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3月19日,外國社交媒體上突然傳出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俄羅斯空天軍的一架蘇-35戰斗機在蘇梅州和庫爾斯克地區接壤的方向上,擊落了一架烏克蘭的F-16戰斗機。也有消息稱,烏克蘭戰斗機是被俄S-400防空導彈擊落的。截止到目前還沒有更多信息披露,烏軍戰斗機殘骸也沒有曝光。西方主流媒體未見發言,消息也沒有得到俄羅斯國防部和烏克蘭軍方的證實,因此真實性存在問題。
▲網傳俄羅斯“手殺F-16戰斗機”,圖片來源:網絡
這則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就在前一天,有網友拍到蘇梅地區有烏克蘭空軍的F-16戰斗機低空穿過,顯示近期其在附近地區有作戰任務。但另一方面,俄烏之間很少打空戰了,烏克蘭把F-16當寶貝,恨不得躲着俄軍走,不會主動“正面硬剛”。但也不排除俄軍地空導彈敏銳捕捉到了對手,或者俄戰機在預警機的配合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遠距離“狙殺”。
就在不久前,俄空天軍的蘇-35還用R-37M空空導彈在130千米外,擊殺了烏空軍的蘇-27,這一戰績很罕見得到了烏克蘭官方的證實。但當時雙方的戰斗機間存在代差,俄軍又有預警機配合。蘇-35飛行員,大概率就是向照上級提供的坐標位置發射了一枚空空導彈就完事兒了。但F-16戰斗機實力並不弱,不管是機動性還是電子設備水平並不能說和蘇-35差距明顯。F-16能在五五開的情況下被對方直接擊落的可能性真不高,除非烏克蘭空軍自己上頭冒險,白送人頭,或者再次輸在了一定的體系優勢面前。
▲烏克蘭空軍的蘇-27,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F-16戰斗機對烏克蘭而言太珍貴,冒險的可能性真不高。烏克蘭自2024年起開始接受西方國家提供的F-16戰斗機,目前接收了3個批次。第一批是去年7月底到8月初接收的10架左右。第二批是2025年2月從荷蘭獲得的,數量不詳,《路透社》報道可能是3到6架。最後的一批就是3月18日左右到達的第三批。按照之前的報道,荷蘭承諾提供24架、丹麥19架、挪威6架(可能增加到22架)、比利時30架,但交付時間均未完全確定。西方4國總承諾提供近80架,這個數量如果全部交付,還是挺多的。
俄烏戰爭爆發前,美國國防部曾在2022年2月份評估過烏克蘭空軍的實力,結論為其戰斗機總數量最多71架,包括34架蘇-27、37架米格-29、33架蘇-25、20架蘇-24。這些戰機大部分戰備狀態不佳,實際能飛的數量可能低於50架。烏克蘭從蘇聯獨立後,繼承了大約200架戰機,但很多備件依賴俄羅斯,從2014年之後部分庫存開始走向枯竭。
▲烏克蘭空軍的蘇-27,圖片來源:網絡
開戰後,烏克蘭空軍的損失相當慘重。俄方數據顯示,共擊落了烏軍583架戰斗機、運輸機,還有270架直升機,但這一數字很可能被誇大。根據第三方網站Oryx的統計數據,烏克蘭損失的戰斗機數量在75架左右,包括20架米格-29、30架蘇-25、10架蘇-27、15架蘇-24,這些統計數字均基於可視化的證據,但預估實際的損失可能更高。烏空軍戰斗機的損失方式主要是3個,一是地面襲擊,二是防空系統擊落,排在最後的才是空戰。
戰爭剛爆發時,俄羅斯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和無人機轟炸烏克蘭機場,早期戰斗機的大部分損失都集中於此。在中期的戰斗中,烏軍戰斗機頻繁升空,但經常被俄S-300和S-400地空導彈捕捉到並被擊落。目前有據可查俄軍以空戰方式擊落烏克蘭戰斗機的案例並不多。可以明確的是2022年2月25日的一架米格-29、2022年3月13日烏克蘭空軍少校斯捷潘·塔拉巴爾卡駕駛的蘇-27、2022年3月的另外1架米格-29、2022年3月5日切爾尼戈夫的一架蘇-25。也就是說戰爭打了3年多,俄軍實際空戰中擊落的烏克蘭戰斗機數量可能不滿10架。
▲烏克蘭空軍的蘇-25,圖片來源:網絡
之所以如此,和雙方很少打空戰有直接關系。從絕對數量上來說,俄羅斯空天軍有巨大優勢,但卻一直沒有把奪取烏克蘭全境的制空權當做重要的作戰目標。雙方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互相默認對方的區域制空權,一般不頭鐵硬闖。當然了,這種默契反映出的,是誰的實力都不足夠。烏軍這邊則自知缺乏足夠數量的戰斗機,所以避免直接“挑戰”俄軍,轉而尋求更高效的防空導彈系統進行防守。烏軍即使出動戰斗機,也常常在幾十米的低空飛行,避開俄羅斯的防空導彈雷達搜索。早期其空軍還能進行一下近距離火力支援,後期則幾乎100%在己方防空導彈的火力掩護范圍內活動。最多協助防空導彈攔截一下俄軍發射的無人機或巡航導彈目標,再無其他作為。
比如法國援助烏克蘭的6架“幻影”2000,也是被拿過來防空的,所以F-16冒險的可能性不高。但是,既然有證據表明F-16在蘇梅活動,那的確就有被擊中的可能。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瑪麗亞娜·別祖格拉婭,圖片來源:網絡
有意思的是,烏克蘭官方一直在貶低俄羅斯空天軍的實際擊落戰機數量,結果自己內部還冒出來了一個打擊自己士氣的。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瑪麗亞娜·別祖格拉婭稱,俄羅斯擊落的烏克蘭戰機的確不多,因為有“大約一半”都是烏克蘭自己的防空導彈部隊干的。別祖格拉婭以揭烏軍之短而聞名。比如2024年庫爾斯克戰役爆發後,她就曾大罵軍方指揮混亂,導致第47機械化旅損失慘重,稱“庫爾斯克戰役指揮官應被槍斃”。
去年8月份,她一怒之下就退出了澤連斯基領導下的人民公仆黨,成了“叛徒”。之後,她就不斷在網上發暴論,以此博得關注和人氣。在戰爭狀態下,她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讓很多烏克蘭政府高層領導反感,基本上被當做“賣國賊”對待。但別祖格拉婭也不是信口胡謅,F-16確實被烏克蘭自己擊落過,這件事反映出的內部問題挺大。總之,蘇-35首殺F-16現在還缺乏證據,當然如果俄軍做到了也不奇怪。F-16也不是什么神器,沒了美軍那樣的體系支持,單打獨斗被擊落並不值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