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1-01-03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廖沫沙同志逝世

第4版(要闻)
专栏:

  廖沫沙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廖沫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27日19点3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今日开幕 中国代表团分批抵达珀斯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今日开幕
  中国代表团分批抵达珀斯
新华社珀斯1月1日电 (记者周宗欣)中国男女游泳队、男子水球队和花样游泳队今天飞抵澳大利亚珀斯。加上3天前来此的跳水队,参加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和参加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有关会议的代表共83人已全部抵达珀斯。
本届比赛将于1月3日开始,共进行11天。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是花样游泳单人预赛及女子跳台跳水预赛。
这次锦标赛共设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和长距离游泳共5个大项,长距离游泳是第一次列为世界锦标赛正式赛项。中国选手将参加除女子水球以外的全部项目的角逐。
先期到达的中国跳水运动员三天来进行了紧张的赛前训练,个别队员甚至一天练两场,强度很大。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说,亚运会和珀斯大赛相隔太近,队员体力未能完全恢复就投入世锦赛训练,一些尖子队员有伤病,技术水平不整齐,而别的国家是有备而来“等着我们”,这些客观情况都使我们不能对参赛的前景过于乐观。
他说:“金牌我们当然想拿,问题是怎么去拿,有没有完全的把握。”

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
83万人口的柳州市,不仅是广西的工业基地,也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继体操王子李宁之后,一个个世界冠军从这块沃土上涌现出来。据统计,1988年至1990年3年中,柳州为各级运动队共输送93名运动员,人们称柳州业余体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
柳州市体委把培养体育后备力量当作重点工作抓,将目标定在出高水平的尖子上。他们花大力气培训教练,提高其理论水平。市体委筹措10万元资金,办函授大专班培训教练。同时,每年还派教练到上海、天津、武汉等地进修,鼓励教练钻研业务。有了好教练,在体育选材和训练上比过去大有长进。以前这里主要是体操和技巧等选手比较出色,现在田径、足球、射击、跳水、航模等许多项目上都冒出新苗。
柳州市政府关心体育场地建设,每年增拨体育经费,不断改善体育设施,为业余体校翻修了400米跑道,新建了体操健身房,购置了健身联合器械等。
市体委书记陆世芳和负责业余训练的副主任徐宝生经常了解哪些项目青黄不接,缺什么苗子,然后同大家一起商量下功夫进行培养。在全局观念指导下,柳州市的体育人才像浩浩柳江一样,不断地涌现,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时,这里是一片生机。
                    黄振中 黄济洪

世界游泳锦标赛规模空前 七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名选手参赛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世界游泳锦标赛规模空前
 七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名选手参赛
本报珀斯1月2日电 记者缪鲁报道:定于明天在此间开始的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水上盛会。组委会今天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在为期11天的赛期内,将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名选手登场亮相。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此前的预计,更远远多于以往历届参赛队数和人数。
在前5届世锦赛上,打破世界纪录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记者所接触到的游泳界人士均认为,本届赛事难以摆脱这种趋势。这是因为近年来,没有新技术出现;二是此间的天气不利于在露天比赛的运动员充分发挥。今天上午,珀斯晨风强劲,气温仅为十几摄氏度,而到了中午,烈日当头,气温陡然升到30摄氏度。参加本届比赛的多数选手已抵达珀斯。其中美国、法国、意大利等游泳队、澳大利亚男子水球队则在今天下午分别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各自的目标。

国际足联将资助15名亚洲教练赴巴西学习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国际足联将资助15名亚洲教练赴巴西学习
新华社北京1月2日 电据外电报道,亚洲足联主席哈姆扎于1日透露,国际足联已同意资助15名亚洲足球教练去巴西学习。哈姆扎说,这项资助计划将帮助这些教练获得能提高他们本国足球水平的知识。
他说,这项计划是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决定的。他说:“亚足联只需提供他们的机票费用,其它事宜均由国际足联安排。”

