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6-20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安理会认可以从黎全部撤军 安南说确认以军撤出黎是联合国职责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认可以从黎全部撤军
  安南说确认以军撤出黎是联合国职责
  据新华社联合国6月18日电 (记者谢美华)联合国安理会18日发表主席声明,认可以色列已按照安理会有关决议从黎巴嫩南部全部撤出了军队。
  声明认为,黎巴嫩政府对恢复黎南部地区的法治和秩序负有首要责任,并敦促其尽快恢复对黎南部地区的有效管理和在该地区部署黎巴嫩军队。
  安理会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维和部队增派人员的建议和措施表示欢迎,并强调,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的重新部署必须同黎巴嫩政府和黎巴嫩部队协调进行。
  安理会呼吁所有有关各方继续与联合国和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充分合作,并保证联合国及其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声明重申安理会尊重黎巴嫩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据新华社开罗6月18日电 (记者张礼庆、王亚东)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8日在这里说,确认以色列是否已完全撤出黎巴嫩是联合国的职责,而不是由当事国双方来作出裁定。
  安南在与埃及外长穆萨会谈后对新闻界说,核查并确认以色列是否已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从黎巴嫩南部撤军是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的职责,如果将确认权交给当事者双方将会导致危险的局面。他指出,联合国确认以色列已完成从黎撤军就是根据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核查结果作出的。
  又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日在开罗会见了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当前的中东地区形势和有关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据报道,双方在会晤中重点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巴以环节的和谈问题,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问题,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形势和难民问题。

宋健在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上强调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各国共同课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宋健在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上强调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各国共同课题
  新华社赫尔辛基6月18日电 (记者郑焕清)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18日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行动理事会第十八届年会上发言强调,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正在明显加快。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摆在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课题。
  为期3天的国际行动理事会第十八届年会18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的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围绕世界形势及国际关系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并广泛交换意见。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是作为特邀客人出席这届年会的。
  宋健在发言中说,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本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新秩序的建立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解决。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理事会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发言,着重阐述了对亚洲地区形势的看法。他指出,目前亚洲经济出现了强劲复苏的迹象。中国的稳定和提供的支持为亚洲各国摆脱经济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弗雷泽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可违背的,也是不容谈判的。国际社会必须接受的事实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际行动理事会是1983年成立的一个非政府性国际组织。其成员均为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每年一度的年会着重就当前世界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等问题进行讨论。

怀念竹下登

第6版(国际)
专栏:

