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聚合:中國軍情

査詢所有有關於標籤中國軍情的老資料

中國深空探測在規劃這些大事
在4月25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航太日”首届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透露了未來中國深空探測的多項規劃。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豔華在會上介紹,未來中國月球探測規劃的任務包括探月工程四期、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鵲橋通導遙星座
標籤: 小行星 月球探測器 月球軌道 天問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中國向俄羅斯、法國贈送共3克月球樣品,俄羅斯回贈1.5克
老資料網4月22日消息,中國國家航天局官方公佈了中國向俄羅斯、法國贈送月球樣品的消息。2022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時,中國贈送俄羅斯1.5克科學用月球樣品。中國贈送法國和俄羅斯的月球樣品,來源於2020年12月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從月
標籤: 中國法國 中國軍情
星艦同級別重型火箭,中國長征九號定檔2033年前後,可重複使用
老資料網4月24日消息,前幾天SpaceX的星艦首飛爆炸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它是美國研發的重型火箭之一,國內也有同級別的長征九號重型火箭,最新消息稱後者會在2033年前後實現兩發試驗箭飛行驗證。不僅如此,長征九號重型火箭還會開展一子級海上定點
標籤: 星艦 長征號運載火箭 火箭 中國軍情
20年成功100次!中國這座衛星發射塔上,有100顆星星
4月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07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這座衛星發射塔架建成20年來,已經圓滿完成了第100次發射任務!本次發射成功後,中心科技人員在塔架下隆重舉行了“百次發射鑄輝煌,同心
標籤: 衛星 衛星發射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國內首顆主動降水量測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又拿下全球唯一
4月16日消息,今日上午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量測衛星——風雲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量測衛星之後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量測衛星,全球降水星家族首
標籤: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月球蓋房子難在哪?中國科學家率先研討“地外建造”
老資料網4月11日消息,首届地外建造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武漢舉行,眾多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在月亮上蓋房子”展開熱議。據《中國科學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位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雲表示,相比於傳統建造,地外建造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尤為複雜。
標籤: 中國軍情
一級7臺發動機!中國全新載人火箭突破關鍵技術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消息,國內首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八通蓄壓器,近日成功通過冷衝擊試驗和1.4兆帕液壓試驗。這標誌著,航太科技集團一院211廠已成功突破和掌握了八通蓄壓器研製的關鍵技術,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標籤: 火箭 發動機 中國軍情 武器裝備
中國民營天龍二號液體火箭首飛成功,入軌精度全球領先!
北京时間4月2日16時48分15秒,天兵科技旗下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搭載的愛太空科學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按照天兵科技官方公佈的最新資料,天龍二號的入軌精度處於全球領先水準,其中軌道
標籤: 航太 長征五號 航空航太 發動機 運載火箭 中國軍情
中國火箭回收新進展,每年可節省十幾億元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套用於運載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回收的系統已經進入研製末期,我國航天器回收技術研發取得新進展。近年來,我國運載火箭年發射次數屢創新高,如果使用火箭分離體回收系統,每年可節約十幾億元人民幣的發射成本,從而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提
標籤: 火箭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全球首款雙座水上電動飛機交付,中國製造,“零油耗”
3月24日消息,從瀋陽航空航太大學官方獲悉,一架型號為RX1E-S的雙座水上電動飛機於3月20日在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風景區向陽碼頭滑出、起飛。標誌著由沈航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研製的全球首架雙座水上電動飛機正式交付。
標籤: 電動飛機 中國軍情
核能充電寶,中國小型核反應爐最新試驗成功
核能電廠不僅有大型的,小型化核能電廠也非常重要,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日前的最新試驗大獲成功。據報導,2023年3月12日,在海南核電有限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等組織的共同見證下,
標籤: 原子能 中國軍情
火箭發射頻頻失敗,日本專家甩鍋,被中國“用意念干擾”
當地時間7日上午10時37分左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构與三菱重工業共同開發的新一代運載火箭“H3”再次發射失敗,在空中直接被銷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构表示,是因為在箭體向二級發動機發送點火訊號前後,火箭電源系統出現了异常。這已不是該
標籤: 火箭 火箭發射 中國軍情
地球之眼,有了中國天線
SKA的首臺天線樣機。6日,由中方主導研發、被稱為“地球之眼”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的首臺正樣樣機“反射面天線樣機”,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出廠。這標誌著我國在SKA覈心設備研發中開始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並在國
標籤: 天文 中國軍情
中國建成首臺散裂中子源
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中國散裂中子源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共建組織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標籤: 中子和質子 中國軍情
油井漏水“中國解決方案”進入推廣應用階段
記者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子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獲悉,作為一種我國科學家獨創的水准井找水“中國解決方案”——水准井油管傳輸同位素標記找水科技,現時已在油田現場完成2井次的找水測試,並進入推廣應用階段。為此,科研團隊首次將同位素標記科技引入其中。
標籤: 中國軍情
核能電廠“神經中樞”實現中國造
科技日報廣東陽江5月22日電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DCS通用平臺——和睦系統應用於陽江核電5號機組,實現了核能電廠“神經中樞”中國造,使得我國在這一領域不再受制於人。22日,我國核能電廠自主“神經中樞”——“和睦系統”百萬千瓦級核電
標籤: 中國核能電廠 新能源 中國軍情
海洋定位導航有了“中國芯”
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發的“北斗海洋廣域差分高精度定位終端”填補了我國北斗導航在高端海洋工程平臺應用的空白,在5月24日由黑龍江省科技廳主辦的衛星應用科普展及科普論壇上,該成果作為國內首個針對海上高精度絕對位置定位的終端設備備受關注。
