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60-03-09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上银幕

第8版()
专栏: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上银幕亲爱的读者同志们:
我们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们和你们一样,读了关于急救平陆县六十一位阶级弟兄的伟大事迹的报道后,受到极大的教育。我们厂的创作人员纷纷写决心书,贴大字报,要求把这一动人的事迹搬上银幕,同时要求把这个光荣的创作任务交给他们。群众的热情建议得到文化部、中共北京市委和厂党委的大力支持,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立即成立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剧本创作小组。在全厂职工的热情帮助下,创作小组仅用了二十二小时的时间,就集体完成了剧本的编写工作,并立即组成了摄制组,投入了筹备拍摄工作。
各兄弟文艺单位的党组织和创作人员,得到我厂要拍摄这部影片的消息后,纷纷向我们表示,要以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支援我们拍好这部反映我国人民共产主义新风貌的影片。像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中国儿童剧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都主动地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援。他们表示现有的演员要谁给谁,随叫随到;需要什么器材,就给什么器材,坚决保证协力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北京洗印厂为了又快又好地洗印这部影片,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并且写出了保证书,由苏里副厂长亲自送到我厂。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也提出保证,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工作质量来宣传、发行和在全国放映这部影片。北京铁路局为了保证这部影片的顺利拍摄,在车票已经售完的情况下,又破例地请示铁道部,为影片摄制组单独挂了一节车,保证了去平陆的时间。
各单位对我们的大力支援,使我们非常感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摄制组提出了决心书,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来完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使这部影片在3月份和全国广大观众见面。
这部影片的导演有谢添、李恩杰、陈怀皑、陈方千等。摄影师有朱今明、聂晶、高洪涛、陈国梁、张庆华等。主要演员有:崔嵬、田方、谢添、张平、吴雪、金山、石羽、于是之、吕齐、方琯德、石一夫、于洋、赵联、李百万、秦文等。为这部影片作曲的有:李焕之、瞿希贤、张鲁等。
这个摄制组分为五个小组,两个小组已经于4日上午出发去平陆,另外留在北京地区的三个小组于本月3日已经开始进行拍摄。
我们知道你们曾热情地给人民日报编辑部来信,要求拍摄这部影片,对我们也是极大的鼓舞,我们特向您们保证,一定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60年3月4日编辑同志: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活教材,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它启发人们的革命自觉性,促进人们的协作精神。这里充分体现了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社会情况是个鲜明的对照。
这篇文章我仔细读了三遍,文中描绘的每个人每一举动,都使我感动得热泪满眶。这些人都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忘我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好勤务员。
我提议有关部门把这一动人事迹拍成电影,来颂扬人民的阶级友爱和共产主义的风格,更广泛地教育人民,使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领导、热爱阶级弟兄、热爱人民。
北京矿业学院 段芝亭编辑同志:
一接到2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醒目的大标题,首先就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全神贯注地一口气把它看完,我们的心被这感人肺腑的事迹所激动。
为了抢救六十一名建设者的生命,首长们、司药员、老船工、空军同志……,他们绞尽脑汁,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星夜将药品送到平陆县去。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化险为夷,恢复了健康,这是不平凡的春天中的不平凡事迹。
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生活不如牛马,任人欺凌,死活有谁管?我们不少海外的亲人,都是不堪压迫、欺辱,才到南洋去的。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处困难,八方支援。
我们回国至今,仅仅两个多月,但是,激动我们的事迹太多了。我们深深地感到,祖国和党是多么伟大,我们一定要把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告诉海外的亲人,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些新思想、新品德、新作风,做党和毛主席的好学生!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学生 江启安 伍少梅