  怀念竹下登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 杨振亚
  竹下登前首相去年4月因患“脊椎变形症”住院,今年5月宣布退出政界,正当人们期望他安心静养、早日康复之际,却突然传来他已逝世的噩耗,令人惊愕和惋惜。竹下不仅是日本有实力的著名政治家,也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有影响的日中友好人士,竹下先生无论担任首相或卸任后都热情关注日中友好,为发展两国关系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可贵贡献。
  我因工作关系,同竹下登有40多年的友好交往。早在1957年春,我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深受日本全国各地各界青年欢迎,代表团用一个月分两组跑遍日本大半国土。竹下当时是岛根县青年团会长,曾在其家乡热情接待代表团,同我们促膝交谈,表示日中青年要永远友好,永不再战。竹下胸怀从政大志,翌年34岁就当选为众议员,相继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建设大臣、大藏大臣等要职。1988年6月,当我作为大使赴任日本,竹下登正任首相,在我前往拜会、两人见面时都感慨万分,竹下紧握我的手说,我们是青年时代的朋友,在30多年后的今天,我作为日本首相,你作为中国大使在此相会,这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还说,既然是老朋友,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找我,忙时打个电话也行。我感谢首相的好意,表示将十分珍惜青年时代的宝贵友谊。
  这年8月,竹下首相访华,同我国领导人友好会谈,还宣布从1990年开始向我国提供6年的优惠日元贷款。他在西安发表演讲强调,唯有和平才是日本应走之路,应遵循日中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努力实现21世纪的日中友好。翌年4月,竹下首相因受利库路特案件牵连,处境困难,但仍按预约热情友好地接待了去日本访问的李鹏总理。通过两国总理的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可惜不久,竹下辞去了首相职务。
  竹下虽不在台上,但因他是自民党最大派系之首,对其后历届内阁仍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舆论界甚至戏称他为“幕后总理”。竹下对日中友好也更为热心,对来访的中国重要代表团均予会见,亲切交谈。我也常去竹下事务所拜访,像旧友聊天一样,从他从政趣事到如何加强中日合作,谈得融洽愉快。他说:“对日本来说,日美关系重要,但因日中是近邻,日中关系更应该重视,晚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为日中友好合作多做点事情。”
  竹下擅长经济,为促进日中经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每逢涉及向中国贷款、投资和有关重要经济合作项目,他都尽力促成。1990年6月成立日中投资促进机构,就是在竹下倡议和促使下搞成的。
  1989年6月北京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中日关系也面临困难。我们通过官民多种渠道向日方做工作,阐明我内外政策、推动日方能在我打破西方制裁中起带头作用。竹下前首相和一批关心日中关系的日方友好人士积极响应,强调稳妥处理日中关系的重要性。竹下一再表示决不能孤立中国,越是在困难时刻越应为日中友好努力,在他和各方面推动下,日本率先恢复了对华日元贷款,逐步松动了两国人员和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1991年8月,实现了海部首相在西方国家首脑中首先访华,在西方国家和全世界都产生了良好影响。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竹下前首相在涉台问题上曾给予我大力协助。1991年7月,日报曾透露李登辉将于8月中旬访日,后了解是金丸信在6月访台时对台当局的这一要求作了承诺。我使馆即向日外务省交涉,日方也认为事态严重,不能因此损害中日关系,但因金丸信是自民党元老,曾任副总理,常固执独行,处理难度很大。此时我往见竹下先生,晓以利害,竹下听后表示理解,说愿为妥善解决尽力。正在人们为此事焦急、仍多方做工作时,几天后,竹下终于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为此专往金丸信家,商谈一个多小时,结果老头子同意取消邀请,并于次日向记者公布。这样,令人担心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就顺利得到解决!
  在同竹下前首相的交往中,我深切感到,在发展中日友好事业中有影响的中日友好人士是多么重要,我们在广交朋友的同时,多深交一些这样的老朋友、好朋友是多么重要。回顾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中日关系历程,在两国严峻对立的困难时期,正是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友好人士站在时代前列,奔走呼喊中日友好,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终于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在发展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当遇到干扰或复杂问题时,也总有一批友好人士着眼大局,努力维护中日联合声明、和平友好条约和联合宣言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史,也是中日友好人士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以有影响的友好人士为核心的中日友好队伍是中日友好事业的宝贵财富。由于时代变迁和自然规律作用,不少著名友好人士相继故去或退出政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两国青年一代,扩大两国青年的友好交流,大力培养中日友好事业接班人,促进更多有影响的中日友好人士的成长,则是摆在中日两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中日友好人士,为维护原则,排除干扰,促进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逝世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逝世
  本报东京6月19日电 记者于青、管克江报道: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因病于19日凌晨在东京逝世,享年76岁。
  竹下登自去年4月患“脊椎变形症”以来,一直住院治疗,并于今年5月1日宣布退出政界。竹下登多年来重视发展日中友好关系,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竹下登1924年2月出生于日本岛根县,194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商学部。1958年,34岁的竹下登首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自此连续14次当选。1971年,竹下登作为官房长官初次入阁,此后担任过田中内阁官房长官、大平正芳内阁以及中曾根内阁大藏大臣等要职。1987年7月,竹下登从田中派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竹下派。1987年11月至1989年4月,竹下登担任日本第七十四任首相。

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伦敦纪念滑铁卢战役一百八十五周年活动十七日—十八日在英国伦敦惠灵顿博物馆举行。图为装扮成当年英军士兵的人在给行人介绍惠灵顿公爵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侯少华 摄

