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7-12-09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受益方不折不扣地给 科技人员理直气壮地拿 邢台科技人员承包合同报酬兑现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受益方不折不扣地给 科技人员理直气壮地拿
  邢台科技人员承包合同报酬兑现
本报讯 本报记者王友恭、科技日报记者韩玉琪报道:邢台地区狠抓科技人员下乡下厂承包合同的报酬兑现,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为振兴当地经济作贡献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底,全地区科技人员已拿到承包合同报酬50多万元。
今年初,河北省科委和邢台地区的领导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科技承包合同,尤其是农业技术承包合同中规定给科技人员的报酬往往不能兑现。究其原因,一是一些科技人员对拿科技服务报酬心存疑虑,担心被当作不正之风挨整;二是农民缺乏技术是商品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为收技术服务费正名,强调凡是科技服务达到合同规定要求的,在报酬问题上,受益方要不折不扣地给,科技人员要理直气壮地拿。今年以来,他们先后三次召开科技服务兑现报酬现场会,地区领导为领取报酬给科技人员戴光荣花,树立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服务使自己致富光荣的思想。在一次兑现科技服务报酬的万人电话会上,地区领导通过算账表明,科技人员所获报酬一般为通过科技服务纯增价值的1%左右。科技服务的效益,绝大部分在国家和工人、农民手里。如助理农艺师杨建秋1986年到太行山区内丘县大恶石村搞科技承包,使全村收入由1985年的4万元猛增到11万元,人均收入由165元上升为421元,成为靠科技一年脱贫的典型。他仅获得科技服务费2000元。又如该地区南宫市一个化工厂废水污染毁坏大片农田,每年被罚款20多万元。他们把这项污染治理工程承包给天津市一家科研单位后,只用了11万元承包费就解决了这项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由于该地区各级领导从政策到措施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下基层服务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下乡下厂搞科技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全地区已有60%以上的科技人员2700多人(其中包括270多名有职称的科级以上机关干部)下到基层,共签订技术承包合同700多份,预计可创经济效益8900多万元。目前已兑现合同340多份,纯增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参加服务的1000多名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服务报酬56万元,一定程度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给一个政策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编余短论

  给一个政策
  叶伴
近几年,国家为了改善知识分子待遇,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我们的经济还不宽裕,国家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要想改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报酬相比不合理的状况,不能光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那怎么办?可以给下面一个政策,允许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放活科技人员,通过为社会服务,向社会收取报酬;也就是依靠技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合理合法地挣钱。这样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利。邢台地区这几年兑现技术承包合同340多份,纯增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参加服务的1000多名科技人员,获报酬56万元。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放活科技人员的政策中央早就给了,在两年多前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有明确规定。现在的问题是有不少地方不去认真落实,没有贯彻到基层去。一些农民不懂得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要付钱,这不奇怪,关键是有关地方政府要做工作,要保障《技术合同法》的实施。在这方面,邢台地区提供了一个榜样。

大连市郊农民进城办医院 重点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解人难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连市郊农民进城办医院
  重点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解人难
据新华社大连12月8日电 (通讯员姜维平)近年来,大连市郊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面对大连市一些医院由于床位紧张,一般不收留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状况,集资进城办医院,受到患者家属和群众的称赞。
大连甘井子区南关岭乡下沟村集体投资50万元,于1985年2月建立了辽宁省第一家农民创办的专收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康复医院,拥有2000平方米的医院楼和90张床位。他们对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延长了生命,减轻了痛苦,有的还治愈出院。至今为止,这家医院已收留中晚期癌症患者1661名。大连渤海医院,是由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镇蔬菜园艺公司于去年3月正式创办的。现有医院楼2500平方米,床位163张,其中专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准备的床位60张。今年1月至9月,门诊量达到3万多人,共收留住院患者636人。他们对中晚期癌症患者采取了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全身综合疗法。为了让患者安然度过余生,还设置了配有彩电、沙发的单间,准备了液化气罐。允许病人家属每日下午都可以探视,并为护理人员准备了折叠床和躺椅。从今年3月开始,医院又设立了“点菜”业务,癌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口味任意点菜。