红松之城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红松之城
中共伊春市委第一书记 王钊
伊春今年才只有十岁多一点。当红日从东方升起,层林迭嶂的万里青山,轻轻地脱掉披在她身上的纱装时,在汤旺河畔,面山背水,水外环山的一座新城市,就苏醒了。不论你坐上市内的公共汽车,或坐上纵穿市区的火车,就会看到高大的水塔顶上的红色标志灯,在晨雾迷漫的朝霞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一幢幢红色、白色、淡黄色的楼房,屹立在自然的花圃中,四周山上绵亘的树海和朵朵白云相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锦屏;从城西新建的机场上,飞起了一只“林鹰”,这个忠诚的巡逻兵,迎着早晨的太阳,盘旋在市区的上空,时刻注视着森林的安全。载运木材的大、小火车,汽车,拖拉机往来不绝;贮木场上清脆的?号声,装卸木材的机器声,木材加工厂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赶走了山林的空旷、寂静。
当你攀登上城对面的高山,观览下面的大森林,那洁白的小桦树,参天的大青杨,笔直秀美的黄菠萝,水曲柳,胡桃秋……簇拥着松林组成了和谐稠密的森林世界,微风吹来,松涛万里,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但在繁多的树种里面,人们最喜爱的还是林中之冠,树中之王的红松。它花纹美,材质好,用途广,弹力大,是建筑的珍品。它挺立在朝阳照射的山腰间,或高耸云端的山巅上,一座座树冠,宝塔似地突出在林层上面。春天来了,它冒出一撮撮清淡匀正的嫩芽,秀美的点缀在头上;仲夏,它那浓绿的装束,衬托在万紫千红的夕阳里,又显得格外庄严;到了秋天,橙黄色的果实累累,就像无数菠萝压满枝头;等到朔风尖利的吹来,森林里各种树木花草,都胆怯地脱掉叶子,枯萎了,红松却挺立在白雪皑皑的山峦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素以“红松故乡”著称的伊春,不仅宝藏无尽,而且像这红松一样风姿多娇。
人们歌颂这里的山是万宝山,河是金银川,树是摇钱树。老早以前,传说这里虎熊出没,人的足迹尚未到过的时候,黑夜里,无边的山岭上常常出现红光异彩,映红天,映红森林,那是山中宝库里的宝贝为招引有福人而放射的。山谷中那条银光闪闪,激荡着微波的河旁,有一匹乌黑的骏马常常在河边饮水,在山岭上奔驰,它饮过的水,就变成银河,它跑过的山,就闪现金光,它在沿河两岸奔驰嘶鸣,谁能驯服它,谁能搬走金山、银河,谁就不再受苦,小兴安岭上就会出现新的世界,带来幸福的生活。
有些外国人曾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想逮住乌马,打开宝库,搬走无价宝,可是结果,都枉费心机了!
敌伪统治时代,灾难的阴云遮住了太阳,无数珍贵的木材被敌人抢走,山坡上留下了齐腰高的树根,森林被焚烧,野兽也不得不逃避。被抓来的劳工和林业工人,进行着痛苦的和无休止的劳动,说不清多少人死于残酷的迫害,多少人死于冰冻、饥饿。那时这座宝山成了人间的监狱,到处是一片凄凉和创伤。宝山上的红光不见了,乌马也无踪了。到了解放时,山林里留下来的人已寥若晨星!
在黑暗绝望的日子里,是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联军,给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为了保卫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无尽的宝藏,党领导着受苦受难的人们,高举抗日解放的红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配合抗日联军,顽强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把无数敌人埋葬在森林里。直到现在,乌马河岸上还遗留着抗联的被服厂,通讯学校,五营地区抗联五团的宿营地等遗迹。许多革命者用自己的鲜血,灌溉了森林、花草,埋下了幸福的种子。当毛主席走上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时刻,标志着这个城市诞生的第一座楼房,在荒无人烟的塔头草甸上兴建起来,从此,展开了她灿烂的新的诗篇。
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这座宝库的开发,拿出了巨大的投资,调来了干部和工人。他们中有的是为祖国解放事业南征北战,立下功勋的转业军人;有的是长白山麓的“老木把”,松花江、扬子江岸的青壮年和山东汉;还有首都和上海来的大学生。他们在打开小兴安岭宝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意志下,互勉互助,结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进行以林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工作。
