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5-03-11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现场设计是设计工作的革命

第5版()
专栏:

现场设计是设计工作的革命
  有色冶金设计总院
去年,我院的设计工作,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一九六三年,我国的经济情况已经开始全面好转,各项工业建设恢复和发展了,作为基础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有色冶金工业的建设,需要迅速地跟上去。但是我们的设计工作却受着各种“框框”的束缚,进度较慢,质量较差,满足不了客观形势的要求,几十个建设单位,不断地用长途电话、电报,催促我们供应设计图纸,或者对我们的设计不符实际提出意见。有一个建设单位的经理,干脆规定秘书隔一两天给我们发一个电报催设计图纸。我们的工作相当被动。
但是到了去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催要设计图纸的电报和电话没有了,建设单位的不满很少听到了,倒是表扬信、感谢信寄来了不少。本来,去年我院的设计任务要比一九六三年繁重,单是图纸工作量就要比一九六三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六,在年初平衡计划时,我们曾经认为需要增加三百五十个设计人员才能完成任务,但到了年底,不仅没有增加一个人,而且基本上提前完成了全年的设计任务,设计质量也有提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比较满意。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这里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坚决摒弃了过去那种深居大楼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采取了现场设计的革命措施。我们抽调了全院八百多名设计人员,组成了二十八个现场工作组,下楼出院,奔赴全国十三个省市的建设现场做设计,从而使我院的工作迅速由被动而转向主动,设计进度大为加快,质量也有所提高,有些拖延多年攻不下来的难关,在下了现场以后,也较快地攻下了。
到现场去闹革命
现场设计的基本精神就是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现场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施工现场、生产现场、设备制造现场、科学研究现场等等,而我们又以施工现场作为主要阵地。
设计脱离实际、脱离现场是我们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也是工作陷于被动的症结所在。什么叫设计?设计就是改造自然的方案、计划、办法。拿我们有色冶金设计来说,就是要想出最经济合理的办法,把埋在地下的金属矿石开采出来,冶炼成金属。因此,要做出正确的设计,当然必须首先正确地了解设计的对象,只有对设计对象,也就是客观实际有了真正深入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提出改造自然的正确方案。但是我们过去却是蹲在远离设计对象的大楼里,主要依靠建设单位提供设计资料来做设计,或者只是派出少数人到现场去收集资料,然后回院做设计,由于时间短,对设计对象没有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去了解,这样做出来的设计,怎么可能符合实际呢?
可不可以不走出设计大楼,而采取一些其它办法来克服脱离实际的毛病呢?也就是说,可不可以关在设计院里来闹设计革命呢?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尝试。去年初,我院为了完成一个矿山的改建设计,曾经在院里组织了一次“歼灭战”,集中了相当多的人力,不少人日夜加班,干劲很足,决心要画出一套高质量的施工图。会战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五百五十张一号图纸,速度是相当快的,图纸质量经过评定,有百分之八十四是甲级品,并且消灭了废品。我们满以为这次“革命”无疑是成功了,不料送到施工现场以后,很多图纸不符合实际,不能用,有百分之五十二的图纸需要重新修改补充。
去年二季度,我们又在院里关着门闹了一次“革命”,给另一个扩建工程做了一套施工图设计,共设计了施工图纸二百二十六张。我们经过仔细核定,认为全部是甲级品,从图纸上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结果送到现场后,依然漏洞百出,有百分之四十的图纸因为不符实际而全部作废,我们不得不去现场对设计重新做了大量修改。
这两次“革命”的失败,以及前几年类似的许多教训都告诉我们:要克服设计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毛病,惟有对症下药,到现场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关着门闹革命是闹不成的。
抓活资料 做活设计
