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2-02-05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春满乾坤

第4版()
专栏:

春满乾坤
  杨岭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这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写的《春日江村五首》第一首的头几句。杜甫写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从这些诗里,我们看见诗人胸中激荡着的是战胜邪恶势力的希望和对劳动的热爱。看到“农务村村急”,老诗人跃跃欲试。“乾坤万里”,看天地是多么宽广!“时序百年”,一生又能有多少次春来秋往?快用劳动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吧,切莫辜负这大好春光!
人人都喜欢春天。劳动农民特别喜欢春天。在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人们都把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这大概同农业生产一般是从春天开始有密切关系吧?
正像宇宙乾坤的无边无际一样,时序本来也是无所谓开始和终结的。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又一圈,很难说哪里是一圈的起点、哪里是一圈的终止。我国夏代把阴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商代改十二月(腊月)初一为岁首;周代又改十一月(冬月)初一为岁首,这就把冬天当做了一年四季的开头。从汉武帝太初元年,直到辛亥革命那一年,这两千又十五年期间,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都是“行夏之时”,以阴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元旦)。从1913年开始,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两千多年间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风俗的“过年”的日子,阴历正月初一,改叫“春节”。人们喜爱这个日子,这个迎春的节日。人们都高兴把春天作为四季的第一季——这是东风解冻的季节,生机萌动的季节,风和日丽的季节,撒播种子的季节,孕育希望的季节。
“春节”被人们安排在这样的时候——春天就要来了,刚刚开始走来了;细看枝头已在透露春讯,不留心的人还感不到多少春意。秋收之后已经休整了不少日子,春耕大忙很快就要到来。尽管这时候北方还往往大雪纷飞;可是,鲜红的春联,响亮的爆竹,喧闹的锣鼓,欢乐的笑声,把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感觉早早唤醒。人们从雪花晶莹中看到了麦田金碧,从腊梅清香中闻到了桃李芬芳。人们互相拜访,互相祝贺,互相鼓励,互相商量,祈五谷丰登,祝百事如意。欢欢乐乐玩几天,然后就是“农务村村急”,投入新的生产斗争。——当然,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劳动农民就是在春节里也是不能有多少欢乐和如意的。真正普天同庆的春节,只有在最近十多年才成为现实。如今人们不再向天神祈求降福,也不再怕恶鬼拦路作祟[suì]。在尽情的欢乐中,人们用新的胜利的信心迎接每一个新的春天。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放眼望革命大势和建设大局,人民的事业正如春光一般灿烂。社会发展的规律正和时序运转的规律一样,任何妖邪也无法改变它。“腊雪化为流水去,春风吹出好山来。”(唐代广东诗人孟宾于诗句)要得腊雪化,除非春风吹。占世界人口90%以上的革命人民的热气,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热气,这就是春风。那怕春天也还会有寒潮,可是,冬寒也罢,春寒也罢,都无法阻拦时序转向阳春;春风已经带来“杨柳万千条”,使万里乾坤一片新绿,生机勃勃。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山上开始冰化雪消的时候,春水就涨起来了。在我国广大农村里,争取今年更好收成的活动,在春节之后将要一天比一天紧张,像一江春水一样一天比一天活跃。“抬头见喜”——任何困难也不会使英雄的人民公社社员低头。“出门见喜”——人们过了春节,走出家门,就要把喜庆撒满田间。当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同“万里乾坤”紧密连系起来,同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大计紧密连系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双手就会产生出最大的力量,人们的心里就会激荡起最大的快乐。

又一个春天

第4版()
专栏:

