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的情況。
有時候,一天工作勞累後引起的手麻,通常是局部軟組織勞損引起,休息後很快就會好轉,對日常生活也沒有明顯的影響;但也有時候,手麻卻成了健康生活路上的絆腳石。
這磨人的手麻,究竟對應着什么疾病?
太長不看版
1. 手麻可能是腦卒中、頸椎病、關節炎和腕管綜合征等導致的。
2. 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則有可能是腕管綜合征:半夜手麻或手痛,緩一緩就沒事,過一會兒又開始麻(痛)。
3. 骨科醫生會通過問診、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方法,來判斷患者是否有腕管綜合征。
4. 得了腕管綜合征,不一定要做手術。
5. 如果懷疑自己有腕管綜合征,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是最好的。
手麻可能是哪些疾病?
導致手麻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腦卒中、頸椎病和關節炎等。
不過,如果你的手麻常出現在夜間,而且除了手麻之外,你還飽受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肥胖或關節炎的困擾,又或者處於妊娠期、絕經期,那么讓你手麻的很可能是——腕管綜合征[1]。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是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是指正中神經在通過手腕時,在腕管受到卡壓,引起神經損傷、水腫,進而導致手指麻木、無力、疼痛甚至手掌肌肉萎縮的疾病[2]。
腕管綜合征相關結構示意圖。圖源:UpToDate,翻譯:小怡
區別於其他可能引起手麻的疾病,腕管綜合征具有以下幾個的典型特征[3]:
早期會出現手指(大拇指、食指、無名指以及部分環指)間歇性的夜間感覺異常和感覺障礙,用大白話說就是:半夜手麻或手痛,緩一緩就沒事,過一會兒又開始麻(痛);
後期可能會出現手指無力和大魚際肌(大拇指下面的那塊肌肉)萎縮的情況。
如果你有上面說的這些情況,可以到骨科就診評估。
判斷是不是腕管綜合征
醫生會做哪些檢查?
臨床症狀是診斷腕管綜合征的金標准[1],因此,准確地跟醫生描述自己的病史,包括手部麻木的症狀、持續時間以及治療經過等,尤為重要。
在詳細詢問病史後,醫生一般會先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在檢查中,醫生會輕輕叩擊或使用工具壓着你的手腕 1 分鍾,目的是看看能否誘發手麻的症狀出現。
看起來很容易操作,但這樣的檢查,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仍存在廣泛爭議。
叩擊示意圖。圖源:uptodate
因此,在這之後,醫生大多還會進行實驗室檢查,如:神經超聲檢查[4](明確腕管是狹窄並卡壓正中神經)、神經傳導或者電生理檢查[5](檢測正中神經是否損傷)以及核磁共振檢查[6](可以早期發現神經損傷的炎症改變)。
得了腕管綜合征
一定要做手術嗎?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也是有爭議的,我們梳理了不做手術和做手術的治療方法,供大家參考。
不做手術:
①保守治療,避免過度用手、長時間屈腕,從而消除腕管綜合征的誘因。
②用小夾板或者護腕支具保護腕關節,有助於避免過度活動腕關節加重正中神經的損傷,並緩解神經水腫[7]。
③口服或者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封閉治療),抑制神經周圍的炎症反應,進而緩解症狀[8]。
目前,對於上述保守治療的有效性仍無定論。
做手術:
主要是通過切開腕橫韌帶、松解腕管,達到解除正中神經壓迫的目的。
具體手術可分為傳統腕管松解術、小切口腕管松解術以及內鏡輔助腕管松解術。對比三種手術方式,其實手術的長期效果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各有優缺點[9]:
早發現,早治療
雖然手術可以即刻解除正中神經的壓迫,但有少部分患者的手指麻木症狀,會在術後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逐步恢復,這主要是神經長期受壓、損傷嚴重所致[10]。
因此,一旦懷疑自己患有腕管綜合征,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並根據醫生建議完善檢查,明確診斷,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以免延誤手術時機,影響後期恢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Padua L, Coraci D, Erra C, Pazzaglia C, Paolasso I, Loreti C, et 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 2016;15:1273–84.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16)30231-9.
[2] Olney RK.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omplex issues with a “simple” condition. Neurology 2001;56:1431–2. https://doi.org/10.1212/wnl.56.11.1431.
[3] Padua L, Padua R, Lo Monaco M, Aprile I, Tonali P. Multiperspective assessment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multicenter study. Italian CTS Study Group. Neurology 1999;53:1654–9. https://doi.org/10.1212/wnl.53.8.1654.
[4] Ozsoy-Unubol T, Bahar-Ozdemir Y, Yagci I. Diagnosis and grading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with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Is it possible? J Clin Neurosci 2020;75:25–9. https://doi.org/10.1016/j.jocn.2020.03.044.
[5] Werner RA, Andary M. Electro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Muscle Nerve 2011;44:597–607. https://doi.org/10.1002/mus.22208.
[6] Barcelo C, Faruch M, Lapègue F, Bayol M-A, Sans N. 3-T MRI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tractography of the median nerve. Eur Radiol 2013;23:3124–30. https://doi.org/10.1007/s00330-013-2955-2.
[7] Schmid AB, Elliott JM, Strudwick MW, Little M, Coppieters MW. Effect of splinting and exercise on intraneural edema of the median nerve in carpal tunnel syndrome--an MRI study to reveal therapeutic mechanisms. J Orthop Res 2012;30:1343–50. https://doi.org/10.1002/jor.22064.
[8] Atroshi I, Flondell M, Hofer M, Ranstam J. Methylprednisolone injections for th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3;159:309–17. https://doi.org/10.7326/0003-4819-159-5-201309030-00004.
[9] Kim P-T, Lee H-J, Kim T-G, Jeon I-H. Current approaches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in Orthop Surg 2014;6:253–7. https://doi.org/10.4055/cios.2014.6.3.253.
[10] Hattori Y, Kawaguchi Y, Usami T, Waguri-Nagaya Y, Murakami H, Okamoto H. Median Nerve Recovery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on MRI at 24 Months after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 J Hand Surg Asian Pac Vol 2023;28:197–204. https://doi.org/10.1142/S2424835523500212.
策劃制作
來源|怡禾科普(id:gh_d419887afd37)
作者丨尚小斌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骨科醫生
審核丨紀剛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中國康復醫學會再生與康復委員會委員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