当1949年第一批建设者在这里出现的时候,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鸟儿和森林都欢唱着,迎接着真正的主人。原始的处女林里,仅有几间草房,住着几户猎民,成群结队的獐狍野鹿,惊诧的望着新来的人,在林隙间窜跃着,天真的小熊好奇地跑到工人们的帐篷里来玩耍。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地方平空建设起一座新城市,是何等的不易!顽强的战斗开始了:抵御着蚊虫的袭击,抵御着零下四十度的酷寒,开山,劈岭,挖渠,排水,从灌木丛中踩出人行道来背运生产、生活物资,在湍急的汤旺河上架起桥梁,在无边无沿的塔头草甸,连根拔掉无数参天古树的地方,盖起工厂、学校。人们的手震裂了,脚冻伤了,脸被蚊虫咬破了,可是坚强的意志,豪迈的劳动,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在汤旺河两岸荒凉的山野上,建设起一个通过四面八方的铁路网、公路网连接十数个大小城镇组成的近五十万人口的城市群!所以当外来人想要浏览这个城市的时候,需要坐上二、三小时的飞机,或十几小时的火车才行。
由于大森林对自然气候的调节作用,市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风景宜人,不受风沙之苦。当冰河解冻,达子香花盛开的时候,姑娘们成群结队地笑着,唱着,开始在林间的空地和林场上,给大地织补绿色的新装。在奔腾喧闹的汤旺河上,桃花水翻滚,满河的木材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在赶羊工人的?号中,驯服的流到贮木场。6月时节,小兴安岭上更成了一个绝妙的诗情画意之乡,百花盛开,芳香千里。再后,山峦上翠云横断,山脚下清流潺潺。这时你要想开开胃口,吃点新鲜的黄花菜,山葡萄,?柿,或者木耳,猴头之类的山珍,那很容易,可以提上篮子到城郊的森林里,和草甸子上,自由地选择。
9月的凉秋,人们站在楼外的阳台上,望着碧波滚滚的汤旺河水,和五颜六色的山林,不由不咏出毛主席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就在这秋色醉人的时刻里,满山上给城市居民送来了丰富的产品:那橙黄色的山梨,清香可口的狗枣子,包裹在青皮里的核桃,香脆的榛子……吃不尽,采不完,各种药材油料,饲料等遍布山林,等待着人们去挖采。
当满城雪花飞扬,一片银白,红松的枝头早压满了沉甸甸的雪团,阳光照耀,绿树银花,娇丽动人。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起来了。街道上,欢乐的孩子们踏着自做的滑冰刀,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向学校滑去。城内一个个滑冰场上,五千米比赛正在开始。对面山坡上又出现了欢乐的人群,一忽儿从半空的陡坡上急驰而下,一忽儿又迂回地冲上山头……。这时候,正是林业生产的黄金季节,拖拉机、大汽车,一齐出动,成千成万的马套子在山坡上奔跑,在冻结的河面和人造冰道上集运着木材。猎人们背上枪,带上工具,骑上马或蹬上滑雪板到森林里去追捕野鹿、獐狍,猎取貂皮、水獭。
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使这个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城市,像健壮的雄鹰,舒展开它的翅膀,飞跃向前。现在,手里拿着宝库钥匙,牵着乌马缰绳,并能搬走金山、银河的有福人,正在小兴安岭上创造新世界。人们已经懂得这些有福人不是别人,正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工农劳动群众,是旧社会的奴隶,今天的真正的主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把过去的幻想变成现实。现在,夜里走到街上,许多山上确实冒出了红光,那是几处炼铁厂、钢厂正在冶炼。新的炼钢厂房也已经落成。两座近代化规模宏大的木材加工厂在紧张施工兴建,不久它们将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生产各种精美、华丽,五光十色的纤维板、隔音板,供应建筑需要,还可以生产大量的酒精、干冰,还要提炼出尼龙原料糠醛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酵母,也可以制作人吃的面包。
在由乌马河和翠峦河汇流而成的伊春河的河面上,耸立着一座建筑物。入夜,从这座建筑物里发出万盏灯光,把河水照耀成一条银带,萦绕着城垣注入到汤旺河里去。这是1958年出动了十万人次的义务劳动建成的第一座水电站。不要多久,正在汤旺河上施工兴建的另一座中型水电站,即将向全市发出更大的电流,把全市,把小兴安岭的黑夜变成白天。那时人们将以更加强大的生产力,把伊春的无尽宝藏充分开发利用起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伊春市,也将以更美丽的雄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有声有色

