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之戰:李秀成攜帶14王爺救駕,具體指哪14人

1862年,雨花台之戰,李秀成攜帶14王爺回京勤王,與湘軍展開血戰。那么,這14位王爺究竟指的是哪14人呢?他們武力值如何,戰斗中有何表現?

雨花台之戰,太平天國後期一場決定國運的戰斗,李秀成把江浙軍團主力都壓了上去,打得相當精彩。為了這次戰斗,李秀成付出太多東西,而天王洪秀全卻不理解他。

為了雨花台之戰,李秀成放棄進攻上海,也無法鞏固對江浙的經營,他直接拉着主力回來。此戰,太平軍究竟有多少人?歷來頗有爭議,有些說號稱60萬,實際十萬,有些則說40萬,15位王爺一起上陣.

從李秀成發展路徑看,李秀成無法弄出幾十萬人,如果只算嫡系部隊,李秀成能拼出十萬就是巔峰。參戰太平軍成分復雜,除了李秀成之外,還有其他14位王爺的軍隊。

參戰王爺,《天國志》有記載:“忠王發蘇福省,道宜興、溧陽以援天京,慕王等十四王從焉。”

啥意思呢?為了救援天京,李秀成把14位王爺帶回來,一起並肩戰斗。這14位王爺,究竟是哪些人呢?他們發揮什么作用?果真血戰拼殺嗎?

太平天國留下來的史料有限,大多是清朝方面保留下來,目前尚未看到參戰14位王爺的名單,他們究竟是哪些人,沒有文獻提到。

如今,我們看到的14王爺追隨李秀成參戰有關資料,名單並不全,只是說有14人而已,至於他們是誰,從沒一份完整的名單。

名單不全,但記載中確實是“慕王等十四王從焉”,提到李秀成回來進行雨花台之戰時,有14位王爺跟着他回來。那么,有沒有辦法找出這14人呢?還是有可能。

李秀成組織雨花台之戰,並非心甘情願,也不是自己想要打,而是洪秀全擔心天京保不住,非要李秀成回來戰斗,放棄進攻上海。起初,李秀成拒絕戰斗,他認為應該先拖延一段時間,等湘軍精力耗盡再決戰,洪秀全不同意。

洪秀全一再施加壓力,李秀成只好放棄上海,兩次在蘇州召開軍事會議,然後聚集各地兵馬,直接殺向雨花台。如此,追隨忠王李秀成參加雨花台之戰的14位王爺,應該是2次蘇州會議的參與者。

2次蘇州會議,除了侍王李世賢,其余13位王爺都到場。李世賢參戰,是雨花台之戰第二階段的事情,李秀成中場休息之後,李世賢才從浙江返回來,導致金華基地丟失,代價很大。

參與2次蘇州會議的王爺,從防區與隸屬關系角度,可以分成幾個類型。李秀成兄弟麾下的悍將,聽王陳炳文、慕王譚紹光、首王范汝增、來王陸順德、納王郜永寬、相王陳潘武。

皖南太平軍部隊,輔王楊輔清、襄王劉官芳、堵王黃文金、奉王古隆賢、孝王胡鼎文。還有脫離李秀成,原本李秀成麾下第一悍將護王陳坤書,以及原來楊秀清提拔起來的將領,航王唐正才。

算上忠王李秀成,在蘇州參加會議的王爺有14人,他們是太平天國後期主要的軍事將領。李世賢不來開會,他本就不想幫助洪秀全,彼此矛盾很深,後來參戰是因為李秀成多次書信,李世賢給堂兄面子。

蘇州軍事會議上,14王爺一起商議對策,陣容十分豪華。那么,這些王爺在雨花台之戰時表現如何呢?從雨花台之戰過程看,除了李秀成、李世賢兄弟血戰拼殺,其余都不見有什么行動。

皖南軍隊,只是奪取高淳、東壩,掩護天京西南側翼。唐正才、陳坤書則不見具體戰斗記載,也許是前來吶喊助威,壯大聲勢而已。

雨花台之戰第一階段,是李秀成及其麾下將領在戰斗,直接強攻曾國荃構築起來的堅固營壘,擊斃湘軍悍將倪桂節。第二階段,李世賢從浙江前來,率6萬人馬參戰,摧毀湘軍營壘,因突然降大雨,太平軍攻勢受阻。

雨花台之戰,持續了44天,除了中間短暫休息幾天,太平軍都是保持攻勢,以人海戰術沖擊湘軍要塞,是最原始的打法。之所以這么打,是因為李秀成沒有持久戰的資本,不但後勤跟不上,後方也不穩定,他不能長期離開江浙。

