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5-02-26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苏加紧争霸地中海激起沿岸人民反对 希腊群众举行集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干涉地中海事务 法国一报纸呼吁地中海人民结成反对两霸的统一战线

第6版()
专栏:

美苏加紧争霸地中海激起沿岸人民反对
希腊群众举行集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干涉地中海事务
法国一报纸呼吁地中海人民结成反对两霸的统一战线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电 据希腊《人民之路》周刊报道,二月十七日,二千五百多名希腊青年、工人、大学生在雅典举行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干涉地中海事务的群众集会。这次集会是由希腊进步学生联合会和进步工人联合会组织的。
会场上悬挂着“希腊人民、塞浦路斯人民和土耳其人民反帝团结万岁”和“打倒两个超级大国”的横幅,以及“所有外国舰队从地中海滚出去”等标语。发言者谴责了两个超级大国扮演的可耻角色,指出希腊、塞浦路斯和土耳其三国人民要警惕两个超级大国的阴谋活动。他们强调决不应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抱任何幻想。
会上通过了支持塞浦路斯人民和土耳其人民斗争的决议。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电希腊《人民之路》周刊二月二十二日出版的一期强调指出:只有对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才能确保人民的利益和真正的民族独立。
这家周刊发表的一篇评论在谈到塞浦路斯新近事态的发展时说,两个超级大国是塞浦路斯新近事态发展的根源。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推进它们自己的利益并统治这一地区,近来特别积极地对希腊、塞浦路斯和土耳其的政府施加压力和进行讹诈。
评论说,“苏联一直在外交上和政治上特别积极地试图把自己装扮成塞浦路斯人民的保护者,但是实际上却试图把对局势的控制接管过来。”这家周刊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本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电最近在法国马赛出版的报纸《地中海属于地中海人民》在一篇文章中号召地中海地区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反对地中海国家和人民的主要敌人——两个超级大国。
这家报纸说:“地中海地区人民的自由和独立,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严重地受到历史上最凶恶的两个敌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
报纸说,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有引起普遍冲突的危险。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是地中海国家。但是,它们出动军舰侵入地中海,干涉这一地区人民和国家的内部事务。报纸说:“地中海人民肯定不会屈服于这两个超级大国,何况他们过去也没有向其他侵略者屈服过。各国的许多群众组织,许多报纸,许多人士已经提出下述要求:‘地中海属于地中海人民’,‘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滚出地中海’。”

苏美“缓和”、“裁军”骗局不攻自破 两国军事头目竞相鼓吹扩军备战互争优势

第6版()
专栏:

苏美“缓和”、“裁军”骗局不攻自破
两国军事头目竞相鼓吹扩军备战互争优势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讯 莫斯科消息:面对苏美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情势,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和其他一些高级军事头目,在苏军建军节(二月二十三日)大肆鼓吹扩军备战,叫嚷“时刻作好战斗准备”。
这再次表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一面用“缓和”、“裁军”的橄榄枝来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对手,一面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格列奇科在二月二十三日发布的国防部命令中说,“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预算不断增加,军事准备还在继续,在世界一系列地区还保持着紧张局势。这一切都要求我国保持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武装部队的战斗实力”。
同一天,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雅库鲍夫斯基在《红星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也宣称苏联的对手“继续加强世界战争的物质准备过程”,“不仅没有缩减军备竞赛,反而在继续扩大军备竞赛”,并且叫嚷:“为加强我国国防而进行的努力是不能够削弱的”。国防部副部长帕夫洛夫斯基在《农村生活报》上也撰写文章,叫嚷“即时刻作好战斗准备”。
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库利科夫还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撰文,大肆吹嘘苏联的军事实力,吹它的“战略火箭军得到全面发展”,陆军的“战斗能力已大大提高”,空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海军“有了很大的发展”等等。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最近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就一九七六财政年度美国军事预算作证时,再次鼓吹为了加强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美国要“保持一种不亚于任何人的军事地位”,为此必须作出“艰巨的、代价很高的和不断的努力”。
施莱辛格说,必须预计到,美苏之间“对抗、危机和错误估计的危险依然存在”。在苏联“一面搞缓和而同时又加强其防务努力”的情况下,美国必须“保持军事均势以及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施莱辛格在谈到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时强调,美国必须“在决定力量的有效性的基本要素方面”,“同苏联保持必要的平衡”。他要求建立一支“对付苏联的行动”的部队,并竭力主张发展包括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的战略威慑力量。
美国国防部长在作证时还谈到西欧、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联系。他表示美国将进一步加强驻在欧洲的美国军队。他说,如果把这些美国军队从欧洲“撤出或者大大减少,而苏联不采取对等行动,那么这种保持军事平衡的能力就将受到严重破坏”。
施莱辛格还强调美国在西欧、中东、波斯湾和亚洲有着“切身的利益”,在拉丁美洲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上的利益”,表示要继续加强同苏联在这些地区的争夺。
新华社讯 据报道,美国官方人士在讲话中表示,美国在今后几年内将增强它驻在西欧部队的作战实力。这表明,在苏联不断增加其在欧洲的军事实力的情况下,美国也在加强军事部署,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欧洲的斗争正日益加剧。
据美联社自西德慕尼黑报道,美国陆军部长卡拉韦不久前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次会议上说,一九七五年美国将增加在欧洲的战斗力量。
美国参议院新任外交委员会主席斯帕克曼不久前说,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全球安全体系的根本核心”,美国军事力量驻在欧洲是必不可少的。

苏美贸易协定不能生效说明了什么?

