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資料
頻道
頻道列表
養貓資料
養狗資料
中醫减肥
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
古代名人
古代文學
健康保健
娱乐新闻
明星
老电视剧
军事文章
体育人物
经济金融
老資料網
標籤聚合:太空
標籤聚合:太空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
太空
的老資料
從太空中看到地球上的十大物體有哪些?分別位於哪裡?
以下是從太空中可以看到的地球上的十大物體。1.地球:我們的藍色家園是太空中最大的可見物體。
標籤:
太空
一堂既有深度更有高度的太空科普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裡嗎?就在我頭頂。”
標籤:
中國太空人
太空
航空航太
太空人太空科技健身裝備揭秘
9月5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發佈了一段神舟十六號太空人在太空練腿的視頻,讓人們認識了一件新裝備——仿生黏附鞋。太空人穿著它在一塊平板上用力踩踏、抬腿,左右反復,如同生活中頑童踩水。
標籤:
中國太空人
太空
科技
健身
航空航太
肌肉
人類計時器的“天花板”,數十億年只誤差1秒!揭秘太空中最精准的鐘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中承擔精密物理實驗任務的實驗艙。它為什麼可以提供這麼精確的時間呢?
標籤:
原子鐘
電磁波輻射
電子躍遷
太空
能級躍遷
計時器
太空中首次發現胺基酸重要成分碳酸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8月1日報導,西班牙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團氣體內,發現了胺基酸的重要成分碳酸,這可能有助於揭示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員解釋稱,在地球上找到碳酸非常困難,因為其會迅速分解成二
標籤:
碳酸
太空
科學
胺基酸
科普
科技新聞
《天宮之鏡》上線,首次慢直播中國空間站
老資料網4月24日消息,今天是第八個“中國航太日”,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這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太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太精神而計畫設立的一個紀念日。這場位於400公里外的直播是中國空間站首次長時段直播,在四小時的直播時間內,將首次通過機
標籤:
中國空間站計畫
中國航太
航空航太
太空
誠意十足!國產科幻FPS《邊境》製作組24小時直播修BUG
昨日,國產太空FPS遊戲《邊境》已於昨日推出,但遊戲的發售並不是那麼順風順水:剛發售時Steam頁面出了問題,導致無法上線DLC內容;服務器卡頓問題也讓不少玩家的體驗差了不少。《邊境》是一款近未來太空題材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玩家可在遊戲中領
標籤:
邊境
太空
羅永浩捅破天!直播帶貨賣衛星,200萬不虧還能賺錢?
羅永浩又雙叒複出了?去年6月,老羅高調宣佈“退網”重新創業,文案那叫一個煽情,連1700萬粉絲的微博號都不要了,引來全網懷舊。老羅要直播賣衛星!此外還有200萬包年,300萬買斷的“太空自拍載荷服務”,以及“太空班車系列200kg衛星”的定
標籤:
衛星
太空電影
老羅
太空
航空航太
航太
世界第一名太空人!尤裏·加加林墜機遇難地點照片首次公開
3月28日消息,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3月27日,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公佈了全球首位繞地球飛行的蘇聯太空人尤裏·加加林遇難地點首批照片。為紀念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的壯舉,俄羅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為宇航節,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標籤:
阿列克謝耶維奇
太空人
尤裡
太空
混凝土强度兩倍!科學家發明火星建屋資料,太空塵埃、洋芋澱粉製成
3月20日消息,美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資料,名為“星際混凝土”,用來建造火星的房屋。現時,在太空中建造基礎設施的成本太高,“星際混凝土”就提供了一種可行性方案。而“星際混凝土”僅需在烤箱或微波爐中以正常的溫度製作,可以節約
標籤:
科學
普通混凝土
太空
科普
科技新聞
斥資10億美元!NASA將開發太空拖船,實現國際空間站受控墜落
3月14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正計畫開發一種新型太空拖船,旨在國際空間站在2030年退役後,能幫助實現受控墜落。據悉,新型太空托船是國際空間站合作夥伴現有脫軌能力的補充。不過,呂德斯稱開發備用管道是十分重要的,最近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兩艘
標籤:
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
太空
受控
航空航太
航太
在太空新“樂園”玩轉量子力學
NASA冷原子實驗室上的設施將使用雷射器和其他科技,將原子冷卻到絕對零度附近。量子物理學家即將在太空擁有自己的“遊樂場”。届時,它將成為現時宇宙中最冷的地方,研究人員將用它探測在地球上無法觀察到的量子現象,如在太空製造“泡泡”“環”和“漩渦
標籤:
原子
bec
量子力學
太空
科學
國際空間站
我國“太空3D列印”試驗制出新樣品
中科院太空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2016年牽頭開展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科技實驗,多項成果為我國空間站、在軌服務及深空探索等任務中實現多種資料的高精度製造奠定科技基礎。
標籤:
太空