性病专家主张在群众中进行防治性病的宣传教育 性病患者接受教育后痛悔不已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性病专家主张在群众中进行防治性病的宣传教育
  性病患者接受教育后痛悔不已
新华社南京12月8日电 (记者徐机玲)参加正在南京召开的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性病监测试点经验交流会的专家们提出,在群众中尤其是在青年中应进行性病危害性和性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据专家介绍,解放前,作为贫困、落后象征的性病在我国流行猖獗。解放后,党和政府大规模地开展性病防治工作,很快控制了性病流行。到60年代初期,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性病。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性病又由国外传入我国。
专家们对新出现的性病患者作了调查后指出,性病所以在我国重又露头,主要是一部分人盲目追求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性病防治知识造成的。从各地报告的病例看,患者大多数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初中居多。在询问他们发病原因时,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性病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当他们接受性病知识教育后,许多人都为自己以往的行为痛悔不已。另一方面,我国60年代中后期撤销了大部分性病防治机构,医学院校也取消了性病课程,现有的性病防治机构相当薄弱。许多中青年医务人员不熟悉或不能识别性病,在临床中常常出现漏诊、误诊,延误病情。这些都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专家们认为,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应依靠社会各方力量综合治理。应把防治性病的宣传教育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人们了解性病的危害、传播途径、早期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增强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免疫力,消除传播性病的各种因素。对中学和高校的学生要开设适合他们年龄的性卫生教育课程。承担医疗任务的卫生部门要搞好性病防治的培训和科研工作,提高性病防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立监测网,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去年7月,卫生部在南京成立了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并在广州、深圳、上海、福建等16个城市建立了性病监测试点,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我返回式卫星将为联邦德国提供搭载服务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返回式卫星将为联邦德国提供搭载服务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陈智强、通讯员孙民强)中国返回式卫星将连续为联邦德国提供搭载服务。两国科学家将携手进行空间微重力科学和应用试验。
据了解,我国与联邦德国签署的关于开展空间微重力科学和应用试验议定书规定,双方将就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十几个项目进行广泛合作。
11月7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签订返回式卫星搭载服务订座协议。协议规定,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将于1989年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蛋白质晶体生长的研究。
这是在四个月之内中国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又一个订座协议。今年9月签署的协议规定,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将于1988年为联邦德国提供返回式卫星搭载服务。

斯图加特国际体操赛结束 方敏获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斯图加特国际体操赛结束
  方敏获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据外电报道,历时3天的斯图加特国际体操赛昨天在联邦德国的斯图加特结束。中国选手方敏获得男子自由体操冠军,女选手王晓燕获得女子跳马铜牌。
这次比赛是4日开始的。在5日结束的个人全能比赛中,苏联的弗·舍波特什金和罗马尼亚的达·希莉瓦斯分获男、女个人全能冠军,成绩为58.35分和39.35分。
在昨天进行的男子单项决赛中,中国的方敏以19.650分夺得自由体操的金牌,同时,他还获得单杠比赛的第四名。民主德国选手获得了跳马、鞍马和双杠三项第一名,吊环和单杠比赛的金牌分别被苏联和罗马尼亚选手获得。
在昨天的女子单项决赛中,罗马尼亚选手埃·戈列亚和达·希莉瓦斯分获跳马和自由体操比赛的金牌。高低杠和平衡木比赛的金牌被民主德国的达·克尔斯滕和联邦德国的安·威廉所夺得。中国的王晓燕获得跳马的铜牌和高低杠的第四名。另一名中国选手许叶梅获得跳马比赛的第五名。

我国与澳大利亚出版业再度合作 大型画册《俯瞰中国》明年出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我国与澳大利亚出版业再度合作
  大型画册《俯瞰中国》明年出版
本报北京12月8日讯 记者王溪元报道:中国长城出版社与澳大利亚洲际出版公司在1986年合作出版大型画册《中国——长征》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又从1987年开始合作编辑、出版从空中看中国的大型画册《俯瞰中国》。这本画册将于明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七·一”前夕与中外读者见面。
《俯瞰中国》是一本具有世界一流印刷水平的8开大本画册,用中、英等7种文字印刷,以照片为主,附有文章和内容说明,约320页。书中选用约500张照片,是从7.5万张照片中遴选出来的。这些照片是4位世界著名摄影家利用半年时间在150多个景点从飞机或热气球上拍摄的。
据统计,此前这两家出版单位合作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长征》已在国际上发行10万多册,颇受各国读者欢迎。
由于具有上述合作基础,在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代表主持下,于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会谈,达成了一项新的协议:我国解放军画报社及长城出版社与澳大利亚威尔顿公司及其洲际出版公司和CIC电影电视公司合作出版大型画册并录制大型电视纪录片《钢铁长城》。这项工作规模巨大,将于198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完成。

