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侏羅紀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侏羅紀的老資料

侏羅紀近鳥龍不會飛,早期羽毛分子演化予以證實
1月29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線上刊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博士等完成的一項成果,該研究顯示,以近鳥龍為代表的帶毛恐龍雖然可能具備了一定的飛行能力,但其羽毛的分子構成還不足以支撐與鳥類類似的飛行。這些結果表明,近鳥龍的羽毛在蛋
標籤: 侏羅紀
侏羅紀具膜質翅膀的“長臂渾元龍”發現
科技日報訊5月8日,《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人員的一項成果:侏羅紀的善攀鳥龍類揭示了膜質翅膀在恐龍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龍—鳥類演化歷程中出現大量意想不到的適應飛行的嘗試。已知的善攀鳥龍類均生活在晚侏羅世,類似的膜質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科學家發現疑似恐龍DNA!我們可以複製一個《侏羅紀》嗎?
最近,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一塊出土於美國蒙大拿州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鴨嘴龍軟骨化石中,找到了疑似恐龍的DNA碎片。不過,這一發現恐怕還不足以實現我們復活恐龍的小夢想……不過,尅隆某一物種的前提是需要有其完好的DNA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dna選取 dna 古生物
貴州茅臺鎮1.9億年前曾是恐龍樂園,侏羅紀早期聚集大量恐龍
據央視新聞近期報導,中國醬香白酒覈心產區貴州仁懷市茅臺鎮再次發現一處恐龍足迹,初步判斷屬於獸腳類恐龍,屬於侏羅紀早期食肉性恐龍。他認為,兩邊是同一套地層,可以構成一個侏羅紀早期的恐龍樂園,更說明在侏羅紀早期,仁懷一帶有大量的恐龍繁衍棲息。
標籤: 恐龍 貴州 侏羅紀 茅臺酒 科技新聞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三疊紀興起,侏羅紀分化,早白堊紀輻射演化,——研究揭秘水龍骨目的早期演化歷史
然而,發現於中國東北地區的下白堊統真水龍骨類化石和近年來不斷發現的緬甸水龍骨類琥珀化石卻暗示著水龍骨類在早白堊紀晚期已經多樣化。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於維管植物的植物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研究。
標籤: 植物 侏羅紀 水龍 白堊紀 三疊紀
中科院南古所,|,遼西侏羅紀發現紫萁科植物新物種及真菌化石
紫萁科是真蕨植物中古老而原始的類群,現生植物共計6屬20餘種,主要分佈於全球暖溫帶及熱帶地區。紫萁科屬於典型的活化石植物,與現生類群相比,化石紫萁科植物具有更高的物種多樣性,已報導化石超過200種,是真蕨植物中化石類型最多樣、數量最豐富的類
標籤: 植物 化石 侏羅紀 古生物
古生物所丨內蒙古發現侏羅紀時期花蕾
然而,花的結構通常過於脆弱,難以保存在化石記錄中。這也使得被子植物及花的起源一直是古植物學研究中的爭議焦點。國際主流的植物學家認為,現在世界上最為繁盛的植物類群被子植物是始於大約距今1.3億年的早白堊世。這是目前為止全球最早的花蕾化石記錄。
標籤: 古生物 植物 侏羅紀 地質學
三疊紀-侏羅紀之交陸地生態系統古環境研究取得新進展
三疊紀末大滅絕之後,氣候變暖、海洋缺氧和海水酸化,並造成了之後侏羅紀早期的大陸化學風化作用不斷增強。但是,有關火山作用、碳同位素漂移和大陸化學風化作用之間內在關係,很大程度上是推斷的,迄今尚未得到有力的證據。
標籤: 侏羅紀 三疊紀 科學 科普
多歧蘇鐵:樹幹為粗壯的圓柱形(侏羅紀時代就已存在)
多歧蘇鐵是常綠物種,其較為明顯的特色就是樹幹十分粗壯,並且是極為飽滿的圓柱形,其樹幹的高度大約在半米左右,並且多呈較深的灰色。多歧蘇鐵的葉片靠近頂部生長,並且屬於較為挺拔的姿態。多歧蘇鐵的葉子靠近陽光的那一面十分有光澤,顏色較深,背面則較淺
標籤: 植物 侏羅紀
重慶發現恐龍化石群化石群有六大特點(世界級化石群)
17年6月28日重慶舉行了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正式對外公佈發現了世界級恐龍化石群。這個化石群化石資源規模大、地質時代橫跨時期包括侏羅紀早中晚期、化石種類多、開發利用和科研價值大,是恐龍化石的一個重大發現。17年重慶發現了
