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1-24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集体家底厚社员福利多——访浙江省湖州市四联大队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集体家底厚社员福利多
——访浙江省湖州市四联大队
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浙江省湖州市长超公社四联大队象一颗明珠,吸引着前来参观访问的人。人们对这个队去年人均分配450元啧啧称羡,但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集体福利事业。
在我们绕着一片片桑园环抱的鱼塘,到大队部去的路上,碰上了徐月珍老太太,她右臂挟着一条毛茸茸的新棉毯,左手提着沉甸甸的篮子,一路上讲个不停:“昨天刚发了津贴,我今天上街买条毯子,再给老头子弄点好吃的。”“什么津贴?”我们感到很新鲜。
“就是大队发的老年补助啊!过了六十五岁的老头子每月6元钱,我这样过了六十岁的老太婆每月4 元钱。参加集体劳动,工分还照记哩!”“你们队的老年人可真有福气啊!”“咳,这还不算哩,你要是不能劳动了,大队把你生前身后的事全管了。许多城里人到这儿一转,都眼红哩!”
徐老太太的话一点也不错,在四联大队让城里人眼红的事情多着啦!
在进村的路上,一群十一、二岁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叽叽喳喳或前或后地围着我们打转。“小朋友,你们学校在哪儿?”小姑娘们哧哧笑着不回答。徐老太太插嘴了:“大队的学校在西边,去年新盖的楼房,盖得真漂亮!听说大队为这花了7 ,000多元钱哩。这些小鬼头比我们有福气,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杂费大队全包了。”
听说队里最穷的社员朱春元家盖起了二楼二底的楼房,我们特地赶去拜访。正在堂屋梳理稻草(为明年养蚕作准备)的朱春元,一见我们,连忙放下手中活计,把我们迎进屋里。他的妻子一面给我们泡糖茶,一面告诉我们,她家一共5口人,只有夫妻两个劳动力,丈夫一向体弱多病,挣工分不多。去年丈夫胃穿孔,住院开刀,约两个月没能出工。偏偏这时家中的房子又坏得不能再住了,需要翻盖。可真急煞人了。多亏大队党员干部和左邻右舍帮忙搬砖、运瓦、拆旧房,当年他家就住进了新房。
“你们家不是不很宽裕吗?盖房的钱是怎么积蓄起来的呢?”
“是啊,去年老头子住院花了200多元医药费,不过我们大队实行医疗免费,给报销了。盖这房子花了4,000来元钱,我们实际上只拿出380元现金,大队补助了500元,向亲友借了一些。梁柱、门框、楼板、栏杆这些水泥预制件全是到大队水泥预制厂买的,只算材料费,还是记账。施工包给大队建筑队,工钱也是记账。”说到这里,朱春元妻子眼睛里闪出了泪花,声音也发颤了:“当家人住院开刀,我们还能住进新楼房,要不是靠集体,我连做梦也不敢想啊!”
原来,四联大队规定,社员建房凡经大队批准,并按统一规划设计的,每套住房一律补助500元,盖房的水泥预制件一律由大队供应,只收材料费。去年以来,全大队已盖了98套新房,三分之一的社员户搬进了新居,平均每人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
在四联大队队部新盖的办公楼里,大队党支部书记杨阿毛把五颜六色的大队远景规划图铺在地上,一边比划着规划图,一边给我们介绍情况。
从老杨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四联大队所以有能力大兴集体福利事业,除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原因外,还与他们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留足公共积累分不开。每年他们的集体提留保持在14%左右。杨阿毛同志兴奋地说:“由于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我们这两年每年都拿出六万四五千元,办社员福利事业,去年九项福利开支了6.2万,其中盖新房就补助了3. 4万元。这样一来,干部威信高,社员哈哈笑,都说是锅里有饭碗里满哇!”
本报通讯员 赵心树 本报记者 卜玉超

佳县农民笑迎新春

第2版()
专栏:

佳县农民笑迎新春
春节来临,陕北佳县农村各个角落洒满欢乐的笑声。谈起今天的生活,社员们夸个没完;集市上,人们买到丰盛的年货,抑制不住喜悦。从黄河岸边,到山乡僻壤,到处是民康物丰的喜人景象。
在以往的年月,由于多年受“左”的影响,主要靠种庄稼生活的19万佳县人民,经历了不少苦难的日子,三年前,许多农民还一直吃国家的返销粮。二十余年中,全县共吃返销粮1. 9亿多斤,花救济款930多万元,绝大多数生产队年年要靠国家扶持。近三年来,佳县开始翻身,粮食连年增产,社员副业收入也显著增加。去年,全县涌现出产粮上万斤的户178个,副业收入上千元的户3,000多个。农民有了余粮,有了钱花,近两年中,全县群众新修窑洞3万多孔,仅今年春节前,全县就有5,000多对青年结婚,连多年的光棍汉也成了家。
人们在笑声中迎来春节,城乡人民喜气洋洋,到处歌声笑语。人们忙着杀猪宰羊,做糕备酒,准备迎接家人团聚,共贺幸福。在一片欢笑声里,许多生产队已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积肥送粪,整修农具,兑换良种,满怀信心迎接新春到来,夺取今年更大的丰收。 马培存

蒙族社员喜庆丰收

第2版()
专栏:

蒙族社员喜庆丰收
春节前夕,我访问了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公社巴彦查干大队五队。这里家家都忙着杀猪宰羊,制作炒米,蒸粘豆包,购置年货,到处呈现出一派欢乐景象。
大队党支部书记侯子芳高兴地说:“前两年,五队日值不过5角,吃粮不过百斤。自打搞了责任制后,日子就变样喽。去年劳动日值2. 3元,人均分配200元,加上家庭副业,人均将近300元。
我们来到白连生家。他家去年分款1,300多元,妻子养奶牛又收入400多元。家里买了电视机、收音机、电唱机。现在全家正忙活着过好年。白连生告诉我们,今年春节他家有大米,有白面,还有些黄米,杀了两只羊,还准备杀一头肥猪和一只肥羊。谈话之间,好客的女主人端上来一大盘香喷喷的焖羊肉和一大盘别有风味的生鱼丝,请我们品尝。我们同他们一起分享了农牧民丰收后的喜悦。
王瑞光

仫佬族群众乔迁新居

第2版()
专栏:

仫佬族群众乔迁新居
在爆竹声声、喜气洋洋的春节前夕,广西罗城县一批仫佬族社员住进新房。
全国7万多仫佬族同胞,有6万多人居住在罗城。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十年内乱,仫佬族人民的生活比较贫困,住房条件很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仫佬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初步解决温饱之后,社员建新房一年比一年多。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仫佬族群众的住房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1981年县里就拨下民用建筑木材700立方米、玻璃300标准箱、钢材8吨和大量水泥。从1979年到去年底,全县有2,600多户仫佬族群众住进新房,占全县仫佬族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罗日泽

昆仑山下农家乐——访“双万户”买买吐送卡日

第2版()
专栏:

昆仑山下农家乐
——访“双万户”买买吐送卡日
年前,记者同中共和田地委副书记刘振江一起,到和田县拉衣喀公社三管区二大队,访问维吾尔族社员买买吐送卡日。去年,买买吐送卡日超产粮食13,000多斤,收入12,000多元,是附近有名的“双万户”。
我们围坐在地毯上,他24岁的大儿子艾比不拉报了几笔细账:他家去年承包土地23亩,小麦承包任务1,300斤、玉米2,415斤,实产小麦9 ,315斤、玉米7,860斤,共超产粮食13,4 60斤。除粮食超产部分外,他家的收入多半来自多种经营,包括种甜瓜,种胡萝卜,育杨树苗,晾挂鲜葡萄,还有榨油、养羊等。
刘振江问:“你们现在富了,想买些什么呢?”艾比不拉说:“想买台手扶拖拉机。”刘振江说:“手扶拖拉机需要3,000来元钱哩!”艾比不拉往旁边的几间小房子一指:“东西卖了,钱不就来了吗?”大家一听,全笑了。艾比不拉的母亲古丽沙汗笑得嘴都合不拢来,忙着打开大小房间的门,让客人看看她家的财富。
我们看到,放粮食的小房子里,堆着40来个沉甸甸的口袋,光是装面粉和麦子的大口袋就有14个,一口袋足有三、四百斤。买买吐送卡日老汉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去年他家光做装粮的口袋就买了白布60米。古丽沙汗老妈妈接着说:“粮食多了,还专门养了个猫捉老鼠。”听了这话,大家都放声大笑。
在另一间房子里,地上堆满了甜瓜。另外3间小房子挂着一串串紫红色和绿色的葡萄。他家里还养有21只羊,一头牛,一头驴,一群鸡,一笼鸽子。我们边看边说:“日子过得不错呵!”买买吐送卡日连声说:“多亏党的政策好!” 本报记者 黄文福

