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3-02-07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纪念二七烈士

第6版()
专栏:

纪念二七烈士
郭沫若二七运动,京汉铁路大罢工,为无产阶级革命打了冲锋。反帝反封建的雄伟力量,终于摇醒了沉睡中的巨龙。头可断,决不向反革命投降!烈士林祥谦是革命者的榜样。还有他亲密的战友,烈士施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东方!四十年了,中国人民已经解放,三面红旗在宇宙中大放光芒。饮水思源,我们要永远纪念烈士!饮水思源,我们要永远拥护党!
一九六三年一月三十日

哨兵的眼睛

第6版()
专栏:

哨兵的眼睛
〔朝鲜〕南泰范 诗
〔朝鲜〕姜文洽 摄影啊,伏身在祖国高地的战士!今天你依然带着严峻的目光,凝视着那窥伺可爱祖国的仇敌。战士啊!你的眼珠里闪烁着复仇光芒。你用目不转睛的视线,坚定不移地保卫着:我们的党中央和敬爱的领袖,祖国和人民,我们幸福的天堂。革命的时代——暴风雨时代的哨兵啊!你光辉地捍卫着社会主义东方的最前哨,你的眼里投射着阵阵怒火,定要把侵略者的一切阴谋焚净烧光。
〔德烈译〕

碧血春花

第6版()
专栏:

碧血春花
梅原
今天是“二七”大罢工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前的今天,全副武装的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向争取政治权利的京汉铁路工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这次斗争中,四十多位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驱者,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用鲜血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十年了,然而“二七”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始终是我们永记不忘的。“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决不上工!”林祥谦烈士在挨了敌人刀砍、鲜血溅地时,还如此厉声地回答凶残的刽子手(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中国青年报》所载陈桂贞《忆祥谦二三事》及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的《“二七”斗争史料介绍》)。至今每当我们在书籍和文章中读到这段情节时,犹觉大义凛然,气壮山河。四十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就在他们先锋队的领导下,如此英勇无畏地投入斗争的烈火了。“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的革命精神,四十年来,一直为革命的后来人所继承。先烈们虽然倒下了,敌人却永远不能把革命的中国无产阶级杀绝、吓倒、征服!
“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充分表现了中国早期的革命无产者,前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定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从来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要革命,就要敢于斗争,特别是对于武装到牙齿的反动派,还要不怕脑袋落地,否则,只有乖乖地俯伏在他们的脚下,去做奴才。
革命的成功,也自然有着种种因素,但敢不敢革命,敢不敢斗争,却又是最重要的关键。只要敢于斗争,抱着“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的坚定意志,即使革命一时缺乏经验,以至于暂时遭受失败,也不要紧,革命的队伍将由此得到锻炼,取得丰富的经验。“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下,又经过二十多年时而失败,时而胜利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获得解放了。
“二七”烈士之一、共产党员施洋,在临刑时曾对刽子手说:“我只希望中国的劳动者早点起来,把军阀、官僚、资本家和你们这班替他们做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寝皮!”(见郑州大学政治历史系编著的《“二七”大罢工斗争史》)沉沉黑夜中烈士的希望如今已经实现,中国的劳动者已经站立起来,烈士们的鲜血灌浇的祖国大地,已经开出了无数鲜艳的春花。
我们今天和“二七”的时代完全不同了,但是,“二七”烈士们那种“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移”的革命坚定性,仍然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对一个革命者来说,头颅不要紧,生命不足惜,而革命的“志”却是不可移易的。有志,就敢于进行斗争;敢于斗争,共产主义理想就终将获得胜利。今天国内的阶级斗争时起时伏,两条道路的斗争始终存在;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也还在欺侮着我们,我们应该坚定革命的意志和信念,在任何风浪前,顶得住,站得稳。纪念“二七”,继承革命传统精神,让以革命前驱者的血灌浇出来的花,永远鲜艳永远红!

朝鲜人民军颂——祝贺朝鲜人民军建军节

第6版()
专栏:

朝鲜人民军颂
——祝贺朝鲜人民军建军节
萧向荣根底由来在白山,朝中儿女共时艰;旗昭抗日图兴国,血溅沙场自等闲。十载寒山日荷戈,英雄豪胆战狂魔。北朝解放终来到,举国欢腾击壤歌。狼奔豕突起妖氛,锦绣山河塞暗云;浴血三年披敌胆,中朝友谊著殊勋。战罢归来复旧园,江山今日更鲜妍;明朝再有狼烟报,行见沙场又比肩。

