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中生代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中生代的老資料

換牙還分奇偶數,這種中生代鳥類的牙齒間隔替換
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多數哺乳動物來說,一生中通常會生長和發育出乳齒與恒齒兩套牙齒,這被稱為雙齒性。而與之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兩栖類、爬行類動物中,普遍存在多次替換牙齒的現象。
標籤: 中生代 化石 動物 古生物 始祖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對蒙古西部中生代糞便化石進行詳細研究
此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PaulRummy,KazimHalaclar和陳鶴3比特博士生主導完成。該研究涉及的7件標本,是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員於1998年,參與蒙古高原國際恐龍項目科考期間於同一地點所採集。其中,包
標籤: 化石 中生代 科學 動物 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
中科院南古所,|《塔裏木盆地中生代大孢子及孢形體化石》出版
大孢子是异孢植物產生的一種個體較大的孢子,它發育形成植物的雌性配子體。但因數量較少,化石大孢子的研究開展尚不充分。儘管如此,塔里木盆地仍然是中國中生代大孢子最主要的產地。本書的出版將有力促進中生代化石大孢子研究,同時對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地層的
標籤: 塔里木盆地 化石 中生代 孢子植物 孢子 文化
古椎所丨混合的形態鐘模型改善了中生代鳥類的分异時間和演化速率的估計
自Zuckerkandl和Pauling提出分子鐘假設以來,分子鐘模型成為定年演化事件的基礎。為了解釋演化速率在時間上和類群間的差异,多種寬鬆分子鐘模型被提出來,並被廣泛應用於估計分异時間和演化速率。在古生物學中,對應的模型被稱為形態鐘模型
標籤: 中生代 科學 貝葉斯 科普 算灋
昆蟲在中生代的生態輻射
中生代是現代昆蟲群形成的時期。文章梳理並總結了昆蟲在中生代五個重要的生態輻射事件,指出現時昆蟲化石記錄以及相關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提出未來結合系統發育、形態分异度、古生態參數等多名額、多種模型的聯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昆蟲的演化規律和深時
標籤: 昆蟲 中生代 科學 科普
廣州地化所黃彤宇等-GRL,岩漿作用揭示岡底斯弧晚中生代俯衝侵蝕過程
俯衝帶是新生地殼形成的關鍵場所,而洋殼俯衝引起的構造侵蝕同時也是造成大陸地殼破壞最主要的管道之一。前人的研究表明岡底斯弧在中生代經歷了顯著的新生地殼的生長,但是該時期歐亞大陸南緣的俯衝增生或侵蝕過程並沒有得到很好地約束,同時也限制了岡底斯弧
標籤: 中生代
滄龍:中生代體型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最長17.3米)
滄龍是一種隸屬於有鱗目巨蜥超科的海洋爬行動物,誕生於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體長非常龐大,最大的個體體長可以達到17米,一度成為了中生代時期海洋中最大的肉食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有鱷魚般的嘴巴和魚鰭狀的四肢。
標籤: 中生代 化石 滄龍 動物 爬行動物
茶樹:一方水土養一方名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茶樹的栽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茶樹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荼科、山荼屬,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據植物學家分析,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的歷史了。
標籤: 植物 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