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台行政機構戶籍人口統計把96.2%漢人改成“其他人口”,被質疑去漢化引發議論。政治色彩偏綠的政治學者施正鋒認為,行政機構描述方法違反認知百分比邏輯,把占比較大的部分變成其他,可能造成理解謬誤,太刻意借由表述方式,達成“去中國化”操作邏輯,目的是為了跟大陸切割。
施正鋒曾任台灣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他指出,一般統計會以占比最多為主,很少會把占比較少的優先,一個國家或地區本來就有不同族群組成,早期來台有閩南人、客家人等,以漢人血統文化為主,台當局做法明顯就是要自我否定,混淆視聽。
施正鋒說,行政機構的做法某種程度也是“去中國化”的一部分,為了要跟大陸切割,不惜把內部一些人自我認同給抹煞,未來是否會連外省人都要排除在外,顯然背後就是政治目的。台當局現在要把漢人拿掉,還要利用少數民族,以利跟大陸切割。
施正鋒批評,執政者現在連歷史文化血緣都要否定,難道以後我們不拿筷子、不寫毛筆字嗎?為了要與大陸切割,掩耳盜鈴,以為這樣就可以建立國家嗎?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勛指出,行政機構陳述人口方式存在三個問題,第一,違反大眾認知百分比描述跟邏輯;第二,觀看網站的可能是境外人士,恐怕難以理解其余人口由哪些族群組成;第三,行政機構可能自認是形塑族群平權,但這樣的描述方式,是否會造成更多族群矛盾,行政機構要深刻思考。
鈕則勛說,如果行政機構操作思維是為了“去中國化”,這樣做法太過狹隘,反而會引起更大質疑或負面反饋,某種程度理解謬誤,太刻意借由表述方式,顯為達成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