现场设计与闭门设计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许多同志下现场后的一致反应是:“设计工作做活了。”“来到现场,住在现场,耳闻目睹都是活资料。”“在设计院里做设计,只能在几千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的地形图上划道道,印象是死的,现在我们就在一比一的大地形图上自由的走来走去,一切都变活了。”
死资料变成了活资料,这是我们设计工作上的一个大变化。认识来源于感性,而我们过去恰恰就违反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对设计对象十分缺乏感性知识,接触的只是由别人提供的第二、三手的资料和地形图。做设计当然不能绝对不要书面资料,但死的资料永远不能代替活的现实,最好的地形图也不可能把大自然一点不漏地反映出来。当我们走到真正的大地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许多在地形图上没有发现的问题。有一个露天矿,过去已根据地形图做好了岩石剥离的设计,这次我们亲自走到矿山上,反复踏勘了几次,发现有一座山头可以不搬掉,回去修改了设计,一计算可以减少基建及生产时期的岩石剥离量五百万立方米,节约了剥离费用二千万元,还缩短了矿山投入生产的时间。象这样的问题,不是亲自到山上来走一走,看一看,那是不容易发现的。
是全部凭别人提供的第二、三手资料做设计,还是尽可能多掌握些第一手资料来做设计?这是设计工作中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一种做法是一切对资料负责,设计是“纸上谈兵”,从图纸上看似乎描画得很漂亮,却经不起实际的验证。过去我们就常常是这样,基础资料只是依靠建设单位供应,即使是一些很容易取得的资料,我们也不亲自动手去收集,而对别人提供的资料又不去认真核实,结果常常发生由于资料的不正确,而使设计造成错误。我们到了现场以后,坚决采取了后一种做法,强调亲自动手作调查研究,尽可能多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就使设计中的错误大为减少了。我们在做一个矿山的初步设计时,甲方提供的水源资料中,曾介绍当地主要水源最小流量一天只有一百五十五吨,显然水量太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过去我们蹲在院里不明真相,就据此做了一个设计方案,要从一条十二公里外的大江里取水,需要投资八十万元。后来我们到了现场,重新作了一番调查,经过多次测定,证明当地水源的最小流量一天有一千六百六十八吨,比原资料多了十倍,这个数量加上其它水源,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矿山的需要,不必再到十二公里外去取水,八十万元投资就节省下来了。
客观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就很深刻和全面,要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常常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和观察,才能比较地接近实际。过去我们蹲在大楼里做设计,也经常有人下现场,但多数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客观事物只是作一些短时间的表面的调查就满足了,而不是蹲下来作反复的调查和观察。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片面性。我们下了现场以后,就有了良好的条件,使我们能够按照认识的规律来认识客观事物,及时掌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使主观和客观基本上达到一致。我们做出的每一项比较正确的设计,无不经过了多次反复的过程,甚至连一些比较小的项目也是如此。有一个同志给一个工厂设计两台球磨机的基础,这并不是复杂的技术,设计人员却先后下车间七次,才使设计符合实际。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密切地与现场的实际结合之后,我们也就为设计的不断创新找到了道路。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着,推动事物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是工人阶级创造性的劳动,是工人们的技术革新。我们在现场上与工人、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大搞技术革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我们设计了一个生产某种新金属的工厂,担任这项设计任务的绝大部分是一九六二年才从学校出来的青年人,他们在现场上与工人结合起来,边劳动,边试验,边设计,终于成功地采用了十四项新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约了投资。去年我们在现场设计的一年,也是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获得丰收的一年。
设计队伍扩大了
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不解决联系群众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联系实际。我们下现场以后的另一个重大收获是:设计工作开始改变了过去那种只由我们少数人来包办的局面,现场上的广大工人、干部都来参预设计,都来出主意,想办法,设计队伍大大地扩大了。
