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陸軍發言人阿西姆·巴傑瓦的一席話,讓全球軍事圈笑到炸鍋。據央視新聞報道,印度從旁遮普邦阿達姆普爾發射了6枚“布朗”彈道導彈,結果一枚精准“返航”,砸中發射地阿達姆普爾,其余五枚“組團”落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地區。巴基斯坦防空系統目瞪口呆:這軌跡,連導彈自己都懵了,巴鐵從中國引進的防空導彈還怎么攔截?
印度這波操作,堪稱“戰場行為藝術”。布朗導彈以“自由落體”般的灑脫,完美詮釋了“發射即失聯,落地靠緣分”。正如巴傑瓦在發布會上調侃:“我們准備攔截,但它們的軌跡比天氣預報還離譜!”這哪是彈道導彈,分明是“布朗運動導彈”,隨機的藝術讓中式防空系統都直呼“防無可防”。
網友紛紛化身段子手:“印度導彈,發射前不看黃歷,落地後全靠玄學。”更有文學愛好者感嘆,魯迅筆下“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意境,在“一枚炸印度,五枚也炸印度”中得到了升華。這波神操作,直接讓對手的雷達屏幕變成了“薛定諤的彈道”。
布朗導彈為何如此“隨心所欲”?答案藏在印度國防體系的“硬傷”里。據《印度防務評論》,布朗導彈的制導芯片依賴美國技術,但受美印《技術保護協定》限制,升級如同痴人說夢。更別提2022年印度陸軍因預算削減,實彈演習次數驟降30%,操作人員熟練度堪憂。發射導彈跟玩俄羅斯輪盤沒啥區別,難怪連自家地盤都成了“靶場”。
可以說,“印度這導彈,芯片是美國的,操作是印度特色的,落地是隨機的,簡直是國際合作的‘災難大片’。”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雖然嚴陣以待,但面對這種“不可預測的家伙”,也只能攤手表示:“這仗沒法打!”
巴傑瓦在發布會上憋笑的模樣,堪稱全場焦點。他一本正經地表示:“我們原本有信心攔截,但印度導彈的軌跡讓我們懷疑人生。”發布會現場笑聲一片,巴基斯坦軍方甚至懶得啟動中式防空系統,畢竟“讓導彈自己玩去吧”似乎更安全。
反觀印度,軍方至今未對此事正面回應,估計正在忙着“甩鍋大會”。是芯片問題?操作失誤?還是風水不好?無論如何,這波“自導自演”的導彈秀,已經讓印度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狠狠出了一次丑。
在這里我們得提醒印度:要想擺脫“布朗導彈”魔咒,得在三方面下功夫。第一,技術升級,少靠美國“二手貨”,多投點錢研發自主芯片;第二,人員培訓,別讓發射員把導彈當“抽獎機”;第三,國際協作,謙虛點,向俄羅斯學學彈道導彈系統,別老想着“印度制造”包打天下。不然,下次導彈再“返航”,可別怪巴基斯坦笑得太大聲。
印度這波“神操作”,不僅讓巴基斯坦看傻了眼,也給全球軍事迷貢獻了一出“黑色幽默”。布朗導彈用實力證明:真正的殺傷力,不在於打中敵人,而在於讓所有人摸不着頭腦。可以說“印度導彈,敵我不分,天下無敵!”至於下一次“戰場奇跡”,咱們拭目以待——反正,雷達是干瞪眼,防空系統是擺設,笑聲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