触景生情比亚运——世界游泳锦标赛采访随感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触景生情比亚运
——世界游泳锦标赛采访随感
有位哲人说过:“离开历史事件越远,才越能真切地看出它的意义。”记者在澳大利亚珀斯采访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触景生情,联想起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
北京亚运会后,国际体育界响起一片赞扬声。当时,作为参与者,对此并未在意。元旦那天,记者到达珀斯,一连串的意外接踵而至,方悟出亚运会成功的影响之大,意义之深。
据称,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已筹备五年时间,原以为各方面已尽善尽美,谁知并非如此。组委会事前通知,在珀斯机场设有专门柜台迎接前来采访大赛的记者。其实,那里只有一幅欢迎标语。别说柜台,就连组委会工作人员也见不到。澳大利亚游泳队的新闻官汉斯先生闻知此事,怀着“极为难堪的心情”承认这是“不应该有的疏忽”。
在记者下榻的旅馆里,有一台IBM公司赞助给组委会的电脑终端,中国记者们涌上去提取有关赛事资料,结果大失所望。在彩色荧屏上,是一连串空白,除比赛日程外,尚未输入任何信息。想到第十一届亚运会前夕,弥漫整个北京市的那种大赛气氛,这里更是全无踪影。只是主要街道上悬着几面印有大赛吉祥物的旗帜,由于时值元旦,市民们大都赴郊外度假,街上十分冷清。
人们常把体育赛事比作盛大节日,没想到在珀斯市,“盛会”却只局限在远郊的赛场之内。在那里,我们才看到了熟悉的场面。彬彬有礼,恪尽职守的义务服务人员四处忙碌,一片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气氛。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妇人,熟练地操纵着注册处内一次成像机,态度极为认真。新闻中心的几位服务人员衣领上缀着花花绿绿的外国纪念章,那是记者们为感谢他们周到服务而赠送的礼物。置身其中,犹如重临亚运会赛场。
当然,相比之下,世界游泳锦标赛也有自己的出色之处。北京亚运会曾被称为经济大舞台,但那个舞台上的节目确实不如这里的丰富多彩。比如,世锦赛组委会算计精细,不光向公众出售比赛的门票,就连训练也不放过,同样出售门票。这使我们不禁想到,如果当初北京亚运会也能如此,岂不是又多了一份效益吗?
           本报记者 缪鲁(本报珀斯一月二日电)

《戎冠秀》序

第4版(要闻)
专栏:

  《戎冠秀》序
康克清
戎冠秀同志是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她的光辉事迹和献身精神,值得文学家描绘她,诗人颂扬她,歌唱家讴歌她,更值得我们和后来人学习她。
我们要学习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慈母心怀。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为民族、为国家的存亡,她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河北平山县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她向妇女群众宣讲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的道理,向她们宣传放足、剪辫子的好处,浅显易懂,声声入耳。下盘松的男人们去了前线,妇女们马上挑起支前和生产两副担子。妇救会会员做的军鞋、军衣数不清。戎妈妈看着前来交活的姑娘、媳妇,语重心长地说:“子弟兵是谁的?咱们可要瞭清!是咱老百姓的。离了子弟兵,鬼子会把咱们全杀死。民主生活也没有了,国家灭亡了,咱们都要变成亡国奴。你们瞭清了没有?”难怪下盘松村送到区里的军鞋、军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总是名列前茅。
1941年到1943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妈妈带领妇女给前线战士送水、送饭。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伤员,戎妈妈使出全身解数,用尽心血,用温开水给伤员洗创伤,用中草药给敷伤口,一勺勺给伤员喂饭吃。她还领着妇救会会员,抬着伤员担架,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掩护一名重伤员,她急中生智,硬是让伤员踩着她的肩膀,藏进了暗洞。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守护在伤员身旁,当他们伤愈重返前线时,都情不自禁地喊她一声“娘”!
解放战争爆发了。在扩军大会上,戎妈妈一如既往,深情地说:“我有3个儿子,验上哪个就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不嫌我老伴上了岁数,就让他给八路军喂马去。”英雄母亲的一番话语,激起了参军的热潮。后来,她的小儿子光荣地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往后的岁月里,戎妈妈又先后送走了3个孙子参军,报效祖国。
我们要学习她有功不居,心里永远装着群众的好作风。
1944年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边区政府奖给她枣红骡子一头,白布一匹。戎冠秀在荣誉面前很自谦,对全家人说:“共产党号召大生产、支援前线,咱一家人要跑在前头。奖的骡子应该大家使用,奖的白布也要大家共享”。她说到做到,把那匹布撕成小块,分给贫雇农;把骡子喂得壮壮的,供乡亲搞生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戎冠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兴奋不已。回到村里,她对乡亲们说:“如今是咱们的天下了。咱们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要努力建设新中国。”当时村里比较穷,小学校缺房子,她二话没说,主动把土改时分到的五间大瓦房,无偿地让给了小学校,自己搬进了两间小平房去住。
3年困难时期,她带领全村妇女开展勤俭节约运动,互助互济,使下盘松的人民顺利地渡过了难关。她的闺女给她捎来了一件军衣,她洗洗补补穿了5个年头,一连3年没领布票。10年动乱期间,造反派逼她交待问题,她总是一句话:“我只记得自己是党员,要跟党走到底。”
1982年,戎冠秀参加了全国妇联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她虽发言不多,但她庄严地建议:宪法上应规定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让全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出力的军烈属。
1988年,当戎冠秀同志病重的时候,她坚决不让子女送她去医院。她说:“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不要再给国家添麻烦。”她老人家心里想的总是国家和人民。当年5月27日下午,我赶到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看望戎冠秀同志,只见她双眼微闭,安详地躺在病榻上。当她的女儿凑在她的耳边,轻声告诉她:“娘,康妈妈来看望你老人家了,你还认识吗?”她睁开双眼,轻轻点头,嘴唇颤动,想说什么,但已听不见她的话语了。我紧握她劳动了一辈子的手,宽慰地说:“你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现在有病,安心治疗养病。”那次相见犹如就在眼前,想不到竟成了永别。
戎冠秀同志虽死犹生。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解放军的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像平山县下盘松村山崖上的一棵青松,巍然屹立,万古长青。