中澳网球对抗赛澳队获胜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澳网球对抗赛澳队获胜
本报北京12月8日电 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网球对抗赛历时三天,今天在首都体育馆结束,澳大利亚队再次获胜,比分为7∶3。中国队今年虽然又一次败北,但比起去年1∶6失利那次有了不小的提高。
中澳网球对抗赛是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和中国副总理万里这两位网球爱好者的共同倡导下,为促进两国的体育交流以及帮助中国提高网球水平而举办的,每年一届,轮流在两国举行。今天,万里副总理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最后两场男子单打比赛,并在对抗赛的闭幕式上,将奖杯授予获胜的澳大利亚队。
这次对抗赛,第一天四场男女单打比赛双方战成2平。第二天两场双打比赛,拥有前温布尔登大赛男子双打冠军之一麦克纳米的澳大利亚队,实力高出对手一截,男女双打都以2∶0取胜。第三天,在先进行的两场女单比赛中,澳队的菲尔德、普罗维斯一鼓作气,先后以2∶0战胜中国队的孙燕和李心意,使本队稳操胜券。随后两场男单比赛,中国队张九华以2∶1胜安德森,扳回一分;但孟强华以0∶2负于图里奇。
澳大利亚队教练理查德松认为,中国队在这次对抗赛中表现的技术比去年有很大进步,两名年轻选手孙燕和张九华很有发展前途。

国际花岗岩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开幕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国际花岗岩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开幕
新华社广州12月7日电 (记者史美泗)交流花岗岩研究成果的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今天在广州开幕。
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是国际地球科学中经常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美国、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朝鲜、瑞典、港澳地区和国内的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地球化学家近30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我国花岗岩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0。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次会上将发表国际著名专家澳大利亚怀特的《花岗岩成因和分类的述评》、中国涂光炽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等中外专家的280篇学术论文。

《中国残疾人手册》将于明年初发行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国残疾人手册》将于明年初发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中国残疾人手册》将于明年2月出版,向全国发行。由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震出版社等部门共同编写的《中国残疾人手册》约35万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残疾人问题的知识性读物。
手册从民政、卫生、教育、福利等方面介绍我国残疾人划分的标准,残疾人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护及残疾人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婚姻、家庭、康复、医疗、康复器具、体育运动、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手册还附有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福利工厂的名录等。

曹瑛向湖南省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文化天地

  曹瑛向湖南省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
据新华社长沙12月8日电 (记者刘春贤)曹瑛同志昨天将他精心珍藏多年的95件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
曹瑛是湖南平江县人,早年参加革命,建国初期担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平生喜欢书法和收藏文物。
曹瑛同志捐赠的这批珍贵文物,是湖南省博物馆建馆以来接受捐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批文物品有字画、碑帖、瓷器、湘绣、书刊、拓片、砚台等。其中包括明代以来著名书画家的佳作和唐代砚池及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珍贵瓷器等。

王夫之手稿《大行实录》由其后裔献给国家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文化天地

  王夫之手稿《大行实录》由其后裔献给国家
新华社长沙12月8日电 王夫之的第11代孙、湖南省衡阳县曲兰乡船山村村民王中伟,最近将珍藏的传家宝——王夫之《大行实录》手稿献给国家。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据《湖南文化报》报道,经有关文物专家初步鉴定,《大行实录》为王夫之手迹。此手稿共2册,23卷,每卷落款为“孤臣王夫之编”。现陈列在王夫之故居船山村“湘西草堂”的《大行实录》,约成书于清康熙12年至17年。该书采用传统的记传体写法,为南明永历朝廷的108人立传,展示了永历政权首尾16年的政治、军事史,是一份宝贵的文物资料。

农民缪惠生进京办个人画展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文化天地

  农民缪惠生进京办个人画展
本报讯 记者彭嘉陵报道:农民缪惠生带着他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和被认为是他的创造的蜡画共四十一幅,到首都来办展览。
十二月七日上午在中央美院画廊举办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董小明和中央美院院长靳尚宜特地赶来祝贺。他们认为他的画大胆创新,没有框框。
缪惠生今年二十八岁,是浙江嘉兴郊区栖真乡栖真村十五组的农民。他从小喜欢画画,但至一九八三年才见于画纸,第一幅画《乡情》当年获浙江省首届工人农民画展一等奖,后来还被选送到美国、瑞典、挪威等国巡回展出。这几年,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勤奋作画,已画了一百多幅。