过去,我们以为设计工作的群众路线,主要就是在设计院内部如何贯彻领导、专家、群众的三结合,现在看来,设计院内部的群众路线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走出设计院,实行与现场的施工、建设单位的三结合,去与现场上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广大工人和干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设计脱离实际的毛病,冲破“专家路线”的圈子,根本改变设计工作的面貌。去年我们在现场上,举行了几百次的三结合座谈会,请各方面的人对设计提意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与施工、生产单位的人员一起制订设计方案,一起研究决定技术问题,一起爬山越岭的到现场上去调查。在设计一座矿山时,为了选择一个竖井的位置,我们和施工、生产人员一起,到矿区去踏勘了八次,最后找到了比原设计更合理的位置,把竖井往后移了五米,这一移动,就减少了场地平整工程量一万立方米石方。如按原设计做,这批石方仅运走就要用解放牌卡车运输近一万次。
过去在设计院里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向往着能做出高质量的设计,满足施工的需要,加快建设的进度,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与施工和建设单位之间,总是打不完的官司,扯不清的皮。我们来到了现场,设计工作实行了广泛的三结合,情况才根本改变了。去年我们在现场上画了大量的施工图纸,经检查,绝大多数都质量优等,在施工中修改的很少。我们曾设计了一个机修车间,这个车间从施工到建成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修改一张图纸,没有发现一处尺寸的错误,施工工人们非常满意。这在过去,简直是难以设想的奇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这些图纸,实际上已是大家的集体创作,是三结合的产物。
在实行三结合中,我们特别注意与工人的结合,多倾听工人的意见。工人们天天在生产实践,受框框的束缚少,看问题提意见最实事求是,不大犯形而上学的毛病。就拿简化设计图纸这件事来说,我们是图纸描画得越精细越好,实际上是搞烦琐哲学。工人们批评我们的图纸是“废话连篇,好看不好用。”这次在现场与工人结合,简化了大量的施工图纸。有一个工程,原计划要画九百十一张施工图,后来简化为三百一十张,减少了百分之六十六。另一个工程的十二个项目,原计划也要新制八百八十三张施工图纸,后来也听取工人的意见,减了将近一半。这样,使许多人力从制图中解放了出来,去参加劳动,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
现场是课堂 现场是熔炉
设计工作革命化,归根到底是人的革命化,人的思想革命化。怎样才能促进设计人员的革命化?过去我们曾经作过长时期的摸索。经过去年现场设计的实践以后,我们发现,组织设计人员下现场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今年春节,同志们从四面八方的建设工地上回到了院里,他们带来了许多设计革命的喜讯,也带来了一片新的革命精神。不少人的精神面貌与往日有了显著的不同:他们头脑里辩证唯物主义比过去多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比过去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现场上受到了许多活生生的教育。过去我们在院里也学习过毛主席著作,反复学过《实践论》,自然也有一些收获,但是不能深刻联系实际,多数只是停留在背诵条文上了。到现场后,在一件又一件变革自然的实践中,他们才逐渐看到了自己主观世界里的严重问题,懂得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有一位做设备设计的工程师,过去在院里设计了一辆矿车,有人反映矿车不好使,他怎么也不承认。这次下现场,他亲自去推矿车,才发现矿车确实设计得太高,重心不稳,很容易翻车,他老老实实承认了错误,修改了设计。过去,我们把不少厂矿区的工人村,设计在远离工厂的地方,理由是
“关心工人生活”,“让他们休息得安静些,有较好的文化生活”等等,别人批评这种设计是脱离群众脱离生产的主观主义,有关工程师听了感到很委屈。这次下现场,这几个设计人员在一个厂里参加劳动,夜里下班时,本来已经很累,又摸黑走了三公里,才回到了他们原先设计的工人村,真是又累又饿,连脸也不洗就倒头睡觉了。这次的亲身体验,使他们真正服了输,“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设计了”。
