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7-09-16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华主席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第1版()
专栏:

华主席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要向群众宣传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充分发挥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搞农业技术改革,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造就一支宏大的亦工亦农、掌握现代技术的农业机械化队伍。

华主席会见莫桑比克政府代表团 同桑托斯团长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余秋里副总理等参加会见和谈话

第1版()
专栏:

华主席会见莫桑比克政府代表团
同桑托斯团长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余秋里副总理等参加会见和谈话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五日讯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会见了莫桑比克发展和经济计划部长马赛利诺·多斯·桑托斯和以他为团长的莫桑比克政府代表团。
华主席同桑托斯团长、代表团副团长奥古斯托·马卡莫和团员若昂·巴普蒂斯塔·科斯梅,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华主席对远道而来的莫桑比克贵宾表示热烈欢迎。华主席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莫桑比克人民在萨莫拉总统领导下,坚持反帝、反殖、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并祝愿莫桑比克人民今后在独立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桑托斯团长转达了萨莫拉总统对华主席的最良好的祝愿。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莫桑比克人民斗争的支持和声援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且表示相信,莫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战斗团结必将与日俱增。
谈话结束时,华主席请桑托斯团长回国以后向萨莫拉总统和莫桑比克人民转达他的问候。
参加会见的代表团团员还有普拉卡谢·拉蒂拉尔,埃德蒙多·利邦布,弗朗西科·洛福特,若阿金·布鲁姆,若昂·科蒂尼奥,斯马特·卡塔瓦拉,贝尔塔·谢兰莫托,吉尔贝托·莫亚内。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参加了会见和谈话。(附图片)
华主席同马赛利诺·多斯·桑托斯团长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摄

应我国政府的邀请 阿希乔总统将来我国正式访问

第1版()
专栏:

应我国政府的邀请
阿希乔总统将来我国正式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五日讯 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总统阿赫马杜·阿希乔阁下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将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出国途中顺道来我国友好访问 吴奈温总统今日到京

第1版()
专栏:

在出国途中顺道来我国友好访问
吴奈温总统今日到京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五日讯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在出国访问途中,将于一九七七年九月十六日抵京,对我国进行顺道友好访问。

建设农机化队伍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

第1版()
专栏:社论

建设农机化队伍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的一场伟大革命。用现代化机械装备农业,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使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而且会使我国亿万农民的思想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农差别逐步缩小,广大农民将逐步成为农业工人,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明领袖华主席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指示我们要“造就一支宏大的亦工亦农、掌握现代技术的农业机械化队伍。”这是适应我国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又是向未来远大目标前进的第一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农业机械,更需要驾驭机械的熟练人材。今后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要增加的农业机械数量是相当大的。要管好用好这些机械,必须造就一支很大的革命队伍。粉碎了“四人帮”以后,全国农机工业战线捷报频传,今年上半年生产的大中型拖拉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供应农村。现在要立即动手,抓紧队伍建设,做到“机器未到,培训先行”,绝不可打无准备之仗,贻误时机。对此,谁认识早,决心大,动手快,工作就主动;谁认识晚,抓得慢,工作就被动。
怎样建设这支宏大的革命队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走亦工亦农的道路,这就是我国自己的建设农机化队伍的道路。
亦工亦农,就是把农机人员培养成为工农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他们既能掌握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保管等技术,又能保持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上车会开机器,下车能干一般农活。这支农机化队伍实行亦工亦农,不仅能够切合实际地推进农村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机械化科学种田的水平;而且可以适应农村中仍然大量需要人工耕作的要求,确保农村当前生产的发展。
亦工亦农,是建设这支宏大的农机化队伍切实可行的办法。当前,由国家各级农机学校培训的农机人员,只能占较小的比重。绝大部分农机人员,要依靠农村社队自己的力量,就地选拔,就地培训,就地使用。实行亦工亦农,建设贫下中农自己的农机化队伍,符合我国当前的情况。他们不脱离农村实际,不脱离农民群众,会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真心实意的欢迎和支持。
亦工亦农,可以保证农机人员在政治生活方面,不脱离农村的现实斗争;在经济生活方面,除有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外,和社员同样按劳取酬,评工记分,保持适当的收入水平;在生产劳动方面,服从统一调配,从事机械作业,同时兼做其他农活。
这样,一开始就注意不扩大工农差别,坚持反修防修,为加快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建设一支宏大的亦工亦农的农机化队伍,不是一帆风顺的。“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资本主义势力,严重干扰和破坏这支队伍的建设;大量存在的小生产习惯势力,经常影响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地方出现农机不务农,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现象;有的地方农机作业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浪费大;有些农机人员身上滋长不正之风,等等,就是两种思想、两条道路斗争的表现。贫下中农说:“农机手不革命化,社会主义的‘铁牛’就会成为资本主义的‘野牛’。”我们一定要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建设亦工亦农的农机化队伍,使这支队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心全意地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精益求精地掌握现代化技术,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多出力。
现在,建设一支宏大的亦工亦农、又红又专的农机化队伍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各省、市、自治区要党委书记动手,全党动员,加强领导,全面规划,把建设农机化队伍的群众运动抓起来,把群众培训和专业培训、普及和提高的工作结合好。要抓好农机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在领导力量、师资人员和教学设备等方面加以充实。要认真抓好现有队伍的整顿、培训,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五级培训网,有领导有计划地建设农机化队伍,基本上适应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全国农业机械化正在迅速发展,我们的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形势变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大精神,更高地举起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深入揭批“四人帮”,充分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深入到农业机械化的群众运动中去,深入到建设农机化队伍的工作中去,亲自研究问题,解剖麻雀,取得经验,指导全盘,切切实实地推进农机化革命队伍的建设,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尽最大的努力。

