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廟案,金聖嘆之死其實與抗稅無關

“哭廟案”被不少人視為江南紳士幻想破滅的標志,清廷用幾十名士子的人頭告訴他們,別想再過明末那種隨意抗糧欠稅的好日子了。那么金聖嘆在這個案子里,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自順治十六年為解決軍餉吃緊的問題,清廷決定加緊催繳各地積欠錢糧。為此朝廷任命朱國治為江寧巡撫,負責江南右布政使司(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和江寧府溧陽縣)下轄地區的錢糧征收。

注:明清兩朝地方欠稅並不是拒繳朝廷正稅,是民間對正稅之外加派的一種自然反抗。朝廷和民間也就此保有一種默契,即朝廷每加稅十分,稅民就相應拖欠三四分。

朱國治的鐵桿吳縣(蘇州府首縣)知縣任維初為完成任務采用暴力逼稅,凡欠糧不清者都要打二十到四十大板(為加強傷害,任要求行刑的竹板要先用人尿浸透)。不少人被打成重傷而且有一人被他當堂打死,搞得蘇州地區民怨很大。

在矛盾快積累到爆發點時,順治帝駕崩了。

順治十八年二月初二,蘇州府官衙搭起了靈堂,江寧巡撫朱國治、巡按張鳳起率蘇州府各級官員齊聚吳縣准備“哭靈三日”。吳縣的士子們在生員倪用賓的號召下聚集上千民眾,於二月初四在蘇州府官衙門前“跪遞揭貼”。

他們狀告知縣任維初在催征錢糧過程中濫用刑罰打死一人,而且倒賣國庫糧食、貪沒錢糧,搞得民怨沸騰。朱國治沒把他們的狀告當回事,反以“鬧擾哭靈”為由抓捕為首的五名士子。

順治十八年,大行皇帝遺詔至蘇,巡撫以下大臨府治,諸生從而訐吳縣令不法事,被系者五人。翌日,諸生群哭於文廟,復逮系至十三人。

《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顧先生予咸墓表》

為朝廷求治反被下獄,這下蘇州府的士子炸鍋了。第二天他們齊聚吳縣文廟,向至聖先師哭訴不公和怨氣。在傳統的“清議”觀影響下,這事兒就上綱上線了。朱國治為壓住事態,一邊繼續抓冒頭的,一邊讓張鳳起公開審查揭帖里的事項。

注:“清議”原指東漢末年,官僚、名士和京師太學生對朝廷弊政(宦官專權)的批判和干預。因為這種半民間的運動,有助於朝廷和士紳這個群體緩和矛盾,並且不會危及皇權的統治,所以各朝都允許和支持(至少是明面上)同類活動的存在。

此時還沒金聖嘆的事兒,因為他不僅不在被抓的行列,也沒有直接參加“跪遞揭貼”和哭廟。他只是替士子們寫了那份著名的《哭廟文》,表達冤屈和控訴任維初。

如果事情就這么發展下去,朱國治大概率也沒功夫去找他的茬,但張鳳起審案效率太高了。

當天吳縣糧倉的總書(類會計)吳行之供認,按照知縣任維初的要求,確實賣了四百石糧食,得銀三百二十兩。有總書和賬目作證,任維初也無法抵賴。所以他爽快的承認了此事,但原因不是自己貪,是府台“索饋急”。

不論任維初說的“索饋急”,是暗指上官索賄,還是上官急於向朝廷表現政績。對於位列“府台”之中的朱國治來說,這都是能要他命的事,特別是被自己的政敵拿到朝廷一番添油加醋後。

朱國治馬上叫停了案件的審理,並且想到他正在負責的另一個催稅大案“江南奏銷案”。於是他決定借着朝廷專門打擊江南士紳的機會,把“哭廟案”包裝成江南士紳公然對抗朝廷的罪狀之一。

注:關於“江南奏銷案”筆者有圖文專門介紹,如有興趣可自行翻閱,這里就不展開說明了。

朱國治第二天就上奏朝廷,開始抹黑“哭廟案”並給這個案子上綱上線。

第一,朱國治表示兵餉之所以難以籌齊,全因蘇州府的巨額欠稅,而蘇州府又屬吳縣最為頑固,全縣上下堅決不繳。

第二,吳縣知縣嚴格催繳拖欠,當地民眾不僅不予配合,劣生倪用賓等人還通過游行、聚眾示威等手段施壓縣衙,妄圖逼迫官府放棄追繳。

第三,吳縣士子為達目的,肆意誣蔑朝廷命官。他們所訴之事,均為吳行之一人之詞,完全不可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 扣大帽。朱國治覺得這幫士子心思歹毒,專門挑為先帝哭靈的日子搞事。這不僅是目無先帝的大不敬之舉,也表明他們根本不服大清的統治,心中仍然思念着前明,有謀反之念。