就这样,在现场上,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逐渐失去了市场,重视实践,重视调查研究的新风气,逐步兴盛起来。不少同志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的数据,带了干粮,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地翻山越岭,到实地去作调查。有一座矿山的铁路线,原设计时,选定的线路要占用二十五亩良田,因而还要安排五十多个农民的生活。这次在现场做施工图,负责的工程师遵循了毛主席“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冒着雨雪沿线路去踏勘了三天,终于找到了一条经济合理的线路,节约了大量投资。许多同志都说:过去以为毛主席思想只能指导阶级斗争,而这次在现场上,才深刻体会到毛主席思想同样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思想武器,因而学习毛主席著作成了大家的自觉活动,出现了不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在现场上,我们把参加劳动作为设计人员参加实践的主要内容。有一次,由于设计错误,多挖了一个坑,我们就自己动手来填坑,一百八十多人前后劳动了两个月,搬运了四百立方米土,才把坑填满。又一次,有十几台设备的混凝土基础设计不当,要全部打掉,我们抡铁锤,打钎子,个个人累得满头大汗,也断断续续干了一个月才完成。参加设计返工劳动给大家上了难忘的一课,个个都说:这次可尝到了“设计错划一条线,工人多出几身汗”的滋味。施工工人们看了我们这种严肃对待错误的态度,也很感动,他们说:“工作中谁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呢。”过去设计中出现差错是互相指责,打官司,而现在变成了互相帮助,互相原谅,劳动消除了相互之间的隔阂,建立起了新的关系。
我们有些同志,初下现场时,手提北京牌提包,工作服干干净净,夹着图纸蹓蹓跶跶,放不下知识分子架子,与工人关系疏远。后来通过劳动,通过多方面的接触,逐渐地与工人接近起来。我们有一个工程师,对现场上一位工人出身的杨厂长不满意,认为他讲话粗声粗气,太主观。有一次他去参观矿史展览会,讲解员谈到了这位杨厂长的家史:他一家十四个兄弟,解放前在矿山恶霸的残酷迫害下,死了十三个,最后只剩他一个人,还是坚持与阶级敌人作斗争。解放后,他忠心耿耿,爱厂如家,他的健康在旧社会遭到严重摧残,却依然积极为党工作,……这位工程师听了这一席介绍很受感动,从此改变了对这位工人出身的厂长的态度。我们利用现场的有利条件,常请一些工人来讲家史,厂史,讲今昔对比,给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上阶级教育课。我们也开展了各种为工人服务的活动,给工人上技术文化课,星期天时女技术员去帮单身工人缝洗衣服,有些人还学会了理发技术,帮工人去理发。在一个现场上,一位工人出了工伤事故,送医院急救,需要输血,设计人员争着报名,有一位同志在医院里等候了十二个小时,终于给阶级弟兄输了血。
思想感情的变化,也反映在设计队伍的内部关系上。过去在设计院里,工作中经常互相扯皮推诿,大搞烦琐哲学。而在现场的集体生活中,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相互支援成为主要风气。一个专业工作忙不过来,其它专业的同志就主动支援,出现了很多帮助兄弟专业制图、描画、做预算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互相关心,谁的衣服脏了,就有人不声不响地替他洗了;谁的被子薄了,就有人悄悄把自己的被子给他盖上;谁生病了,大家就亲切地赶来探望,端茶送饭。在现场上,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革命的集体生活,仿佛使人都变得年轻了。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我们在一年的现场设计中,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坚持了政治挂帅,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现场。同时我们又全力加强了机关后勤工作,一切为“前线”服务,使“前线”的设计人员无后顾之忧。但是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不少缺点,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主要是:院内的机构设置不适应现场设计的需要;对现场的集中领导和统一调度工作不够有力;机关工作跟不上,工作比较被动;有的现场组由于政治思想工作抓得不紧,没有充分利用现场的有利条件,身在现场而做出的设计仍然脱离实际,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现场设计是一个新事物,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它。
我们认为,从脱离实际的闭门设计到联系实际的现场设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法的更易,而是一场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革命,这就是革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命,革烦琐哲学和机械论的命,树立起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设计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在一年来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也就是高举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才能做好设计工作,才能把设计人员锻炼成为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