標籤: 恐龍 恐龍化石 化石 侏羅紀
真正的蠻龍圖片上是什麼樣子侏羅紀時期霸王龍體態特徵
通過觀察真正的蠻龍的圖片,人們可以得知這一被稱為侏羅紀時期霸王龍的物種的體態特徵。通過標識的數位可以得出,蠻龍從頭部到尾巴的長度波動在九米以及十五米之間,體重高達七八噸左右。考古學家們發現的,現時世界上保存完整的蠻龍的骨骼化石中,推斷體重最
標籤: 霸王龍 恐龍 蠻龍 侏羅紀
薩爾特廖獵龍:侏羅紀最大的肉食恐龍(長7.5米)
薩爾特廖獵龍是一種獸脚亞目下的角鼻龍類恐龍,誕生於侏羅紀早期,被認為是當時體型最大的獸腳類肉食恐龍之一,體重普遍超過1噸,體長可達7.5米左右,屬於最原始的角鼻龍類恐龍,第一批化石發現於義大利境內。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依潘龍:侏羅紀第三大肉食恐龍(長12米/頂級掠食者)
依潘龍是一種獸脚亞目下的异特龍科恐龍,誕生於1.48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根據現時發現的唯一化石標本可以預估出它的體長為12米左右,體型在侏羅紀時代生存的肉食恐龍中排到了第三位,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美國發現的。
標籤: 恐龍 掠食者 潘龍 侏羅紀
蛇頸龍:侏羅紀的海洋之王(長3-6米/頸椎骨多達71節)
蛇頸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誕生於1.5億年前-2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體長可達3-6米,是侏羅紀時代的海洋之王,最大的特徵就是它的脖子非常修長,四肢類似於魚鰭,看起來就像是蜥脚類恐龍的“海洋版”,在德國和英國等地發現了完整化石。
標籤: 蛇頸龍 侏羅紀
虛骨龍:虛骨龍科下的一種恐龍(生活在侏羅紀)
虛骨龍同樣生存在侏羅紀,並且距離現在已經有一億多年。這種恐龍屬於小型並且是兩隻腳,同時也是肉食性。這種小型的恐龍一般被認為是鳥類恐龍,也有可能是由於其他生物進化而來,主要分佈在亞洲以及北美洲等等。虛骨龍整體身長有2.4米,體重能够達到20千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杏齒龍:草食性恐龍(主要生活在侏羅紀發現於1947年)
杏齒龍出現在侏羅紀,在1947年的時候被發現,那個時候在阿根廷看到了一種長有四只脚並且脖子非常長的動物化石。杏齒龍皮膚的表面並不是光滑的,也有些像蜥蜴。杏齒龍由於身材體型比較巨大,所以在走路時,不會特別的靈活,其奔跑的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是由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文雅龍:大型恐龍裏的精緻代表(生活中侏羅紀時期)
其實恐龍這一物種中,還是會存在很多的種類,尤其是還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科目,因為本身的體態不同,所以更是會成為不同類型的代表,文雅龍,更是成為大鼻龍這一類的一個下屬,尤其是成為在研究的一個恐龍對象。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似鯨龍:與鯨龍相似的蜥脚恐龍(主要生活侏羅紀)
現如今很多人們可能針對鯨龍是有一定瞭解的,這一恐龍本身還是與鯨類十分的相似,當然現時也是出現了像是鯨龍這樣的恐龍,似鯨龍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屬於蜥脚類恐龍的一種,尤其是屬於一種與鯨龍十分相近的恐龍。似鯨龍,本身就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其中生存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砂龍:侏羅紀時期的雜食者(脊索類的動物)
現在很多人們或許針對砂龍的瞭解不多,這是屬於一種脊索類的動物,主要是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北美洲,身長在四米左右,但是與其他的恐龍相比較而言,還是屬於小型的恐龍,可以雙足行走,而且也是屬於一種雜食性的恐龍,有著自己的獨特食性。
標籤: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溝牙龍:牙齒奇特的恐龍(主要生活在中侏羅紀時期)