手挽手地改变贫穷面貌

第2版()
专栏:

手挽手地改变贫穷面貌
新疆霍城县清水公社农科站第三生产队,过去以纠纷多和贫穷出名,如今却以变化大出名了。
三队是个多民族社员聚居的队,430口人,东乡族占了一半多,此外还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
1981年初,原大队医生斯哈克(哈萨克族)回队当了队长。他领着社员实行了联产责任制,针对本队各民族社员的实际情况,把全队社员分成四组,大田作物包干到组,超产超收部分全奖,减产减收部分全罚,大家都团结一致地搞生产。
收获季节到了。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社员为主的一组因劳力弱,收玉米时忙不过来,东乡族为主的三、四组就主动帮助收玉米,汉族为主的二组也来帮助一组脱粒。二组收蓖麻时劳力紧张,玉米地浇水缺人,一组又来帮助二组浇水;二组活松了,又帮三组浇水。打自留畜饲草时,队干部忙着料理队上的工作,顾不上打草,四个组不约而同地给每个队干部家送了一马车草,队干部深受感动。四组组长马成龙家要盖房了,社员们并不计较他过去的毛病,主动到他家帮工。队上风气好了,各民族社员和睦相处。
年终分配时,人人喜上眉梢。全队人均收入209元,比上年增加2. 4倍。三队终于翻身了!
(据《新疆日报》)

情同手足 亲如家人

第2版()
专栏:

情同手足 亲如家人
内蒙古阿荣旗有两个大队,一个是鄂温克、蒙古、达斡尔族社员聚居的查巴奇大队,一个是汉族社员聚居的河东大队。两个大队各族社员情同手足,团结得象一家人。
1981年春天,查巴奇大队播完小麦后,发现河东大队还有两块地没播。为了抢农时,党支部书记党树升(鄂温克族)带上拖拉机给河东大队播了一天小麦,完成11垧,使河东大队按时完成了春播任务。不久,查巴奇大队串换生产机具,急需一种短木,而队里当时连一块也没有。河东大队闻讯后很快送上。
去年春季,河东一队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有的社员畜力不足,查巴奇二队队长杜贵英(鄂温克族)主动把自己的三匹马借给汉族社员使役。盛夏,正当收麦季节,忽逢阴雨连绵,“康拜因”下不了地。河东大队党支部书记邱国志闻讯,立即带领33名汉族社员来到查巴奇大队,同各族社员一起,连续奋战3天,及时把30多垧黄熟的小麦全部抢收回来。 钟泛

陇川农场热心帮助少数民族队

第2版()
专栏:

陇川农场热心帮助少数民族队
云南省国营陇川农场去年派出一支26人的工作队,先后到16个少数民族生产队,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受到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和赞扬。
陇川农场与84个傣、景颇、傈僳等少数民族生产队和自然村点毗邻。建场二十多年的经验使他们认识到:在边疆地区办农场,除了农场的自身建设以外,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走共同富裕之路是一项重要任务。城子公社顺帕生产队,傣、汉两族杂居,人口110人。这个队家底薄,生产一直上不去,社员口粮不足,日工值仅0. 45元。到这里帮助工作的丙寅分场工作组,首先协助生产队干部制订生产计划,又帮助他们改变传统耕作习惯(老品种、栽老秧、稀秧、卫生田),换来水稻良种,并亲自示范培育壮秧。在水稻生长期,工作组建议生产队抓好中耕管理,及时给社员讲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使这个队当年获得水稻大丰收,总产达164,623斤,平均每人分口粮925斤,社员收入普遍增加。去年,水稻又比前年增产8%,甘蔗增产120吨。
拉线分场工作组主动承担了邦外公社弄安寨景颇族生产队甘蔗种植技术辅导工作。还无偿支援了40万个蔗头做种,调来拖拉机牵耙蔗田,使170亩甘蔗总产达700吨,仅这一项收入1万多元。
农场工作队帮助工作的16个生产队,近两年生产都有较大发展,1980年这16个生产队共产甘蔗1,006吨,去年达到4,000吨以上。对没有派驻工作队的其它少数民族生产队,出现问题和困难,陇川农场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去年农场借给附近社队60多万斤粮食,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度过春夏荒,还从畜力、机械上给社队以大力支援。
刘国玄 沈志鹏 陈忠元

大鲟千里寻故乡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大鲟千里寻故乡
周仰璟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乡土之恋,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有趣的是,某些鱼也有不避艰险、一定要从老远的“异乡”返回出生之地寻“根”的特性,著名的长江“鱼王”——中华鲟,称得上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中华鲟形似长梭,背部隆起,腹部平直,尖头歪尾,口在头下,身体表面有五行排列整齐的骨板,组成坚硬的“盔甲”,保护着自己的身躯。
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它们的产卵场,以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四川的某些江段最为集中。幼鱼从卵中孵出不久,便顺流而下,到长江口周围的浅海里生长肥育。它们的生命周期很长,通常雄鱼九龄、雌鱼十四龄才达到性成熟的阶段。性成熟的亲鱼,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浅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长途跋涉数千里,直抵四川江段才寻找合适的产卵场所产卵。中华鲟虽然在“异乡”生活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重返故里的时候仍然不会因江河纵横而“误入歧途”。它们凭借特殊的皮肤感觉器官和某种不可思议的记忆力,顽强地返回出生地,精心生育下一代。
长江横贯东西,长数千里,中华鲟为什么一定要千里寻“根”、重返四川的一些江段呢?这和它们的生殖特性密切相关。它们的产卵场所,必须具有从高山地带过渡到丘陵地带的河道特点,峡谷弯曲,河流回转,江面宽窄相间,岸边延伸的石盘或石梁突入江中,造成十分复杂的流态。理想的产卵场是“两滩夹一沱”,上有深水急滩,中为回水深沱,下有卵石浅滩,鲟卵刚刚产出,迅速随水分散,粘附在滩底的卵石上发育孵化。产卵场的条件如此严格,理想的地方当然不可多得,这就难怪中华鲟一定要返回四川境内它们出生的某些江段不可了。
中华鲟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达千斤以上。皮可制革,鳔可炼胶,鱼肉肥美,富含营养,鼻骨、脊骨脆软,为馔中名菜,鱼卵的含脂量极高,盐渍脱膜后可制成“鱼子酱”,是国际市场畅销的珍贵食品。中华鲟在长江有一定的数量,但由于它是江海洄游性鱼类,只有使长江畅通无阻,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创造条件,让中华鲟在长江自由来去。(附图片) 中华鲟(标本) 卢传友摄

图片

第2版()
专栏:

贵州麻江县铜鼓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积极配合中心工作,农忙时参加劳动,节假日登台演出。这是宣传队为应征入伍的青年专场演出双人芦笙舞。 新华社记者 周浩荣摄

迎新春(图片)

第2版()
专栏:

迎新春(木刻) 廖开明

图片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安次县农村社员在集市上选购好酒,准备春节待客。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兴高采烈庆丰收(图片)

第2版()
专栏:

兴高采烈庆丰收
去年,辽宁省营口县高坎公社粮食总产超过1亿斤,人均收入达440元,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大的改善,大家齐声夸赞党的政策好。
春节即临,高坎公社社员兴高采烈地耍狮子,扭秧歌,喜庆丰收年。
新华社记者 张小龙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