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1-12-16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重视发展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

第5版()
专栏:

  重视发展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
  本报评论员
军事题材的文学(以下简称军事文学)作为一支有独特价值的文学劲旅,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中,历来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军事文学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我国革命的军事文学,则是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发展、壮大,逐渐形成自己的战斗传统的。今天,我国文学队伍中相当一部分骨干力量,也是在军事文学领域里锻炼成长起来的。建国以后,军事文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思想艺术成就的优秀作品,如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话剧《万水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电影《红色娘子军》、《董存瑞》,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许多诗歌等。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光荣的战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我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歌颂了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光辉军事思想,歌颂了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解放军广大指战员,起了巨大的教育鼓舞作用。由于十年内乱的破坏,军事文学遭到十分严重的摧残。当前,消除由这种历史原因造成的破坏性后果,积极扶持军事文学的发展,鼓励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为军事文学提供更多的发表园地,研究和总结军事文学的经验,创造军事文学繁荣的新局面,是摆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热情的支持。
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发展军事文学,是因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我国军事文学,不仅对我军广大指战员,而且也是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形象化的重要教材。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人民和军队正是发扬了这种精神,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进入历史新时期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目标。特别是,我们还处于战争危险严重存在的国际形势下,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也包括军事文学的途径,动员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高度警惕,增强战备观念,通过“温”昨天的战争之“故”,达到“知”未来反侵略战争之“新”。在这些方面,军事文学更有着别的题材的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应当看到,今天的一些年轻人,往往不懂得我国革命的历史,不知道中国无产阶级的天下是怎么来的。军事文学可以帮助他们增长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尖锐地接触到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仰、道德、情操等等重大问题,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对于启发、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在批判了林彪、江青一伙的反革命罪行,逐步摆脱《纪要》给文学创作设置的重重束缚后,军事文学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若干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人们看到,军事文学创作题材在不断丰富和扩大,作家的生活视野开阔了,许多过去从未接触或无法接触的新的生活领域,都五彩缤纷地展现在作家笔下。反映革命历史上的重大斗争和著名战役、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斗争生活的作品,不断涌现,填补着多年以来文艺创作的空白,为进一步发展重大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初步的、有益的实践经验。随着我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的触角也开始伸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部队现实生活的许多领域。国防科研、军事院校、军人的爱情和家庭生活、部队内部矛盾以及道德情操等等以往极少得到反映的生活内容,也被充实到了军事文学的表现领域。事实证明,认为军事文学创作单调、狭窄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在这个领域里,同样有作家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
人们看到,不少军事文学作品不再仅仅局限于从训练场到战场的表现角度,而是注意了从各种社会联系中发掘部队生活的底蕴。有些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作品,能够把握十年内乱与当前某些社会矛盾对部队成员的影响,由此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些反映革命战争历史的作品,则尝试从战争和军事战略的全局,或者从生活哲理、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战争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有益的探索,使作品的时代气息和真实感以及概括生活的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军事文学创作正在向纵深发展。《东方》、《西线轶事》、《天山深处的“大兵”》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近几年军事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开了新生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接踵而出,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出场”、“亮相”的简单描写,到注意刻画他们鲜明的性格和爱憎感情,在情节和场面中塑造他们有血有肉的形象,是这类创作的一个突出的进步。一些烙印着新的时代特征的当代军人形象的出现,为军事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画幅。这类作品比较重视写人物丰富、细致的感情,重视写出人物性格的多种色调,努力从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联系中,从生活考验激起人物心灵的波澜中,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摈弃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创造模式,也不流于平庸心理与卑琐灵魂的展览。