在對各類恐龍化石進行挖掘與發現後,也是能對恐龍的一些特徵等來進行一定的瞭解,尤其是可以完成對恐龍的命名,現在所出現的溝牙龍,更是成為在1973年被發現的一類恐龍,主要是生活在中侏羅紀時期,是生存在葡萄牙地區的一種恐龍。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龍胄龍:侏羅紀晚期的原始甲龍(化石零散難以確定體型)
甲龍科屬於恐龍裡面的一大科目,應該說經過對恐龍化石的分析與研究,會發現這一科目下屬的恐龍類別是比較多的,其中的龍胄龍,也同樣是屬於甲龍科目的一個下屬恐龍,是生存在晚侏羅紀時期的恐龍。
標籤: 甲龍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鯨龍:侏羅紀時期的原始恐龍(蜥脚類的恐龍)
關於恐龍的發掘與研究是一直都在進行中的,鯨龍更是成為了發現最早的一種恐龍,在1841年的時候,人們通過發現的骨骼以及牙齒化石對其進行命名的,之後再次發現了其他的骨骼化石,這個時候,才對鯨龍有了更多的瞭解。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溝椎龍:一種生活在侏羅紀的脊索動物(大型恐龍)
溝椎龍同樣也生活在侏羅紀,屬於脊索動物,並且是蛛形綱。這種恐龍屬於一種大型恐龍。對於化石發現的年代不詳,但是據《科學家說》這種話時非常的珍貴,因為大型恐龍的化石,都不是很完整。其實大部分恐龍的繁殖都是通過卵生,溝椎龍也不例外。
標籤: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短勁潘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大部分分佈阿根廷)
短頸潘龍生存在侏羅紀,並且大部分分佈在阿根廷地區。現在所發掘出的標本津津有一個,這一條河流中,其中有被吞食的一些砂岩。在表面上,顯露出這種恐龍的化石的確非常的珍貴。所以科學家在整理之後存放於博物館內。短勁潘龍也屬於一種大型的恐龍,並且屬於禽
標籤: 恐龍 潘龍 侏羅紀
川街龍:生活在侏羅紀中期的食草性恐龍(體型龐大)
一般來說,在恐龍生活的年代裏,如果體型比較大的話,那麼自然還是佔據一定優勢的,川街龍屬於一種食草性的恐龍,而且還是屬於一種蜥脚類恐龍,主要是分佈在了侏羅紀的中期,體型龐大。
標籤: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德克林龍:大多分佈在北美洲(侏羅紀的一種恐龍)
德克林龍大多分佈在北美洲,並且也是在侏羅紀,這種恐龍化石非常的完整,後來又被編入資料之內。德克林龍最開始的時候被認為是一種异名,但是經過研究之後才對其進行分類。德克林龍整體的伸長能够達到兩米,在眾多恐龍裡面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小的恐龍。德克林龍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北美洲
朝陽龍:屬於角龍科目下的恐龍(主要生活在侏羅紀時期)
現時隨著恐龍化石不斷的被發現以及挖掘,人們開始對各類恐龍有更多的瞭解,其中的朝陽龍,屬於角龍科目下的恐龍,而且是屬於生活在中國侏羅紀時期的恐龍,這是一種草食性的恐龍,也是一種小型恐龍。
標籤: 恐龍 遼寧朝陽 侏羅紀 化石
卞氏龍:生存在侏羅紀早期時期(兩億年前的生物)
卞氏龍生存的年代相當久遠,大概在兩億年之前,出現在侏羅紀裏的早期時間。其名字的命名是為了獻給一比特小說家,邁克爾·克萊頓,這位作家比較有名的作品都是以科幻為主,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侏羅紀公園》裡面就出現了卞氏龍。卞氏龍爪子有些大,與自己的身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大龍:歐洲大型恐龍(長4米/最早的堅尾龍類恐龍)
大龍是一種獸脚亞目下的堅尾龍類恐龍,生存於1.75億-1.67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體長雖然只有4米,但是在侏羅紀中期的時候,大龍也算是所有肉食恐龍中體型最大的品種之一,體重可達200公斤,在當時算是一方的霸主。第一批大龍化石出土於英國。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始祖鳥:侏羅紀帶羽毛的恐龍(體長0.5米/德國出土)
說到恐龍,大家想到的都是像霸王龍那樣的,其實在現時已發現的700多種恐龍中,有不少是帶羽毛的恐龍,其中最特色的當屬始祖鳥,它被很多人認為是鳥類的祖先,接下來一起去認識看看。始祖鳥是一種歐洲的小型帶羽毛恐龍,它體長0.3-0.5米,與小盜龍差
標籤: 恐龍 始祖鳥 侏羅紀 十大肉食恐龍
拉伯龍:非洲小型腕龍科恐龍(長1.8米/生於侏羅紀中期)
拉伯龍是一種大鼻龍類的腕龍科恐龍,誕生於1.67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體長1.8米,屬於小型植食性恐龍的一種,現時已經發現了不同年齡的個體多達3-10個,但是能够鑒別的特徵還比較少,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東南部發現的。
