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資料
頻道
頻道列表
養貓資料
養狗資料
中醫减肥
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
古代名人
古代文學
健康保健
娱乐新闻
明星
老电视剧
军事文章
体育人物
经济金融
老資料網
老历史文章
老历史文章
正史,野史,编史什么都有!中国史,外国史,也有!
他为何首倡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当年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人赵龙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回顾提案初心,表示,中国人的良
标签
评论
:0
锡克人:被打压了500年,让印度伤透了脑筋,曾建立过自己的帝国
印度原本是没有印度教这个概念的,英国殖民之前,这地方始终都没有真正统一过。因此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信奉的一套信仰。 久而久之,多神信仰便在印度生根发芽。这么搞下去不利于团结啊,为此,一部分印度人便开始刻意将这些多神信仰汇聚在一起,组建成了如今的
标签
评论
:7
最奇特的政权:存在二百余年,皇帝全是傀儡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政权之中,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小王朝,它的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五十余年,先后有八位皇帝,可却全都是傀儡。按理说,权臣在掌握朝政后,一般都会积极部署篡位,即使自己不篡位,也会为儿孙铺平道路。可是这个存在二百多年傀儡政权,为何没有被篡位
标签
评论
:10
海内外人士捐赠的南京大屠杀相关文物史料在南京集中亮相
中新社南京12月8日电 (记者 朱晓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8日举行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美籍华人鲁照宁等人捐赠的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物史料集中亮相。 12月8日,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
标签
评论
:3
王莽的朋友圈
如果王莽生活的时代有微信朋友圈,想想看,王莽发一条消息,会有哪些人回应点赞? 我们将得到一个长长的名单。《汉书》记载王莽虽出身高贵,但是因为父亲早死,所以向来表现得和自己那些声色犬马的堂兄弟不同。他“折节恭俭”“勤身博学”,特别是“外交英俊
标签
评论
:1
左宗棠经营“湖茶”大手笔
△茶马古道旧照 文/徐志频 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回军首领马占鳌派部下抵达安定向楚军献马,表示投降,愿接受约束。左宗棠命将投降回军全部放回,但令他们缴出马匹和武器,以免重蹈“金积堡”覆辙。他在家信中说的“马占鳌、马悟真已来献良马二
标签
评论
:3
周尔鎏同志逝世
政事儿从家属处获悉,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顾问、离休干部周尔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6日11时5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周尔鎏是周恩来的堂侄,1929年生于上海,是周家的长孙。 据《今晚报》今年11月报道,周尔
标签
评论
:9
新征文物史料发布,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前举行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一批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截至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23年新征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其中,一份侵华日军军官、
标签
评论
:10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那场浩劫中我失去了六位亲人
中新网南京12月10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那场浩劫中我失去了六位亲人 作者 徐珊珊 时值寒冬,气温临近冰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家人的陪同下,95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再次来到“哭墙”前,名单墙
标签
评论
:3
拿破仑横扫欧洲,却在他面前两度折戟,英国海军史上最伟大的统帅
19世纪初,拿破仑和他的法兰西军队横扫了欧洲大陆。欧洲的主要国家,几乎都遭受过拿破仑的入侵,甚至向拿破仑的帝国屈服,而唯一的例外便是与欧洲隔海相望的英国。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独善其身,一方面是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另一方面是因
标签
评论
:6
匈奴人也讲义气,他们为什么要用人头做酒杯?可能是个千年的误会
14.匈奴人也讲义气? 用人头做酒器一向被人们视为野蛮、残暴的行径,因此鲜见于史书,但在这种野蛮残暴的背后古人是否有其他用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提到人头酒杯,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匈奴人,前177年前后,匈奴老上单于曾经击破月氏,用月氏王的头颅做
标签
评论
:4
赵云究竟是战神还是刘备的小保镖?或许我们都小瞧了他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个人勇武的天花板,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七进七出长坂坡无人可挡。但人说他在正史中,最多就是个保安队长身份,不配与关羽等人齐名。那么赵云到底是真战神还是小保镖?本期我们就聊聊正史中的赵云。 公元191年,赵云投奔
标签
评论
:7
太平天国:杨秀清为何不能跟韦昌辉、石达开和睦共处
想不明白,杨秀清就不能跟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和睦相处吗?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么简单的道理,杨秀清就不懂。 金田起义之初,清军围追堵截,太平军处境不利,战斗也激烈。此时,杨秀清等“首义诸侯”都能一起商议军务,相互支持。 洪秀全主导下,“
标签
评论
:7
河南之战:11位名将率5万宋军北伐,不敌北魏偏师
430年,5万宋军北伐,11位名将出征,不敌北魏偏师,遭遇大溃败。此时,刘裕才病逝8年,宋军战斗力大打折扣,帅才凋零。 422年,刘裕病逝,南朝宋局势不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率20万大军南征,檀道济闻风而逃,北魏夺取河南地区。 河南沦陷,洛
标签
评论
:8
1981年,金庸问邓小平:为何不坚持当主席?邓公是怎么回答的
金庸(本名查良镛)是享誉华人世界的武侠小说作家。在数以亿计的读者中,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他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在内地的第一批读者,此人正是邓小平。 金庸对邓小平同样仰慕已久,某种程度上两人互为“知己”,神交已久。 1981年盛夏,金庸应邀前往北
标签
评论
:8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必倚仗二人,一人是毛泽东,另一人是谁?
1920年1月,毛泽东的恩师,亦是岳父的杨昌济在北京病逝,年仅五十岁。 杨昌济弥留之际,曾修书一封,向好友章士钊推荐了两位青年才俊,也是他的得意门生,称赞:“救国必先重二子。” 这“二子”其一就是毛泽东,那另一人又是谁呢? 20世纪是兵荒
标签
评论
:7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本文作者:李啸天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这是美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之后,回到美国后,在国会所作的告别演
标签
评论
:10
以清朝的视角解读明亡清兴的历史
回溯明末清初的历史,今人大多是站在明朝的视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原因的,结论无非是明朝自身出了问题,却很少有人以清朝的视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原因。张明扬认为这是一种自大的历史观,他称之为“明朝中心主义历史观”,正是有感于这种历史观,他写作了一
标签
评论
:7
域外随笔:从日本遣隋唐使看中国洛阳应天门
◆秦晶晶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有隋一代共派出遣隋使5次,到访洛阳的有4次,分别为第二、三、四、五次,中国隋朝派往日本的1次使节也从洛阳出发。有唐一代,共派出遣唐使19次,因故中止3次,实际成行16次,但有1次并
标签
评论
:0
【人物篇】斯大林13: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人绑架了斯大林?
1944年8月爆发的华沙起义是二战欧洲战场上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起义共造成2万波兰抵抗军死亡、数千人受伤,平民在战火中死亡人数为15万~20万人。 除了波兰人,德国和苏联也是这次事件的输家。德国人在疲于应付苏军的同时,不得不转
标签
评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