美专家对NMD提出质疑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专家对NMD提出质疑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8日电 美国国防部任命的一个专家小组最近对美国正在研制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有效性提出质疑,指出该系统无法辨别来袭导弹和诱饵气球,并认为美国不可能在2005年之前部署这种系统。
  据报道,该小组上周在给国防部长科恩的一份机密报告中说,“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用来摧毁来袭导弹的导弹能否在太空分辨敌方的弹头和掩护弹头的诱饵,令人怀疑。
  这个问题先前已有其他专家提出,但因韦尔奇率领的小组是由武器专家和前军事官员组成,可以接触到机密材料,所以这份报告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此外,这份报告还对白宫和国会设定的在2005年之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有效运作表示怀疑。
  美国军方计划于今年7月初对该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第三次试验。随后,五角大楼将就导弹拦截技术是否可行一事向克林顿总统提交报告。克林顿将据此决定是否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韩朝红十字会将举行会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朝红十字会将举行会谈
  新华社汉城6月19日电 (记者高浩荣)韩国红十字会总裁郑元植19日提议,23日在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南北红十字会会谈,讨论离散家属和亲属访问团互访等问题。
  郑元植是在19日通过板门店红十字会联络官向朝鲜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张载言发出的电话通知书中提出这一建议的。郑元植说,参加南北红十字会会谈的韩国方面首席代表为韩国红十字会事务总长朴基崙。
  在此之前,朝鲜红十字会17日曾提议早日举行北南红十字会会谈,以落实北南双方首脑不久前签署的《北南共同宣言》中有关解决人道主义问题的条款。
  据此间媒介报道,在这次红十字会会谈中,双方除将讨论离散家属和亲属访问团互访问题外,还将讨论在板门店、金刚山等地设立离散家属会面所等问题。

巴沙尔被推举为叙执政党领袖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沙尔被推举为叙执政党领袖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18日电 (记者拱振喜)叙利亚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复兴党)第九届地区代表大会18日晚作出决定,一致推举已故总统阿萨德的次子、武装部队总司令巴沙尔为复兴党和人民进程的领袖。
  这项决定是由本届大会主席、复兴党副总书记阿卜杜拉·阿赫马尔在当晚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宣读的。决定说,1981年举行的复兴党第五届地区代表大会曾决定已故总统阿萨德为复兴党和人民的领袖。决定指出,巴沙尔所具有的品质使他能够继续执行已故总统阿萨德制定的原则与方针。

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6月17日,中美洲非正式首脑会议在巴拿马城举行,与会6国总统讨论了中美洲一体化进程目前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图为参加会议的6位总统。 新华社发

以安全内阁讨论以巴和谈 巴警告以勿进行军事冒险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安全内阁讨论以巴和谈
  巴警告以勿进行军事冒险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8日电 (记者楼坚)以色列总理巴拉克18日召开安全内阁会议,重点讨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进程问题。
  以色列总理府在会后发表的声明说,巴拉克在会上强调,始于奥斯陆协议的以巴和平进程正在接近终点,目前正处在需要作出最终决定的关键时刻。
  这次安全内阁会议是应巴拉克执政联盟中部分党派的要求召开的,巴拉克称此次会议是去年7月新政府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据新华社加沙6月18日电 (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领导机构18日午夜发表声明,警告以色列不要对巴勒斯坦人民进行军事挑衅,否则巴人民将毫不犹豫地奋起自卫。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当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主持了巴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批驳了以色列一些高级将领发表的关于使用武力对付巴勒斯坦人的言论。
  以参谋长穆法兹日前说,如果以巴在今后半年里不能达成永久性和平条约,双方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今年5月发生的暴力冲突。他声称,届时以军将动用坦克和战斗机对付参与暴力活动的巴勒斯坦人。