一段难忘的经历

第5版()
专栏:

  一段难忘的经历
  第八机械工业部工厂设计院 葛秀霞
我是一个年轻的设计人员。去年十月,我第一次到一个地区参加了一次现场设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从现场回来以后,一股强烈的愿望,促使我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跃跃欲试 又信心不足
去年的十月十六日,临下班前领导上通知我,要我出发到一个地方去参加一个机械厂的现场设计。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九六二年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一九六四年由北京规划局调到洛阳工厂设计院,工作时间还那末短,怎么能单独出差去担负现场设计的重任呢?接受任务时我非常兴奋,心想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和培养;但心里也很紧张,一次再次地问自己:“我行么?”临出发前,才知道同行的给排水及供电专业两位同志竟还是一九六三年毕业的,比我还晚,心里禁不住连连叫苦,暗想随资格老一点的同志出去,即使专业不同也可以壮壮胆子,这下可要我们好看了。我就是这样硬着头皮,背着“包袱”出发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我们首先就去找当地的机械局。我们想,院领导告诉我们三人是来做配合设计的,想象人家一定万事俱备了,哪知一到机械局要资料,竟一无所有,连设计组的影子还没有呢!这时我们三人就象离了娘的孩子,感到既孤单又委屈。第二天由机械局同志陪同坐了老半天的汽车,到了现场察看,我们好象到了世界的最角落了。走进原有的一间老车间建筑,成群的麻雀飞来飞去,满地的牲口粪又脏又臭,看到这情景,仿佛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样薄弱的技术力量,又偏偏跑到这样棘手的地方来,真够呛。回到市里,有人建议要先访问地方机关,于是就开了一大堆介绍信,跑遍了市设计院,城市建设委员会、气象局、电业局等机关,见什么,抄什么,抄了一大堆可是用不上。那些天,心事重重,话也说不出,笑更笑不出。
正在这时,现场指挥部领导同志从外地回来了,他说:“怕什么呢?你们负不了责,我来负责,做错了就改,年轻人碰碰钉子就锻炼出来了。”接着又领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两个工厂,心里稍微轻松些。总之,我们到了现场以后,心里是跃跃欲试,但又信心不足。
第一次考验
设计一开始,当地市委就提出“三不四要”的原则:不占良田好土,不拆一间民房,不搬迁一户社员;要支援农业用水、用电、用肥和养猪馅水。我是搞总图设计的,临来现场时,心里曾默默画了一张总图:如何把厂区附近农民迁走,如何把民房征过来,解决一部分家属宿舍,等等。我认为历来建厂都是如此,现在一听到“三不四要”的设计原则,和过去的洋教条完全不同,我觉得很新鲜,的确,为什么一建厂就要把附近的民房看成钉子,非一个个拔掉不可呢?我对这个问题思想上开始引起重视,但这时仍经不住别人“做工作”,例如有一块平坝地,原来不打算征用了,但有人说:“小葛,只要你笔下留情些,我们的篮球场就出来了。”或则说:“我们厂小青年特别多,篮球队还是区冠军哩!”“篮球场上平时也可以搞搞文娱活动!”等等。我想,可也是的,他们大多是从大城市来的,又是来到这个被我认为“世界的角落”里来,生活上应当照顾。因此又发生了动摇,笔下真的“留情”了。领导上发现这个问题,马上对我说:“小葛,你想想,把农民的好地拿来,让工人在上面打篮球,这是什么问题?”这一问,才使我想到,我自以为对党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已经领会,没想到在实践中并未如此。在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我心里豁亮了。后来在开挖基槽时,发现一段围墙,还可以向里移,我向领导请示后,就又向里挪了两米左右,最后的围墙曲里拐弯尽量把房屋墙角相连,结合自然土坎修筑。厂区规划修改了六次才定案,原征地三十九亩,减为只征地九亩多;原来要拆迁五个居民点二十户居民,最后做到一户不迁。这样做,若按以往“厂区地形力求方正”的框框来看,会被认为“不合理”、“不正规”,但我们认为,只要符合党的政策,就是合理的。
过去在院里做设计,只知道听规范的话,而不是很好地听党的话,甚至搬规范吓唬人,把政策放在一边。象如何对待土地的问题,形式上是寸土之争,实际上是对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的态度问题。若按老规范,丁字尺、三角板移动几下,围墙就移出来了,周围的民房也会随之拆的拆,搬的搬。这次,我们坚决地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赞扬,他们说:“工业上山,把房子修在山坡上,是工人老大哥啃骨头,给农民兄弟留肥肉。”