集体经济之树常绿——“中国乡镇百颗星”之一孝义镇见闻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

  集体经济之树常绿
——“中国乡镇百颗星”之一孝义镇见闻
本报记者 李而亮
以往,在农村,人们不愿听“提留”这两个字眼。而如今,在河南省巩县孝义镇,以集体向农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把“索取”与“给予”二者的比例大大颠倒过来了。
在河南巩县孝义镇里走家串户,你会处处感受到一个亲切的字眼,那就是“集体”。
“现在‘农转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孝南村农民李中原一边清理着刚刚落成的3层小楼,一边对记者说:“要说我们村,城里有的,村里基本都有,学校、医院、电影院、活动室……”问起农民的负担问题,李中原回答得很爽快:“现在是集体负担我们。在地里,机耕、机播、浇水、灭虫、供种,都由村里统一安排,服务到田头。在家中,自来水不花钱,村里还给我们人身保了险。”
村长房西禄掐着指头算了一下:“每年为村民办公益和提供服务的费用,人均近300元。”前年孝南村人均纯收入是1260元,也就是说,集体花在村民身上的钱,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15%。“要是没集体经济,就是办公用的大头针也得摊在群众头上,哪有能力办那么多的事。”房村长对此深为感慨。
远近转了几个村子,还是一种没走出城镇的感觉。只见处处有厂房,村村机器响。全镇74个与田野交织在一起的村办企业,目前不仅形成了孝义镇机械、化工、建材、轻纺等相当规模的工业门类,也垒起了孝义镇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坚实支柱。前年全镇工业产值2.05亿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就占了70.2%,达1.44亿元。村级集体企业已经成为孝义镇农村经济的主体产业。
集体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的富裕,使孝义镇成为“中国乡镇百颗星”之一。历史上,孝义镇也曾为军阀吴佩孚和蒋介石大型兵工厂的所在地而出名一时。昔日孝义兵工厂一座粗圆的水塔历尽风风雨雨,至今仍矗立于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它曾目睹着一个大工业在旧制度下的衰败,也亲眼看到无数企业在新制度下的兴旺。在这座水塔前,孝义镇的干部群众认定了,只有走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之路,才能使千家万户农民共同富裕起来。
事实正是这样,当孝义镇的村级集体企业产值连年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也给变革中的农业带来了“福音”。从1985年以来,在全镇2.2万亩耕地上,集体经济以年平均160万元的投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创造了条件。目前,从镇到村有一套完整的科技服务体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农业社会化服务普遍实行了双向承包,由镇村两级服务机构服务到田头。小麦单产由原来的253公斤,提高到365公斤,前年农业总产值818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2.2倍。
集体经济实力的加强,使孝义镇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又迈进了一步。在大量劳力向村办企业流动的同时,一些行政村在全县率先实行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里沟村将2600亩耕地集中到几十户种田能手中,连片开发耕作,并由村农业经营服务站提供全程服务。去年,这个人多地少的村子出现售粮大户36户,售粮10.5万公斤,占全县卖粮大户的80%。
“集体把农民应该负担的部分也都包了下来,会不会淡化农民应该承担的义务呢?”记者问。镇长赵世安略一思索后说:“按理说,像农业税一类项目都由集体包下来,会淡化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感。但从另一方面看,集体经济实际上也是农民创造的。近5年中,全镇集体企业向国家纳税2554万元,光前年人均纳税就达188元。尽管孝义镇人多地少,但每年完成国家定购粮64.6万公斤,油料7500公斤,蔬菜475万公斤。还有年年争购国库券、债券,近3年累计金额达75万元。在去年北京亚运会的集资中,有1.3万元是镇农民主动捐集的,这能说他们会忘了国家吗?”
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农民开创了新的生活,展现了当代农民新的风貌:广大农民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着集体经济。
去年,资金短缺,市场疲软的困难严重冲击了村办企业。为帮企业渡过难关,孝义镇农民一次就集资1000多万元。他们说:“过去,是集体企业救活了俺。今天,俺应该倾尽心血救活集体企业。”
正是在广大农民的精心浇灌下,集体经济之树在孝义镇才会如此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也正是集体经济这棵大树长青不衰,农民才会有收获不尽的丰硕果实。
离开孝义镇时,镇委书记翟治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按照已制定的科技兴镇方案,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可达6亿多元,每年向国家上交税利2000万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到那时,孝义镇展现的,将是工业化、城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附图片)
上图:孝义镇孝南村村办企业“巩县碱厂”一角。
下图:孝义镇农贸市场。
靳子英 崔素芹摄

武平新近发现红四军军党部宣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武平新近发现红四军军党部宣言
据新华社福州一月二日电 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乡圆丁村村民李志尧日前在拆除老屋时,从墙里挖出一个竹筒,筒内装有一张淡红色八开毛边纸铅印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文末年号为一九三○年。武平是当年中央苏区县之一,这个宣言是一九三○年六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再次进入武平县活动时印发的。

彭雪枫纪念馆在江苏省落成

第4版(要闻)
专栏:

  彭雪枫纪念馆在江苏省落成
据新华社南京一月二日电 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烈士纪念馆,新年前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雪枫陵园正式落成。彭雪枫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家之一。这座由江苏省和泗洪县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纪念馆,陈列彭雪枫烈士三百多件遗物。