第6版()
专栏:

苏美贸易协定不能生效说明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述评
美国和苏联今年一月都宣布两国贸易协定不能生效,这件事成了一些国家舆论一个多月来颇为注意的一个问题。
人们记得,两年多前签订这个协定时,莫斯科和华盛顿都曾经大吹大擂,大造苏美关系“缓和”的气氛。苏联统治集团宣称这个协定的签订“对于加强(苏美)两国关系的事业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美国领导人也把签订协定这一天说成是“对(苏美)两国都有很大历史意义的日子”。而今,这个被吹得如此重要的协定,已变成一纸空文,肉麻而又刺耳的胡吹也随之消声匿迹。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何在?这件事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贸易和经济关系是苏美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近几年频繁会谈的一个主要议题。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各有需要,但也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斗。苏联急切地追求同美国搞所谓“大规模的长期的经济合作”,为其“缓和”策略捞取资本。同时,还想用“缓和”、“合作”作幌子,从美国取得最惠国待遇、巨额贷款和技术,以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加强同美国争霸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则需要在苏联扩大市场,寻求原料、动力资源,减轻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提供信贷、技术和最惠国待遇是它同苏联争斗的一张王牌,既可以以此向苏联国内进行渗透,又可以在全球争霸中压苏联让步。基辛格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贷款是美国政府同苏联“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的或根本的手段”,是在“危机”中和“外交和军事压力”起同样作用的“经济牌”。
因此,苏美一九七二年十月签订的苏美贸易协定,是双方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进一步争夺而搞出来的。协定签字后,历经两年多,迟迟不能生效,也正是两个超级大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愈益剧烈的反映。
协定签订后的两年内,苏美核竞赛继续升级,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和塞浦路斯事件,两霸在欧洲、中东、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角逐更加激烈。以致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对克里姆林宫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从一九七三年年初起,美国就把苏联放松对苏联犹太人出境的限制问题正式作为履行苏美贸易协定的条件。美国参众两院在大多数议员支持下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在莫斯科允许犹太人“自由移居”以色列前不准向苏联作任何贸易方面的让步。同年九月,美国众院筹款委员会通过决议,拒绝在莫斯科放松移民政策前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当时就指出,这同美国在欧安会上要苏联实现
“思想人员自由交流”、挖苏联墙脚的策略是互相配合的,是“西方对苏联领导保持一种压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乞求美国的贷款和贸易优惠,苏联领导人不惜出卖主权,竟然在幕后交易中表示同意放宽苏联犹太人出境的限制,并向美国作了“书面保证”。但是,紧接着十月中东战争爆发。在两霸剑拔弩张、怒目相对的情况下,白宫又决定“暂不讨论”给苏联最惠国待遇问题。莫斯科报纸当时公开指责美国“指望用外贸联系问题来达到某种不光彩的政治目的”,“是对苏联搞思想渗透”和反对中东问题的解决。
到了一九七四年,两霸争夺更尖锐了。在华盛顿,反对用贷款“津贴苏联的军界工业界集团”,要求同苏联“进行坚定的讨价还价”的呼声更高了。美新处在评论中公开告诉莫斯科:“只有(苏美)两国在缓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方面取得进展”,美国在“减少限制美俄贸易壁垒”上“才能采取行动”。果然,这一年,美国在贸易、贷款方面对苏联施加了一个又一个限制。去年三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决定不对开发西伯利亚资源提供贷款。六月,美国国会明令禁止向苏联出口任何可能增强其军事潜力的技术装备;八月又对美国同苏联分享技术装备和资料的种类施加了限制。七月和九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修正案,禁止进出口银行在国会讨论美国贸易改革法案前向苏联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或信贷。十二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有关进出口银行的法案和美国贸易改革方案。前一法案规定,美国进出口银行给苏联的贷款总额在四年内不得超过三亿美元。后一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在苏联政府保证苏联犹太人更多地“自由移居”国外的条件下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但是,在届满十八个月时,如果苏联不履行这一交换条件,美国国会将撤销这种待遇。
勃列日涅夫集团对美国提出的一些苛刻条件,虽曾一再让步,满心希望从大洋彼岸捞得“长期的、大规模的”贷款,然而,美国国会答应的信贷如此微薄,以至远远不能抵销签订苏美贸易协定时苏联许诺偿还给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租借法案债款。而且,苏修在犹太人问题上暗中作下的肮脏交易的底细也被公布于众,并且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把克里姆林宫的主事人置于公开受辱的地位。偷鸡不成蚀把米。在这种情况下,苏修集团恼羞成怒,对自己背地里向美国出卖主权的肮脏交易翻脸不认账,大骂美国“干涉苏联内政”,宣布苏美贸易协定不能生效。
事实摆得明明白白,当年被吹得好得不得了的苏美贸易协定终于垮台,绝非偶然。这是苏美霸权争夺加剧的必然结果。而苏修领导集团所谓反对“干涉苏联内政”云云,只不过是为了欺骗舆论,捞回一点面子而已。
苏美贸易协定从炮制出笼到变成一纸空文的整个过程,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两个超级大国既勾结又争夺,而以争夺为主。它们之间尽可以在某些问题上暂时达成交易或妥协,但骨子里为的是进行更大的争夺。同时,这一事实也宣告了所谓苏美“缓和”神话的破产。大家知道,苏美贸易协定出笼后,不是别人,正是苏修领导人自己拚命要人们相信“长期经济合作”是“苏美和平合作和睦邻关系广阔大厦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协定告吹,勃列日涅夫之流所谓的“物质基础”成了问题,那座“大厦”岂不变为空中楼阁了吗?!