  又一个春天
  谢树
将近春节的一个下午,我和团结公社的书记老宋同志,一同来到新华生产大队第五队。
我们走进村头,忽觉眼前好豁亮:那东西宽敞的街道,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道两旁,家家户户新苫[shàn]的房,新抹的墙,而且都用新秫秸夹了整整齐齐的篱笆幛子。有的人家门楣上已经贴上了鲜红的对联,好一派节日的气氛!
老宋领我来到五队老社员郭志忠家。他说:“这是个‘闲不住’。”
说着,推开篱笆门,迎面一根灯笼杆,笔直朝天地竖在院当心,灯笼杆上还贴着春联。
这是一家典型的北方农户。三间正房,一间耳房,房檐前挂着一串串红登登的辣椒和一辫辫紫微微的茄干,红紫相间,再配着房顶上的白雪,颇有风趣。
“哈哈,我刚才还叨念你,你这就来了!”一个苍劲宏亮的声音,从我们身后传过来。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位六十岁左右、须发皆白却神采奕奕的老人,正从耳房里钻出来。
老宋笑了说:“你这个‘闲不住’啊,躲在耳房里干啥呢?修理农具?”
郭志忠摇摇头说:“你猜错喽!我们队上的农具早修理得差不多了,地里的粪也快送足啦。”
“那你干啥呢?”
“我……”郭志忠捋着花白胡须,笑迷迷地说:“扎灯笼呢!”说着,他把一盏鲜红的大灯笼提出来给我俩看。
“这么说,你到底是个‘闲不住’啊!”
郭志忠把我俩让进正房。里屋,收拾的很整齐,光洁的玻璃窗上贴了几对窗花,粉白的墙上贴了一联四扇屏的年画,正中贴着一张毛主席像。
郭志忠亲热地捧上茶来,老宋接过茶碗问:“老郭大爷,今年春节准备的咋样?”
“那还用说,杀一口猪,宰两只公鸭……喂,咱们可得好好喝几盅!”
“今年的光景不错吧?”
“不错,不错,咱们编了一套喀,你听听:一进村齐刷刷,一进街白花花,一进院绿瓦瓦,一进屋一堆一拉,一见面笑哈哈。这叫‘五进谣’,是咱们村里的新气象。”
我听了很觉新鲜,便问道:“这咋讲?”
“齐刷刷,是说家家户户入秋都夹了新篱笆幛子,收拾得整齐利索。白花花,是鹅鸭成群,绿瓦瓦,是都栽了果树,一堆一拉……”说到这儿,他忽然问我:“你看棚杆子上挂的那金黄黄的是啥?”
“苞米呀!”我回答说。
“对!外屋里堆的那绿参参的是啥?”
“白菜呀!”
“对!这穴子里装的是啥?”说着他向墙角一指。
“土豆啊!”
“对喽!这就叫一堆一拉。今年是粮足、菜足、干劲更足,所以大伙一见面就都笑哈哈了!”
他越讲劲头越足,嗓门越高,讲到后来,眼望着毛主席像,一拍大腿说:“还有一套:北京离这千里远,主席就在咱身边;条条政策合心意,主席天天想着咱!”
“好!”老宋不由大声称赞了一句。
郭志忠又接上说:“千个好,万个好,归根到底还是党的政策好!”
郭志忠说着说着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拿起灯笼和准备好的毛笔,醮饱了墨,递给了老宋。
“干啥?”
郭志忠说:“你在这灯笼上,大大地写上几个字!”
“写什么?”
“一不写三阳开泰,二不写五福临门,第一行写……”说到这儿,他忽然提高了嗓门,用那苍劲宏亮的声音说:“人民公社万岁!”……
我们从郭志忠家出来,天黑得伸手不见掌了。这时,全队几十户人家都已打开了电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又一个灿烂明媚的春天!

石油诗——给一个石油工人祝贺春节的信

第4版()
专栏:

  石油诗
  ——给一个石油工人祝贺春节的信
  李季又是一年春节到,挥笔写诗贺春节。千山万水道儿远,茫茫戈壁冰和雪,贺信随风穿云雾,遥寄寸心火样热。又是一年春节到,春节就是石油工人节。自古春风不度玉门关,千里戈壁千里寒,昆仑山前行人少,石油芳香何曾漫天山?峨嵋山下嘉陵江,啥时候飘过一艘运油船?又是一年春节到,春节就是石油工人节。石油工人志气大,自背钻机走天涯。井架就像雨后笋,万千口油井饮铁马。南征北战忘年月,祖国大地盛开石油花。又是一年春节到,挥笔写诗慰问英雄。千里冰雪风刺骨,功勋建立在严寒中。条条输油管横贯祖国大地,褐色原油写下了大跃进的历程。每一口喷泉般的油井都在欢呼:我们是三面红旗的见证!
1962年1月15日夜
于祝福寒庄

春联

第4版()
专栏:

  春联过幸福生活倍珍此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志气,鼓干劲,发愤图强挑重担,攀高峰,自力更生力争丰收,铁臂银锄摇大地欣看好景,猪羊鸡兔满家园

鼓声

第4版()
专栏:

  鼓声
  陈兆铭
“咚咚咚”、“咚咚咚”,生产队长手里的小鼓槌一起一落地敲打在牛皮鼓上,激人心弦的鼓声沿着寂静的山谷,向着远方传播……。
山村的夜晚是宁静的,一轮圆月已安详地挂在苍穹[qióng]上,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月色里。随着这有节奏的鼓声,山道上出现了红亮红亮的火把,人们迎着鼓声的召唤,鱼贯地走进灯火辉煌的祠堂——生产队议事集会的场所。
祠堂里,围着一堆篝火坐满了人。生产队长挥了一下手,用他清亮的嗓音念着写在年终分配方案上的社员的名字:张二伯全年工分三千二百九十五个,应得超产奖励粮一百二十三斤;美兰婶工分二千九百八十六个,应得超产奖励粮一百一十二斤……。灯光下,张二伯那布满鱼网皱的脸上,舒展着慈祥的笑容,可以看出这一串简单的数字,引起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心上多少的激荡;而那位美兰婶现在却正想着该给刚出嫁的女儿赠送些什么礼物。
会议结束了,人们带着幸福的笑声离开了会场。而激越的鼓声却仍在人们的耳畔回响。鼓声啊,你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追忆与联想!同样是鼓声,你在旧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眼泪和悲叹!那时节,镰刀刚挂壁,稻谷扬净刚入囤,鼓声啊就凄怆而又悲凉地敲响,那是贪得无厌的地主、伪保长向农民催租催佃、逼捐逼税的追命鼓。人们听到它,勾起的只是无限的愤懑与怨恨。如今的鼓声响,带给人们的却是喜悦和欢乐。

“雪花”(童话诗)

第4版()
专栏:

  “雪花”(童话诗)
  金笛天空,刮着刺骨的北风,河水冻僵了,一动也不动,“雪花”冒着严寒勇敢地跑来了,像一员身穿白袍的小英雄。“雪花”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大半个祖国都有他的行踪,他一面跑呀一面唱呀:“小朋友们,别学冬眠的懒虫!”“雪花”是一个爱清洁的孩子,他把经过的地方都打扫干净,把田野、街道、房屋擦得雪白,祖国变成了透明的水晶宫。
“雪花”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悄悄地坐在田野上劳动,缝了一床又大又厚的新棉被,送给绿油油的麦苗取暖防冻。
“雪花”是一个爱护庄稼的孩子,他最恨那些好吃懒做的害虫,把一条条害虫全都杀死,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许他们断送……末了,“雪花”来叩打老爷爷的窗户,老爷爷一见他满面笑容:“好孩子,你来的正是时候,农业丰收给你记上一次大功!

从门神到新门画

第4版()
专栏:

  从门神到新门画
  易水
关于门神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晋人宗懍著《荆楚岁时记》一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披甲持钺贴于户之左右,谓之门神”。《类说》引这条时又说:“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今本《荆楚岁时记》所记文字与此不同)。至于神荼、郁垒的故事,汉应劭《风俗通义》、王充《论衡》和蔡邕[yōng]《独断》诸书中都有记述。《论衡·乱龙篇》云:“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无道理妄为人祸,荼与郁垒缚以卢索,执以食虎。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户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夫桃人非荼、郁垒也,画虎非食鬼之虎也,刻画效象,冀以御凶。”可见,最早所指的门神是神荼与郁垒,贴门神是为了避邪除祟。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最早的门神画像,是汉代的遗物。汉代的门画并不仅是避除不祥的神道,还有许多反映社会生活中阶级关系的画面:一种是在门上画英雄力士;一种是在门上画属官小吏,在汉墓里这样的例子极多;一种是神像;也有的画出铺首、朱雀,下面有一只伸出独角的牛状怪兽,也许就是“白泽”等兽,用来避除不祥。汉代以后,在墓门的两旁还是常常刻着文官武将。
直到宋代,门神多绘于木板上,《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云:“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suān-ní]、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当时在岁旦设门神的习俗非常流行,形式也多样。传说中的终南进士钟馗,是专门驱邪啖[dàn]鬼的,在宋代也成为元旦悬于门上的门神。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戎装甲胄的门神被附会成唐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尤其是吴承恩在他著名小说《西游记》中作了绘形绘影的描述以后,更是传得家喻户晓,从此民间流传的门神,常常是一位绘成白面三络长须的秦叔宝,另一位绘成黑面(或红面)虬髯[qiú-rán]的尉迟恭了。也有仍画别的名将如赵云等等的。
在山东曲阜的孔府里,保存了一批门神画,共七十二张单页画和十张残片。其中大部分是版印着色的,少数是墨笔构画填色的,最早的几件其产生时代可上溯到清朝初年。这批遗物是现存门神画中的珍品。门神画的题材除了戎装将军的形象以外,还有一种朝服、纱帽、执笏[hù]的天官像,俗称“天官赐福”,用以迎祥祝福。旧时门神画也有画“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等的,从中都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
年年除夕,贴换门神,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总是反映出人们希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幻想能有一些公正的神只能够保护自己的家庭,不受人间邪鬼的侵扰,能够平安愉快地生活下去。但是在邪恶黑暗的旧社会里,“门神”并不能庇护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人民,他们仍然受剥削与迫害。
解放以后,门画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了,出现了众多的新题材,反映出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情景。

打虎岭上摘蜜桃,碧莲池中网大鱼(图片)

第4版()
专栏:

  打虎岭上摘蜜桃,碧莲池中网大鱼(门画) 蒋采苹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