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舉國歡慶戰勝巴基斯坦?迄今為止把印度講得最透的一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犧牲了超過3000萬中華兒女,然後才有了新中國,中國人從此站了起來。

那么印度1947年宣布獨立,為此犧牲了多少人呢?

居然沒有官方資料,因為人家的獨立方式叫“非暴力,不合作”。

說白了,就是原地躺平,什么都不干,社會徹底停擺,把你英國佬惡心走。

既然叫“非暴力”,可能確實沒什么犧牲吧。

同樣是獨立,中國人前赴後繼,歷盡艱辛換來的,為啥印度人靠躺平就行?

獲得的收益總是與付出的代價成正比,越是宏觀,體現得越是明顯。

從這個角度看,顯然中國的價值遠超印度。

同樣是當時排在第一第二的人口大國,中國大家掙得頭破血流,為啥換做印度英國佬一槍未開就放棄了呢?

這恐怕就涉及到印度的民族性格了。

之前我們分析過,如果說中國人講究“剛毅木訥”,那么印度人正相反,是“軟爛油滑”。

但之前沒講過的是,印度人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民族性格?

今天補上。

地理決定了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了生產力,生產力決定了上層建築。

想了解印度人,就不得不先了解印度地理。

上次講中南半島時偷懶,沒放圖,大家反應太抽象,想象不出來,這次就在網上找了張印度地圖。

其實印度的地形比中國簡單得多。

西北是興都庫什山脈,正北是喜馬拉雅山脈,東北是若開山脈(隔壁就是中南半島的緬甸),西南東南被印度洋包裹。

這就是印度的外輪廓,清晰明了。

而在印度內部,也很簡單,只記住西高止山脈和德干高原就夠了。

印度冬季本來應該受東北季風影響,但因為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東北干燥的冷風吹不過來,導致印度常年干熱。

而夏季本來應該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但因為興都庫什山脈及西高止山脈阻隔,濕潤的西南季風吹不進腹地。

這就導致占絕大面積的德干高原干旱少雨,並不適宜居住。

不過好在西南季風進入孟加拉灣之後,由於若開山脈阻擋,開始沿着山脈一直深入喜馬拉雅山南麓。

大量的水汽在喜馬拉雅山凝結匯聚成河流,最終形成恆河,滋養了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恆河平原。

當然,西北部興都庫什山脈邊緣也漏了一些西南季風進來,同樣在喜馬拉雅山凝結,形成了印度河,滋養了印度河平原。

但由於漏進來的不多,以至於印度河平原存在大片沙漠,包括塔爾沙漠和印度沙漠。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清楚印度河平原只有一小部分適宜居住就夠了,最初的印度半島原住民就居住在這一小塊平原上。

我們講中國地理時講過,華夏起源於河洛盆地,是個小的封閉區域。

然後發展到關中盆地,是個大一些的封閉區域。

然後再向外發展還有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南陽盆地、汾河盆地等等一系列封閉單元。

這些盆地就是為什么華夏民族能夠一步步壯大的天然保障。

對比來看印度,發源地印度河平原,周圍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

而當不當、正不正就在他們頭頂上方,興都庫什山脈開了唯一一道口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開伯爾山口。

所謂山口不只是一個口子,而是連接着後面一整條谷地通道。

開伯爾山口正是穿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的唯一通道。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出了山口那個地帶,即便到了今天都沒什么燈光,就可想而知幾千年前當雅利安人走出山口看到的是什么景象。

以印度原住民的影響力根本無法把控制區域延伸到興都庫什山腳下,就更不用說控制開伯爾山口了。

所以很快他們就被雅利安人征服,並被大規模遷徙到了恆河平原。

印度河平原從此成了邊緣地帶,之後印度半島的中心始終處於恆河平原。

但恆河平原也有着同樣的問題,過於開闊,無險可守。

跟歐洲北部平原類似,印度也無法步步為營進行統一,最終形成了一堆小國。

即便印度人的驕傲,所謂的孔雀王朝,其實充其量也就是中國商代那種方國聯盟。

別說跟大秦帝國比,就是跟周代比都顯得更加松散。

如此松散的聯盟自然不具備條件去經營邊緣地帶,所以開伯爾山口始終敞開着,誰來都能捅進去。

然後就有了馬其頓、波斯、蒙古、伊斯蘭,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蹂躪印度半島。

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種姓制度,雅利安人最高貴叫婆羅門,印度原住民則成了最底層,叫“不可接觸者”。