我是在大城市长大的“三门干部”,看到的住宅大都是高水平的,卫生设备俱全,阳台就更普遍了。到现场看到市设计院的○—3型住宅通用图,没壁橱也没阳台,心里就嘀咕开了,这哪象住宅,还不是和单身宿舍一样?后来在讨论职工宿舍的设计标准时,又把住宅内的厕所取消了。我想,宿舍向低标准看齐,那怎能体现社会主义的生活水平呢?一连串的问题在脑子里转,后来领导组织我们算细账,过去附近社员到城里去挑粪,往返要走二十六公里,如果设计不设抽水马桶而搞土厕所,就可以为农业提供粪便,按全厂职工及家属二千余人计算,每年可积肥约一千多吨,这一算,才使我恍然大悟,特别是当没几天住宅建成后,连我自己也不禁为之一愕,这明光净亮的大楼与当地农舍相比,已经很不错了。这时,我又不禁问自己,过去我口头上也会说设计要从六亿人民出发,革命青年要胸怀全球,要维护党的政策,但为什么碰到具体问题就忘了呢?现场设计的实际生活教育了我,政策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提出来的问题不仅要你口头上来回答,而且要你拿出行动来。
找到了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设计一开始,领导上就明确规定要在十天内完成设计任务,可是连一张起码的地形图也没有,坐等资料或增加人手的可能在当时都不存在,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采取革命的办法,立即投入紧张的歼灭战。测量现场找不到仪器,我们就用捆铺盖卷的绳子和一根一米长的折尺,实测原有厂房的大小和位置,并作了厂区初步规划。这时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去访问了当地农民,了解到一些必要的设计资料,我们的设计工作就这样开始走上了轨道。
施工刚开始时,我虽然是在现场设计,但是设计院里的一套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却没有根本改变,人经常坐在办公室里,设计上有漏洞或不清楚的地方,总是施工单位的工人同志找上门来问,而好些具体问题我也无法解决,经常得靠工人同志出点子想办法。如有一条道路,原设计是直接连起来的,工人发现设计不合理,就提出了一个修改意见,这个意见完全正确,但开始我总觉得由工人修改自己的设计,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我是大学毕业生,而他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得歪七扭八的……。可是一系列事实偏偏叫你不得不打心眼里同意他们的意见。工人们出的一些点子,总是那么巧妙,那么实在。例如,他们根据汽车开过留下的轮迹,定下了道路转弯的曲率半径;他们结合地形巧妙地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公共厕所等等,象这一类的点子很多。到后来我也忘了自己是大学生了,一有问题就去找工人商量,就象找到了称心的老师。在下现场前我曾经多次问自己:“我行么?”这个问题现在得到了回答,为什么不行呢?我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能有办法。
以前我很少直接接触工人和农民,在学校时,虽也偶而下过工厂、农村,但和他们总是格格不合。这次在现场设计中,农民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水文、气象、地质等资料,许多农民直接参加了土方工程,我同他们一起劳动了好几次,他们那种勤劳纯朴的品质和实干精神感染了我。在挖排洪沟时,他们双脚站在水里,还是一丝不苟地按设计要求挖,毫不马虎。我越和他们接触,就越感到自己思想里的脏东西多。一连串事实,使我逐渐感到工农的形象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大得多。
工地上日日夜夜热火朝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在改变自然的面貌,图纸上的设计很快变成了现实,这座革命熔炉也同时迅速地改造着我的思想。
我们的设计终于如期完成了,质量、进度都符合要求,工厂的设备也很快安装完了。当工人进厂时,农民自动组织了锣鼓队欢迎。在元旦的联欢会上,工人农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这是在为工农亲如一家而欢呼,为党的方针政策的胜利而欢呼!