军事文学创作在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发展是健康的,并且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但也应当看到,军事文学创作的现状,同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同时,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在文艺创作中的影响尚有待于继续消除,创作思想上某些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在少数作品中时而有所流露。而社会上那股抵制、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在军事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要促使军事文学在今后有较大、较快的发展,不但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克服或防止“左”的和右的偏向,而且必须为提高军事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作出认真扎实的努力。
首先,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认识战争和开掘题材。随着时代和文学的发展,人们对描写战争的作品的欣赏要求,已不满足于类似过去那种单纯描写从领受战斗任务到杀敌立功过程的老故事,而是需要通过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开拓视野,获得关于战争、社会、民族命运等方面的进一步的思考,透过战火看到社会历史的风俗画。因此,不论是表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还是表现古代的、近代的战争,人们都要求创作出能够从广阔的社会角度透视战争,把战争和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思考和表现的作品,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具有史诗规模、“战争编年史”式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由于能够既深且广地概括社会生活,立意高,气魄大,因此具有更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事实上,正如列宁说过的那样,“任何战争都是同产生它的政治制度分不开的”。所以,反映战争和军队生活的文艺,有可能成为某一时代社会历史的长卷和风俗画,成为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比较高的民族文化财富。我国是一个经历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动员最广的战争历史的国度,无数的战场内外的角逐,构成了一幕又一幕的战争奇观,包含了多少文学家们所需要的宏大的立意。我们至今尚未表现其万一。当然,这样的作品也要注意史与诗并重,既要有大的场面,又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它要求于作者的也更多些:对军事生活的丰富积累;对战争全局的融会贯通及深刻成熟的思考;深厚的军事素养;驾驭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必要手段等等。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作家特别是有丰富的战争经历的军内外老作家,勇于去攀登军事文学创作的这个高峰。
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积极的和敏感的反映者,它的生命力在于和着时代的脉搏跳动。我们的军事文学在反映部队现实生活方面,还应当及时地揭示出对于时代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反映部队生活的新进程,力求让我们的读者从军营一角,窥见到整个社会的伟大变动,谛听到整个时代前进的足音,从而在推动生活前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部队生活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展现了新的姿容。生活充满了矛盾。在向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进的道路上,新的生活课题接踵而至,等待着人们去回答,去解决。军事文学作家应当正视生活矛盾,并给以正确的表现。多年来的创作实践说明,无冲突论和为冲突而冲突的创作倾向,都是于发展和繁荣军事文学无益的。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和发扬文学和时代、文学和生活、文学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传统,军事文学在推动生活前进上就会成为“力的文学”,为广大指战员,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我们的军事文学创作,还应当在塑造新一代军人形象上有所突破。文学是靠形象发挥感染力的。过去,董存瑞、黄继光、雷锋、欧阳海等成功的文学形象,对军内外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道路。时代前进了,部队成份不断更新。我们的新一代军人既有老一代革命军人的传统的革命素质,又和其他历史时期的军人有很大不同。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生活,早已开始向军事文学呼唤社会主义新人。能否写好部队新人,塑造出我们时代的英雄典型,是军事文学能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我们提倡努力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开掘人物的内心美,抒写军人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正是为了克服人物形象的概念、苍白和单一,使我们的新人形象更具光彩,更富生命力和感染力。
我们的军事文学还应当特别注意多样化的问题。题材应当大中小结合,古今并举;手法上,更应当大胆探索,广泛借鉴,尤其应当注意吸取我们民族的东西。探索中要重视总结经验教训。要鼓励军事文学作者努力形成个人风格,只要内容健康,不论是抒情的、记实的,或惊险的、幽默的,或深沉的、隽永的……都应当欢迎。多样化是文学发展的标志之一。只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我们军事文学的现状就大可改观了。
繁荣军事文学创作,对于作家来说,关键还是一个生活问题。应当看到,军事文学创作队伍中熟悉战争生活的同志将越来越少,熟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部队生活的一些作家,由于十年动乱的阻断,也不太了解今天的部队生活了。近几年来的创作成果表明,许多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好作品,多出自那些熟悉当前部队生活的新作者。生活积累不足,是当前军事文学创作水平难以突破,也是某些创作上不良倾向得以滋长的主要原因。因此,有计划地组织军内外作家到部队体验生活的办法值得提倡。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部队文化部门组织大批军内作家和业余作者深入前线,写出了一批较好的作品;中国文联也组织军外作家深入参战部队采访,对反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好的作用。部队的领导机关和广大指战员是欢迎作家、艺术家到他们那里去体验生活的。
军事文学的发展,不只是军队同志的事,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需要军内外文化部门的协作、配合。目前为数不少的军外作家,都有战争生活的经历和创作打算,他们是军事文学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又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如去部队深入生活,以及查阅必要的军史资料也常有一定的困难等等。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便利,把这支力量发挥出来。报纸和文艺期刊要以一定的篇幅发表军事文学作品。过去,军事题材的作品即使质量较好,也常被一些文艺刊物拒之门外的情况,是不利于军事文学的发展的。电影、电视都要重视军事题材作品的拍摄和播放。要加强军事文学的评论、研究。军事文学的评论是个薄弱环节,许多创作经验有待于总结,新的作品有待于评介;许多军事文学中的创作思想、创作问题有待研究、探讨,史和论的研究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各方面的评论家的支持。还要加强军事文学的借鉴、翻译、介绍,研究外国军事文学的创作和理论成果,以作为发展我国军事文学的借鉴。
我国军事题材的文学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我们切实重视,共同努力,军事文学一定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让军事题材的文学这支花,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园地上开放得更加鲜艳吧!