冷原子鐘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科技日報北京7月25日電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已在軌近兩年時間。記者從中科院獲悉,這臺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冷原子鐘運行正常,將現時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2個數量級。相關成果作為亮點文章於7月24日線上發表在《自然·通訊
標籤:
原子鐘
數量級
太空
太空冷原子鐘讓世界更“準時”
近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裏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了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現時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至2個數量級,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
標籤:
原子鐘
太空
原子核
電子
NASA斥4400萬美元開發十大“臨界點”科技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近日消息,NASA已與6家美國公司簽署協定,將合作開發10項“臨界點”科技,這些科技有望讓商業太空飛行和NASA未來的探測任務大大受益,包括月球著陸器和深空火箭發動機科技等。這些項目獲得的總資助約為4400萬美元。N
標籤:
美國航天局
航空航太
太空
航太
人類在太空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7日電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物理學重磅研究:科學家們在太空中首次創造了“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基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得到的見解,將會促進天基引力波探測器的發展。這種狀態後來被命名為玻色—愛因斯
標籤:
原子
愛因斯坦
第五態
科學
太空
科普
人類首次在太空3D列印出生物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據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近日報導,俄醫療企業Invitro稱,俄羅斯太空人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3D生物打印機,設法在零重力下列印出了實驗鼠的甲狀腺。該公司表示,未來甚至有望列印出人體器官,以促進醫學研究的發展。俄羅斯也成為世
標籤:
太空
國際空間站
俄新設備可用微生物處理空間站垃圾
科技日報莫斯科1月22日電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日前開發出用微生物處理空間站垃圾的特殊設備,同時還可以用這些微生物發電,供空間站上的各種設備使用。現時,這種處理設備的原型機已經可以運行400小時。太空人可將在微生物氧化過程中產生
標籤:
微生物
太空
科普
NASA新任務,從國際空間站研究太空天氣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影像揭示了在地球大氣層中盤旋的大片橙色氣輝。NASA新的大氣波實驗將從空間站觀察這一氣輝,幫助科學家瞭解並最終改善地球上層大氣中太空天氣的預報水准。大氣波實驗是NASA“太陽物理探索者計畫”下的一項新任務。此外,NASA還
標籤:
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
太空
天氣
科學
天文
北斗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3月4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透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今年將繼續高密度全球組網,計畫發射8—10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是“中國創造”的一張名片。北斗系統的建設之快,凸顯著中國雄厚的科技實力。就像GPS一樣,北斗是幫助用戶導航的。
標籤:
gp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盒子
太空
衛星
航空航太
“太空蜜蜂”機器人將赴空間站“上班”
科技日報北京4月8日電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日前在推特上宣佈,首批“太空蜜蜂”機器人將在本月奔赴國際空間站,輔助太空人開展科研、維護等工作。“太空蜜蜂”的能源依賴電池供電,其能在電量將盡時自動飛往補給站充電。NASA一共製造了3個“太空蜜蜂”,
標籤:
機器人
太空
國際空間站
航太
長時間太空旅行不嚴重影響人類基因組
科技日報華府4月13日電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錶觀遺傳變化。這或可稍稍緩解人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擔憂。研究人員指出,總體上看,經過
標籤:
太空
人類基因組
旅行
科學
科普
航太
動物如何適應太空環境
科技日報北京4月14日電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動物行為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科學家首次對在國際空間站參與“齧齒動物棲息地”的小鼠進行了詳細分析。該動物研究有助於瞭解長時間暴露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會對人類產生何種影響。此
標籤:
動物
太空
科學
科普
首次在太空檢測到宇宙最早分子鍵
