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位皇帝,18歲就將西夏打慘,去世時年僅24歲

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的去世和其9歲兒子趙佣的登基,注定了這一天將永載史冊。宋神宗帶着未能完成的變法遺憾離世,大宋一時之間陷入巨大搖擺,此前幾乎所有北宋官員都參與到變法與反對變法中來。王安石雖然被放歸南京養老,其變法進程依舊在神宗的堅持下迂回推進,宋神宗去世後,這種平衡被徹底打破。直到這年,作為北宋最具震盪性的交替,無疑給朝政增添了一種不安和焦慮。祖母太皇太後高氏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9歲的小皇帝在老太的帶領下,其成長經歷是怎樣的?最終怎樣挽回宋神宗變法成果?在短暫理政的幾年,如何又打出了北宋百年以來的最大勝仗?

宋哲宗趙煦畫像

(一)、9歲登基,目睹他的父親宋神宗遺產被全部推翻,因此在內心留下“復仇”的種子。

宋哲宗登基時,只有9歲,並將趙佣改為趙煦。煦字,本意是溫暖和煦,意思是期望這個小皇帝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里給大宋王朝帶來溫暖和關懷。此前神宗病重期間,宰相王珪請建儲君,並建議由皇太後暫時垂簾聽政。神宗同意後,當年三月,皇太後在福寧殿垂簾開啟了九年的高老太太垂簾的序幕,身後坐着一個九歲的娃娃皇帝宋哲宗趙煦。

高太後畫像

有一天,按照禮儀應由他接見遼朝使者,大臣蔡確恐怕趙煦年幼,見了遼人的容貌、服飾奇異後會受驚嚇,有損國威,就先一日對趙煦仔細地介紹遼朝使者的容貌和服飾,請他不要驚奇,還重復講了幾十遍。趙煦聽後不做聲,等蔡確說完,他忽然嚴肅地問道:“遼朝使者是人嗎?”蔡確回答說:“當然是人,不過是夷狄罷了。”趙煦說:“既然是人,我怎么會怕他呢?”蔡確沒想到趙煦竟有如此主見,只得惶惶然退下,可見這個孩子從小就具有不一般的膽識和定力,然而此刻他依舊是一個柔弱的孩子,目睹其父宋神宗遺留下來的政策全部都被推翻。

高老太後執政後,任用保守派大臣司馬光為宰相,“凡熙寧以來政事弗便者,次第罷之”。司馬光上台後,不顧一切盡罷新法(熙寧變法),“舉而仰聽於太皇太後”。當年五月,以司馬光為門下侍郎,次年又升為尚書左仆射,即左宰相。呂公著也被召回朝廷為尚書左丞,次年為右仆射。至此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再次掌握朝政,在高太後的支持下立即對變法派展開全面的攻擊和清算。

司馬光畫像

(二)、面對高後的“垂簾聽政”,這個小皇帝的苦澀無人能懂,想起父親宋神宗,他為此失聲痛哭。

歲月讓這個幼小的皇帝逐漸長大成人,哲宗漸漸成長為了一個英挺的少年。他好讀書卷,年紀輕輕便滿腹經綸。貴為帝尊,雖大權旁落卻並不因此焦躁。旁聽高太後與大臣們議政時沉毅內斂,虛心接納來自士大夫們的一切建議,甚至幾乎不表露出任何情緒。一次高太後問他說:“你怎么不說話呢?他們討論朝政時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小皇帝冷冷地說:“您已經處分好了還叫我說什么呢?”這種情緒讓他的內心已經存在着強烈的逆反心理。

北宋時期兒童嬉戲圖

或許只有高老太知道,外在的平靜和煦,隱藏着洶涌的波瀾。因此在1093年的秋天病重時,召見呂防、范純仁等人說:“我死以後,皇帝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你們應該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下,騰出位置讓皇帝選用他人,免得遭受橫禍。”《鐵圍山叢集》並對他們說:“老身歿後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宜勿聽之。”可見這個老太已經預感到身後的宿命。《長編拾補》

宋神宗相關圖畫

青春期的他內心不是花季雨季的青澀,而是深深陷入了對宋朝命運的深思,他父親嘔心瀝血的事業都被否決,這對於子承父業的他是強烈的摧殘。趙煦對這個去世的父親異常想念,大臣張舜民在上朝應對時曾對趙煦說:“臣之前到潭州就任時,讓臣的兒子上奏陳述了先帝患病的原由。”趙煦感念一時激動,竟失聲痛哭。他哭父親,更是哭父親身後的遭遇。對於這位老太後,趙煦對她毫無感恩之情,甚至對她臨死前還“時時出御小殿”不肯撤簾十分反感,最後還是趙煦親自下令撤簾,才掀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多年後,朱熹指出,高後的“不肯放下”,是導致哲宗清算舊黨的主要原因。《朱子語類》

高太後相關影視畫面

(三)、或許是宋朝最帥的皇帝,全面挽回其父政治遺產,對外打服西夏,北宋最後強大的“回光返照”。

元祐八年(1093年),已經垂簾聽政了9年的高太皇太後去世,年紀已經18歲宋哲宗開始掌握權力,由此終於走上了歷史的前台。昔日埋藏在心底的抑郁、憤恨如同瓢潑大雨傾灑下來。在他理政後,使用最頻繁的詞匯就是“紹述”,原意是繼承前人作法,對宋哲宗來說,“紹述”就是要子承父業,堅決繼承宋神宗中途被推翻的事業和意志。他先是召回變法派人物章惇,並任命其為宰相。章惇當上宰相就說:“司馬光奸邪,所當急辦。”

