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俄聯手宣布"支持任何形式統一"時,台灣當局連夜把"漢人"改成"其余人口"。這場荒誕鬧劇背後,是"台獨"分子在國際圍剿下的垂死掙扎。
據觀察者網報道,在中俄最新的聯合聲明中,俄羅斯明確表態支持中國"以任何形式實現國家統一",這一重磅宣言猶如一記重拳,直接擊碎了"台獨"分子最後的幻想。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的立場絕非孤立現象——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公開支持中國大陸統一立場,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發布聯合聲明當天,蔡英文也在賴清德的授意下竄訪歐洲,試圖推進“倚外謀獨”的進程。
然而,只有立陶宛這樣的反華急先鋒,還願意偷偷摸摸接待蔡英文,其他國家基本都沒有任何反應。
這種國際空間的急劇萎縮,暴露出"台獨"勢力作為大國博弈棋子的悲劇本質:當年烏克蘭淪為美俄角力犧牲品的歷史,正在台灣身上重演。
陷入絕境的賴清德當局開始病急亂投醫。
在台灣行政機構官網上,沿用數十年的"漢人占比96%"的表述,竟被偷偷替換成"其余人口"。
這種掩耳盜鈴的"網頁台獨"連國民黨"立委"陳菁徽都看不下去,直斥民進黨"不敢法理台獨,只敢搞文字游戲"。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更是直接嘲諷道,台當局應該把“台灣”這個中國人起的名字,也改為“其余”,甚至“廚余”也可以。
顯而易見,民進黨此舉就是為了弱化兩岸之間的認同感,強化“台獨”意識形態。
賴清德似乎鐵了心要學當年日本"皇民化運動",甚至傳出計劃廢除漢字的聲音,這種數典忘祖的瘋狂,正在加速消耗台灣社會的認同根基。
更危險的是,賴清德正在系統性清除兩岸溝通渠道——海基會資深談判專家黃國瑞等人突然遭清洗,這些曾參與多次兩岸會談的“老兵”的離開,意味着台灣當局徹底關閉對話大門。
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的警告振聾發聵:民進黨若繼續挑釁,"擦槍走火將不可避免",民進黨要約束島內單位;努力維持兩岸和平;停止政治斗爭。
可以說,在當前兩岸關系緊張的背景下,這樣的聲音已經是很難得了,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聲音。
因為於賴清德而言,“倚外謀獨”是最重要的事,他就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在上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將自己置於難以回旋的困境。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要警惕的是,賴清德的最新民調支持率即將崩盤,尤其在年輕群體中流失大量選票。
這種民意崩盤的壓力,可能迫使其在5月20日就職周年時采取極端手段轉移矛盾,比如通過挑釁性言論或政策操作制造兩岸緊張。
要知道,這個曾叫囂"台獨工作者"的人,至今還保持着"上任一年未能踏足美國本土"的尷尬紀錄。
從歷史經驗看,台灣地區領導人在執政困境中常打"抗中牌"自救。陳水扁2004年"兩顆子彈"事件、蔡英文2020年炒作"香港議題"均屬此類。
賴清德作為"務實台獨工作者",其意識形態底色比前任更激進,若民調繼續探底,不排除在關鍵時間點鋌而走險。
但是,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明確表示,解放軍"打獨促統"的軍事行動將更常態化。
若賴清德在就職周年時觸碰《反分裂國家法》底線,大陸必然采取斷然措施。目前台海局勢如同火葯桶,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就在這樣的緊張背景下,台海上空也出現了耐人尋味的變化。
5月9日解放軍7架次戰機巡台,次日降至5架次,此前大多數時候巡台戰機都是雙位數,偶爾甚至達到3位數,這種變化可以看做是"戰術靜默",這絕非示弱,而是典型"張弓不射"的戰術蓄力。
這種部署,恰似2016年南海仲裁案前的戰略預演,暗示對賴清德"520就職講話"可能采取的反制預案已進入倒計時。
俄烏沖突證明,現代戰爭勝負往往在"第一槍"前就已注定——當前解放軍在台海周邊常態部署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其6馬赫的突防速度足以讓任何援台力量淪為擺設。
台媒曝光的"漢光兵推"數據顯示,面對解放軍飽和攻擊,台軍防空系統存活時間不超過8分鍾。
歷史性轉折往往發生在最平靜的時刻。
當美軍忙着在亞太攪局時,解放軍已通過"圍島鎖台"演練完成戰術閉環。520這個時間節點,或許將成為檢驗"以武促統"臨界點的試金石。
正如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所言:"台獨勢力每挑釁一次,統一進程就會加速一分。"此刻台海的短暫靜默,正醞釀着改變東亞地緣格局的驚雷。
縱觀全局,"台獨"勢力正面臨三重絕殺:
國際上80多國的支持讓中國大陸獲得道義制高點,中俄戰略協作瓦解了美國"以台制華"的籌碼,而解放軍隨時待命的軍事優勢則鎖死了任何冒險空間。
旺旺副總裁周錫瑋說得透徹:"美國台灣牌已經破功"。
眼下賴清德已經陷入絕境,要么在520孤注一擲觸發《反分裂國家法》,要么在內部壓力下自我瓦解。
但無論如何選擇,歷史的時針都已指向統一倒計時——當泉州媽祖赴台巡游都被台當局阻撓嚴查時,這場鬧劇的終章,或許比所有人預想的都要來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