盼已久的月球採樣大戲已經奏響序曲,即將揭開大幕。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畫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太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
標籤: 小行星 太空人 挖土 嫦娥 月球探測器 月球軌道
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與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有關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發表於《曆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週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週期
標籤: 小行星 動物 科學 科技新聞
地球每年“吃土”5000多噸
為了探明地球每年接收多少星際塵埃,在法國極地研究所的支持下,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巴黎—薩克萊大學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聯合開展了一項為期近20年的國際研究專案,最終確定每年有5200噸微隕石抵達地球地面。這項研究4月15日發表在《
標籤: 地球質量 科學 小行星
迎接中國航太日,一起數數天上的“中國航太星”
給小行星命名需要保證命名唯一性,一旦確定永久不可更改,這也使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册。在第六個“中國航太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數數天上的“中國航太星”。
標籤: 小行星 天文 航空航太
小行星撞地球前恐龍物種已衰退
科技日報訊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生物學最新研究發現,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事件之前約1000萬年,非鳥恐龍物種已經陷入衰退了。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導致非鳥恐龍在6600萬年前滅絕。科學家認為
標籤: 恐龍 小行星 恐龍圖片 恐龍滅絕
月球可能從來沒有過强磁場
科技日報訊很久以前就有科學家指出:月球的磁場要麼微弱得可憐,要麼根本就沒有磁場,但“阿波羅11”號從月球上帶回的岩石卻顯示,月球上有過强磁場。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任務收集的月球岩石進行的最新分析表明,
標籤: 月球 磁場强度 科學 天文 科普 小行星
我國發現罕見月牙形隕石坑,系近十萬年來最大規模碰撞所致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境內發現一個形態奇特的隕石坑——依蘭隕石坑,它是一座月牙形環形山。這是繼岫岩隕石坑之後,我國境內被證實的第二個隕石坑。“導致該隕石坑形成的星球撞擊事件發生在約4.9萬年前,基於對現有隕石坑資料的分析,
標籤: 隕石坑 小行星
繞太陽旋轉速度最快小行星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8月25日電據美國太空網23日報導,科學家們在太陽系內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2021PH27,其圍繞太陽旋轉一周僅需113個地球日,速度比太陽系內已知的任何一顆小行星都快。2021PH27的軌道週期是除水星外所有已知太陽系天體中最短
標籤: 小行星 太陽系 科學 水星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