標籤: 恐龍 腕龍 化石 侏羅紀 古生物
遠古時代的掠食天才雙冠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體型很大
雙冠龍生活在侏羅紀,在恐龍之中雙冠龍也是體型較大的一種恐龍。雙冠龍的軀幹比較長,最長的可以達到七米,雙冠龍保持站立狀態的時候高度可以達到兩米五左右,雖然雙冠龍的體型比較大,但是它並不笨重難以行動,實際上雙冠龍捕食能力很强,得益於它體形雖然長
標籤: 雙冠龍 恐龍 侏羅紀
馬門溪龍:侏羅紀時代最長頸的龍(幾乎可以達20米以上)
當時中國科學家在四川宜賓市發現了馬門溪龍的化石遺跡,全國的科學家們都為之振奮,調集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對這些化石進行研究,最後得出結論,這是一種屬於蜥脚類亞馬目的恐龍。馬門溪龍的一大特點是長,幾乎可以達到二十米以上,因為頸部較長,所以馬門溪龍
標籤: 馬門溪龍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蛇頸龍:侏羅紀海洋中的霸王(長6米/距今1.5億年前)
說到恐龍,食肉恐龍總是容易被人記住,比如霸王龍、棘龍等,它們的形象真的深入人心。蛇頸龍是一種大洋洲的小型食草恐龍,它體長3-6米,與南方獵龍、宣漢龍差不多大,體型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312比特,生活在距今2億年-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
標籤: 恐龍 蛇頸龍 侏羅紀
中型侏羅紀恐龍:髂鱷龍體長4-5米(誕生於1億6千萬年前)
髖鱷龍是一種獸脚亞目恐龍,又被稱之為侏羅暴龍,因為它誕生於1億6920萬年前的侏羅紀巴通階,它的體長只有4-5.2米,屬於中型恐龍之一,現時僅僅只在英國的牛津郡發現了三根髖鱷龍的腸骨化石而已,並且由於殘缺不全無法分析,所以現在髖鱷龍還被認為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峨眉龍:侏羅紀後期大型食草恐龍(長21米/中國四川出土)
說到食草恐龍,大家都會想到劍龍,它是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最常見的恐龍,而且體型大,性格溫馴,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在中國,曾經也生存過許多大型食草恐龍,比如峨眉龍,今天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峨眉山 化石
卞氏龍:年代最早的侏羅紀恐龍(長1-3米/中國雲南出土)
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現時中國已掘出了174種恐龍化石,並為其命名。而這在其中,有些恐龍很特殊,比如卞氏龍,它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侏羅紀恐龍之一,一起去瞭解看看。亞洲發現的恐龍:在亞洲,現時已經挖掘出了268種恐龍化石,並為其命名,在中國雲南發現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化石 古生物
超巨型植食恐龍:加爾瓦龍體長可達22米(生於侏羅紀)
加爾瓦龍是一種圖裡亞龍類的植食性恐龍,存活時期從侏羅紀的末期到白堊紀的初期,屬於超巨型恐龍的一種,體長最多可達22米,第一批的化石發掘於西班牙的阿拉貢自治區的加爾瓦村,所以才囙此而得名加爾瓦龍。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巨型植食恐龍:費爾幹納龍最長可達16米(誕生於侏羅紀)
費爾幹納龍是一種巨型恐龍,誕生於1.64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體長15-16米,第一批化石則是在亞洲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發掘的,屬於蜥脚下目類恐龍的一種,它的外形類似於黃龍,主要使用四足行走,並且主要以植物為食。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食蜥王龍:北美洲巨型食肉恐龍(長14米/距今1.5億年前)
在北美洲,曾發現過許多巨型恐龍,比如易碎雙腔龍、超龍等,它們都是超過30米的大恐龍。而除此外,在北美洲還出土過不少巨型恐龍,其中就包括食蜥王龍,它的身長也達到了14米,是一種非常強悍的食肉恐龍!
