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字改寫古代刑法史: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大德

“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這是《史記》記載的“緹縈上書”的開篇。

父親做官時,“齊中皆稱其廉平”,然而,“今坐法當刑”。這十二個字,家與國,情與法,全都點出來了;姿態又夠低,鋪墊做得足,既是真情流露、一片赤誠,又小心翼翼,力求以情動人。

雖然父坐法當刑,有無冤屈,只在“廉平”處埋伏筆,不再爭執,而是退一步,“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這是全然避開罪之有無的問題,只從承受能力上,討論刑之輕重,且討論的不僅是一己、一時的承受,還引申到尋求“改過自新”的機會。

只是這樣表明態度,擔心還不夠,為了表足誠意,上書者必須付出更多。無罪的緹縈,在表露了她的情感、見識後,接下來又表明了她的決心:“妾願沒入為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即便罪囚曾經為官“廉平”,如今年邁還將受刑值得同情,但天子與法官也許會想:“那又如何?”“與我何干?”“改過自新”的態度雖正,卻也可能引出“照規矩辦”的後果。而當一個既服從權威、理解國法,又心疼父親、為救父不惜代價的小姑娘提出甘願以身贖父時,上位者也許才會略感驚訝,稍稍動容。別小瞧了這一點垂憐,遇上合適的時機,天子過問的一點小事,落到這一家頭上就是寶貴的生機。

緹縈上書,約六十字,紙短情長,言簡意深,這背後是怎樣的功力?她這樣小的年紀,又從何處得來這樣的功力?具體而言,既然是上書,這六十個字,需要工工整整寫出來,她總得識字吧,是誰給她啟蒙?能寫出這樣一份鄭重、重要的文稿,她是怎么開的竅?又怎么改成?寫與改,還都不是在悠閑的閨房里,而是在她隨父至長安一路跋涉的途中。

關於緹縈上書的構思和寫作方式,包含幾種可能:第一種是緹縈自己構思自己寫,第二種是別人構思緹縈寫,第三種是別人構思別人寫。從技術上講,最有難度的應該是第一種,但最難得的也正是這一種。支持緹縈親自構思和撰稿的證據,雖然沒有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但緹縈所上之書,至少得是她親筆抄寫、不假手於他人的。也就是第一種方案完美,第二種方案保底。而由此也可推斷緹縈識字。

王子今教授《秦漢文化風景》一書中有一篇《漢代社會識字率推想》也提到了緹縈:“緹縈在長安上書,請別人代書的可能性不大。女子上書,更早有戰國時期的史例。”文中還列舉了皇室親族女子、富貴人家女子等,雖都不算是尋常女子,但她們的情況有助於推測當時社會識字者的占比。

對緹縈這個特例,王老師還在《漢代的女童教育》一文中繼續分析。緹縈故事構成中國古代刑法史中的重要情節。我們在這里更為注意的,是“少女緹縈”能夠“上書”帝王,並且言語得體、文辭感人的事實。如果緹縈完全沒有文化,就不會實現“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的感染力,也不會使漢文帝“惻然感至情”,自然也就不會有廢除肉刑的法令……故事不僅體現漢文帝的行政風格,也告知我們漢初女童的文字能力。

至於她上書的內容究竟是否為親筆寫成,王教授是這么論證的。首先,他認為“當然不能完全排除他人代緹縈擬寫上書內容的可能”,但他舉西漢末年吏民中因王莽不受新野田而前後有487572人上書為例,推斷這么多人中應當有相當數量的人是普通百姓,說明“普通百姓上書似乎是漢代政治生活中常見的情形”,也就是說緹縈親自擬寫上書內容並非不可能;其次,他從上書一事“庄重嚴肅”,出錯可能受罰的角度,強調上書者對此事極度重視,並推斷緹縈“請人代書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她有能力獨立書寫,因而有必要親力親為。

誠然,小女子上書,成熟老練未必是關鍵,關鍵在於一顆能打動人的赤子之心。緹縈所上之書,完成大於完美,實在不必講究什么遒勁書法,也不必追求什么華麗辭藻——以情動人,勝在摯誠,過於老成周到反倒有畫蛇添足之嫌。因此這三種可能性,其實是在求真與求穩之間不斷切換重點,不好說孰優孰劣,只能說各有千秋。

既然當時君臣和後世史家都不懷疑緹縈是救父的主力,那么不論過程和細節,有一點是完全可以確信的: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怕是全不在理,因為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是大德。

【節選自《木蘭無名,緹縈無蹤:法律史視野下的女性悲喜》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4年11月】

(作者為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張田田

本文標題: 六十字改寫古代刑法史:女子臨危能“逆襲”,有才乃大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2515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他是何進的孫子,曹操的養子,還是“玄學”的創始人
提到漢末三國這段歷史,人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可能是指點江山的梟雄,也可能是運籌帷幄的謀士,還可能是征戰四方的將領。不過,今天介紹的這位人物,既不是梟雄,也不是謀士,更不是將領,不過他的名字卻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思想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标签
王立華:80年前那場國運談判,一條鐵律依然有效!
【文/王立華】 這一節講講,1945年抗戰勝利時那場關乎國家命運的重慶談判。 回顧80年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時刻,卻是一場新的斗爭的開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布投降詔書,其實之前的8月10日,就已經傳出日本政府的乞降消息。
标签
唐代真的強大,對外戰爭一往無前?細究起來滅國都趕上了好時候
太宗     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一個新情況就是接觸的外族特別多,所以一個外族的興衰存亡,往往和其他外族興衰聯系在一起,這種互動又影響了唐朝自身的國力。而深讀史料我們還發現,唐代的赫赫武功,更多的是建立在對方更虛弱的基礎上。如果對方強盛,
标签
8份邊境條約,確定了中俄邊境的大框架?只可惜外蒙還是分出去了
俄國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他們的主體民族俄族人,也是歐洲人種東斯拉夫人。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是不會到黃種人聚居的東亞地區活動的。 不過從17世紀開始,他們在歐洲的發展陷入了瓶頸以後,便開始進軍西伯利亞中部和東部,用了近1個世紀的時間,一直擴
标签
對越還擊:28天傷亡27000人,許世友將軍直言慘勝,卻也是大勝
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兩個社會主義國家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然而,這場僅僅持續28天的戰爭,就以中國勝利撤軍宣告結束。雖然很多人並不理解,也有越南當局制造輿論機器宣稱:越南軍隊保衛了家園。但是這場戰爭結
标签
秦滅巴蜀,為何要修都江堰?
都江堰與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好比洪湖與湖北洪湖市,武夷山與福建武夷山市,屬於城市地標。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於成都市西部,距成都市主城區48千米,東西寬34千米、南北長68千米,面積1208平方千米。 都江堰市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