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沦陷后中共寻机夺回的六次努力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从1930年4月以后,这里成了白区。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过这块土地,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回井冈山,或打进井冈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袁文才、王佐被害后的井冈山沦为白区
  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县城,井冈山农民武装首领袁文才、王佐被“左”倾领导者错杀,其带到永新的部队被改编。这件事迅速传遍了湘赣边界,在敌我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一方面,是袁文才、王佐的余部,包括井冈山的客籍党员、干部与群众,都感到巨大的愤慨和不服。许多人认为这是土籍领导们做下的坏事,公报私怨,为了打击客籍人。于是,他们提出要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控告,由上级来评判是非,作出处理。
  3月初,袁文才的部下以谢角铭、谢益谋、陈次谋、曾李生牵头,联名客籍党员干部刘克犹、朱开卷等16人,写信给彭德怀并转赣西南特委和军委、各路行委各党部,希望上级能主持公道,为袁、王等人的妄杀作出严正处理。认为特委“设此圈套”,将“袁、王等包围处死”,“殊令人犀疑满腹,切齿痛心”,是“不正确之执行”。信中恳切地表示“舍共产而无他从”,“若得奉命,自当然加倍工作”,“期待上级之明了我们苦衷也”。
  在当时用信的方式,向上级反映湘赣边界特委诛戮袁、王的严重错误,完全是符合党内组织原则的,也说明了这些人对彭德怀的信任。但最后结果与他们的期待大相径庭,信有没有送达都不得而知。事实情况是,包括彭德怀在内的上级党组织,并没有派人向他们作出解释或进行安抚。相反,在当时的宣传上,中共赣西南特委西路行委仍坚持说袁文才、王佐有罪,是革命的敌人,理应被杀。这样一来,袁、王旧部觉得咽不下这口冤气,从内心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一现实,愤怒之情可想而知。许多普通的客籍民众也感到非常痛心,有的甚至对共产党进行重新审视,原来都说共产党好,可这不禁使他们在心里产生质疑:共产党怎么也自己人杀自己人啊?由此对共产党的信任也产生严重动摇。
  另一方面,国民党则大做文章。湘赣边界各县的反动政府和豪绅阶级,则看准了这一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造谣生事,大肆离间袁、王旧部和客籍民众与共产党、红军的关系。茶陵、宁冈的土豪劣绅派人在很多圩镇贴出了“反对共产党过河拆桥”“反对共产党恩将仇报”之类的口号。宁冈、遂川两县的国民党政府派人来井冈山,给农民免费送来了粮食、食盐等物资,其中还有耕牛,尤其对袁、王旧部排长以上的家庭给予更为优厚的“抚慰”。
  一边是共产党上级组织的不理会,一边是国民党政府不惜财力的抚慰,人心自然发生了转向。3月中旬,袁文才旧部以谢角铭为首,将一直关押的罗克绍放回湖南茶陵。谢角铭他们等了几天,见西路行委仍然无人来找,心感失望。3月下旬,谢角铭联络王佐部下王云隆,联名给湘赣两省政府“电告反赤”。两省政府分别于第三天派出“抚慰大员”来到宁冈龙市,策划袁王旧部的“反共大业”。4月上旬,宁(冈)遂(川)边防保卫团在茅坪成立,谢角铭为团总,王云隆为团副。保卫团以袁、王旧部为主,又招收了200余名团丁,加上国民党吉安驻军拨来的一批枪弹,使保卫团扩充到700多人枪,实力与以前的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相差无几。保卫团分别盘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区,在客籍民众中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化控制,掌控了红军苦心经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由于保卫团基本上控制了井冈山区域的客籍民众,控制群众通风报信,与红军为敌,导致了红军寻机夺回井冈山的几次努力都先后失利。
  第一次努力:李聚奎率第四大队“搜索”袁、王旧部
  在“解决”了袁、王二人并改编他们的部队以后,西路行委对于袁、王在井冈山上的余部仍不放心,遂令红六军(后称红三军)第三纵队派出部队上山“搜索”。这一任务,由纵队政治委员刘作述亲自交给了第四大队,当时李聚奎任红六军第四大队大队长。
  据李聚奎回忆,4月初,他带领第四大队上了井冈山,到处寻找袁、王余部的行踪,并派一些战士化装侦察,结果一无所获。但是,在几天的“搜索”中,却亲眼看到当地群众对他们的行动很反感,而对袁、王的旧部则倍加爱护。有一次,第四大队的侦察员明明侦察到袁、王的余部在一个村子里落脚,但当他们大队的人马到达时却连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他们问村里的群众:“王佐的部队上哪里去了?”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不知道”。李聚奎感叹道,袁王的部队是得到人民群众爱戴的,他们自身可能在组织纪律上存在问题,但说袁、王叛变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充其量不过是内部矛盾而已。
  这次红六军队伍“搜索”或“围剿”袁、王旧部的计划没有实现,不过这时井冈山还没有完全沦陷,收复井冈山的任务还没有正式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次努力:红八营在阴阳山击毙谢角铭
  井冈山军事堡垒被白色化,对于赣西南红色区域的割据形势极为不利。它不仅破坏了赣西与赣南武装割据的地域连接,而且等于在赣西红区的背后插上一把尖刀,使赣西南根据地存在着背后受敌的威胁。另外,许多客籍民众也被赶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对立面,革命积极性削弱了。西路行委也看到了宁遂保卫团带来的极大危害,下决心除掉心腹之患,重新恢复井冈山区这一军事堡垒。
