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應該意識到,兩岸的同根同源,不該成為它“任性”的護身符,美國就算再強,也改變不了台當局一意孤行的結局。
最近,台防務部門發了一則報告,聲稱在過去的24小時里,“監測”到解放軍9架軍機、5艘軍艦、1艘大陸海警船在台島周邊密集活動。
這個消息乍看上去,沒什么亮眼的。畢竟在解放軍軍機軍艦已實現繞台行動的常態化、台海大規模軍演也舉行了不是一次兩次的背景下,解放軍軍機軍艦再次現身台海,似乎也不足為奇。
但其實仔細看對岸通報的內容,就可以發現,這次和解放軍一起行動的,還有大陸的海警船。這是一個要注意的點。如果一一沒記錯的話,大陸海警近期參與大規模聯合行動接近台島,應該是“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發生的事。當時,陣仗很大,航母都出動了。而現在,在這種相對平常的日子里,解放軍和海警又一次聯動,現身台海,這意味的是,大陸海警對台島周邊的管控和執法能力得到了增強,大陸即便不動用軍事手段也能封鎖台島,讓統一更近了。
事實上,美國智庫也認為,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完成統一的方式有很多,而封鎖正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手段。美方認為,大陸方面可能采取的方式,包括通過軍事行動壓迫“台獨”的生存空間,斷了島內念想,停止兩岸供貨、做空島內股市、凍結兩岸銀行業務、切斷島內對外海底光纜、掐斷能源進出口與儲存等措施。而一旦大陸方面真的這么做了的話,縱使美方加大軍援台灣的力度,那也無法有效阻止中國統一。
美媒之所以會下這個結論,給出的理由是,因為美方在經濟層面,給不到台灣地區任何幫助。美媒的這個看法,說得相對准確,但還不夠全面。美國只是把台當局當作牽制和挑釁大陸的棋子而已,根本就不會考慮台胞的死活。
比如經濟層面,最近,美國富商馬斯克就要求,自己旗下企業的台灣地區供應商,把產業遷出台島。馬斯克此舉,就是在從台胞手中搶就業機會,搶優質資產,打壓台灣地區的發展潛力。大部分台胞當然看得清美國人的嘴臉,正如他們所說,“不當美國炮灰,民生優先”。在這種情況下,美方下一步不對台積電動手,島內就謝天謝地了,指望美國能在經濟層面為台灣地區提供幫助,那就是異想天開的一件事。
在軍事方面,美方持續“以武助獨”,就真能阻止中國統一嗎?顯然不行。台軍和解放軍之間的實力差距鴻溝,不是美方可以填得上的。有數據顯示,在2023年5-11月份,解放軍在台海周邊活動頻率為335次,然而到了2024年同期,就激增到了1085次,同期增加了超過300%。賴清德是5月20號上台的,解放軍此舉,當然是對賴清德的反制。同時,如此之多的次數,也證明了解放軍空軍的實力強大。
可是一一還是看到,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施耐德,最近依然在叫囂,說,美國軍隊應該對台海局勢有所准備,以“預防”該地區的沖突。這就是典型的備戰言論,但希望施耐德明白,為了爭取軍費撥款,就冒着讓美軍有來無回的風險,站在解放軍的對立面,真的是個明智之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