標籤: 中國芯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我國首臺120噸推力二級火箭發動機熱試成功
相比現役75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其未來將用於運載能力更强的火箭型號。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發動機科技在高空發動機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對大幅提高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拓寬火箭型譜意義重大。
標籤: 火箭發動機 發動機 火箭 中國軍情 運載火箭 武器裝備
中國科學家為光學望遠鏡戴上“眼鏡”
據新華社長春8月9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瞭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宣麗帶領的團隊,成功研製出快速液晶自我調整光學系統。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日前交付使用的2米自我調整光學望遠鏡中,使其空間分辨效能大幅提升,隔
標籤: 眼鏡 科學 中國軍情
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
科技日報東莞8月23日電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廣東東莞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其綜合效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並將正式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名額均達到或優於批
標籤: 中國軍情
中國快舟固體火箭成功發射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
北京时間9月29日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將微厘空間一號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前,快舟一號甲於2017年1月以“一箭三星”管道首次完成商業發射,本次發射是該火箭第2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
標籤: 火箭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中國反射面天線科技引領國際大科學工程覈心設備研製
該項目參與了SKA國際大科學工程覈心設備的關鍵技術研發,研究成果被納入了大科學工程的實施方案,從而在大科學工程的覈心設備研製中發揮引領作用,提高了我國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標籤: 中國軍情
中國北斗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
11月19日淩晨,西昌一道沖天火光,北斗再添兩顆新星。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斗邁出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北斗三號不僅覆蓋範圍提升至全球,在科技體制上也實現性能提升和服務擴展,定位精度提升至2.5—
標籤: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製階段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29日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獲悉,長征五號B火箭將轉入試樣研製階段。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試驗覈心艙發射等6次飛行任務
標籤: 長征五號 長征號運載火箭 火箭 運載火箭 中國軍情 航太
中國自主鑄成重型燃機大尺寸一級靜葉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5日電我國首件自主化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渦輪第一級靜葉鑄件,25日在此間順利通過鑒定。這是我國在重型燃機熱端核心部件上取得的第一個重要突破,也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迄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標籤: 燃氣輪機 中國軍情
探索微觀世界有了中國“慧眼”
科技日報蘇州12月26日電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26日通過了驗收。此前,我國基本依賴於進口,嚴重制約了我國相關前沿領域的創新。蘇州醫工所研製的超分辨顯微鏡及核心部件已在國內外多家
標籤: 微觀世界 科學 科普 中國軍情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預計今年建成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段旭如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院預計於今年建成的我國新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电浆參數將大幅度提高到近堆芯水准,離子溫度將超過1億攝氏度。HL-2M裝置將具備這
標籤: 中國軍情
國內首套星地類比對接系統啟用
科技日報訊記者從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我國首套基於S頻段星地類比對接系統,近日在該中心渭南測控站正式投入使用,其能够優化測控資源,大大縮短航太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時間。2019年3月,該站實施了首次類比對接。據悉,現時衛星研製方已在該站完成
標籤: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有了“智慧型機器人”中國天眼如虎添翼
科技日報訊人工巡檢不能抵達?人工維修時間太長?未來,中國天眼在科學探測上將更加如虎添翼。隨著科技部FAST“智慧型機器人”重點定向專項的啟動申報,中國天眼的運維將迎來一個智能化時代。8月9日,貴州省科技廳就此召開專題部署會。
標籤: 機器人 人工智慧 中國軍情
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4日電1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部分外國駐華使館及國際組織人員,赴河北懷來觀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本次觀摩活動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也是中國務實開展航太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舉措。
標籤: 火星探測 航空航太 航太 中國軍情
中國數值水池虛擬試驗系統V1.0版發佈
研討會上,中國數值水池虛擬試驗系統V1.0版正式發佈。12月4日,中國數值水池虛擬試驗系統項目總負責人、哈爾濱工程大學夏桂華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了這款軟體平臺的重要意義。
標籤: 中國軍情
“探索一號·中國科技城之星”火箭成功首飛
新華社酒泉12月25日電25日16時5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組織了“探索一號·中國科技城之星”商業亞軌道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探索一號·中國科技城之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首型火箭。飛行中,火箭完成了全程機動飛行、
標籤: 科技 中國科技城 火箭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科技日報訊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FAST綜合效能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標籤: fast 天文 fast望遠鏡 中國軍情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科技日報訊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日前已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截至6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總計完成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任務12條軌道,接收數據量1012GB,所有接收數據均處理正常。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承