布托总理发表声明 谴责印度剥夺克什米尔人民自决权的新行动 呼吁克什米尔人和巴基斯坦人用行动表示抗议

第6版()
专栏:

布托总理发表声明
谴责印度剥夺克什米尔人民自决权的新行动
呼吁克什米尔人和巴基斯坦人用行动表示抗议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电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二月二十四日在一项声明中呼吁克什米尔人和巴基斯坦人在二月二十八日用全面罢工、罢市的行动来抗议印度政府剥夺克什米尔人民自决权利的新行动。
布托总理在得悉印度总理英·甘地二月二十四日在印度议会宣布她同克什米尔印度占领区前总理谢赫·阿卜杜拉就克什米尔的地位问题达成的“协议”之后,发表了这项声明。按照英·甘地宣布的这项“协议”,克什米尔印占区将成为印度联邦的一个组成单位,作为交换条件,谢赫·阿卜杜拉将充当这个邦的“首席部长”。
布托总理说:“印度政府和谢赫·阿卜杜拉或其他任何克什米尔政客之间的任何这一类的安排都改变不了存有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地位,也剥夺不了克什米尔人民不可让与的自决权利,这种权利是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都接受的联合国决议相符合的。”
布托总理说:“巴基斯坦曾再三敦促印度不要破坏两国都保证要就克什米尔问题举行的会谈的机会。”他指出,巴基斯坦政府曾经一再声明,英·甘地和谢赫·阿卜杜拉之间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能损害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并且三次写信提醒印度政府注意它在联合国决议和西姆拉协定中承担的义务。他说:在这些信件中,“巴基斯坦明确指出,这个邦的最后解决,只能由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这三方面在南亚地区关系正常化和建立和平的情况下共同求得”。
布托总理还说:“印度同谢赫·阿卜杜拉作出安排,这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或者过去任何一次作出的安排都不能削弱、更谈不上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利。”
布托总理重申巴基斯坦有义务支持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实现他们自决权利的斗争。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 恢复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口军事装备

第6版()
专栏: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布
恢复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口军事装备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安德森在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将恢复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口军事装备。
安德森说:“美国已通知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它今天已取消对这两个国家关于军事装备出口的禁运,并且实行一项政策,根据这项政策,我们将逐项考虑用现款交易出口武器的要求。”他说:“我应该强调,这是一项只能作现金交易的政策:我们不计划以军事馈赠援助或贷款的方式提供任何装备。”
美国是在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后对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武器禁运的。
美国副国务卿西斯科二月二十三日说:“我们感到在(次大陆)这个地区已经存在着一种相当不正常的状况,即一方(印度)正从苏联获得武器并且拥有自己制造武器的能力,而另一方(巴基斯坦)却不能从美国获得武器。”

克什米尔问题

第6版()
专栏:国际资料

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简称。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积约十九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其中穆斯林占百分之七十七,印度教徒占百分之二十。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于克什米尔的争端起源于一九四七年印巴分治的时候,是当时英帝国主义为了制造印巴对立而蓄意遗留下来的。按照当时英国的分治方案,克什米尔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一九四七年十月,印巴双方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一九四八年八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通过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三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的决议。印巴双方都表示接受。一九四九年初双方正式停火,七月划定停火线,印度占领克什米尔的约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四百万;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克什米尔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一百万。一九五三年,印巴两国总理会谈达成协议,双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克什米尔争端“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确定人民愿望的最实际的方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从一九五三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主张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印度政府却一再违背自己的诺言,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构成单位”,甚至宣布公民投票不再是实际可行的了。克什米尔问题因此长期未能得到合理解决。
一九六五年九月,印度政府残暴镇压克什米尔人民争取民族自决的斗争,并向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巴基斯坦军队和人民进行了自卫反击。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动侵略战争,又越过克什米尔停火线,侵占巴基斯坦控制区的一些地方。一九七二年三月,印度总理英·甘地在一次集会上公然谈论“在克什米尔不再有任何停火线了”。同年七月,印巴签订西姆拉协定,规定双方尊重停火造成的控制线,而并不损害任何一方的众所周知的立场。但是,印度政府加紧进行改变克什米尔地位的活动,终于导致这次印度片面宣布克什米尔印占区成为印度联邦的一个组成单位。
(新华社)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