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曾希望參加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追悼會,但是卻沒有得到日本政府的批准。日媒對此爆料稱,因為東京方面擔心大陸的壓力。
近日日本共同社披露了一件事情,引發兩岸輿論的關注。事情是這樣的,在去年7月的時候,日本當局舉辦安倍晉三的追悼會。
向來視日本為“大哥哥”的台灣方面,也想在追悼會上露個臉,以顯示所謂的“台日友好”。當時賴清德已經上台,所以民進黨方面希望由蔡英文作為代表,前往日本參加安倍晉三的追悼會。
然而當時不知道什么原因,蔡英文沒有成行,出現在安倍追悼會上的台方人員,變成了時任“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
那么現在日媒援引政府人士消息,就這個事情給出了答案,日媒聲稱當時岸田政府正在就核污水問題,與大陸政府談判,希望大陸方面解除水產品禁令。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蔡英文竄訪日本,參加安倍晉三的追悼會,可能會引發大陸方面的反彈和報復。因此權衡再三之下,日本當局就阻止了蔡英文的這趟“哭墳”行程。
粗看之下,這個消息被放出來沒什么價值,實際上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這意味着日本的外交風向正在發生轉變。
就在前幾天,日本外務省方面發布公告,要求台灣當局明確以“民間企業”身份,參加即將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
之前台灣當局對內吹噓,稱他們以“政府名義”參加世博會,引發大陸方面的不滿。日本立即做出澄清,警告台灣當局不要囂張,這種情形在過去是比較罕見的。
這不由令人聯想起,前陣子王毅外長在記者會上的那番話,他明確警告日本,不要炒作所謂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應該謹言慎行,如果借台灣問題生事,就是給日本自己找事。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日本現在對台灣當局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並不是他們打心底里服氣了,也不是他們完全支持兩岸統一了,而只是因為目前國際局勢的變化。
一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對日本施壓,雖然關稅大棒還沒落下,但是這是早晚的事。日本需要跟中國搞好貿易關系,以平衡美日貿易摩擦的經濟影響。
另一方面美俄關系的緩和,俄烏沖突的即將結束,讓日本非常難受。過去日本政府一直批評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還給烏克蘭提供了武器彈葯。
然而現在風向轉變得如此之快,日本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因此日本選擇改善對華關系,以降低俄烏沖突結束後,對東北亞地緣政治帶來的沖擊。
所以對於日本的這類小伎倆,我們要以平常心看待,中日關系的天平,必將隨着中華崛起而完全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