  为了专门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3月18日,边界红色警卫连在新城成立,从各区调选了120余名原赤卫队的精干人员组成连队,下设三个分队,有120余人枪。5月底,红色警卫连在石口扩编部队,招收了百余名青年农民入伍,更名为红军独立第八营,下设3个连,共300余人,有枪265支。红八营以小江山、棋子石为驻扎营地,不断地出山打击井冈山境内的敌人。
  1931年11月6日,红八营一连连长刘自成带领部队活动在茶源一带,从群众的传闻中获得消息:保卫团团总谢角铭新近在阴阳山的一个小村庄,姘上了一名女子,时常带一个排在那儿护卫歇夜。刘自成带上部队于清晨赶到阴阳山,果然守到了谢角铭。保卫团的那个排为了救护谢角铭,以猛烈火力阻击红军,另以数人保护谢逃走。刘自成早已料到对方这一手,自己带着一个班进行追击。战士们已经看见了凭借田埂的高岸向山上逃去的谢角铭,瞄准射击,击毙了负伤后走不动的谢角铭。在这次战斗中,保卫团的一个排被全歼,红八营缴枪30余支。不过,这次战斗未能伤及敌人的元气。保卫团由王云隆继任团总,配合国民党驻军继续顽固地据守井冈山军事区域,与红军形成对峙。
  在一年多时间里,红八营与保卫团大小战斗几十次,双方虽各有胜负,红军却始终无法在茅坪、大陇及大小五井山区立住脚。宁遂边防保卫团配合国民党王东原第十五师两个团占据井冈山军事区域,与红军形成对峙状态。
  第三次努力:萧克率第十七师攻到黄洋界
  眼见地方红军不能有效地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中共湘赣省委遂调动正规红军——红六军团萧克第十七师攻入宁冈,欲歼灭宁遂保卫团。1933年农历八月中旬,第十七师猛扑大陇,歼灭王东原部一个营,击毙敌营长龙震、宁冈县靖卫团团总林萃华。驻于龙市的敌十五师出动四个营救援,双方在葛田展开激战,各自死伤数百人。是月下旬,红十七师从新城再度向茅坪进击,事先获悉情报的敌第十五师在赤坑的山冲设伏以待,使红十七师遭受较大的损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
  事实上,这次萧克带兵甚至攻到了黄洋界的脚下,然而萧克望着自己熟悉的黄洋界,只能望“洋”兴叹了。红十七师这次收复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任务,可以说是“劳而无功”。
  贺敏学后来回忆道:“萧克那么会打仗的人,1933年带兵回来打井冈山都没有打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袁、王被错杀,帮助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做不到的事情,特委帮他们做了。”
  第四次努力:红六军团西征前希望转道井冈山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给湘赣苏区红六军团下达训令,命令其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进行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维埃区域。随着红六军团的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
  据张平化回忆,红六军团准备长征的时候,考虑过由江西转战到湖南的路线。当时有人建议:部队从永新县的牛田出发,夜行军进入井冈山,首先占领井冈山的重要哨口以封锁消息,然后迅速进入湖南强渡潇水和湘江,这样就可以出敌不意地到达湘黔边境。可问题是,自从袁、王被害后,井冈山的群众对红军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和疑虑,红军能不能守得住井冈山哨口,而又不走漏消息,当时没有把握。
  为了弄清转道井冈山有没有希望,有人建议先派一个小部队前去试探一下。红六军团领导便派独立四团去执行这个任务,当时团长是张通,政委是刘亚球。由于他们对井冈山一带不熟悉,因此有人建议派张平化去当向导。为了执行任务方便,组织上任命他为独立四团政治部主任。独立四团接受命令后,立即做好准备,并按预定时间从牛田出发,当天晚上秘密地通过井冈山,第二天拂晓到达了黄洋界,部队隐蔽在树荫下,团长和政委化装后去察看地形,张平化则带着政治部的干部利用战士们吃干粮的时间作了简短的鼓动工作。
  从山上往山下看,敌人部队移动的情况一目了然。敌人显然已经得到情报,正在有部署地向我运动。团长、政委和他一起商量,一致认为黄洋界工事已经荒废,部队没有带工具,无法及时修筑工事,附近也找不到一个群众能帮助解决困难;加上敌众我寡,粮草不足,因之哨口是守不住的。于是,下令部队往回撤。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经研究决定,部队撤到小井后山的密林中。但后山几乎没有路,队伍只好披荆斩棘,用脚踩出一条小路。最后绕到湖南酃县上十都的东西坑,酃县县委当时就设在那里。于是,张平化通过县委的交通员送信,向军团如实报告了情况。军团首长认为独立四团的试探任务已经完成,便命令该团返回原驻地。张平化也离开了独立四团返回了原单位。
  因此,经过独立四团的这次试探,红六军团只好放弃了通过井冈山转入湖南的行动计划。
  第五次努力:陈毅曾计划上井冈山打游击
  井冈山根据地的地形险峻,让陈毅不能忘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陈毅和项英等留下来在赣南坚持斗争。至11月份,陈毅最后一批突围的时候,先后有过四种方案。第一条路是往东到福建去,那里是老苏区,且距漳州、香港较近,便于找到长征部队的关系,但崇山峻岭,又逢雨季,敌人封锁太严,便放弃了。第二条路是到东江去,距离较近,两天两夜可以赶到,但那里是沿海地区,公路网、电话网交织,敌人交通便利,军阀和地主武装都很强,而且没有根据地可依托,站不住脚。第三条路是过五岭,到粤赣边界去,这里敌人虽强,我群众基础也强,过去的红二十二军就是在这里建立的。红二十二军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李乐天曾经在这里坚持游击斗争。第四条路是到井冈山去,这里地跨两省,地形很好,过去毛泽东就在这里建立过最初的红色根据地,估计还有游击队,但要过赣江,敌人控制得很严,过不去。
  即使考虑到部队过赣江很困难,陈毅在当时还是派了两个同志前往井冈山察看情况,两个化装的参谋人员到宁冈住了几天,一番了解,知道井冈山已为反叛后的袁、王旧部牢牢控制,只得返回。陈毅听了报告后,连连叹息,惋惜不已。这样,陈毅放弃了打算再度引兵井冈进行游击战争的计划,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率兵去了江西信丰县的油山一带领导赣粤边游击战争。