巴以和谈形势逆转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巴以和谈形势逆转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巴以新一轮和谈在华盛顿地区进行一周,于6月18日悄然结束。与会者说“会谈没取得进展”。这种结局在意料之中。
  这次会谈并不是巴以和谈进程的自身需要,而是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去中东斡旋撮合的结果。按照美国的设想,通过和谈取得成果,以促成克林顿、阿拉法特和巴拉克三方会晤。此次会谈分两组举行。一组在华盛顿近郊博林空军基地,讨论最终地位谈判框架协议问题,包括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的命运和犹太人定居点等最棘手的问题;另一组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谈判以前达成协议的遗留和争议问题,包括解决过渡阶段撤军和释放在押巴勒斯坦人等问题。指望在几天的会谈中解决这么多老大难问题是绝不可能的。
  事实上,会谈前巴以和谈进程已呈逆转之势。在最终地位谈判所涉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都固守底线,态度反而更趋强硬。迫于国内压力,巴拉克从原先立场上后退,割裂谈判内容和拖延和平进程的意图已十分明显。6月6日,他提出以色列不退到1967年边界,耶路撒冷永远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不容许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5个条件,无异要关上谈判的大门。他还说,以巴和谈仍处于“起始阶段”,声称以巴不可能于9月30日前达成永久性和约。14日,他在电话中希望克林顿劝说阿拉法特接受以方的撤军方案。根据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应在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撤军中把约旦河西岸的领土全部归还巴勒斯坦。去年9月双方签订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第三阶段撤军的最后期限是今年6月23日。巴拉克要求将最后阶段撤军推迟到双方达成最后地位框架协议后实施,说什么如巴方不同意,他只能按照内塔尼亚胡执政时制定的撤军计划,将1%的约旦河西岸领土还给巴方。在这种情况下,以方代表在谈判中有何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当前巴以和谈不进反退,根子主要在以色列。
  巴拉克在中东和谈问题上态度转变,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地区形势变化的因素。中东问题包括巴以、叙以和黎以问题。最近,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全部撤军,受到普遍肯定,感到国际压力减轻,增加了和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阿萨德总统突然去世,使中东失去一位抗衡以色列的关键人物,以色列少了一个强硬对手,而继任者巴沙尔的当务之急是在国内巩固地位和树立威望,向以色列讨还戈兰高地的事一时顾不上。中东和谈已失去前些时候那种巴以、叙以和黎以谈判齐头并进的势头。以色列本来就不情愿看到以巴和谈进展太快,当前中东形势的变化,自然被当成拖延以巴和谈的机遇。
  就在巴以双方会谈期间,14日,阿拉法特主席访问华盛顿,并与克林顿总统会谈3个小时。他公开指责“巴拉克缺乏与我们一起在中东地区取得广泛持久和平的愿望”;针对巴拉克关于7月4日前举行美以巴三方首脑会晤的建议,他警告说,如果以色列不完成在约旦河西岸最后阶段的撤军,他将拒绝与会;他对巴拉克只同意释放25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中的3人感到愤怒:“这简直是羞辱”;他还说不管巴以和谈是否取得成果,他将在3个月内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阿拉法特这样公开指名道姓地批评巴拉克,是很不寻常的举动。这表明他对以色列的做法已忍无可忍,也显示巴以关系和巴以和谈前景堪忧。
  不论中东和谈形势如何,美国总是持乐观调子,不遗余力地做促进工作。克林顿总统为中东和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极希望在任内有所收获,搞出个类似戴维营协议来,可以载入史册。15日,美国务院宣布,奥尔布赖特将于15天内访问中东,这是本月内她第三次穿梭中东。此行的使命是确定在目前阶段举行美巴以三方首脑会晤是否有益,是否有必要。克林顿任期时日不多,心情急切,不难理解。但事实表明,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只有推动之功,起不了决定作用。从当前形势看,在克林顿离开白宫前实现美巴以三方首脑会晤大概不成问题,但巴以解决“最终地位”问题,达成永久和平协议,可能性微乎其微。(本报华盛顿6月18日电)

五名菲学生人质获释

第6版(国际)
专栏:

  五名菲学生人质获释
  菲律宾反政府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十七日释放了被其扣压在菲南部巴西兰省的五名学生人质,以交换被当地一个民团组织扣留的该武装头目的亲属。据菲律宾总统府发表的新闻公报称,阿布沙耶夫武装在菲南部苏禄省的一个地方将这五名小学生交给了政府的人质谈判代表。目前阿布沙耶夫武装在巴西兰省仍扣有三名人质。(据新华社电)