繁華的北宋

最後是新賬老賬一起算,將這些代表性的人物全都安上“挾奸罔上”的罪名,甚至包括宋哲宗親筆為司馬光題寫的碑額也被毀掉。在哲宗的親自決定下,以王安石被配享神宗廟庭為代表,正式開啟了否定之否定的歷史帷幕。而其父遺留下的變法成果也即將成為他鞭撲天下的實力。

在司馬光時期,西夏當局在哲宗剛繼位時,派使臣繼續勒索蘭州米脂等五寨,司馬光一口應允,並指責反對的大臣“見小忘大,守近遺遠”並下結論說:“惜無用之地”,會造成“兵連不解”的後患。對於神宗未盡的大業,年輕的皇帝下決定要一勞永逸解決西夏問題,以此告慰其父在天之靈。這個年輕的皇帝非常務實地一天一天恢復神宗時期的新法。

北宋時期官員

以章惇為相,全力恢復熙豐新法的幾年後使得北宋國力因而得以恢復發展,更取得對西夏的多次戰略性軍事勝利。值得一提的是,平夏保衛戰,宋軍成功攔住了數十萬夏軍主力部隊的進攻,使夏軍損失慘重,最終北宋全勝,是宋夏百年戰中中宋軍取得的一次最輝煌的勝利,在根本上扭轉了宋夏的對峙局面。

哲宗一朝對西夏取得的輝煌戰績“所得疆土,東西殆千里,而南北遠者乃至百余里,若又於新寨之外開拓三二十里以為堡鋪,則形勝膏腴,占據殆盡。”《西夏記事本末》這次勝利是宋朝自979年滅亡北漢以來所取得的最大軍事勝利,更難得的是,在宋哲宗的親自部署下,靠着變法成果,從強敵西夏人手中奪取過來的,完全證明了宋神宗和宋哲宗變法的政策是具有實效的。並且宋哲宗在對夏戰爭取得的戰績超過宋神宗一朝,與仁宗朝相比更是天壤之別。呂惠卿說:“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而能所為必成,所伐必克,使天威遠暢,丑氐震疊,未有如陛下今日之盛者也。”

形勢圖

總的來說,這位北宋最後一位強勢的年輕皇帝在親政以後繼承其父神宗政策,擊敗外敵恢復漢唐舊疆,一勞永逸地達到長治久安,並采取了積極防御和進攻等戰略,終於取得了有宋一代最輝煌的戰績。遺憾的是,這位皇帝在24歲便英年早逝,他的成果也如同北宋的“回光返照”不久便付之東流。由於身後無子,他的弟弟趙佶宋徽宗將這些成果全部葬送。元朝官修正史《宋史》給出的評價是:“哲宗以沖幼踐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馬、呂諸賢,罷青苗,復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隔代的歷史蓋棺給出了一個中肯的評價。

永泰陵遺址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第五冊、《資治通鑒》、《宋史》

本文標題: 宋代一位皇帝,18歲就將西夏打慘,去世時年僅24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2650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哭廟案,金聖嘆之死其實與抗稅無關
“哭廟案”被不少人視為江南紳士幻想破滅的標志,清廷用幾十名士子的人頭告訴他們,別想再過明末那種隨意抗糧欠稅的好日子了。那么金聖嘆在這個案子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自順治十六年為解決軍餉吃緊的問題,清廷決定加緊催繳各地積欠錢糧。為此朝廷
标签
宋仁宗牙縫里省出1只羊,結果御廚每天貪污240只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一般來說,我用這樣的話作為開頭,就是要單純地講一個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宋仁宗,有一個不少人都聽過的非常暖心但是不暖胃的小故事。 說宋仁宗某一天早上起來突然咂巴着嘴跟近臣說:“昨天晚上失眠了,睡不着的時候就特別
标签
神秘凈土拉達克:曾是中國藏區之一,今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中國西部邊陲,其實面臨着諸多挑戰。比較強勢的對手,自然是印度。印度這些年,不僅侵占着藏南大片領土,在克什米爾地區,同樣咄咄逼人,大有當年英屬印度的氣勢。 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也是中國西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居。幸運的是,中巴關系不錯,因此雙方
标签
1959年毛澤東對國民黨戰犯實行特赦,給部分右派分子摘帽,堅持“黨外不要搞運動”
文/胡新民 毛澤東是統一戰線事業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重視發揮統一戰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1956年初,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國人
标签
起義領袖被車夫刺殺?陳勝悲劇:不是秦軍太強,而是自己敗給人性
陳勝起義失敗並不是因為他是出頭鳥,而是因為陳勝犯了三個錯誤: 一、戰略錯誤。 陳勝起兵沒有錯,稱王也沒有錯,稱王之後,陳勝就錯了,他自己留在陳縣做王,派出自己的部將四處攻掠,這是嚴重的錯誤。 陳勝是這樣安排的: 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副王),
标签
六十字改寫古代刑法史: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大德
“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這是《史記》記載的“緹縈上書”的開篇。 父親做官時,“齊中皆稱其廉平”,然而,“今坐法當刑”。這十二個字,家與國,情與法,全都點出來了;姿態又夠低,鋪墊做得足,既是真情流露、一片赤誠,又小心翼翼,力求以情動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