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缅怀毛主席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活动

第1版()
专栏:

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
——缅怀毛主席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活动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
在隆重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江西人民缅怀毛主席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革命实践,更加激起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
一九二九年一月到一九三四年十月,毛主席在赣南、闽西一带生活、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踏遍了赣南十八县的山山水水,亲手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
毛主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同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领导根据地军民,团结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疯狂的“围剿”;在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艰巨的工作。毛主席的这些伟大革命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为我国革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
“镰刀劈碎旧世界,铁锤打出红江山。”
一九二七年,毛主席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这是中国人民武装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引起了帝国主义、封建阶级和官僚买办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恐惧和仇视。湘赣两省的敌军曾三次“围剿”井冈山,妄图把革命扼杀于摇篮之中。
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围剿”,开辟新的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一九二九年一月,毛主席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沿途颁发了《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红四军的宗旨,号召“全国工农,风发雷奋”,起来革命。红军下山后,国民党刘士毅部慌忙尾追而来。毛主席利用瑞金县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打了一个伏击战,击溃敌人两个团,俘敌八百多人,缴获大批枪枝弹药。这是红四军下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主席的光辉词章,就是这次战斗的生动写照。
在向赣南进军的过程中,毛主席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红军所到之处,普遍地燃起了土地革命的烈火,开展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毛主席亲手创建了兴国、于都、宁都、寻邬等县的革命政权,建立了赤卫队,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地方党组织由三千多人发展到八千多人,地方革命武装发展到九个纵队。到一九三○年,赣南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同井冈山根据地形成犄角之势,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是在革命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主席领导我党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处于艰苦的阶段。党内的右倾悲观论者如林彪等人,被敌人的暂时优势吓破了胆,反对毛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为了批判林彪等人的错误思想,使全党同志看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这一新生事物的光明前途,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系统地阐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毛主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主席强调说明:我们党必须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密切结合起来,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一九三○年二月七日,毛主席在吉安陂头召开了著名的“二·七”会议。毛主席就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作了报告,纠正了赣西、赣南两特委的错误思想,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使赣西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走上了正确轨道。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从“左”的方面反对毛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一九三○年六月,占据党中央领导职务的李立三,毫无根据地主张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命令红军去打武汉、南昌、长沙、九江等中心城市,“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幻想革命在全国迅速取得胜利。他不承认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否认革命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无视敌强我弱的现实,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诬蔑为
“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毛主席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以极大的耐心,用过去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服了一部分有“左”倾错误思想的同志,抵制李立三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同年七月,毛主席率领红一军团到赣南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款子,扩充红军。毛主席在兴国召开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万人誓师大会,号召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发展游击战争,发出向樟树进军的命令,坚决抵制和反对了李立三攻打中心城市的错误命令。但是,彭德怀坚持立三路线,首先带了红三军团去攻打长沙,久攻不克。毛主席耐心说服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撤退围攻长沙的部队,回到江西宜春。不久,中央长江局军委负责人周以栗同志来到宜春,企图说服毛主席把部队开回去,再打长沙。毛主席用几天时间,同他交换意见,耐心开导。周以栗同志心悦诚服地放弃了原来的错误意见,接受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随后,毛主席率领红军一举攻下吉安,成立了江西省工农民主政府。这时赣南、闽西两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拥有二十一个县城、二百五十万人口的中央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毛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到一九三一年初,全国已有大小十五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的三百多个县,工农红军扩大到十三个军,近十万人。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二)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迅速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受到极大的威胁。一九三○年十月,蒋介石结束了同冯玉祥、阎锡山的军阀战争,调集兵力向我革命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反革命“围剿”。从此,“围剿”和反“围剿”就成了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在大规模反“围剿”战争中,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科学,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领导红军多次取得了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一九三○年十二月,蒋介石以十万兵力,分八个纵队,采取“分进合击”的办法,由北向南,从吉安、建宁一线,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妄图把我红一方面军消灭在清江到分宜的袁水两岸地区。