標籤: 恐龍 王龍 食蜥王龍 侏羅紀
侏羅紀蜥脚恐龍:大山鋪龍身長17米(發現於中國自貢)
大山鋪龍誕生於侏羅紀中期,屬於一種蜥脚類恐龍,使用四足進行行走。第一次發現大山鋪龍的化石就是在我國四川省的大山鋪地區,囙此當時就直接以當地的地名命名了。據說目前為止,大山鋪龍的化石還不是非常完整,其中只有一個骨盆、碎片化的脊椎骨以及身體後半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自貢 化石
侏羅紀獸脚斑龍:多裏亞獵龍長達7米(分佈於英國南部)
多裏亞獵龍是一種存活於侏羅紀中期的斑龍科恐龍,是現時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堅尾類恐龍品種之一,屬於獸脚亞目,據說它的化石最早是在英格蘭的南部發現的,當時還是1999年由愛德華·克萊明肖在施工的時候挖出的一塊化石石塊,但發現的化石還不是非常完整,
標籤: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北美首批蜥脚恐龍:糙節龍身長14米(誕生於侏羅紀末期)
糙節龍是一種蜥脚類恐龍,生活於侏羅紀時代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美國猶他州發現的,但是並不算完整,其中大部分都是身體和四肢骨骼,比如掌骨、尺骨、肩胛骨等,算是北美洲第一批發現的蜥脚類恐龍之一,之所以被稱為糙節龍,是因為它們的關節處長有凹陷骨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大型食草蜥脚恐龍:大安龍體長5米(僅在四川發現化石)
大安龍誕生於侏羅紀的晚期,在蜥脚目恐龍中屬於腕龍科,外形也具有蜥脚類恐龍的典型特徵,雖然生長達到了5米,但是它的脖子和尾巴就占到了大半,體型非常不算非常龐大,在770多種恐龍中僅排名365比特,但是它也是大型恐龍的一種,化石也是在05年才第
標籤: 恐龍 化石 侏羅紀
劍龍: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龍(長9米/侏羅紀中數量最多)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我們見識了許多形態各異的恐龍,而在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霸王龍和劍龍。其中霸王龍出名在於它是恐龍之王,而劍龍則是因為數量眾多,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瞭解一下劍龍。體型:劍龍是發現於北美洲美國的一種大型食草恐龍,它體長8-
標籤: 恐龍 劍龍 侏羅紀 9米 北美洲 霸王龍
斯基龍:北美洲小型食肉恐龍(長1米/生活在侏羅紀早期)
在恐龍稱霸地球的幾億年裏,出現了很多大麦克,比如恐龍之王霸王龍,最可怕的恐龍棘龍等;相應的也出現了許多迷你恐龍,比如佛舞龍、喙嘴龍,還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斯基龍,它體長僅一米,一起去看看吧!
標籤: 恐龍 侏羅紀
喙嘴龍:最早的翼龍(體長60釐米/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
對於翼龍,大家肯定不陌生,它是一種能飛的恐龍,在當時恐龍界佔據著重要地位。而在翼龍中,喙嘴龍是不可忽視的,它是最早的翼龍,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瞭解看看。體型:喙嘴龍生活在一億三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晚期,它身長1-2米,體重10公斤。
標籤: 翼龍 侏羅紀
蚊子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侏羅紀,遠古蚊子和老鷹一樣大
天氣到了夏天之後,最讓人難受的除了悶熱的天氣,還有滿天飄走的蚊蟲,如果不點蚊香的話,一夜過去身上肯定會有被咬的包,可能還會半夜把你吵醒,蚊子的叫聲肯定會讓你心煩不止,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想,這種煩人的東西到底是怎麼出來的,咱們就看一下蚊子的
標籤: 侏羅紀 昆蟲
恐龍之王霸王龍侏羅紀晚期頂級掠食者(食物鏈頂端)
霸王龍是十大戰鬥力最强恐龍之一,主要生活在距今大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它也是生活在最後的恐龍品種之一。霸王龍在霸龍科中是最大的,身體長度大約在11.5-14.7米之間,平均體重大約為9噸重,其中最重大約15噸左右。
標籤: 恐龍 霸王龍 食物鏈 掠食者 十大肉食恐龍 侏羅紀
2021國慶去北京環球影城哪些項目是一定要玩的
國慶去北京環球影城哪些項目是一定要玩的是大家當前最愛討論的,畢竟自昨日北京環球影城9月20日開業的消息一出來,很多人便將自己的中秋國慶遊玩的地點定在了該處,下麵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標籤: 侏羅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