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劉少奇與鄧小平的最後一次對話

  到了1966年8月,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的劉少奇和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分別被打成了“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成了被攻擊的對象。
  劉少奇與鄧小平同時身陷逆境,雖然仍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實際上已經“靠邊站”了。對“文革”的共同看法使劉少奇、鄧小平義無反顧地站在一起,抵制林彪、江青的種種倒行逆施。在10月16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劉少奇和鄧小平遭到了陳伯達、林彪等人的批評。隨後大字報、黨報陸續開始了對劉少奇和鄧小平的批評。
  1966年11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大會。
  這次在天安門城樓上,劉少奇見到了同病相憐的鄧小平。他問候說:“小平同志,怎么樣?”
  鄧小平說:“橫直沒事。”
  劉少奇說:“沒事,學習。”
  這兩個共產黨員當時同處在委曲求全、勇擔責任的處境中,他們的心境是多么坦盪!沒想到這寥寥數語,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對話。

本文標題: 1966年劉少奇與鄧小平的最後一次對話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848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毛澤東為何主持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1973年年底,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全國八大軍區司令員互相對調。散會後,政治局成員轉到人民大會堂,在周恩來主持下繼續開會,同意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此後連續三天,毛澤東開會或找有關負責人談話,范圍一步步擴大,談話內容都涉及大軍
标签毛澤東,中國近代史,歷史,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
美軍戰俘在越南的鐵窗歲月
對越戰時期的美軍戰俘而言,在“河內希爾頓”監獄棲身的歲月難稱光榮但足夠獨特。 越戰打響後,時為空軍少尉的埃利斯駕機奔赴前線,在執行空襲任務時遭北越防空火力擊落。 格里爾稱,北越簽署了《日內瓦公約》,但美軍戰俘在遭拘押期間普遍受到折磨——
标签美軍,軍事歷史
傳統中國鄉村的契約精神
西方法律傳統中,產權是一種排他性的獨占權利。在學者筆下,傳統中國鄉村的形象並不“穩定”。由開弦弓村所代表的那種商業與小農經濟靈活結合的傳統鄉村形象,在1950年代之後相當程度地被淡化了。譚曉如何購置這些土地,文獻中只是一筆帶過,事實上,明清
标签契約精神,文書
谷正中:古代剩男剩女生活史
在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因為價值觀、貧窮、出身、戰爭、制度、生理等原因,制造了無數難以被後人觀照的剩男剩女群體,古稱“獨”,與“鰥寡孤”並列。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子十六歲以上未婚就成了“大齡青年”。 梅妻鶴子
标签剩男剩女,中國古代史,歷史,自梳女
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女縣長們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禁止跳舞,引發舞界風潮。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後,順應五四以來的婦女解放潮流,在法律上規定男女平等,不少女性涉足政壇,其中有好幾位擔任女縣長,甚至地處西南邊遠地區的貴州,也產生了息烽女縣長。此文附有王孝英的頭像,並有“南國屏
标签中國近代史,歷史,郭鳳鳴,張伯苓
清代冤案是如何產生的
清代死刑審理程序不可謂不嚴密,但依然會有冤獄發生,人們耳熟能詳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即是一例。 首先,作者清醒地認識到,清代的死刑審理程序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皇權對地方官員的控制,而非從保護被告人的權利出發。楊乃武冤案、王樹汶冤案都是這樣造成的。
标签司法程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