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於江湖
提到我軍有哪些王牌軍,很多人都如數家珍。
比如,西北野戰軍(一野)王牌軍有1、2軍,中原野戰軍(二野)王牌軍有12、13、15、16軍,華東野戰軍(三野)王牌軍有20、21、23、26、27和31軍,東北野戰軍(四野)王牌軍則有38、39、40、41、42、43、54和55軍。
但是,如果提到我軍王牌中的王牌,那恐怕非“萬歲軍”38軍莫屬。
38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7月22日的平江起義,紅軍時期是紅5軍、紅3軍團;抗戰時期是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山東軍區1、2師和東北起義的111師。
38軍成長於解放戰爭,揚名於抗美援朝,一直都是我軍的王牌軍。
但是,一些人也許會有些許的疑惑和不解:
38軍在黑土地的戰績不如39軍,抗美援朝後長期被“雪藏”,缺席了多次對外作戰,如對印反擊戰、珍寶島沖突、對越反擊戰,為何仍是我軍雷打不動的第一王牌?
38軍三驍將:梁興初(左)、江擁輝(中)、劉西元
回顧38軍的封神之路,有一些偶然也有其必然。
說38軍成為“萬歲軍”有一些偶然,是因為我軍四大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在抗戰時期、解放時期和抗美援朝,都涌現過一些不輸於38軍的鋼鐵雄師。
比如二野12軍以“亮劍”精神聞名全軍,13軍以“山中猛虎”揚威南疆,三野20軍和27軍在長津湖戰役中,以戰天斗地的大無畏精神讓美軍膽寒,23軍在解放戰爭殲敵數量傲視群雄,更有小老弟15、42和54軍等外戰英雄橫空出世。
38軍的幸運之處在於,關鍵時刻得到“貴人”和命運之神的垂青。
首先,組建晚於3縱、4縱,但幸運地被委以1縱番號;其次,萬毅、李天佑的精心打造讓1縱在四平、天津之戰得到林總肯定;最後,抗美援朝二次戰役知恥後勇,讓美韓聯軍為之膽寒。再加上作家魏巍一篇《最可愛的人》,讓38軍聲名鵲起。
假如,解放時期四野殲敵最多的39軍更進一步,假如四野最強的43軍參加抗美援朝,或許就沒有38軍的事兒了;再假如,抗美援朝黃草嶺一戰成名的新銳42軍,第二次戰役能夠大膽穿插到位,或許“萬歲軍”的名號早已易主。
歷史沒有假設,抗美援朝初戰不利的38軍次戰逆襲,靠的是硬實力。
彭總在朝鮮戰場
有人認為,彭總將38軍捧上神壇多少帶有一些感情色彩。
因為38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彭總、滕代遠等人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
所以,38軍和彭老總有着很深的淵源。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來自四野的“五虎”有4個39、40、41和42軍均有所斬獲,唯有38軍因為害怕“黑人團”貽誤戰機。
所以,第二次戰役盡管38軍大獲全勝,志司的韓先楚、洪學智等人還是認為“萬歲軍”的榮譽有一些過高。但“橫刀立馬”的彭老總一錘定音,奠定了38軍的王者地位。
如果梳理38軍的成名之路,就會發現偶然之外更多的是必然。
衡量一支部隊是不是有強大的戰斗力,有幾個比較直觀的標准:一是戰斗作風,二是戰術執行力,三是部隊整體素質,四是領軍人物,五是英雄群體、個人的數量。
拿這五個硬杠杠來衡量,無論和一野、二野、三野兄弟部隊的王牌軍比較,還是和師出同源115師的39、40、41、43軍相比,遇弱則強、遇強更強的38軍都更勝一籌。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38軍的硬實力,體現在五條硬杠杠上也都是出類拔萃的。