大型工具书《中国精神》问世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型工具书《中国精神》问世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六日电 由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主编的史论结合,内容全面,编排新颖,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中国精神》一书问世。
李先念同志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这本大型工具书对中国精神构成的诸要素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表现方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描述和介绍。

展示京剧历程 振兴京剧艺术——《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展览》侧记

第4版(要闻)
专栏:

  展示京剧历程 振兴京剧艺术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展览》侧记
本报记者 张大农
在北京恭王府花园里,有座大戏楼。清代及民初,这里曾是达官贵人们欣赏堂会的地方。当时的不少名角都曾在此扎靠着靴,粉墨登台。
近几天,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的一班演员又在此鸣锣开场。
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他们为观众当场演示京剧的曲牌、行当、伴奏及其200年来不断衍进、流变的过程:生、旦、净、丑,西皮、二黄、南梆子……京剧艺术的主要程式规范和声腔被扼要地展示一番。
这是《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大量珍贵的实物、文字和图片分列在恭王府的11个展室内。
在漫长的岁月里,京剧融汇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华,成为一门高度成熟的表演艺术形式,这当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发展规律。展览的主办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立足于搜藏的第一手资料,使这个展览既有明晰的脉络,又有丰厚、翔实的信证。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徽班进京至京剧形成”,其史料始于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
嘉庆、道光年间,三庆与后来的四喜、和春、春台——所谓“四大徽班”称盛于京。他们与京师的其他戏班秉承着各自的传统,贴合着当时各阶层观众的审美风尚,相互融汇汲取,渐而蔚然成形,京剧由是而诞生——展览为我们指示的年代为道光、咸丰年间。
剧种的兴盛当以剧目的繁荣和表演艺术大家的迭出为标志。京剧自诞生以来,已涌现了上千个剧目,更迭了7代成就斐然的演员。展览的第二部分“京剧的成熟与发展(1850年前后——1942年)”,着重展现了这种星河璀璨的盛景。谭鑫培、汪桂芳、孙菊仙等演员是本世纪初年的剧坛泰斗,他们当年的风采从那些古旧的剧照和戏单上依稀可见。
展览陈列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供人们缅怀那些至今为许多老戏迷魂牵梦萦的一代英豪。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裘盛戎……京剧就是凭借他们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展览的主办者突出展示了这些京剧大师为发展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推陈出新”是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时的题词,它成为京剧改革的指导方针。展览的第三部分以此为题。我们从中可以顾览近50年来党领导京剧改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天,京剧在世界戏剧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200年间,她有过辉煌的成就,她还应该有辉煌的未来。让京剧这朵艺术奇葩重放异彩。这或许是参观过《振兴京剧展览》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附图片)
上图:应邀来京的台湾青年京剧演员王海波女士与山东省京剧院合演《铡美案》。图为王女士扮演的包公。 本报记者 刘振祥摄
下图:山西省京剧团任岫云在《诗画联姻》一戏中饰霍小玉。任岫云在演出时可当场作画。 (山西省京剧团供稿)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辞世

第4版(要闻)
专栏: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辞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向著名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的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王苹享年74岁,于1990年12月1日病逝。
王苹早年在南京加入进步学生文艺团体,1934年,成为左翼戏剧联盟南京分盟里唯一的革命女性。40年代,她受党的派遣,辗转香港、桂林、重庆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后留驻上海,在坚持文艺工作的同时,为新四军做秘密工作,并联系、团结了一批进步文艺工作者。
建国后,王苹参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工作,因拍摄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而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1957年她导演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以细腻、动人、抒情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之后导演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中国影坛在惊险样式的影片中表现人、塑造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摄于60年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再一次博得全国全军广大群众的喜爱。离休之后,70高龄的王苹还担任了我国第二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片《中国革命之歌》的总导演。为表彰她献身影坛的业绩,王苹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并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后人称王苹是一位具有相当艺术造诣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写下了可贵的一页。
杨白冰、李德生以及文艺界人士500余人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