“找上门”和“送上门”

第5版()
专栏:来稿摘编

  “找上门”和“送上门”
我从事基本建设施工已经九年了。过去现场施工中发生问题,都是我们跑到几十里以外的设计院去,向他们求教,回来再处理,这样现场施工只好停下来等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一变过去的作法,把设计送上门来了。他们在工地搭起棚子,在现场安营落寨,这一下解决问题可快了。在改造武钢加热炉缓冲器基础的时候,需要把一百二十立方米的混凝土凿去,基础侧面有十立方米混凝土需要人工凿齐,干这种活很累,工效又低,这时,设计院在现场的女技术员经过仔细计算,修改了设计,把需要凿除的部分保留下来了,受到了工人的热烈欢迎。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总之,他们把设计“送上门来”以后,施工中碰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解决起来既及时又切合实际,工人们都说这个办法好。
武汉冶金建设公司第五工程公司 王一诺

这能叫做“现场设计”吗?

第5版()
专栏:来稿摘编

  这能叫做“现场设计”吗?
不久前,我院搞了这样一次“现场设计”:在一个主任的带领下,一行三十几人,图纸、资料、图板拉了一卡车。到了现场,人住在工厂招待所,在一座为我们专门准备的大房子里办公,既不同工人“三同”,也不跟工人交谈,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点半,除了开会,就是在图板上画呀描的。“现场设计”几个月,工厂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工人的要求和希望,可以说一概无知。工作只是找找技术科打打交道,图纸越画越多,越画越烦琐。最后的成品又不跟工人见面,只满足于工厂技术人员已经过目,立过字据,盖过章,签过字……象这样的做法能叫做“现场设计”吗?
交通部船舶设计院 胡云昌

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

第5版()
专栏:来稿摘编

  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
天津近海,地下水位很高,夏秋天掘地尺余即可见水。可是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按照一般城市的做法来设计工厂地下管道,结果有一个工厂,每到雨季,管沟终日积水;热力管的保温层受水浸渍,大面积脱落,管内蒸汽温度受外界水冷却,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严重地影响生产。敷设在地下的钢管由于经年泡在水里,锈蚀严重,有的管壁已经穿孔,渗漏的结果,送出去的蒸汽和压缩空气里常常带水。
现在,我所职工已经把埋在地下的管道改为架空管道,试用结果很好,而且造价也不高。为什么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想不出这种既经济而又适用的办法呢?显然,这是他们远离现场蹲在大楼里闭门设计的结果。 天津一机部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许延龄

“闭门造车”造成施工困难

第5版()
专栏:来稿摘编

  “闭门造车”造成施工困难
我厂新建的生产主楼,是四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及屋面,原设计为预制椭圆孔空心板。从图纸上来看,设计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图纸拿到现场,问题出来了,原来现场加工厂没有生产过椭圆空心板,既无制作经验,又缺制作模板。施工在即,怎么办呢?这时设计单位远在上海,只好让他们千里迢迢赶来,重新计算绘图。后来问题虽然解决了,工期却因此而延误。
设计人员不下现场,不结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搞设计,往往会使设计过于复杂化,给施工带来困难。所以施工单位的同志特别欢迎设计院的同志下现场。
北京气体分析仪器厂 张立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