人盡可夫時間長了,自然也就顧及不了什么臉面,於是有了今天印度人“軟爛油滑”的性格。

所以你說印度要怎么改革才能超越中國?

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民族,和一個到現在還堅持種姓制度的民族,我不知道怎么比。

有人問如果給印度一個教員,帶着印度犧牲1億人行不行?

這就是典型的偽問題,是中華文明孕育出了教員,印度文明從哪弄到教員去?

而且中國可不只是流血犧牲3000多萬人那么簡單。

在新中國成立後,以犧牲整整一代人的代價完成了文化上的徹底革命。

然後又是一代人的犧牲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最後才有今天。

所以印度需要的不止是教員和1億流血犧牲,更需要200年的時間,以及全部換種成中國人。

至於怎么才叫換種成中國人?

從現在開始把中文當作唯一官方語言,日常生活只用中文,三代之後也就差不多了。

只有到那時,再談如何超越中國才有意義。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

本文標題: 印度舉國歡慶戰勝巴基斯坦?迄今為止把印度講得最透的一篇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3983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外蒙獨立遺恨百年?10萬蘇軍駐扎中蒙邊境,距離北京僅500余公里
蘇德戰爭期間,德軍僅僅用了3個多月,就向前推進了四五百公里。僅僅5個月時間,德軍便兵圍莫斯科城,對蘇聯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所以說,俄國人是非常在乎首都的安全的。二戰期間,蘇聯強勢拿下了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的東部領土,以此確保莫斯科600公
标签
大清“酒王”:喝倒四位親王,一頓五斤白酒起步,謚號暗藏酒文化
在清朝宗室中,愛新覺羅·羅科鐸絕對算是最獨特的王爺。他出身於清朝頂級權貴家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玄孫,是禮親王代善的曾孫 ,克勤郡王岳托之孫,衍禧郡王洛洛歡之長子,屬於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一系第三代。 鐵帽子王在清朝爵位體系中是最
标签
只用了200多年時間,沙俄便征服了西伯利亞,飲馬圖們江與朝為鄰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國,原本只是羅斯諸國中非常不起眼的一個。那時候羅斯諸國的核心區域在基輔,莫斯科屬於偏遠地帶,這才讓13世紀成立的莫斯科公國擁有了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羅斯的歷史,應該從蒙古大軍西征開始說起。那時候稍微大點的羅斯國家,都
标签
田橫五百士, 歷史終局,嘆為觀止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田橫像) 田橫,齊國貴族,秦末起義軍首領。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六國貴族復辟,田橫是跟着他哥哥田儋起義的,田儋當時是齊王。 起義之後,田儋和秦軍交戰,戰死,但是也沒輪到田橫接
标签
曾國藩為何不割據稱王
為鎮壓太平天國,清廷於咸豐二年發布詔令,允許地方組織團練以助朝廷剿賊。不過這不是救國良方,漢唐舊例表明地方武裝一旦崛起,輕則割據一方、重則取而代之。但出人意料的是,手握湘軍的曾國藩沒有效仿他的前輩們。 有人覺得曾國藩是早被清廷馴服的忠犬,
标签
像“小兵張嘎”一樣戰斗,18歲的他繳獲第一支駁殼槍!71年後,98歲抗戰老兵還會唱自己學會的第一首軍歌
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王俐燃 攝影:極目新聞記者 劉博 宋枕濤 通訊員 陳一琛 吳瑜枝 “向前走,別退後,生死已到最後關頭! 同胞被屠殺,土地被強占,我們再也不能忍受! 亡國的條件我們決不能接受! 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這是98歲的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