冰上运煤

第6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冰上运煤
杨如福
那是一九三九年冬天,我在三五九旅卫生部一个休养所里工作。休养所设在陕北绥德县的黄家沟,主要收容在黄河边上堵击日寇和在山西帮助新军作战的我军伤病员,其中有很多是冻伤患者。休养所除了几孔破窑洞,要啥没啥,一切都得工作人员自己想办法解决,连烧的煤也要到九十里以外的三皇峁去背。陕北高原的冬天,简直是狂风和黄沙的世界,气温经常在零下二、三十度之间。土窑的壁上结满了冰碴,又缺少铺盖,不把火炕烧暖,就谈不到给伤员治疗。此外,做饭、烧水、消毒,哪一样离得开煤呢?煤,在那种情况下,它的重要性决不亚于粮食和药品。休养所的工作人员要用很大精力解决煤的问题。
腊月二十三那天,所部的老副官易青山带着我们十来个人出发去拉煤。卫生员王辛田、安生多,都是只有十四五岁的“小鬼”,拽起一副爬犁飞快地跑在前面。去一趟三皇峁,往返需要三天。去时还好,回来时赶上个大风天,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鼻子里、耳朵里都是黄沙。这条大理河,水深的地方,河床宽阔,结着厚厚的冰层,的确很好走,水浅的地方,连河底的鹅卵石都露出水面,爬犁得从沙滩上绕过去。我们离开煤窑走了不远,爬犁就陷在“沙河”里。淤沙有两三尺深,爬犁陷在沙里,任凭你力气再大,也休想拉动分毫,好在我们几个有经验,每人都带了一根约一米长的木棒,一个人在前边拉,一人在后边把木棒插在爬犁底下用力往前撬。撬一下,挪一步,实在拉不动,只好把煤卸下来,一点一点抬到前边去,拉着空爬犁前进。虽然刮着刺骨的寒风,每人还是累得满头大汗,用手一擦,满脸煤灰,个个都变成“包公”了。
过完沙河不远,又遇到一段下坡的河道。这里水势很急,冰冻得不结实,有的地方水漫出来,流在冰上,似冻未冻。为了走路轻便防滑,我们穿的是自己用布条打的“草鞋”,走得热烘烘的两脚乍迈到这刺骨的冰水里,开始时真像刀割一样的疼,后来就麻木得失去了知觉。我们在冰水里走一段,实在受不了,就上岸来跳一阵,再下水去拉。走完了这段漫水区,水淋淋的鞋袜被风一吹,立即冻得硬梆梆的,好像两块大石头,站也站不稳。拉着爬犁跑得正欢的小安,一不留神摔倒在冰上,爬犁还在往前滑行。在后边推着的王辛田想收也收不住了,眼看就要撞在小安的身上,他急中生智,用力往旁边一扭,只听得“咔嚓”一声,爬犁撞在河岸上,翻了个个,爬犁上的煤刚巧掉进一个冰窟窿里。两个小鬼被惊呆了,互相埋怨起来:
“不让你跑,你偏要跑这么快!”
“谁让你往旁边推?”
“不往旁边推,早轧在你身上了!”
“轧一下,也比煤掉在河里强啊!战士们在前方冻烂了伤口、冻坏了手脚,咱们所里没有煤就治不了病,我们能让这么多煤糟蹋了吗!”
他俩爬在冰窟窿边,把头伸下去一看,里面黑洞洞的不知多深,又想不出什么办法,难过得哭起来。这时,易副官和卫生员李一让拉着第二副爬犁赶上来了。易副官是经过长征的,年纪比较大,身体不大好,大家都喊他“老红军”。他一面安慰两个小鬼,一面用木棍伸到河里去探了一下,看样子有齐腰深。两个小鬼就要下去,老红军拦住他俩,把棉衣一脱,扑咚一声跳下水去,一块一块地从河底把煤捞上来。捞完了煤,我们拉他上来,只见他手脚僵硬、嘴唇发黑,浑身皮肤都变成紫的了,上牙下牙打得咯咯价响。这时,李一让和后来的几个人早拾来一些枯枝和乱草,急忙在岸上点起一堆篝火,给他烤暖身子,穿上棉衣,又继续前进。
到了水深冰厚的地方,一人拉着爬犁,一人坐在上边。这时候,爱出洋相的王明章,又唱起他的山西浑源耍猴小调来。这种小调,乡土味很浓厚,音调也特殊,再加上他的滑稽表演,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把一路上的风尘、寒冷和劳累,早忘得光光的了。

都市的一角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都市的一角
江之水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城市经济组写了一本《上海棚户区的变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读来颇能引起人们发出感慨和赞美的书。
棚户,在北方有的城市叫窝铺,这是在旧中国大城市里存在的一种触目惊心的畸形现象。一面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面则是阴暗潮湿的贫民窟;剥削者在华丽的大厦里荒淫无耻,劳动人民则居无住室,不得不在城市的边沿就地搭上席棚,生活在笼罩着疾病和死亡的“草棚”,“滚地龙”,“水上搁楼”,甚至洞穴里。这两种不同的居住条件,鲜明地反映了劳动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真实面貌,这是旧社会制度带来的一种必然的产物。
这本书的作者们在上海有关市政单位的协助之下,对这曾被称为“远东的明珠”的所谓“贫民窟”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本书前三章写棚户区的形成、分布、面貌,以及贫困的原因,后两章则写解放后棚户的翻身和十年的巨变。读了前三章无异于接触了剥削阶级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罪恶史,也无异于在旧城市的贫民窟里作了一次巡行。那居住条件的恶劣,简直是令人难以想像。但即使如此吧,棚户区的人民仍然免不了受反动政权和流氓恶霸的敲诈勒索,欺凌迫害。本书所记的当年住户的那些血泪回忆,也正是对旧社会进行的控诉。
上海解放后,棚户区经过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由于社会制度而决定的。如今再看棚户区,有些已经变成了崭新的建筑,或是变成了公园和林荫大道;而许多旧棚户的居民,也已经住到市区新建的楼房里去了。其中情况,书中作了记述。
这本书还运用了一些图表,照片,以及解放前的一些反动档案材料,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给读者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带来不少方便。如果说还有所不足的,作为一本社会调查著作来要求,似乎材料还可更丰富一些,更深入细致一些,记载得更具体一些。
这是一本向人们揭示了旧都市的一角——贫民窟的特点的书,也是向人们打开了新城市崭新的面貌的书,这就是我们所以能够引起无限感慨和衷心赞美的原因。总之,这是一本不仅仅对研究经济问题的读者才有兴趣的书,对于不太熟悉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青年读者更有意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