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竟主動提出統一條件,不到24小時,國台辦僅用10字霸氣回應!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正式上台,並在就職演講中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的言論,引發兩岸關系高度緊張。
一年後,他在任期將滿一周年之際,又拋出了所謂的“統一條件”,試圖借此攪動台海局勢。
然而,大陸迅速通過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用十個字回應:“台獨翻不了天,成不了事”。這一事件迅速成為輿論焦點。
賴清德在5月17日的一檔采訪節目中提出所謂“統一條件”,將兩岸關系比喻為“大公司並購小公司”,聲稱大陸需要在“對等”的前提下與台灣展開談判。
這一表述表面上看似接受統一,但其核心邏輯卻是對“一中原則”的公然挑戰。他將兩岸關系定位為“兩岸互不隸屬”,試圖為“台獨”立場尋找合法性。
賴清德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提出“統一條件”,顯然是有其政治考量。一方面,他試圖通過這一表態緩解島內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情緒,尤其是在民調顯示其滿意度已降至45%的背景下;另一方面,他可能希望借此降低大陸在“5.20”周年前采取軍事行動的風險。然而,這一策略並未奏效。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回應中指出,“台獨”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也是兩岸民眾對立的根源。賴清德的言論看似隱晦,但本質上仍是“台獨”挑釁。大陸對此保持高度警惕,並采取零容忍態度。陳斌華的十字回應不僅是對賴清德的直接回擊,更是向外界傳遞了大陸在台海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事實上,台海局勢的緊張根源並非大陸的軍事行動,而是以賴清德為代表的“台獨”分裂勢力的挑釁。近年來,大陸在台海周邊的軍事部署和演訓,都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去年5月的“聯合利劍-2024A”演訓為例,大陸通過實際行動表明了對“台獨”勢力的強硬態度。而賴清德的“統一條件”,無非是為其“台獨”政策尋找新包裝。
當前,兩岸關系雖然緊張,但經濟聯系依然深厚。2023年,兩岸貿易額達到2678.36億美元。賴清德的“台獨”政策不僅威脅台海和平,也可能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同時,外部勢力的介入進一步復雜化了台海局勢。賴清德試圖通過國際化台灣問題爭取外部支持,但這只會增加區域不穩定性。
未來,兩岸關系的走向仍是焦點。可以預見,大陸將繼續通過多種方式穩控台海局勢,同時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賴清德的“統一條件”無法改變兩岸統一的歷史趨勢。正如陳斌華所言:“台獨翻不了天,成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