據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重要成果: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被預測為宇宙中形成的第一個分子離子。雖然早在1925年研究人員便首次在實驗室內證明了氦合氫離子的存在,但是卻一直未在太空中檢測到。過去為在
標籤:
氫離子
太空
天文
科學
稀有元素鋂發電實驗首獲成功
科技日報倫敦5月6日電英國科學家利用稀有化學元素鋂進行發電的實驗首次獲得成功。英國航天局稱,這種方法為未來航天器太空飛行和探索宇宙奧秘提供了能源供應的新途徑,使用這種供電管道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能源,可以支持其執行太空任務長達400年。稀有元素
標籤:
太空
航太
太極計畫,去太空捕捉時空漣漪
幾年來,LIGO已公開確認成功探測到十幾次引力波事件。隨著地面引力波天文臺捷報頻傳,去太空聆聽宇宙琴弦愈加受到期待。該計畫在2016年初由中科院正式啟動,並簡稱為空間“太極計畫”。現時“太極計畫”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並已取得一些重要進展。
標籤:
引力波
太空
科學
衛星
雷射
英美擬建增强型太空氣象預報系統
科技日報倫敦6月4日電為了保護太空人、衛星和地面基礎設施,英國和美國航太首長當局决定,為太空天氣監測衛星開發一種新的儀器,用於觀測和預報太陽風的變化。該儀器將幫助英國氣象局空間氣象業務中心及時發佈空間天氣預報和警報,協助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有
標籤:
太空
天氣預報
衛星
航空航太
NASA將首次在太空測試“綠色燃料”
科技日報北京6月17日電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近日報導,NASA將首次在太空測試一種無毒的玫瑰色液體燃料以及推進系統,這一“綠色推進劑注入任務”本月將幫助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升空,未來有望為前往月球或其他天體的航天器提供
標籤:
美國航天局
太空
航空航太
航太
衛星
捕捉暗能量,太空閃爍“七只眼睛”
德國和俄羅斯合作的“光譜—倫琴—伽馬”任務原定於6月21日從哈薩克共和國拜科努爾航太中心發射,現因電池原因延后至7月升空。届時,由德國研製的eROSITAX射線望遠鏡也將隨同發射,目標是搜尋暗能量的踪迹。
標籤:
暗能量
x射線
太空
科學
天文
超新星
機器人“費多爾”將坐特製椅子飛太空
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太集團公司近日宣稱,預計於8月22日乘坐“聯盟MS-14”飛船的首位太空人模擬機器人“費多爾”,不是坐在傳統太空人座椅上,而是坐在特製的“椅子”上飛往國際空間站。據悉,“費多爾”未來將成為俄羅斯新“聯邦”號載人飛船的首位
標籤:
機器人
太空
航太
研究表明白藜蘆醇或是有效的“太空補品”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新研究表明,含有白藜蘆醇的紅葡萄酒或許能够為火星探險者帶來幫助。類比試驗顯示,補充白藜蘆醇能够幫助火星重力環境下的大鼠保持肌肉質量和强度。研究人員認為,白藜蘆醇對肌肉的保護作用可能與胰島素敏感性有關。
標籤:
白藜蘆醇
肌肉
太空
俄飛船太空“快遞”速度再破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1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航太集團7月31日發佈消息稱,當天發射的“進步MS-12”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並再一次打破太空“快遞”送達速度的紀錄。
標籤:
飛船
國際空間站
太空
航空航太
航太
太空飛行會改變人類心臟細胞
科技日報訊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稱,太空飛行會改變人類的心臟細胞,但回到地球後,大部分心臟細胞會恢復正常,這些發現有望幫助理解太空人的心臟為何會變化以及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標籤:
太空
科學
科普
歐空局準備開展全球首項太空碎片清理任務
科技日報訊據歐洲空間局網站近日報導,該機构已委託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提交方案,於2025年發射“清道夫”清理ESA位於軌道上一塊100公斤重的碎片。這一任務將使ESA在新的在軌服務和碎片清理市場上拔得頭籌。
標籤:
太空
衛星
航空航太
航太
“天琴計畫”進入太空試驗階段
科技日報訊12月20日11時22分,隨著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琴一號”科技試驗衛星被送入太空。“天琴一號”正常入軌,意味著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計畫正式進入“太空試驗”階段。“天琴計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2014年
標籤:
天琴計畫
引力波
太空
衛星
航空航太
西藏高原物種和資料的太空搭載實驗研究項目取得初步成功
“西藏高原物種和資料的太空搭載實驗研究”項目採用太空搭載管道,綜合細胞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物理學等多學科研究手段,研究宇宙射線、微重力和弱地磁等組成的空間綜合因素對不同高原物種和高原資料的影響。
標籤:
太空
太空種子
科學
科普
航太
太空用新型電池問世
研究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資助,相關論文發表於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會期刊《應用材料與界面》。波迪拉團隊用矽材料研製出了最新電池。使用矽和其他納米材料製成的電池不僅可以提高容量,還可以更高的電流為電池充電,從而縮短充電時間。由於新電池使用納米管作
標籤:
電池
太空
科學
納米
科普
科技新聞
俄生產能在太空打廣告的衛星
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5日電俄羅斯先鋒空間公司近日表示,公司已開始生產兩顆測試廣告衛星,用於展示在太空中播放廣告的可能性。安東·奧索夫斯基表示,廣告衛星上的雷射束以肉眼看不見的管道閃爍,但對於智能手機是可見的,它可以在24小時內繞行地球一圈,
