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一般來說,我用這樣的話作為開頭,就是要單純地講一個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宋仁宗,有一個不少人都聽過的非常暖心但是不暖胃的小故事。
說宋仁宗某一天早上起來突然咂巴着嘴跟近臣說:“昨天晚上失眠了,睡不着的時候就特別餓,很想吃燒羊。”
近臣很是不理解,問他:“你是皇帝,你想吃個燒羊,為什么不讓人給你做啊?”
宋仁宗說出了一段堪稱史上最佳發言的回復:“我聽說啊,以前我臨時想要什么東西,他們就按照常規需求那么准備着。只要他們半夜給我做過一次燒羊,今後就會每天殺一只准備着,以備不時之需,但我又吃不了那么多。長此以往,殺害的羊就多了,罪過太大了。我寧願自己忍一忍餓,也不願意過多殺傷。”
這一鍋心靈羊雜湯端出來之後,“左右皆呼萬歲,至有感泣者”。
按理說,宋仁宗如此在乎羊的生命,宮里御廚肯定不會濫殺了吧?
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情況並非如此,皇宮為了給數量龐大的後宮、宦官等備食,每天都要宰殺二百八十只羊,算下來一年就是超過十萬只羊。
沒辦法,當時宮廷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羊肉,咸平五年宋真宗就跟宰相說過,御廚每年都要殺羊幾萬只。
而宋仁宗朝的後宮和宦官數量都要比宋真宗時期多很多,至和元年審刑院詳議官吳及就上書說過他“陛下試觀祖宗時宦官幾何人,今凡幾何人,眾寡之差,不待臣言而陛下可見”。
雖然我們不知道宋真宗有多少宦官,但是吳及說了,宋仁宗宮里有四千多宦官,正式因為他“絕人子嗣太多”,所以才生不出來兒子。
既然宦官數量增加了不少,每年耗費的羊多個幾萬只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到了嘉祐三年三月,不知道是被誰揭發了,還是分賬不均鬧翻了,朝廷就發現御廚可能出現了貪污的問題,於是便派人去核查。
結果,果然查出來一對大問題,負責做飯的御廚李象中、負責後勤倉庫的供備庫副使張茂之、負責給皇帝傳話的內殿承制韓從禮,三個人互相勾結,偷盜御廚的物資出去倒賣。此前每天殺二百八十只羊,實際上每天只需要殺四十只,這些宦官們也能毫無怨言地生活下去。
什么概念,相當於每天多殺了二百四十只,六倍。
宋仁宗一怒之下,將三人全部發配,然後把他們的直接領導入內供奉官盧待問降了兩級,以示懲戒。
你以為這事兒就算結束了?沒有,當年年底,朝廷派了一個雷簡夫的人來負責查御廚的賬目,又有意外收獲。
新來的御廚每天到庫房去領取一萬斤面來給大家做飯,查來查去,每天只用了四千斤,還有六千斤根本沒用。
所以你看,宋仁宗每天從牙縫里摳出一只羊感動得稀里嘩啦的,但他手下每天要貪污二百四十只。
真想歸類到我以前寫的《歷史是最好的冷笑話大師》系列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