强敌压境,红军应当采取什么战略方针?毛主席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亲自指挥红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毛主席在罗坊会议上,严厉批判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反对诱敌深入的错误思想,主张红军东渡赣江,便于适时实行战略退却,然后依靠吉安、永丰、乐安、宁都、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老根据地的优越条件,反攻歼敌,粉碎“围剿”,扩大革命根据地。
为了贯彻诱敌深入的方针,毛主席调整了部署,进一步进行了政治动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领导根据地军民作了一系列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有计划地以少数兵力协助赤卫队、少先队,节节阻击,消耗、迷惑、引诱敌人,主力则逐次向根据地中部实行战略退却,以保存军力,待机破敌。十二月二十九日,敌第十八师师长兼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率领主力,孤军深入龙冈地区。毛主席凭借龙冈地区的有利条件,乘敌立足未稳,加以反击。经过不到一天的激战,敌军主力两个旅、一个师部,包括师长张辉瓒本人在内的九千余人全部被俘,其他各路敌军纷纷逃窜。毛主席指挥红军乘胜追击,消灭敌五十师的一半。五天之内,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一九三一年初夏,又集中二十万人,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敌人采取“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的战术,从吉安到建宁,摆开七百里长的战线,向我中央根据地步步进逼。
毛主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批判了消极防御、“分兵退敌”的错误主张,仍然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率领红军在地势险要的东固打第一仗。五月十六日战斗打响后,隐蔽在高山丛林中的红军,发起猛烈攻势,直逼山下敌军,一举消灭敌军王金钰、公秉藩两个师。十五天中,红军从江西东固到福建建宁,横扫七百里,打了五个大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干脆利索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这真是“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时隔一个月,蒋介石又纠集三十万人,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对我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根据地的广大军民紧紧团结在毛主席的周围,面对十倍于我的敌军,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毛主席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以我之长,击敌之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中不断歼灭敌人。毛主席首先率领红军实行战略退却,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将敌人诱到根据地内部,使敌人吃尽苦头,优势减少,弱点暴露。不久,毛主席指挥根据地军民转入战略反攻。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按照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原则,坚决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诱敌、疲敌、袭敌、捉敌、饿敌、盲敌、侦敌等十项任务,积极配合红军作战。三万左右兵力的红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歼敌三万余人,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一页。
毛主席亲自领导的三次反“围剿”战争,共歼敌七万多人,缴枪五万多支。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凯歌,是毛主席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
三次反“围剿”胜利,敌军受到很大震动。由于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统战工作的配合,敌军内部发生了瓦解。一九三一年底,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七千多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领导下,举行了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改编为红五军团。这对国民党反动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广大军民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迫使敌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无力对红军组织新的反革命“围剿”。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毛主席在瑞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毛主席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从此,江西中央根据地成了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推动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一九三一年初,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权。王明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等问题上,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和党在全国范围的“进攻路线”,诬蔑中国当时还没有“真正的红军”和工农民主政府。王明特别强调地宣称:党内的主要危险是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和“富农路线”,等等。王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的幌子,实行了一条比“立三路线”更有“理论”和更“左”的机会主义路线,给革命带来了新的灾难。
一九三三年二月,蒋介石又调集五十万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由于当时王明的错误路线还没有来得及在红军中全部贯彻,毛主席的正确战略方针在红军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第四次反“围剿”仍然取得了胜利。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不顾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严正要求,调集七十万军队,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
“围剿”。这时,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红军中已经占了统治地位,他们反对毛主席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采取“两个拳头打人”、“堡垒对堡垒”等错误作法,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两次拒绝毛主席关于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建议,贻误战机,致使战争打了一年,根据地越打越小,红军越打越少。最后,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两条路线,两种结果。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建立了工农红军,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一天天地巩固和扩大。在李立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统治下,红军就打败仗、受挫折,丢了枪,丢了根据地。历史证明:毛主席的旗帜是胜利的旗帜,毛主席的道路是胜利的道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革命就发展,就胜利;离开或者违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革命就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这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重大代价才认识到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