写在黄土地上的论文——记中年农业科学家李立科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写在黄土地上的论文
  ——记中年农业科学家李立科
  新华社记者 黄昌禄 王向坤
这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横贯陕西省中部,有1500万亩耕地、500多万农民。8年前,平均亩产粮食88公斤,人均纯收入只有50余元。许多专家认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干旱,因此习惯地把这一地带称为渭北旱原。
高级农艺师李立科到渭北旱原蹲点7年,用科学试验的成果推翻了这个结论,从而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他准备到渭北旱原蹲点时,同行劝他说:“你何必把后半生葬送到那个无望的地方!”
1981年麦收之前,瘦高个子的李立科来到渭北旱原东北部的合阳县甘井乡。作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他是带着“搞农牧结合”的任务下乡蹲点的。然而,摆在李立科面前的现实是,全乡上一年人均产粮不过283公斤,分给每人的口粮才187.5公斤。一个老太婆含泪对李立科说:“要是能让我们吃上饱饭,老天爷就长眼了!”
长期生活在农民中的李立科感到,甘井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民吃饱肚子的问题。他毅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解开渭北旱原小麦低产之谜。
半个月内,李立科日行几十里,看田块,问产量,查资料。被合阳人贬称为“西伯利亚”的甘井大地,干部群众围绕一个“水”字作文章,费力不小,收效甚微。30年过去了,全乡仍然有98%的耕地靠自然降水,主要作物小麦亩产量长期徘徊在50公斤上下。
水路走不通,还有没有其它的路可走?
李立科一边调查,一边思索。在距乡政府3里之遥的休里村,李立科看见在一片苗棵稀疏的麦海中,有一小块麦地如鹤立鸡群,麦杆茁壮,穗头肥硕。一问原因,是头一年保管员清理仓库时,把一架子车磷肥象倒垃圾一样,倾撒在二分地里。李立科还了解到,有两块相邻的麦地,其它条件完全一样,一块施了磷肥,亩产110公斤,另一块未施磷肥,亩产只有65公斤,产量相差达7成左右。
象在茫茫的沙漠中发现了点点绿洲,李立科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希望啊,这就是甘井乡和渭北旱原的希望!但是,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态度提醒他,仅仅凭一鳞半爪的材料是不能作出科学结论的。到底施肥(特别是磷肥)、降水和产量之间
存在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年秋播前,李立科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选了同堤坊
村八组一块地,划成小区,分别作施磷肥、施氮肥和不施肥的
对比试验。为获取准确的科学数据,第二年麦收时,李立科
带领蹲点组的科技人员在试验地旁掘出一个10米长、2米宽、3米深的大坑,从剖面观察小麦的根系发育情况。然后,他们又从4里地外运来水,灌在喷雾器内,喷水冲去小麦根部的泥土,取出标本。连续十多天,李立科在土坑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泥水溅得他活象个泥人。试验地的小麦根须毕露了,实测结果:施磷肥的,根长2.7米,单株根数平均14.33条,单株根重0.73克;施氮肥的,根长1.45米,单株根数平均6.3条,单株根重0.4克;不施肥的,根长仅1.4米,单株根数平均8.1条,单株根重只有0.27克。
在同一季节,李立科还选了两块产量悬殊的麦地,取土化验。在甘井村一块亩产315公斤的麦地,从地表到1.8米深的土层内,有效水已用尽,到2米深的土层才有少量的有效水。而在同堤坊村一块亩产仅42.5公斤的麦地,距地表1.2米到2米深的土层里,有效水含量高达17.8%,一亩地内还剩余40多方有效水没有被利用。
这一系列细致的科学实验,使李立科弄清楚了肥、水和产量之间的复杂转化关系。谜,终于被锲而不舍的人解开:施用磷肥,可促使小麦的根系发育;根扎得越深,越能吸收土壤中含的有效水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越多,小麦的产量越高。一个“以肥调水”的旱原农业新技术诞生了。以后,又经过李立科和其他农业科技人员在渭北旱原多点反复验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配合施用好磷、氮肥,每降0.8到1毫米的水,可产出小麦半公斤。渭北旱原年平均降水量为540到720毫米,小麦平均亩产要由原来的5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公斤至300公斤,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辛辛苦苦搞出了小麦增产新技术,他不急于写论文、报成果,稳稳当当拿奖励,反而冒着风险去搞推广应用增产之路找到了,但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中间还有一段漫长的里程。
当时的甘井乡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个劳动日的价值只有3角3分钱,有些农民穷得连土窑洞的门都没有,哪有钱买化肥?向信用社贷款,因为过去贷出的款收不回来,信用社不肯冒这个风险。
