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竟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節日喲!2025 年的 5 月 16 日已經是第十個國際光日啦!
1960 年,美國休斯研究實驗室有位超厲害的物理學家梅曼,他制造出了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從而開啟了激光時代。為了紀念這個了不起的時刻,在 201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手一揮,把每年的 5 月 16 日定為“國際光日”(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
由於從你的眼睛到手機屏幕,從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到激光雕刻機,光學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今天咱們只重點聊聊大家最熟悉的“鏡子”。
一塊鏡子的奧妙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木蘭辭》中則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都生動地描繪了人們與鏡子之間的日常聯系。這面我們日常使用的鏡子,在專業上被稱為“平面反射鏡”,堪稱光學領域中最簡單的器件之一,常常出現在光學入門課程的前幾頁。
圖 1:平面反射鏡成像[1]
回溯人類使用鏡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遠古時期,人們最初借助天然形成的平靜水面來映照自己的模樣,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若想一睹自己的容顏,往往需要前往池水邊,對着那如鏡面般平靜的水面細細端詳,這便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鏡子”。後來,以青銅為材質打造的青銅鏡,成為了主流。
隨着時間推移,人類對鏡子的制作技術不斷探索。15 世紀迎來了平面鏡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意大利威尼斯的工匠們發明了鍍錫玻璃鏡。他們在玻璃背面精心塗覆了一層金屬膜。這層金屬膜憑借自身對光的反射特性,讓光線能夠高效地反射回來。這一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鏡子的成像質量,還為後續制鏡工藝的革新奠定了基礎,發展成為現世的鍍銀鏡和鍍鋁鏡等金屬鍍膜鏡子。
鏡子的工作原理基於光的反射定律。當光線從一個介質射向另一個介質表面時,如果表面足夠平滑,光線就會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出去,形成所謂的“鏡面反射”。
左右反,上下不反?
關於鏡子,有個問題既有趣又常見,那就是“為什么鏡子里的你左右是相反的,上下卻不是相反的?”。
圖 2:平面反射鏡的成像方式[2]
其實,鏡子成像既不是左右對稱也不是上下對稱。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人往往以自己為參照物,而忽視了鏡子。准確的說鏡子通過平面反射光線,使得物體的像在鏡面後方對稱出現。這種對稱是沿着鏡面的垂直軸(即前後方向)進行的,因此物體的前後位置被反轉,而左右和上下位置相對於鏡面保持不變。
圖 3:鏡面對稱坐標參考[3]
這么說可能還不夠清楚,如果照鏡子的時候換個指示方向的方式,就一目了然了。假設我們站住不動,面對鏡子的時候面朝北,鏡面朝南,那么當我們動一動東邊那只手,鏡中人動的一定也是東邊那只手,反之亦然。但當我們伸出手指指向北面(也就是我們眼前鏡子的方向),鏡中的你則一定會指向南,所以說,照鏡子時其實是“里外反”。
換句話說就是鏡子反轉的是物體相對於鏡面的前後方向,而非左右或上下。由於人類身體的左右對稱性和觀察視角的影響,我們感知為左右反轉,而上下方向因與鏡面垂直,未發生反轉。
多來幾塊鏡子可以干什么?