第一條,戰斗作風。紅軍時期,林總的紅一軍團和彭總的紅三軍團是中央蘇區的“鷹師”和“虎師”。彭總的作戰風格一向大刀闊斧,而林總、羅帥又給這支英雄部隊注入了“三猛”作風,38軍也不負眾望始終秉承了一貫的強悍作風。
第二條,戰術執行力。“東北五虎”都有很強的戰術執行力,如39軍單槍匹馬取沈陽、13分鍾突破臨津江,40軍遼西亂拳打死老師傅、抗美援朝打滿全場,41軍狙擊塔山、直搗衡寶,43軍三下江南、解放海南,戰術執行力不輸38軍。
但是,38軍112師狙擊飛虎山、松骨峰,113師一夜奔襲145里穿插三元里鎖死美軍退路,以及壓陣50軍狙擊漢江南岸十幾個晝夜,攻守兩端都有上佳表現。
部隊整體素質。東野成立之初林總、羅帥就敲定了7個頭等主力師,而38軍獨占2個即112師、113師。從戰斗力上看,這兩個師還強於43軍127師、128師。
第四條,領軍人物。建國前後38軍先後有萬毅、李天佑、梁興初、鄧岳等名將先後任軍長,他們帶領這支猛虎之師經歷四戰四平、決戰平津、抗美援朝等戰火洗禮愈發強大。
第五條,英雄群體數量。38軍既有平江起義團、紅軍團、松骨峰英雄連、鋼八連等英雄群體,也有楊子榮、何萬祥、范天恩、郭忠田等各個時期全軍著名的戰斗英雄。
著名一級戰斗英雄郭忠田
38軍參加的對外作戰,建國以後只有抗美援朝。
但是,38軍在唯一的對外作戰中,在攻防兩端展現出來的戰斗力,足以超越其他部隊,就連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和跟班韓軍,都長時間對38軍頗為忌憚。
在三八線,38軍也曾出現過低迷和失利,比如第一次戰役無功而返,軍長梁興初被彭總罵了個狗血噴頭;上甘嶺戰役之前的白馬山攻堅戰,由於叛徒谷中蛟的投敵、志願軍三兵團王近山輕敵大意,導致38軍奇襲變成強攻傷亡6700余人。
但此戰的失利,作為參戰一方的38軍並沒有太大責任。
總體來看,38軍在抗美援朝戰場無論攻、防都是頂級存在,堪稱“攻如風、守如釘”。
抗美援朝結束後,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並不友好。尤其是三八線附近,南北兩軍對峙局面依然沒有緩解,38軍回國後,駐扎在靠近鴨綠江的吉林通化、遼寧撫順地區。
1967年2月,為了備戰21軍從山西移蘭州軍區的西安、寶雞,駐防保定的北京軍區69軍接替21軍防務,而東北地區的38軍則到了北京軍區的保定接替69軍防務。
成為京師衛戍部隊以後,38軍的裝備升級更是被優先考慮,和39、54集團軍成為我軍三大重裝王牌軍,無論是現代化程度還是軍改力度,都獨領風騷。
【著名的“萬歲軍”嘉獎電報】
不過,一些軍迷可能會有一些疑惑不解:這樣一支百戰雄獅和王牌中的王牌軍,為什么在此後的歷次對外作戰中,一次也沒有拋頭露面,而是一直被“雪藏”呢?
作為我軍三大重裝集團軍和第一王牌軍,38軍一直擔負着衛戍首都北京的“御林軍”和“撒手鐧”重任。一直沒有參加後來的幾次對外作戰,有不同的原因。
對印反擊作戰,參戰部隊除了二野18軍52師改編的藏字419部隊,其余4師、11師、130師都是青海、四川等靠近西藏的部隊,無需勞師襲遠調動遠在保定的38軍。
珍寶島沖突的規模很小,我邊防部隊足以應付,也用不着38軍出動。
【1978年5月,李連秀(左三)接替朱月華(左二)任38軍軍長,朱月華平調到55軍當軍長,於1979年率55軍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55軍殲敵數量在參戰的9個軍中排名第一】
38軍距離第二次參加對外作戰最近的一次,還是對越自衛還擊戰。當時西線以二野系統11、13、14軍為主,東線則是清一色四野老部隊,如41、42、43、50、54和55軍。
但是,此戰目的主要是“敲山震虎”,打出一個和平建設的大環境。
所以,為了防備百萬大軍陳兵北線的老大哥突然來犯,王牌38軍作為我軍一張“大王”依然沒有啟用。即便如此,南疆9個軍僅用28天就結束了教訓對手的“閃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