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本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迎来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丰收季,但是农民们却愁眉不展,由于遭到反制,澳大利亚大麦出口受阻,大丰收反而成了负担,上千万吨大麦如何出手成了一个大难题。由于始终没有转机,并且澳大利亚的操作越来越让人迷惑,大麦出口不得不另寻出路。于是,澳大利亚把目光转向了印度,寄希望于印度能够接盘。
从上个月开始,澳大利亚从上个月就呼吁企业寻求替代市场,经过分析之后,普遍认为印度值得期待。根据美国的数据显示,印度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个好消息。澳方也非常重视,尤其是考虑到当今的国际大环境,澳大利亚跟印度合作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不只是能为大麦找到销路,还能搞一些别的事情。
但实际上,在大麦方面,印度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盘侠",原因很简单,印度本身就是粮食出口大国,比澳大利亚出口得还要多,印度即便有需求,也没有必要高价买澳大利亚的大麦,况且印度的啤酒市场是否能够发展起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印度似乎挺感兴趣的,印度上层社会对精粮的需求不小,即便不能弥补澳大利亚的损失,多少也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但是印度的农民立刻就不愿意了,群情激愤,在新德里闹了起来。
印度农民的这一波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自9月份莫迪出台了新法案之后,印度农民一直怨声载道,由于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各地的农民涌入新德里表达抗议,已经聚集了数十万人。
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莫迪仍然坚持己见,就是不妥协,认为自己出台的法案没什么毛病,导致印度农民越来越暴躁。这个时候又传出了印度想要采购澳大利亚高价大麦的事情,印度农民彻底炸锅了。
据印度媒体报道,抗议农民已经向莫迪当局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莫迪不能废除之前通过的法案,农民将不会参加接下来的所有谈判。不谈判怎么解决问题?那就知道使用暴力手段了。
从近期的抗议活动来看,让莫迪辞职的呼声非常高,开始抗议者的诉求是不废除法案就推翻莫迪,在传出要买澳大利亚大麦之后,又有人喊"敢买就推翻你",不少媒体都用"农民起义"报道了此次事件,如果莫迪仍然坚持不让步,群情激愤的农民真有可能搞出大动静。
印度农民的诉求就是一个保底机制,莫迪出台的新法案把保底机制给取消了,这是农民无法接受的,在自家农民的农产品卖不上价的时候,还要去高价进口他国的大麦,彻底点燃了农民的情绪。莫迪如果处理不好,后果恐怕要比去年的公民身份修正案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