第8版()
专栏:

有声有色
谢逸
我每天上班下班,都看见一位老大娘拿着长扫把,在那条偏僻的小巷里扫地。这老大娘五十岁左右,是街道的代表,城市贫民,儿子在福建前线。这条小巷是卫生运动中的空白点,住户少,行人多,落叶、碎草、果皮、泥巴之类,天天都有,而那老大娘也天天在扫,没有中止。
老大娘每天在小巷里扫着扫着,行人路过看见了她,却不知道她的名字,脑子里也未必都重视她这一普通的工作,对陌生的人来说,她是个无名者,做着“无声无色”的工作。但是,正是他们,使人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欢愉。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解放前苍蝇成群,大寒天还有蚊子白日出来咬人,霍乱是三年一小流行,五年一大流行。而现在,这些东西都给消灭得干干净净了,这就是和许许多多的老大娘有关的。她们像辛勤的园丁一样,除草浇水,日夜不息,而将我们这座花园修整得绚烂瑰丽,使我们能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真是无声么?并不见得,我们的事业都是有声的。不管是炼钢,是扫地,是开拖拉机,还是养猪,都是响当当的。这都是用具体行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在为人类谋幸福!这声音飘过屋顶,掠过田野,这声音威震山岳,惊天动地。过去有人说我们是“无声的中国”,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飞跃前进,劳动人民的凯歌响彻云霄。无声变有声,小声变大声,足以使帝国主义老爷们吃惊、发抖。
说是无色,这也不对。社会主义时代里的任何一件事,不管你是如何的普通,如何的微小,都不是暗然无色,而是光辉灿烂;做党和人民所要做的事,干一些人所没干过的活,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所做不到的事,这就非常出色。在我们辽阔的土地上,不论是车间田野,不论集体或是个人,都是色彩鲜明,一派红色,开门红,月月红,红到底,红旗飘飘,红光满天。
说是无名么?其实是有名。在各个战线上辛勤工作着的同志,不管是熟练的还是生手,不管是技工还是杂工,都有一个名字,“社会主义时代的人”,就是他们的名字。这名字光芒万丈,永垂不朽。这名字是不败的花朵,永远盛开在我们的时代园地里。
小巷里扫地的老大娘,是一个有声有色有大志的人物。她有社会主义之声、之色,她树立了为社会主义、为人民群众而献身的大志。她胸中那颗跳动不止的红心推动了她,使她能和在前线的儿子一样,共同在做着翻天复地的伟大事业。

灌饱良田千万顷

第8版()
专栏:

灌饱良田千万顷
杨茂林
气吞山河声震天,
抗旱骏马在奔腾。
马踏黄土涌清泉,
人迎北风呼雨云。
机器突突龙浇地,
河渠成网库如星。
喝令万龙交甘露,
饱灌良田千万顷。
天干保得青苗秀,
地裂争来五谷丰。

强盗罪行铁证如山 柉禁和酒器

第8版()
专栏:

强盗罪行铁证如山
柉禁和酒器
二十世纪初叶,美帝国主义就开始掠夺我国的古代铜器了。陕西宝鸡出土的一套柉禁和酒器是这个时期的掠夺品中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一宗。现在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殷末周初,贵族酗酒成风,所以周公曾特地做一篇“酒诰”来训诫西周的贵族,教他们不要像殷人那样“荒腆于酒”。现在我们在殷代和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常常发掘出成组的饮酒用具。当时贵族用的酒器,大多是青铜(铜锡合金)铸的,塑造十分精美。这些酒器,因为用途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宝鸡出土的一套酒器是西周初年的,可能不是同一个墓中的器物。照片中,下面一件长方形的叫“柉(音凡)禁”,就是现在的小炕几。在墓内时,有些酒器是放在禁上的,所以现在禁面上还留有痕迹。禁上的两排酒器,后排中间的一件叫“尊”,旁边的两件叫“卣”(音酉),都是盛酒用的,像今天的酒壶或酒瓶。卣有提手,携带很方便。前排从左到右,第一件叫“角”,第二件叫“觚”(音孤),第三件叫“觯”(音支),第四件叫“爵”,都是饮酒用的,像今天的酒杯。角和爵有三条腿,还可以放在火上温酒,觚也可以放在热水中温酒。另外几件不在禁上的,左边三件小的是觯,大的叫“盉”(音禾),右边的一件叫“斝”(音贾)。盉和斝是盛酒用的,也可以温酒。
禁和禁上的一套酒器都装饰着精致的饕餮(音滔铁)纹、夔纹和鸟纹,(饕餮和夔都是古时人们想像中的怪兽)。这些都是西周初期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柉禁只发现过两件,更是罕见的文物。这些酒器既说明当时贵族的奢侈,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青铜冶铸技术和工艺美术上的高度成就。 (寿晋)
(附图片)

工地休息(图片)

第8版()
专栏:

工地休息 曹文汉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