我們知道光的反射定律,那么我們就可以用多塊鏡子,通過調整入射光(即光源)和鏡子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精確地引導光線到達所需的位置。
首先就是小學科學課上都會制作的潛望鏡,只要用兩塊互相平行的鏡子,就能越過牆頭觀察對面情況了。
而如果我們把用兩塊平面鏡垂直粘合固定,組成的鏡子就叫偶鏡。偶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去照偶鏡,調整自己的位置,讓鏡子的接縫處恰好位於鏡中你面部的中線,你就會發現這時照鏡子的體驗大不相同,當你舉起右手,鏡中人也會舉起右手,當你閉上左眼,鏡中人也會閉上左眼。
此外,如果你用手電筒緊貼面頰將光射向 90° 偶鏡,會出現眩目反光。這是因為偶鏡經兩次反射的光與入射光平行,反射光直射入眼所致。
圖 4:偶鏡原理丨圖源:作者繪制
若在偶鏡上再加一面鏡子使三面鏡垂直,就成為一個角反射器,它由三對偶鏡組成,無論從何角度投射光線,經二、三次反射的光都與入射光平行。角反射器用途廣泛,像自行車尾燈就由眾多角反射器組成,不過實際尾燈角鏡之間並非嚴格垂直,這樣能有部分反射光散開,便於司機看見。
圖 5:自行車上的反射器丨責編拍攝制圖
更神奇的是,月球上也有人造角反射器。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國阿波羅 11 號登月成功,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登月宇航員帶了一個激光後向反射器陣列,並將其放置在月面預定位置上,成功測得當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為 383911.218 公里,角反射器不愧是測距的理想“鏡子”!
圖 6:Apollo11 反射器陣列丨圖源:wiki
在攝影領域中還有就一個巧妙利用反射鏡的攝影設備——單反相機(單鏡頭反光相機)。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取景器的設計。其鏡頭兼作取景物鏡,在攝影鏡頭與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之間,有一反光鏡與光學主軸成 45° 角。影像通過反光鏡,從而顯示在機身上方的調焦屏上,通過取景目鏡和五棱鏡,拍攝者可以觀察取景對象,因而取景無視差,且較明亮。拍攝時,反光鏡抬起(下圖中的②),光線才能到達感光元件。
圖 7:反射鏡在單反相機中的應用丨圖源:wiki
高級的鏡子是啥樣?
咱們日常家用的鏡子,其鍍膜層是位於鏡子後方的。當你湊近仔細觀察,會發現鏡中影像存在輕微重影,這是普通家用鏡子鍍膜及反射特性所導致的一種現象。鏡子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取決於入射光(即光源)的波長和鍍層的表面光潔度。
在特定場景下,比如激光應用中,使用高反射率反射器可使激光輸出功率成倍增加,第一反光板反射圖像不失真、無雙影,能還原物體本貌。而普通鏡子反射率低、無波長選擇性,還會產生雙重陰影,使圖像質量變差。
在精密設備領域,這種雙重陰影和低反射率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因為哪怕極其微小的圖像偏差都可能導致設備運行異常,甚至引發嚴重後果。在光學系統中常使用通過特殊鍍膜工藝的鍍膜鏡,能夠有效提高對特定波長光的反射率,得到的圖像不僅亮度高,而且精確准確,畫質更清晰,色彩更逼真。
鏡子,這個看似簡單的光學元件,實則蘊含着豐富的光學原理和制作工藝。從日常生活中的整理儀容到高端光學系統中的精密應用,鏡子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Kokichi Sugihara's English Homepage[EB/OL]. http://www.isc.meiji.ac.jp/~kokichis/Welcomee.html.
[2]光學“魔術”:鏡子與消失術![EB/OL]. Light科普坊, (2023-09-17). https://mp.weixin.qq.com/s/aBPZgJiGtEqrNcRU3fxiaw.
[3]Why Do Mirrors Flip Left & Right (but not up & dow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4dOPxKgrY
[4]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科普園地[EB/OL].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018-12-18).
https://opt.cas.cn/kpyd/kpwz/201812/t20181218_5217790.html
[5]Makoto Otsubo, “Aerial imaging principle and its commercializ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play Workshops, Vol. 28: 227-230, 2021
[6]焦述銘. 角反射器:讓光線“掉頭”[EB/OL]. 網易號, (2024-06-3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U94HLO0511C4OP.html
[7]月亮距離我們有多遠?科學家告訴你到月球要幾步[EB/OL]. 新
浪科技, (2018-02-02).
https://tech.sina.com.cn/d/s/2018-02-02/doc-ifyrcsrw7752744.shtml.
策劃制作
作者丨林昊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
審核丨張譯心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科普業務主管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