革命英雄主义的画卷

第5版()
专栏:

  革命英雄主义的画卷
  焦光国 申若东
青春花正红,卫国歼顽凶;
笑洒一腔血,四化定成功。
当一队英姿勃勃的青年战士,在全军业余文艺调演的舞台上,高唱这首慷慨激越的出征歌时,许多观众激动不已。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广州部队某部业余演出队员、在保卫祖国南疆作战中壮烈牺牲的功臣王恒岳。这首写在出征前的战歌,深切地表达了新一代指战员为保卫祖国四化贡献青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是这次调演节目所共有的主题歌。
在这次全军业余文艺调演中,来自全军各部队的600多名业余文艺战士,分批演出了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节目150余个。这些从部队基层中来的节目,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朴实的战士风格。它们热情地歌颂了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形象地描绘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军在保卫祖国四化事业和开展“四有三讲两不怕”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看过演出的人,无不为战士们的这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染、所振奋。这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是通过炽热的、富有时代特点的部队生活画卷来展示的。锦歌说唱《我们的海岛好》(福州),以浓重的闽南说唱韵律,赞美了福建沿海某岛广播站、汽球站和台湾同胞接待站的工作情景,抒发了守岛战士爱岛、爱民,积极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的热切心愿。音乐哑剧《哨卡除夕》(乌鲁木齐),以特有的新疆风韵,表现祖国西部边疆哨卡在除夕风雪之夜,战士们巡逻放哨、包饺子、开晚会的真实生活,赞美了边防战士以哨卡为家、乐在天涯的高尚情操。还有反映部队紧张艰苦的训练、施工生活的小话剧《我们的连长》(北京)、《九华里防线》(沈阳)、《水》(海军)、舞蹈《星光闪闪》(成都)、《烽火山之鹰》(铁道兵)等等,都充满了战斗的活力,展现了新一代指战员献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忘我奋斗的精神。在反映生龙活虎的部队生活时,不少节目突出表现了我军生动、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不断发扬光大。如小话剧《酒香人不醉》(南京)、《陶乐报到》(武汉)、《重任》(济南)、《星期天》(福州)、《急救室的红灯亮了》(空军),快板书《家》(南京)、快板剧《从头把武练》(兰州)、表演唱《买鸡》(福州)等,都揭示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富有启迪意义,真实地反映了我军新时期的政治工作是怎样把指战员的积极性,引向保卫祖国四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的。有的节目,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把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如表演唱《河南好》(武汉)、数来宝《夸山东》(济南),通过对当地乡土风情、名胜古迹、历代英雄和人民革命传统的称颂,饶有风趣地表达了人民战士由爱家乡到爱祖国的心怀。这种高尚的战士之爱,也溶贯在他们的爱情生活中。如反映青年干部战士爱情冲突的小话剧《大山情》(铁道兵)、《雨过天晴》(兰州),快板书《张排长相亲》(兰州)、扬州评话《喜怒哀乐》(南京)等,表现了健康高洁的生活情趣,赞美了部队青年忠贞的爱情,以及他们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美好心灵。
作为爱国主义战歌的最强音,是一些描绘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英勇作战,直到壮烈牺牲画面的节目。如组歌《英雄的法卡山》(广州),高亢激昂,生动地再现了我英勇的边防战士坚守法卡山、击退越南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英雄的法卡山是战士的形象,有战士的肝胆,它光辉的名字啊,镶嵌在祖国心间”。这深情的诗句,抒发了法卡山守备战士与祖国领土共存亡的豪情壮志。从舞台上,还可以看到近一两年来在祖国南疆守备作战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如湖北道情《战地金花》(武汉)歌颂了某部五名女战士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为前沿阵地送弹药,作火线慰问演出的事迹;山东快书《大炮上刺刀》(武汉),叙述了某部炮兵连长机智地麻痹敌人,把火炮抵近射击,一举摧毁敌坚固工事的事迹;故事《虎子》(沈阳),赞扬了某部坦克驾驶员在车坏人伤的紧急情况下,机智、勇敢、顽强地同敌人搏斗,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业绩,等等。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在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压倒一切的英雄行为,正是以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思想基础的。还有器乐合奏《凯旋门下》(武汉)、《行军过水乡》(广州),筝独奏《红河激浪》(成都),也都以鲜明刚毅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我边防部队行军、打仗和欢庆凯旋的动人画面,无不浸透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人民群众欢庆南疆守备作战胜利、慰问人民子弟兵的热烈场面,也由一些节目形象地反映出来了。如云南花灯歌舞《喜迎九骏图》(昆明),表现了云南扣林山军民迎接江苏老画家沈彬如的《九骏图》的欢快场面;表演唱《壮锦献给边防军》(广州),歌唱了广西民族学院十位女大学生绣制“振兴中华”锦旗,献给法卡山英雄的动人佳话。这两个节目,以欢乐的民族歌舞形式,赞美了爱国爱兵的军民团结新篇章。
