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沖突的地方,就有美國”,這話一點不假,在相繼介入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後,日前美國又開始插手第三場爭端。相比前兩場沖突遠在天邊,眼下的這場沖突,就發生在美國的“後院”,交鋒的主角是委內瑞拉和圭亞那兩個國家。委內瑞拉你多半聽過,之前是全球主要的產油國,富裕程度曾不輸中東土豪,後來因為被美國制裁,經濟衰落了。現在的委內瑞拉,堪稱“抗美先鋒”,雖然國力不如美國,但從沒低頭過。
而爭端的另一方圭亞那,你可能沒聽過,這個位於南美洲北部、處在大西洋邊上的國家,一度是西班牙、荷蘭和英國三國的殖民地,1966年獲得獨立。國土面積不算大、人口不到百萬,但石油資源很豐富,靠石油出口,圭那亞成為南美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去年接近2萬美元。
圭亞那靠石油發家,也是因為石油,與委內瑞拉爆發了爭端。幾年前,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圭亞那控制的埃塞奎博地區,發現了儲量驚人的石油資源,儲量超過100億桶。
於是,委內瑞拉舊事重提,稱埃塞奎博地區原本是委內瑞拉領土的一部分,是美英兩國將其強行劃給圭亞那。自此之後,兩國關於埃塞奎博地區的主權爭議,就沒停過,今年10月驟然升級。
導火索是委內瑞拉扣押了圭亞那的石油勘探船,前者認為,後者在埃塞奎博地區勘探石油,侵犯了自己的主權。現在,局勢已經發展到了委內瑞拉有動武跡象的地步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12月6日,馬杜羅要求委內瑞拉軍方,向臨近埃塞奎博地區的邊界,派遣一支軍隊。圭亞那一看情況不對,立即向美國求援,喜歡當“老大”的美國,一看圭亞那主動求助,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12月7日,美國駐圭那亞大使館發布消息,稱美軍南方司令部與圭亞那軍隊舉行了聯合空中演習。當然,聯合軍演顯然是沖委內瑞拉來的,意在警告委方不要輕舉妄動,不要打埃塞奎博地區的主意。
這場聯合軍演,也宣告了美國正式介入這一爭端,如果這場聯合軍演沒有奏效,局勢未能緩解,接下來,美國肯定還有招數使在委內瑞拉的身上。
最有可能的,無疑就是經濟制裁,這也是美國對付委內瑞拉的慣用伎倆了,而且是屢試不爽。過去幾年,在美國的嚴苛制裁下,委內瑞拉經濟萎靡不振,石油出口暴跌,貨幣貶值到不如手紙價值高,國內物價飛到了天上,就差把委內瑞拉給整破產了。
不誇張地說,美國確實有能力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搞垮委內瑞拉,所以美國介入後,馬杜羅應該好好斟酌一下,要不要暫避鋒芒,把埃塞奎博地區的主權爭議擱置在一邊,先想辦法把委內瑞拉的經濟給搞上去,畢竟這才是最重要的。
埃塞奎博地區這塊“硬骨頭”,委內瑞拉就是使出吃奶的勁,也不一定能嚼得動。
而美國不假思索地替圭亞那出頭,也是有所圖的。一直以來,拉美被美國視為“後院”,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和地位,沒有一個域外國家能夠撼動。可是最近幾年,拉美國家政局發生變動,加上全球多極化浪潮的推動,他們不再像以前那么順從美國,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有所下滑。
拜登上台後,想的是止住這一下滑的趨勢,正好這次借助這場爭端,拜登政府可以向拉美國家宣示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這也是做給其他國家看的,意思是拉美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其他國家休想染指。
至於美國介入後,這場爭端會不會平息,大概率不會,反倒可能升級。任何地緣事件,只要美國一插手,多半會變得更加復雜危險,這基本成了一條定理,俄烏沖突如此,巴以沖突如此,朝鮮半島局勢亦是如此。那么,這場爭端到底如何解決呢?還是對話談判。正如中國外交部回應的那樣,中方歷來支持委圭兩國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邊界問題,這既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又能維護拉美的穩定、合作與發展。訴諸武力,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