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9月25日,中國再次向太平洋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這是中國時隔44年再次進行的洲際導彈全程試射,消息一出,不僅振奮了國內士氣,更在國際上引發了廣泛關注。此次導彈試射的射程超過了1.2萬公里,而高清照片的公布進一步揭示了這次發射的技術細節。
▲官方正式公開此次全程試射的畫面
此次導彈試射具有極高的透明度。發射後僅一個多小時,國防部就發布了權威聲明,確認導彈准確命中預設靶場。相比44年前首次試射東風-5時的保密操作,此次發射的透明度顯著提升。甚至,次日清晨,軍媒就發布了高清的發射照片,這些照片讓外界得以一睹中國最新一代洲際導彈的風采。
從公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這次發射是在一片空曠的野地進行的,這展示了中國新一代洲際導彈具備強大的無依托發射能力。這意味着導彈可以在任何地形條件下迅速部署和發射,不需要依賴固定的發射場地。這種能力大大提高了中國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使其在實戰條件下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有效打擊。
▲公開照片顯示,導彈點火尾焰有黑色煙霧就是明顯的冷發射特征
在技術層面,此次發射展示了中國在導彈發射技術上的突破。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導彈發射時的冷發射特征。冷發射意味着導彈在離開發射筒前發動機並未點火,而是依靠發射筒內的高壓氣體將導彈彈射到空中。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導彈燃料的消耗,還能降低發射時的熱排放,避免被敵方偵測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導彈采用了“先進懸垂發射筒與自適應延伸橡膠底座技術”。這種技術使發射筒底部帶有的橡膠底座可以與地面自適應接觸,從而吸收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反作用力。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發射的穩定性,還確保導彈可以在各種復雜地形下順利發射,大大提升了作戰的靈活性。
▲東風-31AG尾部的橡膠底座
關於此次試射使用的導彈型號,雖然很多人第一時間猜測是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但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導彈的外形特征更符合東風-31AG的設計。東風-31AG作為東風-31的改進型,其射程和打擊能力相比前代大幅提升,足以覆蓋太平洋彼岸的目標。
事實上,使用東風-31AG進行此次試射是完全合理的選擇。雖然東風-41是中國的“核威懾王牌”,但此次發射並非針對特定國家,而是一次例行軍事訓練。通過展示東風-31AG的跨洲際打擊能力,已經足以向外界傳遞中國強大的戰略威懾力。而東風-41的真正實力,則依然深藏不露
▲日本表示:試射未提前向日方通報,有強烈危機感
然而,此次試射不僅讓軍迷振奮,也讓日本徹底“破防”。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對媒體表示,中國在發射導彈前沒有提前通知日本,令其“非常關切”。他甚至稱中國的軍事行動“不透明”,並強調日本將加強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
這種反應顯得有些滑稽。按照國際法和慣例,洲際導彈發射如果不經過他國領空,且不對他國構成直接威脅,是不需要提前通報的。而中國在此次發射前,已經向相關國家發出通知,完全符合國際規范。至於日本,既未處於導彈飛行路徑上,也未受到任何實際威脅,要求“通知”顯然是無理取鬧。
事實上,日本的擔憂背後更多反映了其對中俄軍事合作以及自身安全的焦慮。近年來,中俄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合作日益密切,聯合巡航、演習等活動頻繁。日本對此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尤其是看到中國軍事實力日益增強,開始感到無力應對這種變化。
▲外媒分析的此次中國洲際導彈試射的彈道軌跡
盡管此次試射引發了外界諸多揣測,但中國明確表示,此次試射是例行軍事訓練,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或目標。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一直主張和平與合作,試射洲際導彈並非是為了挑釁,而是為了向外界展示中國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主權的能力。
中國的戰略意圖非常清晰:和平是我們的追求,但我們也有能力應對任何潛在的威脅。通過這次試射,中國向世界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不要低估中國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和實力。
▲網友表示:這么短的導彈還能打那么遠,愛了愛了
中國此次試射洲際導彈,不僅展示了先進的導彈技術和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也再次表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堅持的和平立場。對於像日本這樣試圖挑起事端的國家,中國的態度是明確的:我們不惹事,但我們也不怕事。
東風-31AG的成功試射,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新世紀的軍事力量和技術創新。而那些對中國抱有敵意的國家,也許真的該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