李立科心急火燎。向上级打报告,无结果。他只好想方设法把县农行的尹行长请到甘井乡来,一次又一次向他作宣传。一颗科学家的赤诚之心感动了“上帝”。尹行长答应贷款15万元,支持甘井乡购买化肥,但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还不起贷款谁负责任?”李立科拍拍胸脯:“到期还不清贷款,我负责赔偿!”他还在贷款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870吨化肥陆续运到了甘井,一辆汽车拉5吨,整整装了174辆汽车。甘井乡农民从开天辟地以来,没见过这样多的化肥,又是喜,又不免怀疑:这东西真的那么“神”么?李立科又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干部和农民讲解:根据对全乡土壤的普查测定,有98%的土壤缺磷,94%的土壤缺氮,氮磷的比例为7∶1,严重失调。他还跑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农民配合施用磷氮肥的比例和方法。
结果,1982年,全乡4万多亩小麦创造了亩产136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伍中村有两个相邻的队,一个队按李立科的要求配合施肥,小麦亩产175公斤;另一个队把贷款买回的化肥卖了,挖老墙土拉到地里充数,亩产只有75公斤,农民大骂队长糊涂。
对比是这样鲜明,甘井农民在事实面前服了。县上原先在赵庄村办了个磷肥厂,产品没销路,只好在1979年关了门。厂里把剩下的磷肥送给这个村,堆了几年没人理睬。
这一下,全村农民争先恐后地把那堆磷肥全部拉光,连堆磷肥的地都铲去一层,拉来作肥料。
“以肥调水”的新技术,加上李立科后来总结的深耕播种、麦草覆盖保墒、重碾重压麦苗等一整套旱作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使甘井几万亩小麦由前几年平均亩产5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公斤以上。
他的目标很明确:走出高楼深院,把广阔农村作为大试验场,于是,人们把他蹲点的地方叫做“科技院”
原先默默无闻的甘井,由于蹲点组的数载耕耘而远近驰名了。
省农牧厅在这里召开了两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向渭北旱原23个县推广他们“以肥调水”小麦连年增产的经验。省农科院在1984年底增派科技人员,把甘井乡蹲点小组扩大为综合实验基地。
在李立科倡议下,实验基地在甘井街上设立了农业科技咨询服务部。赶集天,小小的服务部门前排着长队,李立科象个医生,接待四乡来赶集的农民,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开出一个个治疗庄稼病症的“处方”。
合阳县21个乡镇,他每年都要跑到。平时农村召集开会,人很不容易到齐,但只要李立科去讲课,每次座无虚席。
1985年8月的一天,他上午赶到距基地30多公里的和家庄,一口气讲了3个小时课,又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到了30公里外的同家庄。望着乡政府的礼堂内,几百人早已坐在那里等候,他顿时忘记了疲劳,强振精神走向讲台。简陋的礼堂内空气闷热,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的两颊往下流,脸色逐渐苍白,讲着讲着,一下昏倒在讲台上……
人们心疼地把李立科送到县城医治,议论纷纷:象他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本可以坐在安设电扇或空调的高楼大院里,安静地搞自己的研究工作。可他在科研机关工作了28年,却有24个春秋是在农村度过的。
为了事业,李立科牺牲得太多了。1979年去陕北途中不幸遇车祸,李立科的鼻梁骨折断。只因忙于征集农作物品种,治病被耽误了,导致两耳失聪,靠助听器才能费力地听清别人讲话,并且留下了夜晚头疼失眠的后遗症。为了事业,李立科在1985年把全家从条件优越的“农科城”搬到了偏僻小村甘井
乡。有人说李立科太傻,别人想方设法把家从农村往城市迁,你却从城市到农村安家落户。李立科向他们吐露心愫,甘井农
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要逐步把甘井乡变成农、林、牧协调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服务业综合经营的富裕型农村,得把自己的后半辈子豁出去!
当他蹲点的甘井乡6年间小麦亩产提高了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倍多的时候,当他奔波传播技术的合阳县农业总产值5年翻了一番、农民已经摆脱贫困的时候,当整个渭北旱原采用了“以肥调水”等新技术、每年可以增收5亿公斤小麦的时候,李立科还没有把20多年的研究所得全部写成科学论文。
他把论文写在黄土地上,镌刻在农民的心中。这样的论文,是不朽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图片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参加青海省科普活动和物资交流会的牧民们在购买科学养畜书籍。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