湘軍是什么情況呢?曾國荃處於守勢,不敢主動出擊,太平軍進攻則憑借防御工事反擊,太平軍暫緩進攻,湘軍則躲在營壘。44天後,太平軍糧草耗盡,李秀成自己退兵。

根據李秀成自述,雨花台之戰太平軍損失一萬余人,湘軍陣亡五千。從進攻與防守角度看,太平軍傷亡並不大,而湘軍處於防守一方,死傷算是慘重,但湘軍後勤跟得上,水師控制長江,故而能耗得起。

雨花台之戰,算上忠王李秀成,太平天國有15位王爺來救駕,但他們都沒有什么賣力。為何不賣力呢?很簡單,諸侯王自己有困難,他們不願意為了救援天京而損失實力。

就拿皖南軍團來說,楊輔清、黃文金等將領為何在攻占高淳、東壩就按兵不動了呢?皖南太平軍自身難保,鮑超等湘軍進攻皖南,太平軍悍將保王童容海投降湘軍,局勢惡化,連寧國、廣德都丟失,皖南太平軍豈能有心作戰。

封地制下,太平軍將領把領地視為生命,不願意為了別人而血戰,即便是天王洪秀全。後院起火,退路全無,就算他們想打仗,士兵也會潰逃,缺乏斗志。

太平天國多線作戰,四處遭受攻擊,大家都自身難保,這也是為何雨花台之戰只能進行44天的原因。李秀成自己從蘇州回來時,就對留守太平軍許諾四十天後回來,對付洋槍隊、淮軍進攻。

李世賢也是如此,李秀成多次書信,要求他回來戰斗。李世賢把金華基地交給部下盛文明、李尚揚等管理,也說是四十多天後回來。結果呢?李世賢還在雨花台戰斗,蔣益澧就招降了金華太平軍,李世賢一度無家可歸。

太平天國後期,軍事指揮體系渙散,如同一盤散沙,很難擰成一股繩,李秀成對此看得十分清楚。蘇州會議上,李秀成一再強調:“如欲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卻未能改變什么,諸侯王依舊保存實力。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虜,在自述中提到雨花台之戰,訴說太平天國後期的糟糕環境,“諸侯各自爭雄”,他也沒有辦法。

本文標題: 雨花台之戰:李秀成攜帶14王爺救駕,具體指哪14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3168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越南談中越戰爭:策劃兩個月,三萬人反撲老山,留下3700具屍體
1984年7月12日,越南第二軍區耗時2個月的時間,精心准備了一場代號為“MB84”的反撲行動。其目的是為了奪回之前被解放軍“搶占”的老山各高地。此次戰役中越雙方共投入47個炮兵營,30000余名士兵較量。有意思的是,越軍一個加強營在反撲過
标签
劍閣在哪里,為何鍾會率十萬精兵都攻不下來?
263年 (曹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漢懷帝景耀六年或炎興元年),姜維在沓中屯田避禍的第二年,曹魏數十萬大軍出征西南,打響了滅亡蜀漢的最後一戰。 圖-魏滅蜀1 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在戰前做了精心准備,鄧艾率三萬大軍直奔沓中,諸葛緒領三萬大軍直撲橋頭
标签
江西首富的家族興衰史
“南昌一座城,包家半邊天。”這句在老南昌人口中流傳的俗語,道盡了清末民初包氏家族的顯赫。當人們漫步在南昌的街巷,提及 “包家大屋”,依舊能從老輩人的講述里,觸摸到那段輝煌又跌宕的歷史。 南豐縣市山鎮包家老屋 包家大屋的規模令人驚嘆,東起下
标签
強大的後唐,為什么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敗亡了呢?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禍國妖後 劉氏) 伶人之害,宦官之害,對庄宗來說其實都是小意思了,真正的重頭戲,是後宮干政。 庄宗的皇帝,是劉氏。 劉皇後的權力,非常的大,當然這都是庄宗授予的。 庄宗發布
标签
“沒有她們的奉獻就不可能戰勝敵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的“鋼鐵玫瑰”
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道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5月11日刊發題為《勝利日:蘇聯婦女在戰勝納粹法西斯中的作用》的文章,作者是古巴作家勞爾·安東尼奧·卡波特。全文摘編如下: 盡管關於5月9日“勝利日”這一重大事件的史料記載很多,但平心而論,人們
标签
朝鮮故事:工人一定要健康
作者 / 朝鮮中央通訊社 1977年6月的一天,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召見了咸鏡南道的一名負責干部。會見時,金正日同志親切地對他說:興南化肥聯合企業工人們要完成今年化肥生產計劃,就應該從現在起抓緊工作。而我是想了解他們在生活中有沒有什么問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