  第六次努力:王震率南下支队抵达井冈山旁
  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准备广泛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支队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全支队共约5000人。南下途中,这支队伍受到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的疯狂围追堵截。1945年9月初,南下支队冲破了国民党顽军的封锁,到达七岭,旁边就是指战员们日夜思念的井冈山了。
  国民党顽固派害怕我军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连日来不断向井冈山增加兵力。因此,队伍只能绕道西行。这次虽然到达井冈山脚下,乡亲们也很友好,做了许多草鞋;一些重伤病员也被井冈山老百姓分散安置到偏僻的山村以方便治疗,大大减轻了部队的负担。但是,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而且这次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收复井冈山,因此队伍只能遗憾地离开了。
  由于湘赣边界特委错误地杀害了袁文才、王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井冈山的老百姓在一段时间里被蒙蔽了,红军的群众基础丧失了,威信也下降了。从1930年4月开始,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茅坪、大陇和大小五井一带山区一直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它,但红军几次派部队攻打井冈山,均半途而返。直到1949年8月才由前身为朱毛红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的部队全部收复,革命的红旗重新插上井冈山。历史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重大牺牲。

本文标题: 井冈山沦陷后中共寻机夺回的六次努力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89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董少新谈大航海时代的澳门
1557年,葡萄牙人被允许居留澳门,使得澳门迅速成为大航海时代东方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为此,上海书评采访了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董少新先生,请他介绍葡萄牙人初到中国东南沿海和澳门时的情形,以及澳门在早期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标签马六甲,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帝国,明朝,葡萄牙人
东德民众28年翻墙史:办假证最受欢迎
一个小时内,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华约组织成员国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而首先要保护的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安全。而东德警察意识到有人可能逃走,于是进入楼房展开搜查。 兰瑟事件后不久,所有居住在该区域的354户居民
标签柏林墙事件,柏林墙,德国城市,热气球
邓小南:宋代比汉唐强在哪?
北宋结束了这种动乱频仍的分裂局面。 在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工商业亦有长足发展。 为了建立稳定的政治文化秩序,宋代以“立纪纲”“召和气”相辅而行。以科举制度为例,制度的严密化,使其更为开放合理。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
标签宋朝,中国古代史,历史,邓小南,王安石,历史学
“大跃进”问题与中苏分裂关系深远
而讨论中苏各自的国内政策,并由此影响双边关系的论著,尚不多见。 总之,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问题上,究竟中苏之间有什么分歧?这种反应与中苏走向分裂又有什么直接关系?因此,尽管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并认为赫鲁晓夫"捅了
标签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大跃进,中苏关系,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两句话未能见报
那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但作者陈锡添最近却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把小平同志的两句重要讲话刊登出来。陈锡添今天讲“最遗憾”,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涉及到一些政治禁忌的话题或话语并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
标签政治,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
于光远回忆:汪东兴如何为专案组打气
从那两个指示可以看出,在“文革”后期专案组工作人员对整老干部有些动摇,也可以看出汪东兴如何为他们打气。专案组的成员有谢富治、吴法宪等人。 (八)汪全祥专案组。这三个专案组我不懂。从“四三”专案组审查对象中有马明芳、张子意、杨之华来看,这个
标签于光远,汪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