注:鄭成功組織的北伐軍,在順治十六年時曾包圍過江寧(南京),當時江南士紳普遍認為反清復明在望。這也是清廷在順治末期、康熙初期借三案(奏銷、哭廟、通海)大規模打擊、清除江南士紳的原因。

清廷收到朱國治的奏報後,命刑部侍郎葉尼等四人前往江寧會同朱國治重審任維初一案,這安排本身已經表明的清廷的態度 -- 朝廷認可了朱國治的看法。

所以將相關人犯、人證押赴江寧重審時,任維初一路是騎馬的,生員倪用賓、薛爾張、姚剛、王仲儒等十一人是戴着枷鎖走過去的。四月初八開審後,根本就不問倒賣公糧的事,只是嚴刑拷打眾生員,要求他們交待謀反罪行。

連審十幾天,眾生員雖然被打得死去活來,但無人承認謀反之事。朱國治也覺得他們人微言輕,不足以戴謀逆的帽子。於是他就看上了寫《哭廟文》的“大名士”金聖嘆,四月二十六日下令捕金聖嘆至江寧受審。

金到案後,雖然也沒有認罪,但朱國治認為已經可以結案了。他和葉尼聯名向清廷匯報了審理結果:任維初無罪,官復原職;金聖嘆、倪用賓、沈琅、顧偉業、王仲儒、薛爾張、姚剛、丁瀾、張韓、來獻琪、丁觀生、朱時若、朱章培、周江、徐玠、葉琪、唐堯治、馮郅等十八人,聚眾鬧事、圖謀造反,擬斬立決。

五月末,清廷批復同意。金聖嘆等十八人,於當年七月十三日(立秋)在江寧三山街被斬首棄市。

雖然金聖嘆在這個案子之前,就因他那張缺乏“顧忌”的嘴在官府掛上了號。但具體到“哭廟案”他真的有些冤,不怪蘇州百姓說“天呀天,聖嘆殺頭真是冤”。

當年金聖嘆還能為自己的冤屈,臨刑時喊喊“疼”。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幾百年後又被蒙了一層冤,說他是率眾抗糧抗稅自己找死,喊都沒得喊了。

編者附:任維初雖然被判無罪,但當年還是被清廷解職(理由也是涉貪腐、酷刑)。第二年韓世琦接替朱國治任巡撫後,為平民怨以及給自己撈官聲,又把任維初拎出來算舊賬,當年斬於江寧三山街,他也算是個隨波逐流的犧牲品吧。

本文標題: 哭廟案,金聖嘆之死其實與抗稅無關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2649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宋仁宗牙縫里省出1只羊,結果御廚每天貪污240只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一般來說,我用這樣的話作為開頭,就是要單純地講一個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宋仁宗,有一個不少人都聽過的非常暖心但是不暖胃的小故事。 說宋仁宗某一天早上起來突然咂巴着嘴跟近臣說:“昨天晚上失眠了,睡不着的時候就特別
标签
神秘凈土拉達克:曾是中國藏區之一,今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中國西部邊陲,其實面臨着諸多挑戰。比較強勢的對手,自然是印度。印度這些年,不僅侵占着藏南大片領土,在克什米爾地區,同樣咄咄逼人,大有當年英屬印度的氣勢。 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也是中國西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居。幸運的是,中巴關系不錯,因此雙方
标签
1959年毛澤東對國民黨戰犯實行特赦,給部分右派分子摘帽,堅持“黨外不要搞運動”
文/胡新民 毛澤東是統一戰線事業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重視發揮統一戰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1956年初,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國人
标签
起義領袖被車夫刺殺?陳勝悲劇:不是秦軍太強,而是自己敗給人性
陳勝起義失敗並不是因為他是出頭鳥,而是因為陳勝犯了三個錯誤: 一、戰略錯誤。 陳勝起兵沒有錯,稱王也沒有錯,稱王之後,陳勝就錯了,他自己留在陳縣做王,派出自己的部將四處攻掠,這是嚴重的錯誤。 陳勝是這樣安排的: 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副王),
标签
六十字改寫古代刑法史: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大德
“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這是《史記》記載的“緹縈上書”的開篇。 父親做官時,“齊中皆稱其廉平”,然而,“今坐法當刑”。這十二個字,家與國,情與法,全都點出來了;姿態又夠低,鋪墊做得足,既是真情流露、一片赤誠,又小心翼翼,力求以情動人
标签
他是何進的孫子,曹操的養子,還是“玄學”的創始人
提到漢末三國這段歷史,人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可能是指點江山的梟雄,也可能是運籌帷幄的謀士,還可能是征戰四方的將領。不過,今天介紹的這位人物,既不是梟雄,也不是謀士,更不是將領,不過他的名字卻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思想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