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底,八路軍第120師有39000余人,武器裝備能有多少?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當時以紅一方面軍為主改編成第115師、以紅二方面軍為主改編成第120師、以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為第129師,再加上總部機關和直屬隊,總計約46000人。

不過上述3個師並沒有全部開赴前線,各師的部分直屬營以及第120師和第129師的各一個團留守陝甘寧,所以實際開赴前線的兵力為3萬多人,其中第120師為8200余人。

不過八路軍抵達華北戰場後,擴充的速度很快,因此部隊的兵力規模也在迅速增加。

還是以第120師為例,全師開赴抗日前線時兵力為8200余人,只有3個步兵團;到1938年冬時,全師兵力已經增加到了24000余人,幾乎擴大到原先的將近三倍。

到1939年時,第120師主力到冀中參戰,平原地區人口眾多,所以部隊又經過了一輪大的擴充。

到1939年底時,第120師的全師兵力已經增加到了39099人,比兩年前八路軍開赴前線的總兵力還要多。

隨着兵力的增加,部隊編制也不再是先前的只有3個主力團,全師的團級作戰部隊已經增加到了20多個,實際相當於一個比較充實的步兵軍體量了。

那么將近40000人的第120師,在武器裝備方面的狀況如何呢?

據第120師實力數統計,到1939年底時,全師總計有:

山炮2門、平射炮4門、迫擊炮22門;

重機槍59挺、輕機槍579挺、沖鋒槍600支;

步馬槍14043支、短槍2287支、其他槍械24支。

就上述的這個裝備情況,我們一一介紹下。

首先看火炮類,山炮2門是繳獲來的,其中一門炮是晉西北七城之戰時繳獲的;另外在後來的滑石片戰斗中又繳獲日軍2門山炮,但因為都有損壞,所以拼成了一門炮,這兩門日式山炮組成了一個山炮連。

另外平射炮中包括2門麥德森機關炮,是從國軍那邊領到的,編成了一個機關炮連;至於其他的2門平射炮不知道具體是啥型號,可能是繳獲的步兵炮。

上述山炮和平射炮組成了一個炮兵營,由第120師師部親自掌握。

而迫擊炮的話,則裝備於下屬的步兵團,平均每個團級單位只有1門。

當然,在實際裝備過程中,有些新成立的部隊是沒有迫擊炮的;而相應的一些主力團,迫擊炮數量則稍多些;但這里所謂的多些無非也就是以2門炮居多,這還是最好的水平了。

除了炮類,再看自動武器。

重機槍59挺,平均每個團級單位有兩三挺,這個肯定也是不多的;國民黨軍當時的步兵營屬機槍連,標配就達到了6挺;而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所屬機槍中隊,也會配備8到12挺重機槍。

而咱們一個團平均才兩三挺,實際湊一個連都夠嗆;大多數的團應當都是將這少數的重機槍與為數更少的迫擊炮合編成機炮連,由團部掌握;估計只有極少數主力團,當時還保持了營屬機槍連的編制,但所謂的連其實也是排的實力。

相對來說,輕機槍的裝備量要更多些,平均每個團級單位能有二三十挺;一些主力團估計可以到三四十挺,基本上可以讓主力團的步兵連有3挺輕機槍可用。

沖鋒槍的話,乍一看可能覺得詫異,怎么那會兒八路軍就有沖鋒槍了?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早在1920年代後期太原兵工廠就開始大量仿造湯姆遜沖鋒槍了;第120師所在的晉西北地區,原來的晉綏軍遺棄過部分槍械,還有的被日軍繳獲後裝備了偽軍再被繳獲過來,八路軍還收編過部分晉綏軍潰兵。

所以在第120師的裝備體系中是有一部分沖鋒槍的,主要配備在各團的特務連中;但晉造沖鋒槍質量不好,彈葯也不好保障,這個是其劣勢所在。

在自動火器外,步馬槍的數量超過了14000支,另外還有超過2000支的短槍,應當說僅從數量上看還是不錯的。

大家乍一看肯定覺得這差不多兩個人才有一支槍,怎么還算不錯?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因為當時咱們國內軍隊的編制內,本就不是人手一槍,第120師能有這些長短槍,實際上基本保證了大部分戰斗兵的槍械需求。

按照當時的統計,第120師戰斗人員總計是20703人,14000余支步馬槍就使得三分之二的戰斗員有槍可用;再加上600支沖鋒槍、五六百挺機槍以及二三十門炮所占用人員,剩下無武器的戰斗員數量就不是太多了。

真正比較麻煩的是這些槍械大多陳舊老化,有些干脆就是土造槍,而且口徑雜亂彈葯還少,後勤上的麻煩不小。

不過在當時的環境下有槍可用就不錯了,自然還到不了挑三揀四的程度,只要能有槍用,那就比什么都強。

也正是因為實力大為發展了,第120師才可獨立負責整個晉西北戰略區的作戰任務,並在隨後還能派兵兼顧到陝甘寧根據地。

本文標題: 1939年底,八路軍第120師有39000余人,武器裝備能有多少?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72052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標籤: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蘇聯國運,十年大轉折,到底因為啥?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僅僅十年就來了個國運大轉折,從巔峰走向解體。 解體的原因很多,比如冷戰,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蘇聯財政崩潰,國運急轉直下。 這是咋回事呢? 蘇聯成立之後,經濟有兩次大發展。 第一次是
标签
為什么說商朝是一個恐怖的朝代?看完才知道自己活得有多幸運
都說商朝是一個恐怖的朝代,那么它到底可怕在哪里?對於商朝,很多人的印象是酒池肉林的商紂王,還有神秘的甲骨文。 關於紂王的殘忍,有炮烙之刑和七竅之心這兩個典故,所謂炮烙之刑,就是將人綁在燒紅的銅柱上活活燙死;紂王聽人說聖人之心有七竅,於是將比
标签
宋濂之死
1 皇太子朱標跳水的那一天,朱元璋真的怒了。 看到渾身濕淋淋被救上來的太子,朱元璋罵道: “痴兒子!我殺人,和你有什么關系?!” 罵這句話的時候,朱元璋可能完全忘了,自己的這個太子是因何而跳水的——那是因為他要殺一個人,而太子朱標下跪求
标签
跟曾國藩齊名的湘軍名帥,一仗打殘太平軍,兩年時間里官升九級
文|格瓦拉同志 在晚清的大變局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在消除內難、挽救國運方面做出卓絕貢獻,而歷經戰爭的洗禮,在其間曾涌現出一大批名帥、名將,備受後世的推崇。其中有一位聲望絕不亞於曾國藩的名帥,曾經一仗打殘太平軍,被洪秀全等人恨之入骨。此人,
标签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幾乎丟了黑海和波羅的海,為何依舊不發展遠東
18世紀初,彼得一世花了21年時間,擊敗了瑞典王國,才得到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領土。18世紀末,葉卡捷琳娜二世,打下了立陶宛、克里米亞等地,進一步擴大了俄國在波羅的海、黑海地區的控制范圍。 這兩位君主,都被俄國人稱之為大帝。主要就是因為他們
标签
明世宗的大婚,雖然憋屈但利於斗爭
雖然明世宗朱厚璁在入京時堅持不走東華門,表達了不過繼於明孝宗的意願。但實力的不足,讓他在大禮議的第一輪斗爭中落敗。不僅改稱明孝宗為“皇考”,還另外下旨稱“大禮事必”並厚賞楊廷和等人。 (嘉靖元年三月十五)上御奉天殿頒詔曰:“自古帝王以孝治天
标签