標籤:
衛星
太空
航空航太
NASA持續推進太空“引爆點”科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早已與多家美國太空公司建立起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開發“引爆點”科技,即潜在的革命性太空科技。而據NASA官網近日消息稱,NASA持續和工業界合作,協同開發一系列科技——包括與14家公司簽下了價值數億美元的“引爆點”科技契约,
標籤:
引爆點
美國航天局
太空
月球軌道
航太
NASA響應“國家太空核動力與推進戰畧”,旨在為人類外星球活動提供持續動力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官網近日消息稱,美國已發佈一項新的太空政策指令,意在推動NASA創造下一個“人類的一大步”——在月球表面提供持續動力並於月球建造長期基地,進一步將太空人送往更深遠的火星。此外,NASA還在改進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能力。
標籤:
美國航天局
核動力
太空
航太
複雜碳環分子多環芳烴首次在太空“現形”
科技日報北京3月23日電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在星際雲中發現了能够解釋生命起源的複雜含碳分子多環芳烴,且濃度遠超此前預期,研究這些分子和其他類似分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生命在太空
標籤:
多環芳烴
太空
科學
科技新聞
超冷原子干涉實驗首次在太空實現
科技日報北京4月15日電據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報導,德國科學家近日在一枚探測火箭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太空原子干涉量測。鑒於原子干涉儀可以利用原子的波動特性開展極精確量測,如量測地球的引力場或探測引力波等,新研究有望更精確探測引力波。他們於
標籤:
原子
太空
科學
科普
物理
火箭
“神箭”“神舟”再牽手,打贏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載人飛行首戰
6月17日9時22分,由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劃破蒼穹,成功將載有3比特太空人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首次載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為後續任務
標籤:
中國空間站計畫
火箭
航空航太
太空
載人航太工程
發動機
“手電筒”照得穩,“眼睛”看得准,高科技助神舟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
由長春光機所研製的光學成像敏感器光學系統及雷射投射散斑抑制系統兩個關鍵組件和TV攝像機、十字靶標、TV瞄準鏡等設備在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兩飛船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籤:
神舟飛船
飛船
太空
中國科學家研製有望用於外太空探測的“碳彈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受人類“足弓”和“弓弩”等結構啟發,研製出一種微結構如煎餅果子裏的“薄脆”、名為“碳彈簧”的新型碳資料,被認為是製造智慧磁性和振動感測器的理想資料,有望用於外太空探測。“這兩種感測器能在極溫下工作,使其應用
標籤:
太空
出艙活動成功!智慧裝置打通擎天巨臂“任督二脈”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11月8日1時16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太空人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太空人翟志剛、太空人王亞平安全返回天和覈心艙,標誌著神舟十三號太空人乘組第一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
標籤:
機械
太空
中國打造旗艦級太空望遠鏡,視場比哈勃大350倍
天文學家表示,未來將與中國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巡天望遠鏡將成為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要把星辰大海看得更廣、更深、更清晰,有望促進中國光學天文的飛躍式發展,並為人類帶來對宇宙的革命性認知。它的口徑為兩米,與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相當,而視場比哈勃
標籤:
太空望遠鏡
哈勃
世界最大口徑望遠鏡
望遠鏡
天文
太空
中國空間站望遠鏡將成太空中最大的“相機”
預計於2023年發射的中國空間站望遠鏡非常有“氣勢”,大小相當於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那麼高。它的口徑為兩米,與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相當,而視場卻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大350倍。中國空間站望遠鏡科學數據責任科學家李然表示,該望遠鏡運行後
標籤:
世界最大口徑望遠鏡
中國空間站計畫
望遠鏡
太空
天文
哈勃
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歷經約7小時後,北京时間5月10日8時54分,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採用自主交會對接模式,順利完成與空間站天和覈心艙後向對接。這是2022年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了中國空間站全面建造的大幕。
標籤:
飛船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