江西中央根据地的建立,是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继续和发展,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四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窃踞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夺了毛主席的党权和军权,毛主席一度受到了排挤和打击。邓小平等许多同志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也遭到了排斥和打击。这期间,毛主席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立场,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胜利地领导了中央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
毛主席亲自在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叶坪搞试点,发动和领导轰轰烈烈的查田运动。一九三三年六月,毛主席召开了石城、会昌、瑞金、于都、宁都等八县查田运动大会。毛主席患病初愈,仍然在会上作了长达十个小时的报告,强调指出: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解决土地问题,把农村中阶级斗争的火焰掀起到最高程度,才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参加革命斗争,建设巩固的根据地,争取革命更大的发展和胜利。这次大会既批判了包庇地主富农的右倾错误,又反对了侵犯中农利益、消灭富农的过“左”政策,从而促进了查田运动的胜利开展。同年十月,毛主席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供了科学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标准,进一步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在划分农村阶级成份问题上的错误,指导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清洗了混进工农政权的阶级异己分子,镇压了暗藏的反革命,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劳苦农民从心坎里唱出了赞歌:“今年一九三三年,毛主席领导来查田,查出豪绅并地主,巩固红区万万年。”
王明一伙在根据地建设方面,推行了一条极其错误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他们只要战争,不要经济建设,谁谈经济建设,就给谁扣上“右倾”的帽子。针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毛主席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和一九三四年一月,先后发表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两篇光辉著作,阐明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毛主席及时总结和推广了瑞金武阳区石水乡革命和生产的经验,亲自将“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毛主席号召全体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毛主席身体力行,生活非常俭朴,吃红薯,着草鞋,穿粗布衣,和群众一起开荒种菜、熬制硝盐。由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根据地内,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社普遍建立。兵工厂、织布厂、被服厂、草鞋厂、造纸厂、农具厂、煤炭厂等到处兴起。“春风吹来百花鲜,多少细妹学犁田,女子赛过男子汉,多打粮食上前线。”“多铲草皮多开荒,粮丰林茂人畜旺;自种棉花自织布,自造枪炮熬硝盐;赤色农民总动员,支援红军把敌歼。”中央根据地蓬勃兴旺的经济建设事业,有效地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支援了持久的革命战争,改善了群众生活,对革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兴办了各种文化教育事业。瑞金开办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十几所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他各地也普遍开办了列宁小学、农民夜校和识字班,用一切办法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培养出大批领导干部和各种建设人材。中央根据地的文艺、新闻、体育、卫生等事业,也有很快的发展。
毛主席一贯重视培育干部的优良作风,教育广大红军干部和乡政权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毛主席还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满腔热情地作了大量社会调查。在寻邬县,毛主席作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谆谆告诫全党: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毛主席又长途跋涉来到兴国长冈乡,和干部、群众促膝谈心,总结经验,写出了《长冈乡调查》。毛主席亲自作农村调查的光辉实践和他在这期间所写的光辉著作,是对王明大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全党的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主席把长冈乡等调查报告发给到会的全体代表,称赞兴国县广大干部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授予长冈乡模范奖旗,并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在会上,毛主席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总结报告。毛主席把经济建设和关心群众生活同革命战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干部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形成真正的铜墙铁壁,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始终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主席经常为老太婆穿针引线,帮烈军属挑水劈柴,莳田割禾,和群众一道车水抗旱,整地种菜。毛主席率领沙洲坝人民开挖水井,指示乡干部把坏了的樟树塘小桥修好,亲自把自己身穿的棉衣脱下来,披在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身上。广大干部以毛主席为光辉榜样,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群众赞扬说:“红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在五年多的峥嵘岁月里,毛主席领导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创造了模范的后方工作,为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政权,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毛主席当年在这里为我党制定的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直到今天,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 × ×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亲自领导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并派出中央慰问团把题词分送到革命老根据地的千家万户,鼓舞我们夺取新的胜利。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半个世纪的英勇奋斗,江西和全国一样,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万古长存;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与日月同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永远指引我们奋勇前进的灯塔!江西人民决心永远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世世代代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最紧密地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坚决贯彻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把深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把毛主席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得更好,把整个江西建设得更好,用新的战斗和新的胜利来寄托我们对于毛主席的崇敬和怀念。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