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代作戰中,對火炮的需求比較大,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火炮,發射的各型炮彈都以千萬來計算。雙方都使用了大口徑火炮,比如203毫米的重炮,這種重型火炮也已經淡出了視野,大部分國家裝備的自行榴彈炮都是155毫米口徑的。近日,據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信息,戰略支援部隊公示了關於203火炮試驗技術的開發項目。可見,解放軍很有可能又重啟了203mm重炮的研制工作。而從圖上看,該203mm火炮需要將一枚85公斤重的彈丸發射至920米/秒的速度,基本貼合此前中國推出的W90式203mm榴彈炮初速。
在此前,中國203mm榴彈炮下馬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當時解放軍的機械化程度並不高,難以滿足203火炮的牽引運輸、後勤保障;二是彈丸重量太大,達到了95千克/枚,因此在人力裝填的前提下很難達到2發/分的爆發射速,持續射速也只能維持在1發/分,這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亞洲第一炮
曾經被稱之為“亞洲第一炮”的FGT-203型203mm重型牽引火炮,目前這款火炮還存在,當時研制了這款火炮采用的是牽引式火炮,後來也出現了采用自行底盤的火炮,就是安裝在美國M158底盤上的203mm樣炮,也就是FGT-230型號的自行火炮版本,從外觀上看,這兩款火炮看着都比較強悍。
美制底盤的203炮樣車
從單位投送火力來說,哪怕按照爆發射速來計算,在1分鍾之內203火炮可以發射2發炮彈,每發炮彈的裝葯量在19公斤左右,每分鍾可以投射38公斤炸葯。在這一點上,203火炮是遠不如155火炮的:畢竟,後者能夠在1分鍾內發射8發炮彈,每發炮彈的裝葯量都至少在10公斤以上;每分鍾可以投射80公斤的炸葯,這就是155火炮的優勢之一。再三衡量之後,在當時還是放棄了203火炮。
那為什么解放軍重啟203火炮的研制項目呢?極有可能是其單發炮彈的威力、造價低廉和已經具備一切條件等一系列原因。相比之下,203火炮的彈丸更重、裝葯量更大,產生的破片數量也就相當可觀;從天而降的203mm炮彈能夠比155mm炮彈貫穿更多的樓板,在建築深層爆炸,一炮拔掉一棟居民樓並不成問題。這樣的威力即便無法殲滅更遠處的敵軍有生力量,但爆炸產生的視覺效果也十分震撼,利於打擊對手的士氣。
相比之下,如300mm這樣的大口徑火箭彈的裝葯量雖然達到155mm榴彈的10倍以上,但在巷戰狀態下並不好施展:威力太大了,這幾乎屬於不可控因素;因此,火箭炮更多的用來實施覆蓋性打擊。同時,300mm火箭彈的但奈何價格太過於高昂,單枚的造價就已經達到了75萬人民幣;相比之下,一枚203mm榴彈的造價可能只有零頭,在使用精確制導組件之後完全能用來實施點對點的精確打擊,威力雖然有限,但至少尚不至於連建築地基也被連根拔起。
准備實驗的FGT-230型火炮
解放軍早已完全實現了機械化,這和當年W90式203mm榴彈炮研制時截然不同,具備了更多的車輛底盤可供選擇。況且,隨着中國在自動裝填機構上的發展,為這樣的203火炮研制一套半自動裝彈機,或者是全自動裝彈機問題都不大,這將能顯著改善203火炮射速慢的天然缺陷。
再者,中國在火炮研制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發射葯、炮彈增程技術、炮管制造等領域,中國在世界范圍內都屬於第一梯隊。研制出一款203mm自行火炮以及配套的彈葯輸送車,並讓其擁有不遜於155mm自行火炮的射程、攜彈量等關鍵指標,這並不會讓人感到絲毫意外。也只有這樣,才能讓203火炮的量產、裝備具備條件。
畢竟裝備大口徑火炮,以滿足攻堅需求,這是俄軍在實戰中取得的教訓之一,而絕非簡單的“火力不足恐懼症”,解放軍應當吸取這樣的教訓。俄烏戰爭算是人類在近20年里唯一一次工業國對工業國的大規模中等烈度以上的戰爭,俄軍在戰爭中使用的240mm自行迫擊炮、203mm自行火炮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威力。在對亞速鋼鐵廠的打擊中,該類大口徑火炮配合其他火炮摧毀烏克蘭的建築群,確保俄軍最終徹底殲滅了亞速營。如果俄軍沒有重啟該類大口徑火炮,那么對亞速鋼鐵廠的進攻想必不會那么順利。
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各場戰爭中,解放軍勢必會遇到巷戰;本着料敵從寬來說,一旦有敵軍龜縮在大型工廠等處,依托堅固的建築群頑抗,有了大口徑火炮才更能靈活應對:轟炸機、戰斗機投擲大當量航彈是一種手段,但成本並不低;用成本低廉的大口徑火炮抵近射擊,或者是玩上幾輪飽和打擊,徹底將每一處工廠、建築物化成瓦礫堆,收拾殘敵也就變得容易了。
雖然按照解放軍目前的火力結構來看,122mm火炮、155mm火炮分別屬於旅級、軍級支援火炮,分別配備在旅級火力營、軍級炮兵旅中,203mm火炮大概率也只會作為軍級支援火炮使用,這決定了它的裝備量不會太多。但這樣的攻堅火力一旦成了常備,在巷戰中就會盡可能地減少傷亡、加速戰斗戰役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