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隔夜菜寧願倒掉也別吃,尤其別帶便當

今年開始帶飯啦!

主要是我家大廚已經退休,每天有人變着花樣,給安排各種好吃的!先給大家看看我近期的豬食伙食!

吃着爸媽准備的一周不重樣的便當,做最最幸福的爸寶女和媽寶女!

不過可能是經常帶飯的緣故,時常在網上刷到各種文章:

看到這些說法,真的很難接受。難道自己家里燒的菜,一旦吃剩下,寧願扔掉也不能吃嗎?到底哪些剩菜是安全的可以當便當,哪些剩下是危險的呢?

帶這樣的疑問,我作為充滿好奇的丁香生活研究員,去咨詢了營養師和食品安全的專家,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安全帶飯攻略。

帶飯確實有風險

最大風險,來自於“剩”菜

在開始之前,先回顧一下(我的)帶飯流程:

前一天晚上吃好飯之後, 剩下了一些菜,放進便當盒里,塞進去冰箱。第二天帶去公司,路途半個小時,再放進公司冰箱,等到午飯時,拿出來微波爐加熱。

如果你的帶飯過程也跟我類似,那很遺憾的告訴大家:細菌可能已經在我們的飯菜里,繁殖了好幾代了。

帶飯之所以有風險,主要是跟飯菜里的細菌、霉菌等微生物🦠關。

如果飯菜中的微生物數量超過一定的安全限值,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從而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情況。

特別是隨着天氣升溫,微生物繁殖、產毒也迎來了旺季,中招風險飆升。

家里做的飯,干凈衛生肯定是有保障的,加上又洗、又蒸、又炒、又煮,很多微生物小細菌,在這個過程之中,就已經被消滅的七七八八了,為什么還會超標呢?

在帶飯的過程之中,微生物的來源有以下這幾個:

要知道,微生物在 20~40℃ 的左右的時候繁殖得超級快。

美國 FDA 就提示消費者在 40~140 華氏度(約 4.4~60℃)范圍,是保存食物的危險溫度區間,煮好的食物如果在這個溫度范圍之內,放置超過 2 小時就不建議繼續食用。

如果溫度在 90 華氏度(約 32℃)以上,放 1 小時就不建議吃了。

如果你帶的飯菜和我一樣,也來自於前一晚沒吃完的“剩菜”,那經過晚飯時刻、上班路途,恐怕已經微生物爆表。

而這些飯菜要加熱到中心溫度達到 70℃ 以上時,才會達到一個食材安全范疇。

結果很多人在使用微波爐熱飯的時候,采用中火、或者熱的時間短,飯菜甚至是溫溫的。

那我們吃進嘴里的便當,恐怕是微生物大餐。

如果中午帶了前一天晚上吃剩下的菜,第二天吃的時候,覺察出來不對勁,那寧願倒掉也別吃。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經常這么帶飯也沒啥問題啊。

這里,起立鼓掌,感謝爹媽給我們的好的身體底子。

家常菜基本都能帶飯

只是這 5 種菜,要格外注意細節

說了這么多,不是勸大家不要帶飯的意思(畢竟外賣也不好吃)。

如果想要“最大程度肚子不中招”,那嚴格做到以下 4 點,大部分的飯菜都是沒有問題的。

看完這個過程,我捫心自問,沒有辦法保證每次都做到的。

也確實存在有一些菜,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要快一些、風險高一些。現在咱們年輕人的脆皮腸胃,吃了萬一拉肚子,那真的是遭罪了!

我和營養師盤點了一下,篩選出了幾類風險更高的菜品,如果要帶,有一些細節要多多注意:

無論你今天帶的是什么菜品,還是要再強調兩件事:

● 天熱了,飯菜一定要盡可能全程冷藏,通勤時間長的小伙伴,記得准備好保溫袋、冰袋;

● 吃之前一定要熱透,微波爐有時候會加熱不均勻,用筷子翻動下,多熱幾分鍾;

也歡迎朋友們,一起在留言區曬出今日份的便當。

有句話咋說,帶飯帶飯,減肥成功一半!我們一起吃得健康、越吃越瘦~

參考文獻

[1]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食用剩飯剩菜消費提示》https://www.samr.gov.cn/zt/ndzt/2021n/splyyxkpzpzbpt/azspsxhf/tssp/tsrqrsgd/art/2023/art_1ddba433c5f640c8bd4bc259e46706b5.html

[2]美國FDA關於剩菜的食品安全提示(Leftovers and Food Safety)https://www.fsis.usda.gov/food-safety/safe-food-handling-and-preparation/food-safety-basics/leftovers-and-food-safety

[3]袁爾森,郝士海.影響食品中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重要因素[J].食品研究與開發, 1986(02):3-7.

[4]孫獻周,於琪,張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現狀及危害[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21, 33(3):5.

[5]趙懷龍,付留傑,唐功臣.我國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J].醫學動物防制, 2012, 28(11):5.

[6]梁利凱,林瑩,戴霏.食品半成品在加工儲存過程的品質變化及影響因素研究[J].食品安全導刊, 2024(9):97-102.

[7]周道榮 楊繼梅 李小飛.食品保鮮中微生物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食品安全導刊, 2024(15):44-47.

合作專家 張譯豐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安全碩士

合作專家 張海英 中國注冊營養師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

內容策劃 白露

監制 Feidi

本文標題: 這類隔夜菜寧願倒掉也別吃,尤其別帶便當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kepu/info/61883511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什么從大藍鷺胸口鑽出來了??
2020年11月,美國工程師山姆 · 戴維(Sam Davis)在特拉華州海岸戶外拍照,他拍到了一組奇怪的照片。 起初,戴維斯以為是一條蛇或鰻魚咬住了大藍鷺(Ardea herodias)的脖子,想知道後面這條“蛇”會不會松口,於是跟拍了一
标签
以為能吃,其實可能“有毒”的 7 種食物!提醒爸媽一定要扔!
日常生活中,已經發霉的面包、發芽的土豆甚至長毛的水果……為了不浪費,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繼續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變質,很可能會引發食物中毒,再節儉也不能吃! 今天,我們整理了 7 種看似沒壞但有很多安全隱患的食物,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
标签
Nature顛覆性發現:放療是把雙刃劍,會促進遠端腫瘤生長,論文一作已回國加入華南理工
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遠隔效應(abscopal effect‌),最初由英國科學家 R.H. Mole 於 1953 年提出,是指通過局部放射治療(利用放射線的輻射作用來殺死腫瘤細胞)對一個腫瘤病灶進行治療時,未受輻射
标签
中國空間站內發現微生物新物種首次公布,命名“天宮尼爾菌”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公眾號今日消息,科研人員首次公布在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天宮尼爾菌(Niallia tiangongensis)”,相關科研成果今年 3 月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能治愈嗎?如何降低肝癌風險?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2022年全球約有2.54億慢性乙肝(CHB)感染者,110萬人死於HBV感染所導致的肝硬化、肝細胞癌(HCC,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肝癌)或肝衰竭等相關
标签
大連一只鸚鵡深夜飛丟,主人懸賞2萬尋找
大連一只會喊“爸爸”“媽媽”的網紅和尚鸚鵡“楊蹦蹦”意外飛丟,主人楊先生懸賞2萬元尋鳥!這只擁有10萬粉絲的藍色小精靈因籠子卡扣松動在深夜逃脫,主人四處尋找一周仍杳無音信。由於從小家養且剪過飛羽,“楊蹦蹦”幾乎沒有野外生存能力,主人焦急呼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