標籤: 遙感 遙感衛星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AG600滅火任務系統首次科研試飛成功
4日,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完成滅火任務系統首次科研試飛,飛機狀態良好。航空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AG600飛機已全面進入投水功能驗證階段,並將於年內完成投水滅火試驗。據悉,AG600飛機項目的研製與開發正順利進行,多架AG600試驗機
標籤: 中國軍情
哈工程“悟空”號創中國AUV潜深新紀錄,最大下潜深度達7709米
在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組織的西太平洋深海科考航次中,“悟空”號全海深AUV進行了5000米級深潜和7000米級深潜,最大下潜深度達到7709米,創造了我國無人無纜潜水器AUV下潜深度的新紀錄。這也是繼俄羅斯“勇士-D”AUV後,AUV潜深的
標籤: 中國軍情
中國高校科研團隊研發水下油氣開採“最强大腦”
哈爾濱工程大學供圖。哈爾濱工程大學8月14日發佈消息,該校機電學院水下工作科技與裝備研究所王立權教授團隊研發的水下油氣開採“最强大腦”——水下生產系統覈心控制裝備完成交付,將應用於渤海油氣田開發項目。標誌著中國高端海洋油氣關鍵裝備國產化取得
標籤: 中國軍情
砸130億元,日本又失敗!新主力火箭發射後自毀,日本專家談落後中國多少年
日本新一代主力運載火箭H3火箭發射又失敗了,研製經費130億元的項目,為何一直失敗?H3火箭多次發射失敗是日本航太近半年來遭遇的再一次失利。去年10月12日,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機在位於鹿兒島縣內之浦航太中心發射,但在上升過程中發生
標籤: 火箭發射 火箭 航空航太 運載火箭 航太 中國軍情
落後中國太多!日本H3運載火箭發射失敗自毀,開發機构鞠躬謝罪
3月7日消息,當地時間上午10時37分,日本新型主力火箭H3從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被發射升空,但由於第2段火箭未成功點火,此後火箭收到自主爆破指令,導致發射失敗。去年10月12日,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機在位於鹿兒島縣內之浦航太中
標籤: 火箭 運載火箭 火箭發射 發射失敗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我國首套自主知識產權氦膨脹製冷氫液化系統調試成功
科技日報訊記者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獲悉,由該院101所研製的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於氦膨脹製冷迴圈的氫液化系統,近日調試成功,產出液氫、仲氫含量97.4%。
標籤: 中國軍情 航空航太
“羲和號”發射成功!中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
10月14日18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實現我國太陽探測從無到有。這標誌著我國正式步入“探日”時代。
標籤: 太陽 衛星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我國首型“混動版”長征運載火箭問世
3月29日17時50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我國首型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宛如一條巨龍噴湧著熊熊烈焰直奔蒼穹,成功將浦江二號和天鯤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固體發動機推力大、簡單可靠的
標籤: 長征號運載火箭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 火箭 運載火箭 航空航太 中國軍情
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完成重要試驗,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本次試驗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多機並聯、箱底傳力關鍵技術的重要試驗,是型號轉入初樣研製階段的標誌性工作。朱曦全說,大推力發動機多機並聯科技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採用,帶來了複雜結構的靜力和動態力耦合作用及在聯合載荷作用下的非線性傳遞問題,是新
標籤: 火箭 中國軍情 發動機
“鯤龍”AG600M圓滿完成投汲水重大試驗
航空工業副總經理何勝强表示,本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AG600M滅火機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的進展,項目研製向實戰化應用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後續連續生產、試驗試飛和適航驗證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本次AG600M投汲水重大試驗是繼5月31日該型機完成陸上首
標籤: 中國軍情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獲重大突破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26日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六院獲悉,我國首型高空型泵後擺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近日進行了300秒長程試車,取得圓滿成功。低入口壓力起動科技是高空型泵後擺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另一項關鍵技術。
標籤: 火箭發動機 發動機 中國軍情 武器裝備
“人造太陽”ITER核心部件首件中國製造完成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增强熱負荷第一壁首件。科技日報成都11月22日電22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傳出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研製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增强熱負荷第一壁完成首件製造,其覈心名額顯著優於設計要求,具備了
標籤: “人造太陽”計畫 中國軍情
從類比到複現,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類比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准。
標籤: 風洞試驗 中國軍情
“潛龍三號”,深潜無人自主潜水器中的“高分學霸”
5月3日9時許,歷時19天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圓滿結束海試任務。4500米級自主潜水器憑藉出色的表現,高分通過隨船專家組的現場海試驗收,總得分達99.4分。總計4個潜次試驗成功率達100%,同時又有多項新突破,成為深潜無人自主潜水
標籤: 潜水裝備 中國軍情
中國北斗怎樣服務全球?
12月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佈: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當天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誌著北斗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至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共
標籤: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航空航太 衛星 中國軍情
逐鹿空間引力波,中國“太極”穩紮穩打
幾年前,美國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一舉摘下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桂冠。如今,後者正成為引力波科學界群雄競逐之鹿。4月17日至18日,香山科學會議聚焦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及國際合作聯盟。科技日報記者在會議期間獲悉,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
標籤: 引力波 太極中國 科學 衛星 中國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