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消息稱,俄羅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特意在莫斯科紅場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
包括中國在內的20個國家受邀參加此次活動,而中方不僅派解放軍儀仗隊參加閱兵,中方領導人還將出席慶典,並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行程。
因為這場閱兵儀式舉行之際,俄烏沖突還在持續,所以引發了美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
中俄會談的內容自然也成了當下的“重頭戲”。
其實,早些時候,俄總統外交事務助理烏沙科夫就已經對外放風稱,中俄將在會談期間討論有關俄烏沖突、俄美關系、中俄合作等重要議題。
而這也給了一些國家挑事的機會,尤其是烏克蘭,更是宣稱只要參與紅場閱兵,都是“對侵略者的支持”。
記者在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也提到了這一問題,所有人都在等待中方的態度。
我外交部發言人庄重且堅定的強調了3點:
首先,中方參加俄羅斯紅場慶典,是對歷史的尊重,對先烈的緬懷,也是對二戰勝利成果的堅定捍衛;
其次,中俄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並肩作戰,相互支持,生死與共的情誼是兩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最後,烏克蘭方面的說法完全就是在褻瀆歷史,踐踏二戰勝利成果,是對國際公平正義的挑戰。
不得不說,烏克蘭也真是沒腦子,衛國戰爭紀念的是反法西斯勝利,當年烏克蘭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同樣浴血奮戰,如今卻把參加紀念活動曲解為支持侵略,烏克蘭難道連誰是侵略者都搞不清了嗎?
當然,烏克蘭突然打出這么一個昏招,背後大概率也少不了美國的教唆。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毫不客氣的指出,當前國際局勢動盪,某些外部勢力不懷好意,挑撥中俄關系,這注定不會得逞的。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就一直致力於“聯俄制華”,甚至直接揚言稱:絕對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特朗普大力推動俄烏沖突的結束,重啟美俄對話,就是為了和普京打好關系,得到其青睞,然後騰出手來以後,共同打擊中國。
但目前來看,特朗普的計劃並沒有成功,因為時至今日,俄烏沖突的戰火仍然在蔓延,特朗普與俄烏的會談,似乎並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的成果。
而且,特朗普宣揚許久的“雙普會面”,也始終都是遙遙無期。
可見,美國想要“聯俄抗中”的計劃,算是完全落空了。
而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原因,也很簡單:
其一,中俄關系的日益升華。
在此次中方專機起飛前,普京就對中俄關系定了調。
環球網消息顯示,普京在紀錄片中談到中俄關系是“深層次、具有戰略意義”的。
按他的說法,中俄兩國現在是有共同利益基礎的,關系可靠穩定,也能夠進一步加強世界的穩定,這也是普京對於當前中俄關系的定調。
與此同時,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也表示,普京已經敲定訪華時間,將於今年8月末至9月初前往中國訪問。
據透露,普京此行主要是為了參加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紀念活動。
中俄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主戰場,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本就是應有之義,這也進一步促進了中俄關系的發展。
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在於,它超越了簡單的利益計算。
從能源管道到太空合作,從本幣結算到遠東開發,兩國在西方圍堵下硬是闖出了新路。
當然,中俄關系除了是基於兩國共同利益和長期友好關系的自然發展,也有地理上鄰近的因素。
中俄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就像一條無法剪斷的紐帶,注定兩國必須學會共存。
所以,即便外部勢力試圖離間中俄,但這種關系的牢固性超出了某些西方國家的想象。
其二,“兩面派”的特朗普。
雖然特朗普在上台後多次對普京釋放友好信號,但以其行事風格來看,這種升溫勢頭隨時都可能中斷,一點都不靠譜。
而且,美國現在仍然沒有撤銷對俄羅斯的制裁,這就是特朗普的一貫做法,“說一套做一套”,在看不到實質利益的情況下,他也不會做出任何讓步。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屢創新高的貿易額才是實打實的保障,普京自然不會放棄對這段關系的經營,特朗普的計劃注定是失敗的。
搞笑的是,拿普京沒辦法的特朗普,竟然想到了也舉行閱兵儀式來對抗的招數。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稱,美國宣布將在6月14日,特朗普79歲生日當天,舉辦閱兵儀式,為了慶祝美陸軍成立250周年。
這件事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對俄羅斯紅場閱兵的針鋒相對。
根據歷史來看,美國並沒有閱兵的習慣,自建國以來,一共也就有幾次,因為美國人認為閱兵就是在浪費資源,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不需要靠閱兵來展示。
在這種國家傳統的壓制下,特朗普如果選擇硬碰硬,那受傷的只會是他的支持率。
但現在來看,特朗普就是要排除萬難,舉行這次閱兵,其實主要目的就是秀肌肉,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
因為這樣做既能夠向對手展示強大武力,達到威懾的目的,又能夠塑造美國的強硬形象,轉移人們對美國當前經濟政治頹勢盡顯的焦點。
從大局來看,中俄關系的穩固並非偶然,特朗普現在的一切招數,都難以動搖中俄之間建立數十年的互信與合作。
在高達2400多億美元的貿易背景下,中俄的聯系只會愈發緊密,並在相互支持中獲得雙贏。
普京與中方領導人之間的互訪頻繁,這不僅是經濟和軍事上的聯合,更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一種現代大國關系模板。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能夠擁有這樣一種穩定且深刻的合作,也可以看作是兩國的重大外交成就。
奈何西方總喜歡用"聯盟"的舊眼光看待中俄關系,卻始終讀不懂其中的邏輯。
說到底,中國參加紅場閱兵,不是選邊站隊,而是對歷史的敬畏;普京參加中國抗戰紀念,也不是地緣投機,而是對共同價值觀的堅守。
當美國想要玩“聯俄抗中”把戲時,中俄早已跳出了這種零和思維,架起更多合作橋梁。
中俄關系不需要言語解釋,步調一致就是最好的宣言。
美烏應該明白了:挑撥是非、制造分歧都不過是無用功,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中俄關系仍將持續成為國際關系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