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牙縫里省出1只羊,結果御廚每天貪污240只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宋史,一般來說,我用這樣的話作為開頭,就是要單純地講一個宋代的歷史小故事。

關於宋仁宗,有一個不少人都聽過的非常暖心但是不暖胃的小故事。

說宋仁宗某一天早上起來突然咂巴着嘴跟近臣說:“昨天晚上失眠了,睡不着的時候就特別餓,很想吃燒羊。”

近臣很是不理解,問他:“你是皇帝,你想吃個燒羊,為什么不讓人給你做啊?”

宋仁宗說出了一段堪稱史上最佳發言的回復:“我聽說啊,以前我臨時想要什么東西,他們就按照常規需求那么准備着。只要他們半夜給我做過一次燒羊,今後就會每天殺一只准備着,以備不時之需,但我又吃不了那么多。長此以往,殺害的羊就多了,罪過太大了。我寧願自己忍一忍餓,也不願意過多殺傷。”

這一鍋心靈羊雜湯端出來之後,“左右皆呼萬歲,至有感泣者”。

按理說,宋仁宗如此在乎羊的生命,宮里御廚肯定不會濫殺了吧?

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情況並非如此,皇宮為了給數量龐大的後宮、宦官等備食,每天都要宰殺二百八十只羊,算下來一年就是超過十萬只羊。

沒辦法,當時宮廷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羊肉,咸平五年宋真宗就跟宰相說過,御廚每年都要殺羊幾萬只。

而宋仁宗朝的後宮和宦官數量都要比宋真宗時期多很多,至和元年審刑院詳議官吳及就上書說過他“陛下試觀祖宗時宦官幾何人,今凡幾何人,眾寡之差,不待臣言而陛下可見”。

雖然我們不知道宋真宗有多少宦官,但是吳及說了,宋仁宗宮里有四千多宦官,正式因為他“絕人子嗣太多”,所以才生不出來兒子。

既然宦官數量增加了不少,每年耗費的羊多個幾萬只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到了嘉祐三年三月,不知道是被誰揭發了,還是分賬不均鬧翻了,朝廷就發現御廚可能出現了貪污的問題,於是便派人去核查。

結果,果然查出來一對大問題,負責做飯的御廚李象中、負責後勤倉庫的供備庫副使張茂之、負責給皇帝傳話的內殿承制韓從禮,三個人互相勾結,偷盜御廚的物資出去倒賣。此前每天殺二百八十只羊,實際上每天只需要殺四十只,這些宦官們也能毫無怨言地生活下去。

什么概念,相當於每天多殺了二百四十只,六倍。

宋仁宗一怒之下,將三人全部發配,然後把他們的直接領導入內供奉官盧待問降了兩級,以示懲戒。

你以為這事兒就算結束了?沒有,當年年底,朝廷派了一個雷簡夫的人來負責查御廚的賬目,又有意外收獲。

新來的御廚每天到庫房去領取一萬斤面來給大家做飯,查來查去,每天只用了四千斤,還有六千斤根本沒用。

所以你看,宋仁宗每天從牙縫里摳出一只羊感動得稀里嘩啦的,但他手下每天要貪污二百四十只。

真想歸類到我以前寫的《歷史是最好的冷笑話大師》系列里面去。

本文標題: 宋仁宗牙縫里省出1只羊,結果御廚每天貪污240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2600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神秘凈土拉達克:曾是中國藏區之一,今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中國西部邊陲,其實面臨着諸多挑戰。比較強勢的對手,自然是印度。印度這些年,不僅侵占着藏南大片領土,在克什米爾地區,同樣咄咄逼人,大有當年英屬印度的氣勢。 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也是中國西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居。幸運的是,中巴關系不錯,因此雙方
标签
1959年毛澤東對國民黨戰犯實行特赦,給部分右派分子摘帽,堅持“黨外不要搞運動”
文/胡新民 毛澤東是統一戰線事業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重視發揮統一戰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作用。1956年初,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國人
标签
起義領袖被車夫刺殺?陳勝悲劇:不是秦軍太強,而是自己敗給人性
陳勝起義失敗並不是因為他是出頭鳥,而是因為陳勝犯了三個錯誤: 一、戰略錯誤。 陳勝起兵沒有錯,稱王也沒有錯,稱王之後,陳勝就錯了,他自己留在陳縣做王,派出自己的部將四處攻掠,這是嚴重的錯誤。 陳勝是這樣安排的: 陳勝任命吳廣為假王(副王),
标签
六十字改寫古代刑法史: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大德
“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這是《史記》記載的“緹縈上書”的開篇。 父親做官時,“齊中皆稱其廉平”,然而,“今坐法當刑”。這十二個字,家與國,情與法,全都點出來了;姿態又夠低,鋪墊做得足,既是真情流露、一片赤誠,又小心翼翼,力求以情動人
标签
他是何進的孫子,曹操的養子,還是“玄學”的創始人
提到漢末三國這段歷史,人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可能是指點江山的梟雄,也可能是運籌帷幄的謀士,還可能是征戰四方的將領。不過,今天介紹的這位人物,既不是梟雄,也不是謀士,更不是將領,不過他的名字卻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思想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标签
王立華:80年前那場國運談判,一條鐵律依然有效!
【文/王立華】 這一節講講,1945年抗戰勝利時那場關乎國家命運的重慶談判。 回顧80年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時刻,卻是一場新的斗爭的開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布投降詔書,其實之前的8月10日,就已經傳出日本政府的乞降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