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亭,是政治學博士後,著有《兩岸政治定位的分歧處理及建議》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社會機制探析》等學術論文,出版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路徑與模式研究》的書籍。
現為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會員,王鶴亭的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以及台灣問題和兩岸關系。
2021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鶴亭的書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路徑與模式研究》。書中系統地分析了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三種實踐模式。
一是平等模式,是以“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兩岸間平等的政治定位為起點,以兩岸政權為統一主體,以“共議統一”達成統一共識與政治安排;
二是融合模式,是以“一個中國”內的“兩岸一家人”為兩岸人民關系起點,引導和激發兩岸人民在統一進程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兩岸人民在非公權力領域的融合,進而“由下至上”地“共同締造”統一;
三是單方面的消融吸納模式:依賴於大陸積極主動的單邊作為,通過復合路徑實施對台灣的單方面類管轄行為和單向吸納融合,漸進構建 “一個中國” 框架下的統一政治秩序和管轄體系。
看過這本書或者通過搜索引擎,大致瀏覽了這本書主要內容的網友,非常清楚書中王鶴亭教授主要探討的是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路徑與模式,並未提出非和平方式推進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觀點。
在時隔4年以後,2025年第1期《台灣研究》刊物上,王鶴亭教授發表的《非和平方式推進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若干問題的探討》,提出一個觀點大陸可以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重啟“內戰行動”,引發了國內外的相關人士的關注和議論。
王鶴亭教授,沒有說“時機”具體指什么,但他卻強調在戰時的管控階段,可以對台灣實行直接治理,以最快速度結束武裝沖突。
在戰後台灣的和平重建階段,可以通過人事任命來恢復秩序,實現和平狀態,促進兩岸政治整合和社會的凝聚力。此舉,等於公開釋放了一個信號,標志着大陸學術界對台戰略思維的范式轉變。
眾所周知,台灣問題,其實就是中國20世紀40年代末的解放戰爭,又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內戰遺留的問題。
目前,大陸對台政策是“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放棄使用武力”,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和頒布了《反分裂國家法》。
台灣省,自民進黨取代國民黨,上台“執政”以來,開始“挾洋自重”,與域外勢力勾連,一再觸碰紅線,試圖把台灣省從中國分裂出去。對此,大陸有必要做好萬全的准備,新時期軍事斗爭准備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外界已經注意到,在《反分裂國家法》20周年座談會上,東部戰區司令林向陽上將表示,解放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隨時准備戰斗,將會挫敗“台獨”的一切圖謀。
現在,民進黨當局的錯誤行徑,正在將兩岸關系推向兵凶戰危的境地。大陸是不會放任“台獨”分子肆意妄為的,國台辦此前表明了立場,如果敢突破紅線,解放軍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
當“台獨”勢力將2300萬台灣同胞綁架為“人質”時,那么《反分裂國家法》就絕非紙上談兵。王鶴亭教授提出的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重啟“內戰行動”的觀點,已經公開傳遞出清晰的信號:大陸維護國家主權的意志與能力,遠超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水平。
非和平方式不是首選,但必定是終局。
歷史將證明,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是螳臂當車。《非和平方式推進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若干問題的探討》文末的警示,與國防部發言人對台警告高度吻合,山雨欲來風滿樓!希望民進黨當局好自為之。
總之,鑒於台灣問題的復雜性,作為官方期刊在如此重要的節點,發布王鶴亭教授的文章可謂意味深重!在百年未遇的變局中,中國朝野上下,普遍對於實現國家的統一大業,有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大陸的耐心,正在被“賴皮狗”當局一點點地消磨。許多人意願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承受非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所帶來的壓力,而且這個意願已經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