所罗门群岛危机尚未消除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所罗门群岛危机尚未消除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自所罗门群岛于本月初陷于政治危机以来,由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带头,各国纷纷撤侨。到目前为止,已有千余名各国侨民撤至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其中包括我国的100多位侨民)。但所罗门群岛当局批评澳新两国的撤侨行动是反应过敏,引发了人心恐慌。刚刚获释的总理乌卢法阿卢在周末还批评澳大利亚政府原不该隔岸观火,说如果澳7个月之前能应他的政府之邀派警力帮助维持秩序,所罗门群岛就不致于出现今天这种危机局面。
  乌卢法阿卢是在本月5日被“马莱塔鹰”武装组织软禁起来的。这一行动立即受到反对派武装“伊萨塔布自由运动”的指责,双方于当日在首都机场附近进行了3小时的枪战。但当乌卢法阿卢表示愿意以辞职求得危机的解决后双方同时停火,并定于15日召开议会会议选出新总理,但鉴于冲突双方不肯解除武装和部分议员逃离,议会无法也不愿在枪口下召开会议,故又推迟举行,而先由总督主持的一个12人委员会着手解除双方武装。眼下的局势是,约500名装备较精良的“马莱塔鹰”武装分子据守着半径20公里的首都,约1000名装备较差的“伊萨塔布”武装则占据着首都外围和广大农村地区,双方迄今都不肯接受总督的要求放下武器,局势目前呈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都等着瞧新政府如何组成和运作再决定是战是和。
  所罗门群岛的危机是美军在二次大战时埋下的隐患。194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首次登陆作战就选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期间,美军从北面的马莱塔岛招募了不少土著人前来瓜岛从事军需搬运和后勤工作。其后这些人留了下来,在瓜岛发展了城市工商业,并廉价购得了大片土地。所罗门群岛1978年独立后,马莱塔人垄断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政治经济地位的失落使瓜岛当地人产生了一种被排斥感而积怨渐深。
  由民族矛盾演变成暴力行动的“催化剂”是前政府的腐败。几年来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经济下滑,犯罪率上升,社会与种族矛盾加剧。前总理马马罗尼在1997年8月的大选中失败后组成反对党联盟向现政府发难,致使政局进一步不稳。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底,瓜岛的一些青年人组建了一支名为“瓜达尔卡纳尔革命军”的武装,旨在夺回传统上属于当地人的土地。但政府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危险的排外纷争,只简单地视为社会治安问题。其后革命军改名为“伊萨塔布自由运动”,并向马莱塔人发动了一连串的袭击,其间约50名马莱塔人失踪和死亡,2万余马莱塔人被迫抛家弃土,逃离瓜岛。
  面对瓜岛人的攻击,马岛人于去年前组建了名为“马莱塔鹰”的武装。由于以马岛人为主的部分警察的默许与配合,他们“袭击”了众多的警察局,夺取了更多更好的武器,并控制了首都霍尼亚拉,与占据了农村地区的“伊萨塔布”武装对抗。“马莱塔鹰”武装的领导人诺里曾在前政府中任内务部长和财政部长,在1997年大选中却名落孙山。诺里明确提出两项要求:现总理必须辞职代之以新的总理;政府对丧失家园的马莱塔人给予足够赔偿。
  由于内部权力斗争,诺里发动政变将乌卢法阿卢总理软禁,并逼其辞职。现乌卢法阿卢以大局为重,已宣布辞职,目前他只以看守总理的身份执政,直到议会选出新总理为止。
  本月28日议会将召开会议选举总理。澳大利亚周末派出了特使前往协调,其军舰正向首都霍尼亚拉靠近,以示对议会选举的支持。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所政府对失去家园的瓜岛人的赔偿事宜。日前以澳外长唐纳和新西兰外长戈夫为首的英联邦部长行动组代表团前往调解,此行虽未见具体成效,但一般认为澳新政府和英联邦或许在赔偿问题上能做些事情。所罗门群岛的局势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本报堪培拉6月18日电)

约旦国王任命新首相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旦国王任命新首相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十八日接受了首相拉瓦比德的辞呈,同时任命众议院金融和经济委员会主席、前工贸大臣阿里·艾布·拉格卜为新首相,并组建新的内阁。据认为,阿卜杜拉国王任命拉格卜为新首相旨在进一步加快约旦的经济改革步伐。拉格卜现年五十四岁,早年留学美国,获工程学士学位,一九九三年当选约旦众议院议员,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七年间曾两度出任工贸大臣,同工商界关系密切。

也门宣布开展反腐斗争

第6版(国际)
专栏:

  也门宣布开展反腐斗争
  也门总统萨利赫日前宣布,也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反腐败斗争。据也门《革命报》十九日报道,萨利赫在十八日举行的也门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高级军官会议上指出,政府机关、行政部门和司法单位等国家机构近年来工作作风涣散、纪律松懈、腐败成风,已经严重阻碍了也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也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反腐败斗争已势在必行,必须坚决惩治那些腐败分子和破坏分子。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