在这次全军业余文艺调演中,许多节目都较好地反映和表现了部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塑造了一批洋溢着爱国情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小话剧《重任》(济南)里的警备区司令员,小话剧《酒香人不醉》(南京)里的排长,他们勇于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自觉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表现了我军新一代指战员的政治本色。还有一些作者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理想、信念、情操和整个精神面貌,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加这次调演的大多数作者和演员,都是部队基层的干部战士,许多作品的题材就是他们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实,有的本人就是模范事迹的创造者。因此,他们在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活动中,显示了可贵的聪明才智,以至在某些方面为部队的一些专业文艺工作者所不及。部队业余作者、演员是全军文学艺术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愿他们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童话创作的兴起

第5版()
专栏:

  童话创作的兴起
  金近
本来,在儿童文学创作里,童话是很少有人去攻占、探索的一个冷门。揪出“四人帮”后,儿童文学创作逐渐恢复到繁荣的景象,特别是童话创作,作者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了五十年代的兴盛时期,从全国范围来看,其中有不少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如时代特点的鲜明性,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以及民族传统的继承,在有些作品里,比过去有一定程度的突破。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童话受极左思潮的冲击最厉害,越是受压制的东西,反抗性也越强;二是童话这形式最为孩子们所喜爱,好的童话不仅孩子们喜欢看,成年人也喜欢。在党中央提出解放思想的号召后,童话创作更显得活跃了。
上海《儿童时代》杂志在这时候发起童话征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将会进一步推动童话创作。从《儿童时代》上发表的一些征文来看,作者的名字是新的,表现手法也有一些是新的。可见得童话创作后继有人。这里必须提到的,就是科学童话也成为“热门”的东西了,在发表的征文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这个范围的。这次征文,童话,包括科学童话,题材面也涉及得比较广,有反映山区农村的,反映孩子们生活的,包括道德品质问题在内;也有介绍多种科学知识的,等等。
总之,在短短的四、五年里,童话创作出现了一些后起之秀,有的还只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正努力运用幻想和夸张这个形式,来反映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形成和加深自己所特有的风格,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看了这些征文,也觉得还有些不足之处,提出来作为一个参考意见。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作者,生活知识面还不够宽广,对童话故事缺乏细节描写,由此也影响到对读者的感染力。有时候,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拟人化了的动植物等人物也一样),需要有细腻的和特定的情节来烘托,只靠几根粗线条刻画一下是不够的。这就要靠作者平时观察生活的细致和深刻,对人物,对事物的矛盾求得更多的了解。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要从生活中去吸取的。再就是个借鉴和继承民族传统的问题,我们有些年轻的童话作家,他们还在幼儿园里或出世还不会认字的时候,就赶上“十年内乱”了,等他们能看课外书了,在那个大破“四旧”的年月里,也找不到一本童话书。因此,今天由他们自己来写童话了,尽管现在可以看到一些过去的重版童话书,和近年来的一些童话新作,但毕竟受到限制。前些日子,我在电视荧光屏上看到一次中学生智力竞赛,主持比赛的同志挂出一幅画来,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里匹诺曹的画像,问中学生这是哪本书里的人物?叫什么名字?回答是漠然的沉默,再问作者是谁?当然更回答不出了。我看了听了以后,很有感触。我想,这不能怪这些中学生,因为童话在我们国家里,至少有十年是销声匿迹了,连写童话的作家也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对童话不敢沾边,何况是他们这些没读过这书的读者呢。不管怎么说,文学创作上的借鉴和继承民族传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好好补上这一课,要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童话,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还有就是加强审美观念,文学作品是离不开美的,在作品里,人物的形象、语言、环境,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都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童话更应该是这样,即使写丑的东西,也要相对地能引起对美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童话作者要下苦功做到的一点。
在我国,童话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些,但极左思潮对童话产生一种不应有的歧视,并不是不存在了,这需要我们多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多探讨创作技巧,写出更为读者所喜爱的童话来,让我们的童话为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更好的作用。

《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批评政治抒情诗《将军,好好洗一洗》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文艺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批评政治抒情诗《将军,好好洗一洗》
最近,《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文艺报》等报刊,陆续发表文章,批评叶文福同志的政治抒情诗《将军,好好洗一洗》(载《莲池》1981年第一期)等作品所表现出的错误思想倾向。
范硕在《是“花环”,还是“枪刺”?》(载《解放军报》1981年11月1日第四版)一文中指出:叶文福同志刚刚从事诗歌创作的时候,的确写过一些好诗。但是,近两年多来,他的诗由于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出现了越来越不好的倾向。献给人民的“花环”很少见了,见到的大多是“呼啸的枪刺”。这支枪刺不是刺向敌人,而是对准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
在《将军,好好洗一洗》中,他写道:“我的诗的花环,是你的救生圈……”请看,他扔给将军的“救命花环”是多么友善,何等急切啊!但是,他竟把解放军的将军比做中国封建帝王时代的“头戴花翎的将军”,比做十八世纪法国雅各宾专政的首脑、后来被送上断头台的罗伯斯庇尔,并且声色俱厉地咒骂将军:“就是死了,也该留一具不算太脏的尸体!”这样的诗,能说是扔给将军的“花环”吗?不,这是欲置将军于死地而后快的枪刺!而且,枪刺的目标看来不只是某一、二位将军,而实际上伤害的是我军高级干部的整个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叶文福同志的枪刺并没有停留在我们的将军身上,而在追寻更大的目标。他在《解放思想的阵痛——〈将军,不能这样做〉发表之后》一文中说,将军只不过是小小的“苍蝇”,还有“握有更大的职权”的“老虎”。于是,他竟然成了“打虎英雄”,枪刺转向带有“落后的阶级属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高级领导人”、“各级领导者”,当代的“秦二世”、“杨广”。在文艺创作中,如此歪曲我们的现实生活,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封建统治者和人民革命领导人物混为一谈,这难道不是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突出地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吗?
陆羽在《虚幻的真相与臆造的危机》(载《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十一期)一文中指出:《洗一洗》这首诗,实际上已把对官僚主义、特殊化现象的揭露和批评,上升为同官僚特权者的斗争,并以此作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品把将军描写成同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官僚特权者,反复渲染他如何该引起人民的“警惕”,如何该受到人民的“抗议”,甚至严厉地宣布:将军忘记了人民,“历史就将他无情抛弃”!这种描写无异于向读者暗示,象将军这样的官僚特权者已构成当前社会的严重威胁。
毫无疑问,官僚主义、特殊化现象的确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这类现象从整个社会来看,毕竟只是一个支流,既没有在党和国家内形成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更不能成为决定或改变社会本质、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提出党内有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的谬论,企图动摇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扰乱天下。我们的作者,千万不要跟这些人的调子同声相应。
周申明的《从〈将军,好好洗一洗〉看叶文福的创作倾向》(载《文艺报》1981年第二十三期)一文指出:这首诗写了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在地下室安装现代化澡盆的故事。如果作品的立意是反对残留在党内的封建特权思想,当然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却歪曲、丑化了我们的老干部的形象,歪曲和丑化了党的形象。诗作开始,作者就以一种近乎诅咒的口气,责令将军:“是的,/将军,/你真该好好洗洗——/就是死了,/也该/留一具/不算太脏的/尸体!/但不该/用这样的澡盆——/这都是/标准的现代化呀,/现代化/岂是你随意强奸的/少女?”《洗一洗》的错误倾向,决不是由于作者触及了“将军”的特权问题,而是在怎样描写反特权问题上出了偏颇。从《洗一洗》所表现出的倾向上,不难看出,作者没有站在党性立场上,没能正确理解和对待下述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反特权时要不要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另一个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特权问题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洗一洗》的作者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严重的错误思想。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似乎已经失去了控制,甚至到了敌我不分、黑白不辨的程度。在他的笔下,把我们的将军和封建专制的帝王、资产阶级反动将领混为一谈了。
周申明的文章还指出:“有必要说说《洗一洗》的小序的真伪问题。”“现在已经知道,对于序中所举事实,作者前后说法不一。一会儿说是真人真事,一会儿又说是虚构,看来倒是经过一番构思‘设计’的。”“叶文福为了让人打听、追想,而去编造‘原型’,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和情绪而闪烁其辞,置党的威信、人民军队的威信于不顾,显然是不足取的。”“可以说,《洗一洗》反映了社会上那种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而这一类作品的发表问世,又对这种错误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申明的文章最后指出,希望叶文福同志正视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彻底清除自己思想上的‘政治灰尘与政治微生物’,彻底改造世界观,争取为党、为人民写出好的作品来。” (边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